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代是個變革的時代,很多人瞧著新鮮,但更多的卻是不適應。
不過,“變法”的確改變了很多。舉個簡單的例子,宋神宗繼位的時候,宋國出現財政赤字達到一千萬貫以上,已經瀕臨破產,是王安石讓大宋財政起死回生,他采用的一個方法,至今仍然有效。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簡單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資本的力量是無窮的,讓錢去生錢吧”。
大宋神宗天子趙頊和大宋宰相王安石在絕大多數問題上是高度統一的,就連脾氣也是差不多很統一,可是,這麽倆個都是固執的人在一起共事,怎麽想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
當趙頊和王安石都固執起來,就會把對方的話當成“放屁!”
有一次,因為“真理”問題,趙頊和王安石又發生激烈的衝突。
“陛下呀,要知道真理永遠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裏的,臣正好就是少數人之一。”王安石洋洋得意的說道。
趙頊臉都被氣紫了,他沉思半響才說道:“要是這樣子的話,少數人就有點太多了,看起來,真理一定要掌握在一個人手裏,那個人必須是唯一的。”
“臣是大宋宰相,正好是唯一的。”王安石寸步不讓。
“不!從今天起,相公就不是宰相了。”趙頊的臉色變得平靜下來。
王安石一下愣住了。
趙頊看到發呆的王安石,用教訓的口吻說道:“宰相並不是唯一的,朕隻是想讓相公明白,真理現在掌握在一個人手裏,那個人就是朕!朕是皇帝,朕才是唯一的。”
王安石臨走時怒氣衝衝的說了一句:“臣明白了,真理是被掌握在最有權力的那個人手裏的!”
神宗天子趙頊和大宋宰相王安石,這倆位是生活在那個時代最偉大的人物,最後沒被對方的“屁”崩死,真是一件幸運的事情。
王安石一共做過倆次趙頊的宰相,又倆次被罷免。不過,王安石在當了倆次宰相的時間內,實現了他的理想——“變法”。
當然了,神宗天子趙頊在用了王安石當了倆次宰相之後,也差不多就實現了他的理想,為什麽說差不多呢,因為還差那麽一點點。
那麽,神宗天子趙頊最大的理想是什麽呢?
趙頊的理想就是“消滅西夏”。
消滅西夏需要大量的錢,王安石的變法,讓趙頊有了大量的錢。
所以,趙頊就有了實現他的理想的本錢,他是這麽想的,也是這麽做的。
大宋神宗天子趙頊消滅西夏是完全聽取和遵照西北名將王韶的意見進行的,加起來才隻有倆步。
第一步,就是收複河湟。
因此,大宋發動了對吐蕃的“熙河之役”這場戰爭。
這場戰爭的組織者是宋神宗趙頊和宰相王安石,策劃者就是前線指揮官“三奇副使”王韶。
“熙河之役”的戰爭結果就是收複熙、河、洮、岷、疊、宕六州,活捉蕃王木征,拓邊二千餘裏,光複故唐舊地二十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徹底解除了大宋的後顧之憂。
第二步,就是消滅西夏。
王韶獻上的《平戎策》三篇,詳論取西夏之略,言“取西夏必先複河湟,使夏人腹背受敵”。第一步完成了,第二步,王韶沒走完。因為後來王韶竟然在國家最需要他的時候,提前死掉了。
王韶,字子純,江州德安人。仁宗天子嘉祐年間進士,他的一生就是傳奇的一生。神宗天子時,官至樞密院副使,是一位“胸有奇計、戰有奇捷、功有奇賞”的“三奇副使”!
王韶臨終前,一位身前好友前來送別,泣不成聲,淚如雨下,“哥,你怎麽就要走了呀。”
王韶卻笑著說了他人生的最後一句話:“忘了哥吧,哥,隻是個傳說。”
王韶不在了,就得再找一個人來走這個第二步。
當時西北軍中和王韶齊名的還有一個人就是種諤。
種諤,字子正,洛陽人,西北軍中名將,人人都叫他“老種”經略相公,因為他當時已經做到了鄜延路經略安撫副使。種諤對消滅西夏也有非常獨到的見解。
種諤是一位誌大,膽子也大的人。
種諤身為軍中大將,最渴望的就是建立豐功偉績,彪炳青史,流芳百世。他當時說的最著名的一句話就是:“李秉常這小子,我去拉著他的胳膊就抓來了。”
從這一句話就可以證明,種諤的誌有多大和膽子有多大,要知道“李秉常這小子”,可是當時西夏國惠宗皇帝。
種諤是一位將軍,他差不多擁有可以和王韶相媲美的功績。他取得最輝煌的戰績就是攻克米脂城,敗西夏八萬大軍於無定川,繼而占領了銀州、石州、夏州等地,拓地千餘裏,把戰火直接燒到西夏境內。
在這種局麵下,種諤給神宗天子趙頊上了一道奏章,“在橫山建城。自銀州始、次遷宥州,又其次修夏州,三郡鼎峙,則橫山之地囊括其中。直搗興慶府,消滅西夏國的目標就可以實現。”
如果沒有意外,也許“老種”這個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問題是,出了意外。
當時的大宋,國際、國內形勢一片大好,幾乎每個人都認為消滅西夏隻是一個用眼睛可以看到的時間內就能發生的一件事情。
大宋神宗天子趙頊自然不會放過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當時,他就派了倆個人主持消滅西夏這個光榮又艱巨的任務,一個是鄜延總管種諤,另一個就是給事中徐禧。
那個意外,就是被神宗天子趙頊突然派到西北軍中的給事中徐禧。
徐禧到了西北前線指揮打仗,用一句“橫空出世”來形容都不過份。
徐禧,字德占,分寧人。既不是進士,也不是武舉。他就是一個沒有出身的人,但就這麽一個人,走進了神宗天子趙頊的視線,為什麽呢?因為宰相王安石非常器重他。
當時,也有很多人提出徐禧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毛病,不足擔當大任,可王安石就是固執,隻要他認可的,別人說什麽都是放屁!
所以,徐禧才會被破格提拔和量才使用。更可怕的還是,神宗天子趙頊也對徐禧這個人非常器重!
不過,“變法”的確改變了很多。舉個簡單的例子,宋神宗繼位的時候,宋國出現財政赤字達到一千萬貫以上,已經瀕臨破產,是王安石讓大宋財政起死回生,他采用的一個方法,至今仍然有效。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簡單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資本的力量是無窮的,讓錢去生錢吧”。
大宋神宗天子趙頊和大宋宰相王安石在絕大多數問題上是高度統一的,就連脾氣也是差不多很統一,可是,這麽倆個都是固執的人在一起共事,怎麽想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
當趙頊和王安石都固執起來,就會把對方的話當成“放屁!”
有一次,因為“真理”問題,趙頊和王安石又發生激烈的衝突。
“陛下呀,要知道真理永遠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裏的,臣正好就是少數人之一。”王安石洋洋得意的說道。
趙頊臉都被氣紫了,他沉思半響才說道:“要是這樣子的話,少數人就有點太多了,看起來,真理一定要掌握在一個人手裏,那個人必須是唯一的。”
“臣是大宋宰相,正好是唯一的。”王安石寸步不讓。
“不!從今天起,相公就不是宰相了。”趙頊的臉色變得平靜下來。
王安石一下愣住了。
趙頊看到發呆的王安石,用教訓的口吻說道:“宰相並不是唯一的,朕隻是想讓相公明白,真理現在掌握在一個人手裏,那個人就是朕!朕是皇帝,朕才是唯一的。”
王安石臨走時怒氣衝衝的說了一句:“臣明白了,真理是被掌握在最有權力的那個人手裏的!”
神宗天子趙頊和大宋宰相王安石,這倆位是生活在那個時代最偉大的人物,最後沒被對方的“屁”崩死,真是一件幸運的事情。
王安石一共做過倆次趙頊的宰相,又倆次被罷免。不過,王安石在當了倆次宰相的時間內,實現了他的理想——“變法”。
當然了,神宗天子趙頊在用了王安石當了倆次宰相之後,也差不多就實現了他的理想,為什麽說差不多呢,因為還差那麽一點點。
那麽,神宗天子趙頊最大的理想是什麽呢?
趙頊的理想就是“消滅西夏”。
消滅西夏需要大量的錢,王安石的變法,讓趙頊有了大量的錢。
所以,趙頊就有了實現他的理想的本錢,他是這麽想的,也是這麽做的。
大宋神宗天子趙頊消滅西夏是完全聽取和遵照西北名將王韶的意見進行的,加起來才隻有倆步。
第一步,就是收複河湟。
因此,大宋發動了對吐蕃的“熙河之役”這場戰爭。
這場戰爭的組織者是宋神宗趙頊和宰相王安石,策劃者就是前線指揮官“三奇副使”王韶。
“熙河之役”的戰爭結果就是收複熙、河、洮、岷、疊、宕六州,活捉蕃王木征,拓邊二千餘裏,光複故唐舊地二十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徹底解除了大宋的後顧之憂。
第二步,就是消滅西夏。
王韶獻上的《平戎策》三篇,詳論取西夏之略,言“取西夏必先複河湟,使夏人腹背受敵”。第一步完成了,第二步,王韶沒走完。因為後來王韶竟然在國家最需要他的時候,提前死掉了。
王韶,字子純,江州德安人。仁宗天子嘉祐年間進士,他的一生就是傳奇的一生。神宗天子時,官至樞密院副使,是一位“胸有奇計、戰有奇捷、功有奇賞”的“三奇副使”!
王韶臨終前,一位身前好友前來送別,泣不成聲,淚如雨下,“哥,你怎麽就要走了呀。”
王韶卻笑著說了他人生的最後一句話:“忘了哥吧,哥,隻是個傳說。”
王韶不在了,就得再找一個人來走這個第二步。
當時西北軍中和王韶齊名的還有一個人就是種諤。
種諤,字子正,洛陽人,西北軍中名將,人人都叫他“老種”經略相公,因為他當時已經做到了鄜延路經略安撫副使。種諤對消滅西夏也有非常獨到的見解。
種諤是一位誌大,膽子也大的人。
種諤身為軍中大將,最渴望的就是建立豐功偉績,彪炳青史,流芳百世。他當時說的最著名的一句話就是:“李秉常這小子,我去拉著他的胳膊就抓來了。”
從這一句話就可以證明,種諤的誌有多大和膽子有多大,要知道“李秉常這小子”,可是當時西夏國惠宗皇帝。
種諤是一位將軍,他差不多擁有可以和王韶相媲美的功績。他取得最輝煌的戰績就是攻克米脂城,敗西夏八萬大軍於無定川,繼而占領了銀州、石州、夏州等地,拓地千餘裏,把戰火直接燒到西夏境內。
在這種局麵下,種諤給神宗天子趙頊上了一道奏章,“在橫山建城。自銀州始、次遷宥州,又其次修夏州,三郡鼎峙,則橫山之地囊括其中。直搗興慶府,消滅西夏國的目標就可以實現。”
如果沒有意外,也許“老種”這個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問題是,出了意外。
當時的大宋,國際、國內形勢一片大好,幾乎每個人都認為消滅西夏隻是一個用眼睛可以看到的時間內就能發生的一件事情。
大宋神宗天子趙頊自然不會放過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當時,他就派了倆個人主持消滅西夏這個光榮又艱巨的任務,一個是鄜延總管種諤,另一個就是給事中徐禧。
那個意外,就是被神宗天子趙頊突然派到西北軍中的給事中徐禧。
徐禧到了西北前線指揮打仗,用一句“橫空出世”來形容都不過份。
徐禧,字德占,分寧人。既不是進士,也不是武舉。他就是一個沒有出身的人,但就這麽一個人,走進了神宗天子趙頊的視線,為什麽呢?因為宰相王安石非常器重他。
當時,也有很多人提出徐禧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毛病,不足擔當大任,可王安石就是固執,隻要他認可的,別人說什麽都是放屁!
所以,徐禧才會被破格提拔和量才使用。更可怕的還是,神宗天子趙頊也對徐禧這個人非常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