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遠處黃河宛如一條白練,九曲盤旋,曲折蜿蜒;更見那賀蘭山闕,一山青色,如駿馬奔騰,昂首嘶鳴,真是讓人胸襟開闊,心曠神怡。
李乾順指著興慶城內,忍不住讚了一句:“興慶府城從無到有,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才得以建成,禦弟,你看我國都城越來越大,好不壯觀!”
“今天能有這種規模真是來之不易,全拜祖宗所賜。”晉王察哥點頭應道。
李乾順忽然問了一句,“興慶城雖大,聽說不及宋都東京汴梁的十分之一,禦弟可曾知道?”
“這個……臣弟聽人說過。”晉王察哥不覺一愣,心中忖道:“皇兄提及此事,卻是何故?”
李乾順似乎忘記他問的問題了,他舉目眺望一會,又問了一句:“禦弟,你看我國都城人煙稠密,車來人往,百姓安居樂業,好不太平。”
晉王察哥遲疑一下,答了一句:“全仗皇兄聖明,治國有方,才會有此成就。”
李乾順回過頭來,再問一句:“西北位置偏僻,地廣人稀,聽說夏國人口,不足宋國百分之一,禦弟可曾知道?”
晉王察哥再次愣住,隻好點頭答道:“臣弟知道。”
“禦弟,你看我國都城市井繁華,商鋪林立,貨通南北,利盡西東,好不富庶!”李乾順繼續說道。
晉王察哥這次沒有接話,他知道皇兄一定有一句話還在等著自己,隱隱感覺到一絲不安。
李乾順長歎了口氣,好象是在自言自語,其實是說給晉王察哥聽的,他是這麽說的,“聽說,我國的稅賦不及宋國的千分之一,禦弟可曾知道?”
西夏國崇宗皇帝李乾順“高塔三問”,把個晉王察哥問的是目瞪口呆,心驚肉跳,冷汗直流,他終於知道李乾順今天為什麽會召見自己了,是給自己補課來了,他“卟嗵!”跪在地下,低頭伏罪,“臣弟愚蠢,逆天而行,與宋妄啟戰端,罪不容誅,請陛下免臣之職,臣願為民,終此一身,不敢言戰。”
李乾順雙手扶起晉王察哥,說道:“禦弟快快請起,夏國安危係於禦弟一身,你乃國之長城,朕之股肱,禦弟怎可輕言棄國而去棄朕而去?”
晉王察哥隨手而起,滿臉疑惑,問道:“皇兄,臣弟除了一身武學,再無他能,隻怕屍居其位,誤國誤民。”
李乾順喟然而歎,“大夏地居朔方,大漠包圍,國貧民弱,資源匱乏,強敵環立,受製於人,若無黃河灌溉之利,隻怕百姓食不果腹,民不安居,大夏將何以立國,每思於此,朕心甚憂。”
晉王察哥一臉愧色,“不能為皇兄分憂,為國解難,實在慚愧,臣弟有罪。”
“國家貧窮,積弱難返,非禦弟之罪也,乃朕之過也。”李乾順眼含歉意,神色黯然。
晉王察哥被感動了,眼中含淚,險些落下,心中巨浪翻滾,“多好的皇兄,多有責任感的一位皇帝呀!”
李乾順目光從遠處收回,踱了幾步,去塔中一個蒲團中坐下,他又思忖良久,才緩緩言道,“禦弟天姿聰穎,一身武學,一力主戰。皇後心地善良,以民為本,一心主和。一個是朕的禦弟,一個是朕的愛妻,叫朕左右為難。”說著,他轉頭向空虛和尚問道:“‘大國師’,皇後主和,禦弟主戰,你看他們誰是誰非呢?”
“是就是非,非就是是。是是非非,一切皆為虛幻;非非是是,‘神馬’都是浮雲!”虛空和尚打起禪語。
李乾順和晉王察哥,聽了疑惑不解,齊聲問了一句:“此話怎講?”
空虛和尚侃侃而談,“宋帝趙佶、宋相蔡京傾盡國力,支持陝西的童貫,居心叵測,想以武促統,如今西蕃之地盡失,宋兵壓境,形勢對夏國極其不利,這種時候和宋國相爭,就象以卵擊石,火上澆油,誠為不智。此時皇後主和,乃是是,晉王主戰,乃是非。”
李乾順和晉王察哥不覺點了點頭。
“宋國君臣,狼子野心,謀畫滅我大夏,我國如果一味求和示弱,將被宋國輕視,他們會加快侵略的步伐,我國將陷入更加被動的境地,所以說,晉王主戰乃是是,皇後主和乃是非。”
虛空和尚說的是頭頭是道,聽的晉王察哥是滿頭霧水,更加糊塗,“這種聽都聽不明白的話,也就是和尚能想得出來說得出來。是就是非,非就是是,連是非也不分,天下豈不亂套?”晉王察哥暗歎一句。
“殿下明白了嗎?”空虛和尚還問呢。
“不明白。”晉王察哥連忙搖頭,實話實說。
“殿下不明白就對了,阿彌佗佛。”虛空和尚莫測高深的說了一句,閉上了嘴巴。
李乾順望了晉王察哥一眼,接過話題,說道:“禦弟,和宋國打仗,哥哥沒多少本錢,早晚會被拖垮。戰爭持續不斷,大夏國會變得一窮二白三光四淨,這是一條亡國之路啊。”
晉王察哥悚然而驚,他問:“皇兄打算怎麽辦?”
“朕決定向宋求和。”
晉王察哥徹底明白皇兄把自己叫到“承天寺塔”上的真正目的了,對自己先批評教育,然後再提高認識,不能不說,皇兄用心良苦呀。
晉王察哥遲疑著問道:“前番已經求和一次,被宋國拒絕,此番宋國正得意之時,隻怕求和更加不易。”
“所以,朕決定向宋國皇帝趙佶正式上表稱臣。”李乾順平靜的說道。
晉王察哥鼻子一酸,眼中不禁濕潤起來,“卟嗵!”一聲,再次跪下,“陛下……,全是臣弟無能呀,才使皇兄受此奇恥大辱。”
李乾順笑了一下,笑中夾著一絲苦澀的滋味,“不是你的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是不可能有國際地位的,一個沒有國際地位的國家領導人,是不會有什麽尊嚴的,何況……朕隻不過是暫時避其鋒芒罷了。”
晉王察哥眼睛一亮,頓時生出了無數的希望,“皇兄,有什麽要臣弟去做的嗎?臣弟萬死不辭。”
李乾順指著興慶城內,忍不住讚了一句:“興慶府城從無到有,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才得以建成,禦弟,你看我國都城越來越大,好不壯觀!”
“今天能有這種規模真是來之不易,全拜祖宗所賜。”晉王察哥點頭應道。
李乾順忽然問了一句,“興慶城雖大,聽說不及宋都東京汴梁的十分之一,禦弟可曾知道?”
“這個……臣弟聽人說過。”晉王察哥不覺一愣,心中忖道:“皇兄提及此事,卻是何故?”
李乾順似乎忘記他問的問題了,他舉目眺望一會,又問了一句:“禦弟,你看我國都城人煙稠密,車來人往,百姓安居樂業,好不太平。”
晉王察哥遲疑一下,答了一句:“全仗皇兄聖明,治國有方,才會有此成就。”
李乾順回過頭來,再問一句:“西北位置偏僻,地廣人稀,聽說夏國人口,不足宋國百分之一,禦弟可曾知道?”
晉王察哥再次愣住,隻好點頭答道:“臣弟知道。”
“禦弟,你看我國都城市井繁華,商鋪林立,貨通南北,利盡西東,好不富庶!”李乾順繼續說道。
晉王察哥這次沒有接話,他知道皇兄一定有一句話還在等著自己,隱隱感覺到一絲不安。
李乾順長歎了口氣,好象是在自言自語,其實是說給晉王察哥聽的,他是這麽說的,“聽說,我國的稅賦不及宋國的千分之一,禦弟可曾知道?”
西夏國崇宗皇帝李乾順“高塔三問”,把個晉王察哥問的是目瞪口呆,心驚肉跳,冷汗直流,他終於知道李乾順今天為什麽會召見自己了,是給自己補課來了,他“卟嗵!”跪在地下,低頭伏罪,“臣弟愚蠢,逆天而行,與宋妄啟戰端,罪不容誅,請陛下免臣之職,臣願為民,終此一身,不敢言戰。”
李乾順雙手扶起晉王察哥,說道:“禦弟快快請起,夏國安危係於禦弟一身,你乃國之長城,朕之股肱,禦弟怎可輕言棄國而去棄朕而去?”
晉王察哥隨手而起,滿臉疑惑,問道:“皇兄,臣弟除了一身武學,再無他能,隻怕屍居其位,誤國誤民。”
李乾順喟然而歎,“大夏地居朔方,大漠包圍,國貧民弱,資源匱乏,強敵環立,受製於人,若無黃河灌溉之利,隻怕百姓食不果腹,民不安居,大夏將何以立國,每思於此,朕心甚憂。”
晉王察哥一臉愧色,“不能為皇兄分憂,為國解難,實在慚愧,臣弟有罪。”
“國家貧窮,積弱難返,非禦弟之罪也,乃朕之過也。”李乾順眼含歉意,神色黯然。
晉王察哥被感動了,眼中含淚,險些落下,心中巨浪翻滾,“多好的皇兄,多有責任感的一位皇帝呀!”
李乾順目光從遠處收回,踱了幾步,去塔中一個蒲團中坐下,他又思忖良久,才緩緩言道,“禦弟天姿聰穎,一身武學,一力主戰。皇後心地善良,以民為本,一心主和。一個是朕的禦弟,一個是朕的愛妻,叫朕左右為難。”說著,他轉頭向空虛和尚問道:“‘大國師’,皇後主和,禦弟主戰,你看他們誰是誰非呢?”
“是就是非,非就是是。是是非非,一切皆為虛幻;非非是是,‘神馬’都是浮雲!”虛空和尚打起禪語。
李乾順和晉王察哥,聽了疑惑不解,齊聲問了一句:“此話怎講?”
空虛和尚侃侃而談,“宋帝趙佶、宋相蔡京傾盡國力,支持陝西的童貫,居心叵測,想以武促統,如今西蕃之地盡失,宋兵壓境,形勢對夏國極其不利,這種時候和宋國相爭,就象以卵擊石,火上澆油,誠為不智。此時皇後主和,乃是是,晉王主戰,乃是非。”
李乾順和晉王察哥不覺點了點頭。
“宋國君臣,狼子野心,謀畫滅我大夏,我國如果一味求和示弱,將被宋國輕視,他們會加快侵略的步伐,我國將陷入更加被動的境地,所以說,晉王主戰乃是是,皇後主和乃是非。”
虛空和尚說的是頭頭是道,聽的晉王察哥是滿頭霧水,更加糊塗,“這種聽都聽不明白的話,也就是和尚能想得出來說得出來。是就是非,非就是是,連是非也不分,天下豈不亂套?”晉王察哥暗歎一句。
“殿下明白了嗎?”空虛和尚還問呢。
“不明白。”晉王察哥連忙搖頭,實話實說。
“殿下不明白就對了,阿彌佗佛。”虛空和尚莫測高深的說了一句,閉上了嘴巴。
李乾順望了晉王察哥一眼,接過話題,說道:“禦弟,和宋國打仗,哥哥沒多少本錢,早晚會被拖垮。戰爭持續不斷,大夏國會變得一窮二白三光四淨,這是一條亡國之路啊。”
晉王察哥悚然而驚,他問:“皇兄打算怎麽辦?”
“朕決定向宋求和。”
晉王察哥徹底明白皇兄把自己叫到“承天寺塔”上的真正目的了,對自己先批評教育,然後再提高認識,不能不說,皇兄用心良苦呀。
晉王察哥遲疑著問道:“前番已經求和一次,被宋國拒絕,此番宋國正得意之時,隻怕求和更加不易。”
“所以,朕決定向宋國皇帝趙佶正式上表稱臣。”李乾順平靜的說道。
晉王察哥鼻子一酸,眼中不禁濕潤起來,“卟嗵!”一聲,再次跪下,“陛下……,全是臣弟無能呀,才使皇兄受此奇恥大辱。”
李乾順笑了一下,笑中夾著一絲苦澀的滋味,“不是你的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是不可能有國際地位的,一個沒有國際地位的國家領導人,是不會有什麽尊嚴的,何況……朕隻不過是暫時避其鋒芒罷了。”
晉王察哥眼睛一亮,頓時生出了無數的希望,“皇兄,有什麽要臣弟去做的嗎?臣弟萬死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