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4-02-04
兵是要練的,年後吧,過年期間抓緊時間讀幾本兵書。
李熙假公濟私把韶州城翻了個底朝天,所有能找到的兵書都被他搬到了書房,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到元宵節那天,終於把所有兵書通讀了一遍,至於能記住多少內容是另一回事,能不能理解運用於實踐又是另一回事,反正是讀完了。
“飽讀兵書”的楊判官現在信心滿滿,麵對團練使的考校對答如流,說的頭頭是道。
常懷德過年這兩天,閑暇無事,從書櫃裏把塵封已久的幾本兵書找了出來,當著閑書讀了一遍。一時不覺心生感慨,憶起少年時,自己也曾意氣風發過,夜者挑燈苦讀兵書,拂曉即聞雞起舞,練習劍法,指望著一朝跨馬走邊關,拋灑碧血報青天,轉眼間,人老了,世故了,除了做官撈錢玩女人,啥也不剩了。人活到這個份上就是一具行屍走肉!
思及此處,常團練使滿懷激情,恨不得投筆從戎,披掛奔軍營練兵去,不過激情消退後,他又嘀咕上了,自己都這把年紀了,老眼昏花,腰酸腿寒,在床上都撲騰不了幾下,上馬能做什麽,能不能騎走都是各問題。
罷了,此等苦差事還是假手他人吧,我是一州團練使,抓全局即刻,至於募兵、練兵、領兵這等小事就讓年輕人去幹吧。陳弘誌對姓楊的小子很中意,那就選他吧,搞不懂這幫沒把的為何把兵權看的這麽重,豈不聞兵者國之凶器也,哦,兵書上是這麽說的吧,記不太清了,貌似是這樣的,應該就是這樣的,國家之所以亂還不就是因為兵太多的緣故,假使天下一個兵都沒有……當然那樣也不行,非得亂了套不可。
常太守燈下糾結之際,肩上忽然多了一隻綿軟白嫩的小手,他最寵愛的家妓纖柔抬腿坐到了他的腿上,拉著他枯樹枝般的手塞到了自己那一對碩大無朋的胸乳間,柔聲蜜意地說:“老爺,你的手涼不涼,讓奴家給你暖暖好麽,哦,哦……”
“混賬東西,半夜三更的叫那麽大聲做什麽,別把狼招來。”
“狼是沒有的,狐狸倒是有兩條,還都是脫光光的母的騷狐狸,就等著太守您去警惡揚善,為民除害呢。”
常太守把兵書一丟,拍案而起,橫眉立目道:“除山中賊易,擊家中賊難,縱然是刀山血海,老夫亦去也。”哈腰扛起他的纖柔直奔西暖閣而去,那裏還有纖柔的兩個胞妹,正嗷嗷待哺呢。常太守家蓄歌姬三十八人,獨愛三胞胎姐妹花,這個秘密韶州人都知道,
擊破家中賊後,常太守綿軟地躺在脂粉堆裏,雄心壯誌全無,這才有了元宵節放燈時的這場考校。太守雖不懂兵略卻飽讀詩書精通文學,選士選將在他看來有異曲同工之妙。
他拿兵書策略來考校諸官,眾皆吭吭哧哧,臉紅脖子粗,唯有剛剛“飽讀兵書”的李熙對答如流,這一老一少,一問一答,說的熱絡。二人雖相隔千年,所受的教育卻都是填鴨式教育,說起背書各自都有一套。李熙到底比常懷德年輕了十幾歲,記憶力方麵更勝一籌,加之書剛讀過沒多久,想不對答如流都難。
常懷德搖頭晃腦,聽的如癡如醉,李熙如此有“學問”,讓他心情大暢,認為自己找到了一員“良將”。喝了幾杯酒,舌頭有些大的團練使,搖搖晃晃地站起來,手持兵書《三十六計》,當著團練副使和其他官佐的麵正式委李熙以全責。
“韶州那三百土兵就拜托老弟關照啦。”
德高望重的常太守此言一出,眾皆大驚失色,不過旋即就爆出一聲好,叫好的人中有拍馬屁的,也有如釋重負後的輕鬆愉悅。這年代士大夫階層與平民之間是隔著一道鴻溝的,寬袍大袖、峨冠博帶的上流名士跟一幫赤腳農民混在一起成何體統,訓練土兵這門苦差事誰攤上誰倒黴。
常太守劈手抓了個倒黴鬼,抓的合乎民情,順乎民意,眾人如何能不叫好。
李熙也跟著叫了聲好,表麵上是在拍上司的馬屁,心裏卻鬆了口氣,常懷德要是抓自己去練兵,自己就等著出醜丟人吧,好在這老先生非但不懂兵而且厭惡帶兵,竟賦予自己全責,那就好辦了,自己雖不懂兵,卻知道韶州有幾個懂兵的人,把這幾個人請過來替自己練兵,哇哈哈,吾無憂矣。
李熙要找的這個人叫朱克榮,是幽州名將朱洄之子,曾任牙軍左廂兵馬使,契丹入侵朱克榮領兵迎戰,寡不敵眾,兵敗,節度使劉總欲殺之。朱洄以辭去本兼各職,交給所轄兵馬和地盤為條件換取兒子一條性命。
劉總接收了朱家軍將和地盤後,奏請朝廷將朱克榮貶至嶺南韶州,曾經領兵過萬的大將軍如今在韶州所轄的翁源縣做典司,即監獄副監獄長。
陳江湖來韶州時特意向李熙提及過此人,說此人是個將才,他幹爹陳弘誌有意籠絡重用,要李熙留心,有機會先套套近乎,多少先混個臉熟。
若常懷德沒有委他以練兵總監之責,李熙或許會挨到春暖花開日再去翁源見這位朱大將軍,不過現在看來是刻不容緩了,練兵總監不會練兵傳揚出去可不是鬧著玩的。
因此元宵節一過,李熙就借故去了翁源一趟,翁源縣在韶州東南方,是個山區縣,李熙跋山涉水來到翁源縣衙,發現大門虛掩,卻是一個人也沒有。問近旁的熟食店老板方知衙門沒事,縣令高臥在後衙,縣丞回鄉過年還沒回來,主簿在後二條巷子裏跟人賭錢,縣尉早上倒是來了一趟,不過坐沒一刻鍾就帶著幾個人出去喝酒去了。
捕快、衙役、書吏一見長官們鬆懈,就都跑回家去了。
李熙問整個縣衙就沒一個人當值嗎,熟食店老板把李熙打量了一番,笑道:“您是外地人吧,聽您口音是長安的?”
兵是要練的,年後吧,過年期間抓緊時間讀幾本兵書。
李熙假公濟私把韶州城翻了個底朝天,所有能找到的兵書都被他搬到了書房,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到元宵節那天,終於把所有兵書通讀了一遍,至於能記住多少內容是另一回事,能不能理解運用於實踐又是另一回事,反正是讀完了。
“飽讀兵書”的楊判官現在信心滿滿,麵對團練使的考校對答如流,說的頭頭是道。
常懷德過年這兩天,閑暇無事,從書櫃裏把塵封已久的幾本兵書找了出來,當著閑書讀了一遍。一時不覺心生感慨,憶起少年時,自己也曾意氣風發過,夜者挑燈苦讀兵書,拂曉即聞雞起舞,練習劍法,指望著一朝跨馬走邊關,拋灑碧血報青天,轉眼間,人老了,世故了,除了做官撈錢玩女人,啥也不剩了。人活到這個份上就是一具行屍走肉!
思及此處,常團練使滿懷激情,恨不得投筆從戎,披掛奔軍營練兵去,不過激情消退後,他又嘀咕上了,自己都這把年紀了,老眼昏花,腰酸腿寒,在床上都撲騰不了幾下,上馬能做什麽,能不能騎走都是各問題。
罷了,此等苦差事還是假手他人吧,我是一州團練使,抓全局即刻,至於募兵、練兵、領兵這等小事就讓年輕人去幹吧。陳弘誌對姓楊的小子很中意,那就選他吧,搞不懂這幫沒把的為何把兵權看的這麽重,豈不聞兵者國之凶器也,哦,兵書上是這麽說的吧,記不太清了,貌似是這樣的,應該就是這樣的,國家之所以亂還不就是因為兵太多的緣故,假使天下一個兵都沒有……當然那樣也不行,非得亂了套不可。
常太守燈下糾結之際,肩上忽然多了一隻綿軟白嫩的小手,他最寵愛的家妓纖柔抬腿坐到了他的腿上,拉著他枯樹枝般的手塞到了自己那一對碩大無朋的胸乳間,柔聲蜜意地說:“老爺,你的手涼不涼,讓奴家給你暖暖好麽,哦,哦……”
“混賬東西,半夜三更的叫那麽大聲做什麽,別把狼招來。”
“狼是沒有的,狐狸倒是有兩條,還都是脫光光的母的騷狐狸,就等著太守您去警惡揚善,為民除害呢。”
常太守把兵書一丟,拍案而起,橫眉立目道:“除山中賊易,擊家中賊難,縱然是刀山血海,老夫亦去也。”哈腰扛起他的纖柔直奔西暖閣而去,那裏還有纖柔的兩個胞妹,正嗷嗷待哺呢。常太守家蓄歌姬三十八人,獨愛三胞胎姐妹花,這個秘密韶州人都知道,
擊破家中賊後,常太守綿軟地躺在脂粉堆裏,雄心壯誌全無,這才有了元宵節放燈時的這場考校。太守雖不懂兵略卻飽讀詩書精通文學,選士選將在他看來有異曲同工之妙。
他拿兵書策略來考校諸官,眾皆吭吭哧哧,臉紅脖子粗,唯有剛剛“飽讀兵書”的李熙對答如流,這一老一少,一問一答,說的熱絡。二人雖相隔千年,所受的教育卻都是填鴨式教育,說起背書各自都有一套。李熙到底比常懷德年輕了十幾歲,記憶力方麵更勝一籌,加之書剛讀過沒多久,想不對答如流都難。
常懷德搖頭晃腦,聽的如癡如醉,李熙如此有“學問”,讓他心情大暢,認為自己找到了一員“良將”。喝了幾杯酒,舌頭有些大的團練使,搖搖晃晃地站起來,手持兵書《三十六計》,當著團練副使和其他官佐的麵正式委李熙以全責。
“韶州那三百土兵就拜托老弟關照啦。”
德高望重的常太守此言一出,眾皆大驚失色,不過旋即就爆出一聲好,叫好的人中有拍馬屁的,也有如釋重負後的輕鬆愉悅。這年代士大夫階層與平民之間是隔著一道鴻溝的,寬袍大袖、峨冠博帶的上流名士跟一幫赤腳農民混在一起成何體統,訓練土兵這門苦差事誰攤上誰倒黴。
常太守劈手抓了個倒黴鬼,抓的合乎民情,順乎民意,眾人如何能不叫好。
李熙也跟著叫了聲好,表麵上是在拍上司的馬屁,心裏卻鬆了口氣,常懷德要是抓自己去練兵,自己就等著出醜丟人吧,好在這老先生非但不懂兵而且厭惡帶兵,竟賦予自己全責,那就好辦了,自己雖不懂兵,卻知道韶州有幾個懂兵的人,把這幾個人請過來替自己練兵,哇哈哈,吾無憂矣。
李熙要找的這個人叫朱克榮,是幽州名將朱洄之子,曾任牙軍左廂兵馬使,契丹入侵朱克榮領兵迎戰,寡不敵眾,兵敗,節度使劉總欲殺之。朱洄以辭去本兼各職,交給所轄兵馬和地盤為條件換取兒子一條性命。
劉總接收了朱家軍將和地盤後,奏請朝廷將朱克榮貶至嶺南韶州,曾經領兵過萬的大將軍如今在韶州所轄的翁源縣做典司,即監獄副監獄長。
陳江湖來韶州時特意向李熙提及過此人,說此人是個將才,他幹爹陳弘誌有意籠絡重用,要李熙留心,有機會先套套近乎,多少先混個臉熟。
若常懷德沒有委他以練兵總監之責,李熙或許會挨到春暖花開日再去翁源見這位朱大將軍,不過現在看來是刻不容緩了,練兵總監不會練兵傳揚出去可不是鬧著玩的。
因此元宵節一過,李熙就借故去了翁源一趟,翁源縣在韶州東南方,是個山區縣,李熙跋山涉水來到翁源縣衙,發現大門虛掩,卻是一個人也沒有。問近旁的熟食店老板方知衙門沒事,縣令高臥在後衙,縣丞回鄉過年還沒回來,主簿在後二條巷子裏跟人賭錢,縣尉早上倒是來了一趟,不過坐沒一刻鍾就帶著幾個人出去喝酒去了。
捕快、衙役、書吏一見長官們鬆懈,就都跑回家去了。
李熙問整個縣衙就沒一個人當值嗎,熟食店老板把李熙打量了一番,笑道:“您是外地人吧,聽您口音是長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