按常理,長官如果召見下級軍官,是下級去拜見上級的,但高俅就不是一個正常的人,常理在他這裏行不通,所以,童貫說道:“帶我去見他。”
都指揮使差點笑出來,還好,他沒敢象高俅那樣無禮,他恭恭敬敬的說了一聲:“童置使,這邊請。”
高俅所在軍營,一共有五個營的編製,共有二千五百兵馬。宋時一個營的編製是五百兵,五個營為一軍,高俅現在就是這個軍第五營的副指揮使。
高俅從東京裏出來,到青唐逛了一圈,就升到副指揮使了,這可是老高家目前當過最大的一個官。
提起老高家,借用徽宗天子趙佶說過高俅的一句話,就是“你出身卑微”。老高家數代從軍,沒有一個做過軍官的,是個典型的“軍漢世家”。不過,也不能小看這個軍漢出身,因為大宋的禁軍在選材上要求還是比較嚴格的,軍中有倆個“木梃”,通俗一點說法就是“標準杆”,你要身高超過高的那個“標準杆”,就可以當禁軍,如果身高低於低的那個“標準杆”,對不起,你連廂軍也別想進了。
老高家世代軍漢出身,個個身材高大,禁軍的“標準杆”沒有比老高家人高的。
當個禁軍是有好處的,因為宋時的兵製采用的“募兵製”,“募兵製”和宋前曆代實行的“役兵製”最大的區別就是,募兵是有工資的,是職業軍人,死了會給憮恤金;役兵是服兵役,政府不給錢,你白盡義務,自然了,死了也白死。
一個禁軍按月掙點月例錢,也就三五貫,雖然不夠你吃肉,但喝粥是夠了,所以,老高家雖然窮點,糊口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老高家出身卑微,人丁也不旺。高俅爺爺這一支,共生了高俅爹和高俅伯父倆個兒子。高俅的爹先生了個高大,沒活下來,所以生下高俅時候,他就是高二。高俅伯父也隻生了一個兒子,是高俅的堂兄,叫高廉。所以,到了高俅這一代老高家隻有倆個男丁。
正常情況下,高俅和高廉也會繼承老高家的傳統,當個大宋的職業軍人的。可是,這倆個人在老高家人看來,都不太正常,所以,他們都沒有踏入軍營。
高廉是因為從小多病,長得瘦弱,召兵的“標準杆”放在高廉身邊,低的那個也比他高半頭。別說禁軍了,就是廂軍的標準他都達不到。不過高廉爹娶了個好娶婦,陪了好些個嫁妝,看高廉參軍無望,希望高廉能夠學點文化知識,為了兒子的前途,竟然脫了軍裝,離開老高家生活幾輩子的軍營,自謀生計去了。
高俅是繼承了老高家的基因的,身材魁梧,比禁軍的“標準杆”還高出一頭呢,不是禁軍不要他,是高俅不想當兵。一方麵,高俅骨頭裏就有一股子“叛逆”的性格,另一方麵,他不知聽哪個認得幾個字的人說了一句:“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他記住之後,正好拿來當借口。
高俅不想當兵,想幹什麽呢?會不是想當官呢?這個可以肯定的回答:“不可能!”一個“軍漢世家”出來的孩子,怎麽會產生那麽遠大的理想呢?
高俅最想幹的一件事,就是踢足球。高俅自從見到足球這個東西之後,就深深的愛上了它。所以,高俅決定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偉大的足球事業中去,他的終極目標就是當個大宋的“球王”。
高俅選擇的那條人生道路就是――“球王之路”。
足球,古時稱為“蹴鞠”,這項偉大的體育運動項目,就是春秋時候齊國人發明的。從後來的國際影響力上來看,完全可以和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宋初時候,足球運動還是一項比較貴族化的運動項目,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和宋國開國宰相趙普就是當時三位最有名、也最有影響力的足球運動員。他們踢足球的某一個瞬間,被當時一位畫院待詔用筆墨丹青給如實的描繪出來了,留傳至今。
宋朝是足球運動發展比較迅速的一段時期。已經慢慢的普及和流行到了大宋社會的各個階層和角落。當然了,主要還是大宋的王公貴族和官宦人家在踢球。窮人家踢足球還要滿足倆個條件才行,一是要買得起足球,二是要有時間踢才行。
高俅不管這些,他踢球有天賦、有興趣、有愛好、有激情、又有時間,可惜就是沒錢,要不,足球對於高俅來說,就太完美了。
高俅的“球王之路”注定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他將麵臨難以想象的困難和挫折。
高俅踢足球首先他老子頭一個就不答應,第二個不答應的就是他娘。一個壯小夥子不去當兵,卻去踢足球,這簡直就是不務正業,不走正道。
問題是,高俅的性格,從小就是“一根筋”,難聽點說法就是“拗驢”的意思。隻要他認準的事情,絕不回頭。
對於“拗驢”,人們采取的通常辦法就是打,高俅爹不例外。高俅爹是個脾氣暴燥的軍漢,打高俅就象抽毛驢,他不用鞭子,用的是棍子。
高俅的青少年是極其不幸的,他是在他爹的棍棒下成長起來的,這對於高俅性格的健康發育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
高俅爹一開始打得高俅是恣牙咧嘴,渾身青紫,可後來,隨著高俅的身材一天天變得高大魁梧起來後,終於有一天,高俅一把奪過了高俅爹的棍子,然後,用另一隻手,抓著高俅爹的脖領子,怒聲罵了一句:“爹們要不是看你是爹們的爹們,爹們早揍你了!”
“爹們”是“我”的一種方言稱呼,裏邊暗含“我是你爹”的意思。
高俅爹氣的臉都歪了,“小兔崽子,說什麽呢,你敢給爹們當爹們?”
以後,“爹們要不是看你是爹們的爹們,爹們早揍你了。”就成了高俅對付他爹的口號。
高俅從此再也沒有挨過打,因為高俅完成了從“和爹媽頂嘴”到“離家出走”,再到“和老子對打”這比較完整的“叛逆三部曲”的“青春之歌”。
都指揮使差點笑出來,還好,他沒敢象高俅那樣無禮,他恭恭敬敬的說了一聲:“童置使,這邊請。”
高俅所在軍營,一共有五個營的編製,共有二千五百兵馬。宋時一個營的編製是五百兵,五個營為一軍,高俅現在就是這個軍第五營的副指揮使。
高俅從東京裏出來,到青唐逛了一圈,就升到副指揮使了,這可是老高家目前當過最大的一個官。
提起老高家,借用徽宗天子趙佶說過高俅的一句話,就是“你出身卑微”。老高家數代從軍,沒有一個做過軍官的,是個典型的“軍漢世家”。不過,也不能小看這個軍漢出身,因為大宋的禁軍在選材上要求還是比較嚴格的,軍中有倆個“木梃”,通俗一點說法就是“標準杆”,你要身高超過高的那個“標準杆”,就可以當禁軍,如果身高低於低的那個“標準杆”,對不起,你連廂軍也別想進了。
老高家世代軍漢出身,個個身材高大,禁軍的“標準杆”沒有比老高家人高的。
當個禁軍是有好處的,因為宋時的兵製采用的“募兵製”,“募兵製”和宋前曆代實行的“役兵製”最大的區別就是,募兵是有工資的,是職業軍人,死了會給憮恤金;役兵是服兵役,政府不給錢,你白盡義務,自然了,死了也白死。
一個禁軍按月掙點月例錢,也就三五貫,雖然不夠你吃肉,但喝粥是夠了,所以,老高家雖然窮點,糊口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老高家出身卑微,人丁也不旺。高俅爺爺這一支,共生了高俅爹和高俅伯父倆個兒子。高俅的爹先生了個高大,沒活下來,所以生下高俅時候,他就是高二。高俅伯父也隻生了一個兒子,是高俅的堂兄,叫高廉。所以,到了高俅這一代老高家隻有倆個男丁。
正常情況下,高俅和高廉也會繼承老高家的傳統,當個大宋的職業軍人的。可是,這倆個人在老高家人看來,都不太正常,所以,他們都沒有踏入軍營。
高廉是因為從小多病,長得瘦弱,召兵的“標準杆”放在高廉身邊,低的那個也比他高半頭。別說禁軍了,就是廂軍的標準他都達不到。不過高廉爹娶了個好娶婦,陪了好些個嫁妝,看高廉參軍無望,希望高廉能夠學點文化知識,為了兒子的前途,竟然脫了軍裝,離開老高家生活幾輩子的軍營,自謀生計去了。
高俅是繼承了老高家的基因的,身材魁梧,比禁軍的“標準杆”還高出一頭呢,不是禁軍不要他,是高俅不想當兵。一方麵,高俅骨頭裏就有一股子“叛逆”的性格,另一方麵,他不知聽哪個認得幾個字的人說了一句:“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他記住之後,正好拿來當借口。
高俅不想當兵,想幹什麽呢?會不是想當官呢?這個可以肯定的回答:“不可能!”一個“軍漢世家”出來的孩子,怎麽會產生那麽遠大的理想呢?
高俅最想幹的一件事,就是踢足球。高俅自從見到足球這個東西之後,就深深的愛上了它。所以,高俅決定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偉大的足球事業中去,他的終極目標就是當個大宋的“球王”。
高俅選擇的那條人生道路就是――“球王之路”。
足球,古時稱為“蹴鞠”,這項偉大的體育運動項目,就是春秋時候齊國人發明的。從後來的國際影響力上來看,完全可以和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宋初時候,足球運動還是一項比較貴族化的運動項目,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和宋國開國宰相趙普就是當時三位最有名、也最有影響力的足球運動員。他們踢足球的某一個瞬間,被當時一位畫院待詔用筆墨丹青給如實的描繪出來了,留傳至今。
宋朝是足球運動發展比較迅速的一段時期。已經慢慢的普及和流行到了大宋社會的各個階層和角落。當然了,主要還是大宋的王公貴族和官宦人家在踢球。窮人家踢足球還要滿足倆個條件才行,一是要買得起足球,二是要有時間踢才行。
高俅不管這些,他踢球有天賦、有興趣、有愛好、有激情、又有時間,可惜就是沒錢,要不,足球對於高俅來說,就太完美了。
高俅的“球王之路”注定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他將麵臨難以想象的困難和挫折。
高俅踢足球首先他老子頭一個就不答應,第二個不答應的就是他娘。一個壯小夥子不去當兵,卻去踢足球,這簡直就是不務正業,不走正道。
問題是,高俅的性格,從小就是“一根筋”,難聽點說法就是“拗驢”的意思。隻要他認準的事情,絕不回頭。
對於“拗驢”,人們采取的通常辦法就是打,高俅爹不例外。高俅爹是個脾氣暴燥的軍漢,打高俅就象抽毛驢,他不用鞭子,用的是棍子。
高俅的青少年是極其不幸的,他是在他爹的棍棒下成長起來的,這對於高俅性格的健康發育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
高俅爹一開始打得高俅是恣牙咧嘴,渾身青紫,可後來,隨著高俅的身材一天天變得高大魁梧起來後,終於有一天,高俅一把奪過了高俅爹的棍子,然後,用另一隻手,抓著高俅爹的脖領子,怒聲罵了一句:“爹們要不是看你是爹們的爹們,爹們早揍你了!”
“爹們”是“我”的一種方言稱呼,裏邊暗含“我是你爹”的意思。
高俅爹氣的臉都歪了,“小兔崽子,說什麽呢,你敢給爹們當爹們?”
以後,“爹們要不是看你是爹們的爹們,爹們早揍你了。”就成了高俅對付他爹的口號。
高俅從此再也沒有挨過打,因為高俅完成了從“和爹媽頂嘴”到“離家出走”,再到“和老子對打”這比較完整的“叛逆三部曲”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