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26章 :改進漁獵方法
穿越原始社會收割天下 作者:千乘萬騎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解決了取火、烹飪、照明、製鹽等一係列問題,下麵就是怎樣讓有芒部眾們獲得更豐富的食物了。
劉芒哥決定接下來要把精力重點投入到改進有芒部落的漁獵和采集方法上去。因為隻有食物才是人們的第一需求,沒有豐富的食物作為基礎,其它的改變終歸都是皮毛,都將變得毫無意義,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而能不能吃飽飯,是經濟發展得好壞的重要標誌,這直接關係到有芒部落部眾們的生活質量,也關係到劉芒哥這個大王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兩個多月以來,劉芒哥已經多次帶領(也可以說是跟隨)手下部眾出外打獵。
劉芒哥發現,雖然原始時代的大山和平原上的野獸飛禽眾多,但由於生產力一直很低下,大部分原始人類還隻是依靠弓箭和梭鏢追擊射殺各種野獸,捕漁也隻是靠單股的骨製魚叉或是削尖的木棍叉魚,每天的捕獲量都不是很大。
有時為了跟蹤一頭受傷的大型獵物,這些原始人甚至不惜花費上幾天時間跋涉一二百裏路程,不但十分耗費體力,還處處充斥著危險。
劉芒哥認為不改變這種原始的漁獵方式,人類就很難取得進步,起碼自己領導的這個有芒部落就不可能有什麽發展,所以改變漁獵方式已迫在眉睫。
劉芒哥畢竟是從文明高度發達的社會裏穿越而來的現代人,知道想要想捕獲獵物並不一定非得靠蠻力,事實上有很多巧妙的方法都可以捕獲到獵物。比如挖陷坑捕捉熊、野牛等大型猛獸和食草動物,比如使用線麻、苧麻等麻纖維編成的堅韌套索捕捉鹿、羊等中型食草動物。
利用這些方法捕獲的獵物大部分都是活體,吃不完還可以豢養在木樁圍成的圈舍裏,一方麵可以留作雨雪天氣無法外出捕獵時食用,一方麵也可以為今後的畜牧業優選良種,已經獵殺的像野牛、大象等大型動物一次吃不完還可以用食鹽醃製起來,或是晾曬熏製成臘肉留作饑荒時食用。
重要的是,陷坑和繩索都是可以反複利用的工具,一次投入便可以受益很多年。
隻是原始人類對挖陷坑和編織繩索並不是十分精通,隻有少數部落才擁有這種相對當時來說較為先進的技術,又不懂得和圍捕相結合,隻是靠守株待兔的方法碰運氣,每天的捕獲量幾乎是可以想見的。
現代的人們有一句常說的諺語,叫“老母豬不識數”,說的是老母豬即使把自己的豬娃弄丟幾隻都不會發現,原因就是因為它不識數。在還靠結繩計數(不然轉身就回忘記自己到底捕獲了幾隻動物)的原始社會,很少有原始人類是靠高智慧捕捉動物的。
但現在因為有了劉芒哥,一切就變得不同了。
劉芒哥也知道想讓這些原始人一下子接受太多的新鮮事物根本是不可能的,凡事還得一步步來。他先帶領部眾在營地山下的平地上用兩米多高的樹樁圍出了一大片空地作為蓄養牲畜的畜欄,還製作了一個非常結實的大門防止猛獸進入,畜欄空地裏麵靠北麵圍牆還搭建了一排為動物遮風擋雨的草棚。
所有人都感到奇怪,芒大王為什麽要建造這麽大的畜欄啊?平常部落裏的獵獲量本來就很少,勉強維持生計還可以,哪裏還有多餘的動物留下來飼養?就算偶爾能獵獲三兩頭活的獵物,暫時吃不完須要圈養起來,也用不到這麽大的畜欄啊!
誰也不知道芒大王的葫蘆裏賣的究竟是什麽藥,但奇怪歸奇怪,並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因為近兩個月的經驗告訴他們,芒大王無論做什麽都肯定有他的道理,他們並不需要明白其中的道理,聽芒大王的話跟芒大王走保證沒錯。
那麽,劉芒哥為什麽要建這麽大的畜欄呢?
原來劉芒哥通過幾次外出打獵發現,山下的瀚河平原上野草繁茂,經常有大群的黃羊、盤羊和鹿群等食草動物出沒,如果按照自己的方法捕獵,肯定會有大量收獲,到時候大量的獵獲物吃不完,就必須要有一個大型的畜欄放養這些動物。
劉芒哥已經在心裏為他未來的畜牧事業提前做打算了。
建造好畜欄的第二天,除了留下幾名身體較弱的婦女在家看孩子照顧老人以外,劉芒哥帶上了幾乎所有部落裏的青壯男女向山下的平原進發,就是平日裏專門負責采集的女人和幾個相對健壯的十歲左右的少年也全都跟著出發了。
劉芒哥帶領大家在平原上食草動物經常出沒的地方用石鎬和石鏟挖掘了一個長六米、寬三米、深兩米的陷坑,在陷坑上架設一層木棍,再在木棍上麵鋪一層作為偽裝的野草,一個基本的陷坑就完成了。為了保險起見,等大家完全明白了劉芒哥的意圖,他又帶領大家在這個陷坑旁連續挖了十幾個陷坑。
由於草原上的土地並不堅硬,加上人手多,工作進度很快。
等到一切就緒,劉芒哥就開始實施自己的計劃了。
他帶領大家繞到一大群盤羊後麵,然後分成三麵慢慢向羊群靠攏,把羊群的活動範圍始終控製在人和陷坑之間,慢慢靠攏的目的是不使羊群變得過度驚慌,讓它們始終覺得自己和人類一直處在安全距離以內,羊群就會一邊吃草一邊緩緩向著陷坑的方向靠近。
等到羊群離陷坑隻剩下幾百米距離時,劉芒哥忽然舉起手中的長矛向三支隊伍同時發出信號,所有人都開始向著羊群急速狂奔。三麵圍捕一麵陷坑,受到驚嚇的羊群馬上就開始向著沒有人的陷坑方向急速奔跑起來,雖然盤羊的彈跳力足以跳過三米寬的陷坑,但關鍵是它們並不知道前麵有陷坑,等到後麵的盤羊發現前麵的“兄弟”掉進陷坑時,想要收勢起跳就已經來不及了,也隻能眼睜睜地步他們兄弟們的後塵了。
最後隻有少數盤羊從陷坑空隙中僥幸逃脫,大部分都掉進了陷坑中。
【未完待續】
劉芒哥決定接下來要把精力重點投入到改進有芒部落的漁獵和采集方法上去。因為隻有食物才是人們的第一需求,沒有豐富的食物作為基礎,其它的改變終歸都是皮毛,都將變得毫無意義,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而能不能吃飽飯,是經濟發展得好壞的重要標誌,這直接關係到有芒部落部眾們的生活質量,也關係到劉芒哥這個大王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兩個多月以來,劉芒哥已經多次帶領(也可以說是跟隨)手下部眾出外打獵。
劉芒哥發現,雖然原始時代的大山和平原上的野獸飛禽眾多,但由於生產力一直很低下,大部分原始人類還隻是依靠弓箭和梭鏢追擊射殺各種野獸,捕漁也隻是靠單股的骨製魚叉或是削尖的木棍叉魚,每天的捕獲量都不是很大。
有時為了跟蹤一頭受傷的大型獵物,這些原始人甚至不惜花費上幾天時間跋涉一二百裏路程,不但十分耗費體力,還處處充斥著危險。
劉芒哥認為不改變這種原始的漁獵方式,人類就很難取得進步,起碼自己領導的這個有芒部落就不可能有什麽發展,所以改變漁獵方式已迫在眉睫。
劉芒哥畢竟是從文明高度發達的社會裏穿越而來的現代人,知道想要想捕獲獵物並不一定非得靠蠻力,事實上有很多巧妙的方法都可以捕獲到獵物。比如挖陷坑捕捉熊、野牛等大型猛獸和食草動物,比如使用線麻、苧麻等麻纖維編成的堅韌套索捕捉鹿、羊等中型食草動物。
利用這些方法捕獲的獵物大部分都是活體,吃不完還可以豢養在木樁圍成的圈舍裏,一方麵可以留作雨雪天氣無法外出捕獵時食用,一方麵也可以為今後的畜牧業優選良種,已經獵殺的像野牛、大象等大型動物一次吃不完還可以用食鹽醃製起來,或是晾曬熏製成臘肉留作饑荒時食用。
重要的是,陷坑和繩索都是可以反複利用的工具,一次投入便可以受益很多年。
隻是原始人類對挖陷坑和編織繩索並不是十分精通,隻有少數部落才擁有這種相對當時來說較為先進的技術,又不懂得和圍捕相結合,隻是靠守株待兔的方法碰運氣,每天的捕獲量幾乎是可以想見的。
現代的人們有一句常說的諺語,叫“老母豬不識數”,說的是老母豬即使把自己的豬娃弄丟幾隻都不會發現,原因就是因為它不識數。在還靠結繩計數(不然轉身就回忘記自己到底捕獲了幾隻動物)的原始社會,很少有原始人類是靠高智慧捕捉動物的。
但現在因為有了劉芒哥,一切就變得不同了。
劉芒哥也知道想讓這些原始人一下子接受太多的新鮮事物根本是不可能的,凡事還得一步步來。他先帶領部眾在營地山下的平地上用兩米多高的樹樁圍出了一大片空地作為蓄養牲畜的畜欄,還製作了一個非常結實的大門防止猛獸進入,畜欄空地裏麵靠北麵圍牆還搭建了一排為動物遮風擋雨的草棚。
所有人都感到奇怪,芒大王為什麽要建造這麽大的畜欄啊?平常部落裏的獵獲量本來就很少,勉強維持生計還可以,哪裏還有多餘的動物留下來飼養?就算偶爾能獵獲三兩頭活的獵物,暫時吃不完須要圈養起來,也用不到這麽大的畜欄啊!
誰也不知道芒大王的葫蘆裏賣的究竟是什麽藥,但奇怪歸奇怪,並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因為近兩個月的經驗告訴他們,芒大王無論做什麽都肯定有他的道理,他們並不需要明白其中的道理,聽芒大王的話跟芒大王走保證沒錯。
那麽,劉芒哥為什麽要建這麽大的畜欄呢?
原來劉芒哥通過幾次外出打獵發現,山下的瀚河平原上野草繁茂,經常有大群的黃羊、盤羊和鹿群等食草動物出沒,如果按照自己的方法捕獵,肯定會有大量收獲,到時候大量的獵獲物吃不完,就必須要有一個大型的畜欄放養這些動物。
劉芒哥已經在心裏為他未來的畜牧事業提前做打算了。
建造好畜欄的第二天,除了留下幾名身體較弱的婦女在家看孩子照顧老人以外,劉芒哥帶上了幾乎所有部落裏的青壯男女向山下的平原進發,就是平日裏專門負責采集的女人和幾個相對健壯的十歲左右的少年也全都跟著出發了。
劉芒哥帶領大家在平原上食草動物經常出沒的地方用石鎬和石鏟挖掘了一個長六米、寬三米、深兩米的陷坑,在陷坑上架設一層木棍,再在木棍上麵鋪一層作為偽裝的野草,一個基本的陷坑就完成了。為了保險起見,等大家完全明白了劉芒哥的意圖,他又帶領大家在這個陷坑旁連續挖了十幾個陷坑。
由於草原上的土地並不堅硬,加上人手多,工作進度很快。
等到一切就緒,劉芒哥就開始實施自己的計劃了。
他帶領大家繞到一大群盤羊後麵,然後分成三麵慢慢向羊群靠攏,把羊群的活動範圍始終控製在人和陷坑之間,慢慢靠攏的目的是不使羊群變得過度驚慌,讓它們始終覺得自己和人類一直處在安全距離以內,羊群就會一邊吃草一邊緩緩向著陷坑的方向靠近。
等到羊群離陷坑隻剩下幾百米距離時,劉芒哥忽然舉起手中的長矛向三支隊伍同時發出信號,所有人都開始向著羊群急速狂奔。三麵圍捕一麵陷坑,受到驚嚇的羊群馬上就開始向著沒有人的陷坑方向急速奔跑起來,雖然盤羊的彈跳力足以跳過三米寬的陷坑,但關鍵是它們並不知道前麵有陷坑,等到後麵的盤羊發現前麵的“兄弟”掉進陷坑時,想要收勢起跳就已經來不及了,也隻能眼睜睜地步他們兄弟們的後塵了。
最後隻有少數盤羊從陷坑空隙中僥幸逃脫,大部分都掉進了陷坑中。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