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遼聖宗耶律隆緒這種皇帝真是人間極品,他不但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在位二十八年才正式親政,還保持著一項全國紀錄,他十歲登基,在位五十年,成為大遼國在位最長的一位皇帝。


    關於“澶淵之盟”的事非功過,史學界至今仍爭論不休,其實,如果單從“和平是全人類的福祉”這個主旨大義上來講,簽訂“澶淵之盟”是一件功在當代,造福倆國百姓的事情。


    提起“澶淵之盟”就不能不說一說“燕雲十六州”,無論從地緣政治的角度、還是從地理軍事的位置來看,這裏都太重要了,因為,中國最著名的一個風景旅遊景點――長城就建在這裏。


    正是:


    幽州、順州、儒州、檀州、


    薊州、涿州、瀛州、莫州、


    新州、媯州、武州、蔚州、


    應州、寰州、朔州、雲州。


    要知道,從秦、漢、唐以來,中原一帶以農耕生產方式為主的“農民”兄弟就是靠“長城”這一中華脊梁,做為一道軍事屏障,抵抗北方以遊獵生產方式為主的“牧民”兄弟的武裝侵略。


    當然了,“農民”並不是一直很老實,一有機會,也會變得的不老實,欺負一下“牧民”兄弟。


    曆史記載,長城是“農民”修建的,所以,它的所有權歸“農民”。


    等到了後來,一直屬於中原“農民”兄弟的長城,所有權一下轉移了,變成北方“牧民”兄弟的了。


    長城,可是唯一能夠代表中國的建築物,這是怎麽一回事呀?


    這件事發生的很突然,也很蹊蹺,因為連“村委會”都沒有召開,就由當地的一位村長,把長城和長城所在村集體的土地,當禮品送出去了。


    這是哪個敗家的玩意幹得?


    答案是:石敬瑭!


    這是石敬塘在曆史上留下最著名的一段記錄,不過對他的評價除了“大漢奸”以外,就是“賣國賊”。


    石敬塘這個村幹部的級別相當的高,他是五代十國後晉的開國皇帝,這是他這輩子幹得最“臭名昭著”的一件大事情,就是把包括長城在內的燕雲十六州,白送給他幹爹遼太宗耶律德光。


    請記住,是白送。


    什麽叫白送呢?官方的說法是:國有資產無償轉讓。


    這一行為直接後果就是,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展到長城沿線,使中原地區的北方無險可守。


    間接後果是,長城旅遊收入全歸人家了。


    還有更嚴重的後果就是遼國騎兵稍微多搶點糧食就能飲馬黃河邊,揮鞭汴梁外。


    所以,“燕雲十六州”自從大宋建國以後,一直是國家重點關注的亟待解決的一個大問題。


    針對“燕雲十六州”的問題,大宋前三屆國家領導人采取了三種迥然不同的方法,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第一代國家領導人是大宋太祖皇帝趙匡胤,他是一位職業軍人,但卻絕不是一位莽撞的武夫。他從不打沒有把握的仗,他采取的措施是先做好準備,他是怎麽進行準備的呢?


    這是一個經濟手段――“貯蓄”。


    趙匡胤在國庫之外單獨建了一個“封樁庫”,把每年的零用錢和財政節餘貯存起來,目的有兩個,一個是錢存夠了,把“燕雲十六州”用錢買回來;二是,如果對方不賣,就用這筆錢做為特別軍費,以武力收複。


    趙匡胤的主張相當於“要兩手抓,而且兩手都要硬”。


    總之,無論是經濟手段還是軍事手段,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要把所有權再轉移回來。


    宋太祖的錢是存夠了,但目的沒有實現,因為他的身體有一天突然變硬了,關於“燕雲十六州”的問題隻好留給了下一任國家領導人去解決了。


    大宋第二代國家領導人是宋太宗趙光義,他是趙匡胤的親弟弟,這個人是個有名的強硬派,所以,他沒有用這筆錢去買“燕雲十六州”。


    一個本來屬於“農民”所有的建築物,現在還要“農民”用錢去買回來,哪個投資經理會幹這種蠢事?


    趙光義是英明的,也是果斷的,他同時也是一位大投資家。他把趙匡胤的錢投資到戰爭這個項目上,他決定進行武力收複。


    結果,錢花完了,長城的所有權沒有發生任何變化,投資宣告失敗。


    後來,趙光義沒事了就手捧一本厚厚的《投資指南》,邊看邊叨叨,留下一句至理名言,“要多讀書呀,開卷有益。”然後,就把這件事給忘記了。


    於是,“燕雲十六州”的問題,又在趙光義死後,留給了下一任國家領導人去解決了。


    大宋第三代國家領導人宋真宗趙恒是趙光義的三兒子,他能當皇帝純屬意外。


    趙恒生在洛陽,長在東京,不象他皇爹和皇伯父都是大宋的職業軍人,戎馬一生,崢嶸歲月,大河上下,南征北戰。


    無論趙匡胤還是趙光義,他們都是具有開拓精神的那麽種人,是在戰爭中久經考驗的老戰士、老革命家、老政治家。


    他們都知道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就是:要保持擁有的,爭取沒有的。


    趙恒沒有一點地方像他的倆個爹。曆史對趙恒的評價有一個詞就是“懦弱”,那句“不經曆風雨,怎麽見彩虹”,就是問他呢。


    這麽懦弱的一位國家領導人,別說爭取沒有的了,就是保持擁有的都費勁。


    如果,你讓趙恒派兵去打大遼國,收複“燕雲十六州”,他一定會罵你腦子被門擠了。


    問題是,你不打人家,人家可不會放過你。


    這一年,大遼國的蕭太後帶著他兒子聖宗皇帝耶律隆緒又帶著打了“雞血”的遼國騎兵來大宋國進行實兵跨境演習,演習的一項主要內容就是看怎麽才能搶到更多、更快、更好。


    這次遼國的演習目的超過預期,路上搶得糧食有點多,就有點賴著不走的意思了。


    大宋真宗皇帝趙恒聽到消息後,第一反應就是“逃”,他有一個最好的理由,就是“好男不和女鬥。”


    但趙恒沒逃得掉,因為,有一位大臣拉著他的龍袍,死活不鬆手,並且說了一句:“陛下呀,你要跑了,南宋就提前到來了。”


    趙恒是個有文化的人,他怎麽會不知道什麽是南宋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之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夏古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夏古獸並收藏水滸之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