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南仙的舉動震驚了所有知道消息的人,就象耶律南仙的雷後來再次震驚了他們一樣。
聽到消息後,李乾順驚訝的差點咬掉自己舌頭,他尷尬的表情在一瞬間凝固了,他當然知道耶律南仙為什麽會這麽做,曾幾何時,他和她曾經有個約定,那是一個“和平皇後”和“太平天子”的約定。
讓李乾順意外的是耶律南仙是來真的呀!
李乾順首先命令封鎖消息,皇後和皇帝鬧分居,這都是什麽事呀,千年遇一回,怎麽讓我趕上了呢,這要傳出去國際國內的影響多不好,哥是個要麵子的朕。
李乾順馬上又派了一隊皇宮禁衛到耶律南仙的住處前去護衛,耶律南仙在李乾順心目中的地位就是一輪明月照九州,九州都是我的家。
然後李乾順三次擺駕去西夏王陵祭祖,其實那是掩人耳目,真正的目的是來請皇後回宮的,可惜君王有意,皇後無心,三顧茅廬,孔明先生臥龍依舊。
李乾順第四次來到西夏王陵祭祖,這次李乾順心結已經打開,他知道這次將是最後一次來請耶律南仙了,所謂事不過三,朕都來四次了,你要還不上道,就太過份了。
臥龍先生,你再不醒,是打算長眠吧?
李乾順現在站在這間低矮昏暗四處透風連張床也沒有的土房子裏,他的心很痛,自己的老婆貴為皇後,竟然在這裏親自織布,要自食其力,打工掙錢養活自己,讓他真心傷不起。
朕貴為一國之君,難道連個老婆也養活不起嗎?
李乾順走到了耶律南仙的身邊,他聽著織機發出的單調的聲音,腦海響起一首熟悉的歌謠。
正是:
唧唧複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唯聞女歎息。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
無論是過去的花木蘭替父從軍,還是現在的耶律南仙土房織布,全是戰爭惹得禍呀。
耶律南仙不開口,機械地重複著動作,搖輪、換梭……,倆個宮女跪在地下連頭也不敢抬。
李乾順痛心疾首的說道:“皇後,朕知道錯了,而且決定改正錯誤了,朕今天已經下旨讓禦弟收兵回國,皇後如果還不滿意,朕也無能為力了。”
耶律南仙的手停了下來,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不過,她什麽也沒說,繼續織起布來。
李乾順又補充了一句:“朕這次沒有騙你,希望禦弟回京之日你也能回宮,朕隻能做這麽多了,你看著辦吧。”
這是最後通牒,李乾順說完就走了,和他的那些老子……老子的老子們相比,他做得足夠多也足夠好了。
這一點李乾順象他爹李秉常,對女人心最軟。
有個好爹很關鍵,因為他能影響下一代呀!
織布的聲音慢慢停止了,許久,一聲輕微的抽泣聲傳出,耶律南仙表現的不淡定了,她流淚了,吸著鼻子,咬著嘴唇,呼吸變得越來越急促。
耶律南仙一開始是小聲哭泣,之後是放聲大哭,接著是唪啕痛哭,哭的是驚天動地,陰雲密布,“喀哧哧!”一道驚雷閃過,天空中開始星星點點飄起雪花。
哎!讓一個男人改正錯誤就這麽的難嗎?
.
西夏正殿。
西夏崇宗皇帝李乾順,頭頂帝冠,冠後垂著朱紅結綬,身穿禦袍,高居於龍座之上,西夏文武百官,拜舞已畢,列於兩班。
晉王察哥已經退兵歸國,西夏君臣聚於朝堂,共商國是。
李乾順麵色凝重,高聲質問道:“此番我國兵發二路二十五萬大軍伐宋,未曾奪的宋國一城一地,禦弟,你身為主帥,有何話可說?”
眾臣一怔,晉王察哥率兵回國,怎麽一句慰問的話都沒有,這是要找茬的節奏呀。
晉王察哥急忙出班跪伏階上,高聲奏道:“臣弟無能,損兵折將,辜負皇恩,愧對軍民。臣弟有罪,聽憑皇兄從重處罰。”
李乾順沉吟不語,他在等,他在等什麽呢?
“護法功德司”的首座“大國師”空虛和尚,走出班首,雙手合十,開口奏道:“晉王殿下忠心懇懇,為國效力,麵對強敵,不顧千金之尊,舍生忘死,乃我大夏國股肱之臣,既便無功,亦無過錯。阿彌佗佛!”
“大國師”空虛和尚一番言語,義正辭嚴,聲震殿堂。
李乾順仍然在沉吟,他還在等。
太尉李至忠出班奏道:“晉王殿下統兵出戰,西寧之戰,擒殺守將高永年,重創湟州王厚;會州之戰,攻克敵寨水泉堡,如果有罪,罪從何來?臣看應當獎賞才對。”
聽得李乾順默默點頭,他還是不露聲色,轉向眾臣,再次問道:“大國師和太尉所言,眾卿以為如何?”
群臣見有人出頭保晉王察哥的駕,這才明白過來,這是在演戲給我們看呢,差點誤會了你們哥倆了,急忙紛紛出班表態。
“臣認為大國師所言公道在理。”
“臣認為太尉所言無比正確。”
“臣認為晉王殿下功大於過,不應受罰。”
好人誰還不會做呀。
李乾順見差不多了,一揮手,朝中立即鴉雀無聲,他對著晉王察哥,神情更加凝重,問道:“禦弟,眾臣都認為你有功無過,你還有何話可說?”
晉王察哥心情稍許激動,聲音有些哽咽,奏道:“臣弟十分感激眾位大臣愛護之意,隻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我身為主帥,不能為國建功立業,反而喪師辱國,雖有微功,乃眾將之功,臣弟有罪,不能無罰。請皇兄降旨,臣弟甘願受罰,絕無怨言。”
李乾順聽了微微點頭,察哥此次率兵二十五萬,損兵折將,勞民傷財,得不償失,其實過大於功,不能不小示懲處,以正國威,隻是晉王察哥是自己愛弟,現今執掌兵權,西夏國中棟梁,怎麽可以自毀長城呢。
李乾順早有主意,當廷降旨:“朕的禦弟,征討宋國,計劃不周,損兵折將,當罰;殺敵立功,當獎。諸位大臣所言得當,功過足以相抵,罰俸三月,以儆效尤,眾卿以為如何?”
“吾皇聖明。”眾大臣齊聲山呼萬歲。
“臣弟感謝皇兄,願粉身碎骨,以報國恩。”晉王察哥再拜起舞。
聽到消息後,李乾順驚訝的差點咬掉自己舌頭,他尷尬的表情在一瞬間凝固了,他當然知道耶律南仙為什麽會這麽做,曾幾何時,他和她曾經有個約定,那是一個“和平皇後”和“太平天子”的約定。
讓李乾順意外的是耶律南仙是來真的呀!
李乾順首先命令封鎖消息,皇後和皇帝鬧分居,這都是什麽事呀,千年遇一回,怎麽讓我趕上了呢,這要傳出去國際國內的影響多不好,哥是個要麵子的朕。
李乾順馬上又派了一隊皇宮禁衛到耶律南仙的住處前去護衛,耶律南仙在李乾順心目中的地位就是一輪明月照九州,九州都是我的家。
然後李乾順三次擺駕去西夏王陵祭祖,其實那是掩人耳目,真正的目的是來請皇後回宮的,可惜君王有意,皇後無心,三顧茅廬,孔明先生臥龍依舊。
李乾順第四次來到西夏王陵祭祖,這次李乾順心結已經打開,他知道這次將是最後一次來請耶律南仙了,所謂事不過三,朕都來四次了,你要還不上道,就太過份了。
臥龍先生,你再不醒,是打算長眠吧?
李乾順現在站在這間低矮昏暗四處透風連張床也沒有的土房子裏,他的心很痛,自己的老婆貴為皇後,竟然在這裏親自織布,要自食其力,打工掙錢養活自己,讓他真心傷不起。
朕貴為一國之君,難道連個老婆也養活不起嗎?
李乾順走到了耶律南仙的身邊,他聽著織機發出的單調的聲音,腦海響起一首熟悉的歌謠。
正是:
唧唧複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唯聞女歎息。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
無論是過去的花木蘭替父從軍,還是現在的耶律南仙土房織布,全是戰爭惹得禍呀。
耶律南仙不開口,機械地重複著動作,搖輪、換梭……,倆個宮女跪在地下連頭也不敢抬。
李乾順痛心疾首的說道:“皇後,朕知道錯了,而且決定改正錯誤了,朕今天已經下旨讓禦弟收兵回國,皇後如果還不滿意,朕也無能為力了。”
耶律南仙的手停了下來,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不過,她什麽也沒說,繼續織起布來。
李乾順又補充了一句:“朕這次沒有騙你,希望禦弟回京之日你也能回宮,朕隻能做這麽多了,你看著辦吧。”
這是最後通牒,李乾順說完就走了,和他的那些老子……老子的老子們相比,他做得足夠多也足夠好了。
這一點李乾順象他爹李秉常,對女人心最軟。
有個好爹很關鍵,因為他能影響下一代呀!
織布的聲音慢慢停止了,許久,一聲輕微的抽泣聲傳出,耶律南仙表現的不淡定了,她流淚了,吸著鼻子,咬著嘴唇,呼吸變得越來越急促。
耶律南仙一開始是小聲哭泣,之後是放聲大哭,接著是唪啕痛哭,哭的是驚天動地,陰雲密布,“喀哧哧!”一道驚雷閃過,天空中開始星星點點飄起雪花。
哎!讓一個男人改正錯誤就這麽的難嗎?
.
西夏正殿。
西夏崇宗皇帝李乾順,頭頂帝冠,冠後垂著朱紅結綬,身穿禦袍,高居於龍座之上,西夏文武百官,拜舞已畢,列於兩班。
晉王察哥已經退兵歸國,西夏君臣聚於朝堂,共商國是。
李乾順麵色凝重,高聲質問道:“此番我國兵發二路二十五萬大軍伐宋,未曾奪的宋國一城一地,禦弟,你身為主帥,有何話可說?”
眾臣一怔,晉王察哥率兵回國,怎麽一句慰問的話都沒有,這是要找茬的節奏呀。
晉王察哥急忙出班跪伏階上,高聲奏道:“臣弟無能,損兵折將,辜負皇恩,愧對軍民。臣弟有罪,聽憑皇兄從重處罰。”
李乾順沉吟不語,他在等,他在等什麽呢?
“護法功德司”的首座“大國師”空虛和尚,走出班首,雙手合十,開口奏道:“晉王殿下忠心懇懇,為國效力,麵對強敵,不顧千金之尊,舍生忘死,乃我大夏國股肱之臣,既便無功,亦無過錯。阿彌佗佛!”
“大國師”空虛和尚一番言語,義正辭嚴,聲震殿堂。
李乾順仍然在沉吟,他還在等。
太尉李至忠出班奏道:“晉王殿下統兵出戰,西寧之戰,擒殺守將高永年,重創湟州王厚;會州之戰,攻克敵寨水泉堡,如果有罪,罪從何來?臣看應當獎賞才對。”
聽得李乾順默默點頭,他還是不露聲色,轉向眾臣,再次問道:“大國師和太尉所言,眾卿以為如何?”
群臣見有人出頭保晉王察哥的駕,這才明白過來,這是在演戲給我們看呢,差點誤會了你們哥倆了,急忙紛紛出班表態。
“臣認為大國師所言公道在理。”
“臣認為太尉所言無比正確。”
“臣認為晉王殿下功大於過,不應受罰。”
好人誰還不會做呀。
李乾順見差不多了,一揮手,朝中立即鴉雀無聲,他對著晉王察哥,神情更加凝重,問道:“禦弟,眾臣都認為你有功無過,你還有何話可說?”
晉王察哥心情稍許激動,聲音有些哽咽,奏道:“臣弟十分感激眾位大臣愛護之意,隻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我身為主帥,不能為國建功立業,反而喪師辱國,雖有微功,乃眾將之功,臣弟有罪,不能無罰。請皇兄降旨,臣弟甘願受罰,絕無怨言。”
李乾順聽了微微點頭,察哥此次率兵二十五萬,損兵折將,勞民傷財,得不償失,其實過大於功,不能不小示懲處,以正國威,隻是晉王察哥是自己愛弟,現今執掌兵權,西夏國中棟梁,怎麽可以自毀長城呢。
李乾順早有主意,當廷降旨:“朕的禦弟,征討宋國,計劃不周,損兵折將,當罰;殺敵立功,當獎。諸位大臣所言得當,功過足以相抵,罰俸三月,以儆效尤,眾卿以為如何?”
“吾皇聖明。”眾大臣齊聲山呼萬歲。
“臣弟感謝皇兄,願粉身碎骨,以報國恩。”晉王察哥再拜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