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4-03-20
此舉不僅戳穿了劉禹編造的“祖宗埋寶”的謊言,更是令劉禹的真實身份遭到廣泛質疑,“大漢天子”的正統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經過一段時間沉默後,劉禹改口說他的祖先其實不是西漢的南海王劉浩,而是東漢的南陵王劉涵。
“大耳尖”沒有從史籍中找到任何有關“南陵王劉涵”的記載,因此他懷疑劉禹是在錯認祖宗後又杜撰了一個祖宗。不過,看在劉禹知錯能改,主動放棄繼承“祖產”的份上,胡尖也就沒有深究下去。
鮮花嶺本是“破山王”張仃發的防地,轄內發現了寶藏,卻被外人分享,礦工出身的“破山王”怒了。王者一怒,血流成河。四月的鮮花嶺本來鮮花盛開宛如仙境,卻因永無休止的奪寶大戰而終於連天空也被染成了紅色。
各家爭鬥不休之際,城內、城外的官軍趁機發動破圍攻勢,取得了一係列的勝利。
西南路清海軍趁勢奪回了番禹縣,與州城所在的南海縣互為犄角。嶺南水師則趁著夜色摸上刀撈山,全殲守軍,一舉奪回了這一戰略要地,重新打通了廣州的海上通道。
在鮮花嶺上爭鬥不休的帝王將相們意識到事態有些不太妙,有心收手各讓一步,怎奈怨恨已經結下,猝然收手麵子上實在過不去,故而仍舊膠著難下。
大魏國的侍中張孝先此刻挺身而出,出麵說動了實力不強,但名望極高的“大周天子”姬德高,請他勸說各家收手,以免給官軍以各個擊破之機。
姬德高十四歲時就跟隨叔父去安南做海盜,十六歲被招安在軍中服役,因功做到旅帥,後因驅逐朝廷派駐的安南都護而被通緝。東躲西藏一年後,逃回嶺南故鄉,在一戶大豪田莊做佃戶。因會武藝被家主聘為護院,後因與主母通奸,被家主責打,一怒之下手刃家主一家十三口,亡命江湖。
姬德高二十歲時,嶺南水師募兵清海。姬德高應募入伍,絞殺海盜屢建奇功,擢升為團校尉。因參與走私私鹽,被上官發現,恐受責罰,遂舉兵叛亂。失敗被囚,買通獄卒越獄。躲入深山三年,見風平浪靜,出山在雷州一帶販賣私鹽。十年間,成長為嶺南第一鹽梟,號稱“鹽王”,呼風喚雨,一時風頭無兩。
五十歲時受女婿蠱惑入廣州求官,被節度使誘捕,在暗無天日的大牢中苦熬了十三年,六十三歲出獄,查明當年被誘捕係被女婿陷害,他的女婿在他入獄後承襲鹽王之位,逼死其女兒,稱霸嶺南,風頭不下自己當年。
老鹽王決心為女報仇,率十餘舊部夜入春州戒備森嚴的“新鹽王”府邸手刃仇寇。
老鹽王再度稱雄嶺南,七十歲大壽時,他最鍾愛的親外孫女在他的壽酒中下毒,說要為她父親報仇,事敗,眾鹽梟逼其執行家法,將他外孫女碎屍喂了鱷魚。老鹽王因此生了一場大病,病愈後宣布金盆洗手,從此退隱江湖。
晚年的老鹽王住在春州鄉下,種菜聽曲,以飼養鱷魚、蟒蛇為樂。
嶺南亂起,其舊部多舉兵造反,官府恐其作亂,將其收入大獄,獄卒暴虐,肆意羞辱,老鹽王勃然大怒,一道手令傳遍嶺南,數百徒子徒孫齊聚春州救援,砸碎大牢,將所能捕獲的官吏差役盡皆拋入鱷魚池,給鱷魚加餐做了點心。
事已至此,老鹽王隻得從徒子徒孫們所請再度出山,號稱“鹽王”。
曹曛等人稱帝後,徒子徒孫們勸其稱帝,因為姓姬,故稱“大周天子”。
“大周天子”德望雖高,實力卻很一般,有實力的徒子徒孫都自立門戶了,追隨他的徒子徒孫都是些上不了台麵的幼齒少年,不過老鹽王心態很好,並不因為自己爺爺的輩分,孫子的實力而焦急而羞慚,反倒為自己能在垂暮之年當上天子而自豪而滿足。
此番,張孝先以孫輩禮儀叩請其出麵勸服各家收手。老鹽王不假思索地就答應了下來,不過他有些擔心地問張孝先:“我多年未在江湖走動,徒有虛名一個,卻不知各路朋友是否還能賣我這個麵子啊。”張孝先恭敬地說道:“周天子乃天下共主,聖駕一出,誰敢不從。”姬德高大喜,隨即帶上護駕將軍和治國宰相,手撫及胸長須,跟著張孝先一起,飄飄然地來到了鮮花嶺。
各派早已精疲力竭,正為找一個台階下而焦心勞神。德高望重的“周天子”出口一勸,眾人樂的就坡下驢,一時俱拜服。姬德高勸眾人道:“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咱們走江湖的三分硬功夫,七分靠朋友。朋友多,路才能越走越寬。為免各家再起爭執,鮮花嶺這個地方我看索性就不要了,讓給官軍好了,哪怕它底下埋著一座金山呢。大夥合力打下廣州,區區一座金山算什麽?”
張孝先帶頭表態說:“我大魏國願遵大周天子所囑,即刻撤出鮮花嶺,軍民臣工絕不再踏足半步,若違誓言,諸位盡可斬之。”張孝先出示曹曛的手諭,示意自己的這番話是代表大魏天子說的,作得數的。
“破山王”張仃發跟著表態說讚同棄守鮮花嶺,將其留給官軍。
實力最強、爭執的最凶的兩家都罷了手,其他諸王宰相也紛紛表態讚同棄守。
“大漢天子”劉禹提議廣州城下各家結成聯盟,共抗官軍,並建議推舉“大周天子”姬德高為天下總盟主,發號司令,調解糾紛。此議讚同者甚眾,張孝先也表示盡快回稟“大魏天子”定奪。
三箱珠寶郭仲恭隻用了一半就拿下了被刨的千瘡百孔的鮮花嶺,李熙對郭氏此計讚賞有加,剩餘的一箱半珠寶,他隻收回了一箱,剩餘的那半箱留給郭仲恭支用。
至於郭氏此舉催生廣州城下各路亂賊聯盟一事,李熙認為那純屬是意外,完全是好心辦了壞事,結果雖然很糟糕,但用心無疑是好的。
他和郭仲恭都心照不宣地保守著這個秘密,將之作為加深兄弟友誼的重要催化劑。
……
三月的最後一天,保寧軍神策營指揮使宋叔夜忽然造訪紫石戌,向李熙索要軍械若幹,李熙笑道:“宋將軍莫不是走錯路了,要軍械得去找軍需,軍需在韶州,此地叫紫石戌。”
宋叔夜雙手合十道:“善哉,善哉,軍需路遠難救急,求告軍需不如求告楊將軍。我在封州時就聽聞楊將軍販賣的軍械款式新穎,用料考究,價格公道,信譽卓著。”
李熙道:“將軍休要誤信傳言,根本沒有的事。”
宋叔夜道:“出家人不打誑語,宋叔夜不會繞彎子,我是慕名而來求購軍械的。”
李熙笑道:“你早說嘛,看在老朋友的份上,我七折供給。”
宋叔夜搖搖頭,笑道:“那倒不必,隨行就市,宋某不貪小便宜。不過宋某目下身無分文,懇請平山侯行個方便。”
李熙雙手合十道:“我非出家人,卻也不打誑語。國有國法,行有行規,這種生意從來都是一手錢一手貨,概不賒賬。不過,看在老朋友的份上,如果宋將軍真的手頭緊,楊某倒是有個解決的辦法。”
宋叔夜道:“善哉,說來聽聽。”
李熙笑嘻嘻掏出一張紙來,說:“將軍為人,楊某是信得過的,若將軍肯以信譽作保,我放筆款子給你,利息嘛年內就不收啦,愈年三分利。怎樣,還算公道吧。”
宋叔夜雙手合十道:“善哉,善哉,已經十分公道了。”
簽了借貸契約,李熙令帶神策營軍需去搬運剛剛從潮州押運過來的軍械,他則留宋叔夜在房中喝茶。李熙問他:“我有一事不明,請宋將軍不吝賜教。清海軍號稱‘南方之雄’,真就那麽不堪嗎?連蟻聚在廣州城下的區區十萬賊眾也奈何不得嗎?”
宋叔夜手撚佛珠,閉目答道:“嶺南的惡果早就種下,不是一個清海軍能解的。”
李熙笑道:“那麽,將軍的神策軍呢,也不能解圍嗎?”
宋叔夜睜開眼,目光空茫地盯著院中一株花木,淡淡地說道:“嶺南財富半數集於廣州城,城不破,誰也解不了,城破,萬事皆休。施主用了機箱珠寶就惹得群賊大動幹戈,最後兵不血刃取了鮮花嶺。廣州城就是大號的鮮花嶺,城中的子女財帛就是施主施計的珠寶。鮮花嶺下有姬德高做調停人,廣州城下又有誰能做調停?財不去,禍不休啊。我厚著臉皮向你買軍械就是等著城破日多救幾個人罷了。施主設計奪了鮮花嶺,不也是為了積善嗎?”
李熙訕訕笑道:“將軍是大師,還是大師還俗做了將軍?目光太狠辣,什麽都瞞不過你。鮮花嶺上有寶的風聲的確是我放出去的,本意隻是想挑逗他們不合,我好方便趁機奪取。誰知道竟鬧出了這麽大的風波,讓我撿了這麽大的便宜,說來完全是無心之舉,將軍不可過度解讀了。”
宋叔夜搖搖頭,笑笑,道:“該有的總該有,看不穿的就是看不穿,遮遮掩掩,徒增煩惱而已。”
送走了宋叔夜後,李熙問郭仲恭:“此人是何來頭,眼光夠毒的呀。”郭仲恭道:“這人我也不熟悉,在長安時籍籍無名之輩,沒聽過有甚過人的能耐。你莫要被他那幾句似是而非的話給迷惑了。像他這樣的人,我在長安時差不多每天都能碰到一兩個,說話總是不好好說,偏要打機鋒,不把你繞暈不罷休。我見了就煩,從不給他們臉子看。”
李熙笑道:“要不人怎麽說你是郭傻子?他打他的機鋒,你不耐煩有人愛聽,不喜歡躲著就是。人家湊在一起玩的興致勃勃,你卻給人臉子看。不說你傻說誰傻?”
郭仲恭道:“我吃飽了撐的去惹他們,哪回不是他們自己黏上來的?這種小人就是近之則狎,遠之則怨,頭疼的很。”
二人正說著閑話,鬱秀成過來了,身後跟著兩個護兵,抬著一個大麻袋。麻袋裏裝著一個人,捆的結結實實,穿著錦袍,塞著嘴。
此舉不僅戳穿了劉禹編造的“祖宗埋寶”的謊言,更是令劉禹的真實身份遭到廣泛質疑,“大漢天子”的正統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經過一段時間沉默後,劉禹改口說他的祖先其實不是西漢的南海王劉浩,而是東漢的南陵王劉涵。
“大耳尖”沒有從史籍中找到任何有關“南陵王劉涵”的記載,因此他懷疑劉禹是在錯認祖宗後又杜撰了一個祖宗。不過,看在劉禹知錯能改,主動放棄繼承“祖產”的份上,胡尖也就沒有深究下去。
鮮花嶺本是“破山王”張仃發的防地,轄內發現了寶藏,卻被外人分享,礦工出身的“破山王”怒了。王者一怒,血流成河。四月的鮮花嶺本來鮮花盛開宛如仙境,卻因永無休止的奪寶大戰而終於連天空也被染成了紅色。
各家爭鬥不休之際,城內、城外的官軍趁機發動破圍攻勢,取得了一係列的勝利。
西南路清海軍趁勢奪回了番禹縣,與州城所在的南海縣互為犄角。嶺南水師則趁著夜色摸上刀撈山,全殲守軍,一舉奪回了這一戰略要地,重新打通了廣州的海上通道。
在鮮花嶺上爭鬥不休的帝王將相們意識到事態有些不太妙,有心收手各讓一步,怎奈怨恨已經結下,猝然收手麵子上實在過不去,故而仍舊膠著難下。
大魏國的侍中張孝先此刻挺身而出,出麵說動了實力不強,但名望極高的“大周天子”姬德高,請他勸說各家收手,以免給官軍以各個擊破之機。
姬德高十四歲時就跟隨叔父去安南做海盜,十六歲被招安在軍中服役,因功做到旅帥,後因驅逐朝廷派駐的安南都護而被通緝。東躲西藏一年後,逃回嶺南故鄉,在一戶大豪田莊做佃戶。因會武藝被家主聘為護院,後因與主母通奸,被家主責打,一怒之下手刃家主一家十三口,亡命江湖。
姬德高二十歲時,嶺南水師募兵清海。姬德高應募入伍,絞殺海盜屢建奇功,擢升為團校尉。因參與走私私鹽,被上官發現,恐受責罰,遂舉兵叛亂。失敗被囚,買通獄卒越獄。躲入深山三年,見風平浪靜,出山在雷州一帶販賣私鹽。十年間,成長為嶺南第一鹽梟,號稱“鹽王”,呼風喚雨,一時風頭無兩。
五十歲時受女婿蠱惑入廣州求官,被節度使誘捕,在暗無天日的大牢中苦熬了十三年,六十三歲出獄,查明當年被誘捕係被女婿陷害,他的女婿在他入獄後承襲鹽王之位,逼死其女兒,稱霸嶺南,風頭不下自己當年。
老鹽王決心為女報仇,率十餘舊部夜入春州戒備森嚴的“新鹽王”府邸手刃仇寇。
老鹽王再度稱雄嶺南,七十歲大壽時,他最鍾愛的親外孫女在他的壽酒中下毒,說要為她父親報仇,事敗,眾鹽梟逼其執行家法,將他外孫女碎屍喂了鱷魚。老鹽王因此生了一場大病,病愈後宣布金盆洗手,從此退隱江湖。
晚年的老鹽王住在春州鄉下,種菜聽曲,以飼養鱷魚、蟒蛇為樂。
嶺南亂起,其舊部多舉兵造反,官府恐其作亂,將其收入大獄,獄卒暴虐,肆意羞辱,老鹽王勃然大怒,一道手令傳遍嶺南,數百徒子徒孫齊聚春州救援,砸碎大牢,將所能捕獲的官吏差役盡皆拋入鱷魚池,給鱷魚加餐做了點心。
事已至此,老鹽王隻得從徒子徒孫們所請再度出山,號稱“鹽王”。
曹曛等人稱帝後,徒子徒孫們勸其稱帝,因為姓姬,故稱“大周天子”。
“大周天子”德望雖高,實力卻很一般,有實力的徒子徒孫都自立門戶了,追隨他的徒子徒孫都是些上不了台麵的幼齒少年,不過老鹽王心態很好,並不因為自己爺爺的輩分,孫子的實力而焦急而羞慚,反倒為自己能在垂暮之年當上天子而自豪而滿足。
此番,張孝先以孫輩禮儀叩請其出麵勸服各家收手。老鹽王不假思索地就答應了下來,不過他有些擔心地問張孝先:“我多年未在江湖走動,徒有虛名一個,卻不知各路朋友是否還能賣我這個麵子啊。”張孝先恭敬地說道:“周天子乃天下共主,聖駕一出,誰敢不從。”姬德高大喜,隨即帶上護駕將軍和治國宰相,手撫及胸長須,跟著張孝先一起,飄飄然地來到了鮮花嶺。
各派早已精疲力竭,正為找一個台階下而焦心勞神。德高望重的“周天子”出口一勸,眾人樂的就坡下驢,一時俱拜服。姬德高勸眾人道:“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咱們走江湖的三分硬功夫,七分靠朋友。朋友多,路才能越走越寬。為免各家再起爭執,鮮花嶺這個地方我看索性就不要了,讓給官軍好了,哪怕它底下埋著一座金山呢。大夥合力打下廣州,區區一座金山算什麽?”
張孝先帶頭表態說:“我大魏國願遵大周天子所囑,即刻撤出鮮花嶺,軍民臣工絕不再踏足半步,若違誓言,諸位盡可斬之。”張孝先出示曹曛的手諭,示意自己的這番話是代表大魏天子說的,作得數的。
“破山王”張仃發跟著表態說讚同棄守鮮花嶺,將其留給官軍。
實力最強、爭執的最凶的兩家都罷了手,其他諸王宰相也紛紛表態讚同棄守。
“大漢天子”劉禹提議廣州城下各家結成聯盟,共抗官軍,並建議推舉“大周天子”姬德高為天下總盟主,發號司令,調解糾紛。此議讚同者甚眾,張孝先也表示盡快回稟“大魏天子”定奪。
三箱珠寶郭仲恭隻用了一半就拿下了被刨的千瘡百孔的鮮花嶺,李熙對郭氏此計讚賞有加,剩餘的一箱半珠寶,他隻收回了一箱,剩餘的那半箱留給郭仲恭支用。
至於郭氏此舉催生廣州城下各路亂賊聯盟一事,李熙認為那純屬是意外,完全是好心辦了壞事,結果雖然很糟糕,但用心無疑是好的。
他和郭仲恭都心照不宣地保守著這個秘密,將之作為加深兄弟友誼的重要催化劑。
……
三月的最後一天,保寧軍神策營指揮使宋叔夜忽然造訪紫石戌,向李熙索要軍械若幹,李熙笑道:“宋將軍莫不是走錯路了,要軍械得去找軍需,軍需在韶州,此地叫紫石戌。”
宋叔夜雙手合十道:“善哉,善哉,軍需路遠難救急,求告軍需不如求告楊將軍。我在封州時就聽聞楊將軍販賣的軍械款式新穎,用料考究,價格公道,信譽卓著。”
李熙道:“將軍休要誤信傳言,根本沒有的事。”
宋叔夜道:“出家人不打誑語,宋叔夜不會繞彎子,我是慕名而來求購軍械的。”
李熙笑道:“你早說嘛,看在老朋友的份上,我七折供給。”
宋叔夜搖搖頭,笑道:“那倒不必,隨行就市,宋某不貪小便宜。不過宋某目下身無分文,懇請平山侯行個方便。”
李熙雙手合十道:“我非出家人,卻也不打誑語。國有國法,行有行規,這種生意從來都是一手錢一手貨,概不賒賬。不過,看在老朋友的份上,如果宋將軍真的手頭緊,楊某倒是有個解決的辦法。”
宋叔夜道:“善哉,說來聽聽。”
李熙笑嘻嘻掏出一張紙來,說:“將軍為人,楊某是信得過的,若將軍肯以信譽作保,我放筆款子給你,利息嘛年內就不收啦,愈年三分利。怎樣,還算公道吧。”
宋叔夜雙手合十道:“善哉,善哉,已經十分公道了。”
簽了借貸契約,李熙令帶神策營軍需去搬運剛剛從潮州押運過來的軍械,他則留宋叔夜在房中喝茶。李熙問他:“我有一事不明,請宋將軍不吝賜教。清海軍號稱‘南方之雄’,真就那麽不堪嗎?連蟻聚在廣州城下的區區十萬賊眾也奈何不得嗎?”
宋叔夜手撚佛珠,閉目答道:“嶺南的惡果早就種下,不是一個清海軍能解的。”
李熙笑道:“那麽,將軍的神策軍呢,也不能解圍嗎?”
宋叔夜睜開眼,目光空茫地盯著院中一株花木,淡淡地說道:“嶺南財富半數集於廣州城,城不破,誰也解不了,城破,萬事皆休。施主用了機箱珠寶就惹得群賊大動幹戈,最後兵不血刃取了鮮花嶺。廣州城就是大號的鮮花嶺,城中的子女財帛就是施主施計的珠寶。鮮花嶺下有姬德高做調停人,廣州城下又有誰能做調停?財不去,禍不休啊。我厚著臉皮向你買軍械就是等著城破日多救幾個人罷了。施主設計奪了鮮花嶺,不也是為了積善嗎?”
李熙訕訕笑道:“將軍是大師,還是大師還俗做了將軍?目光太狠辣,什麽都瞞不過你。鮮花嶺上有寶的風聲的確是我放出去的,本意隻是想挑逗他們不合,我好方便趁機奪取。誰知道竟鬧出了這麽大的風波,讓我撿了這麽大的便宜,說來完全是無心之舉,將軍不可過度解讀了。”
宋叔夜搖搖頭,笑笑,道:“該有的總該有,看不穿的就是看不穿,遮遮掩掩,徒增煩惱而已。”
送走了宋叔夜後,李熙問郭仲恭:“此人是何來頭,眼光夠毒的呀。”郭仲恭道:“這人我也不熟悉,在長安時籍籍無名之輩,沒聽過有甚過人的能耐。你莫要被他那幾句似是而非的話給迷惑了。像他這樣的人,我在長安時差不多每天都能碰到一兩個,說話總是不好好說,偏要打機鋒,不把你繞暈不罷休。我見了就煩,從不給他們臉子看。”
李熙笑道:“要不人怎麽說你是郭傻子?他打他的機鋒,你不耐煩有人愛聽,不喜歡躲著就是。人家湊在一起玩的興致勃勃,你卻給人臉子看。不說你傻說誰傻?”
郭仲恭道:“我吃飽了撐的去惹他們,哪回不是他們自己黏上來的?這種小人就是近之則狎,遠之則怨,頭疼的很。”
二人正說著閑話,鬱秀成過來了,身後跟著兩個護兵,抬著一個大麻袋。麻袋裏裝著一個人,捆的結結實實,穿著錦袍,塞著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