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4-03-23
就在李熙出海藏寶的同一天,韶州發生了兵變。
廣州城破後,“天下盟”十萬賊眾被清海、保寧兩軍擊破,廣州城旋告收複,匪首班濡、黃少福被斬,農婆弄被擒,姬德高自盡身亡,姚嘸佟亡命南洋,其餘曹曛、張仃發、胡尖、劉禹等潛逃無蹤,南越王王弼、王喜兄弟及天下盟掌書記張孝先被擒,一連串的勝利傳到長安,龍顏不得不大悅,不得不下詔犒賞前軍將士。
保寧軍得賞賜百萬貫,張弘靖留二十萬貫在軍府雜用,其餘八十萬貫分作六份,賞保寧軍十萬貫,賞神策營十萬貫,賞江西營八萬貫,賞河東、湖南兩營各五萬貫,剩餘四十二萬貫賞賜牙軍。前線各軍雖不滿卻也沒鬧,區區幾萬貫賞賜現在他還真不放在眼裏,抱怨幾聲無傷大雅,鬧狠了,執軍法者認真追究起來,他們一個個都吃不了走。
保寧軍牙軍經過幾次擴編後已達八千人,居各軍之首,其派係十分龐雜。判官崔雍以親疏關係加以區別對待,經他親自挑選,由都押衙張抱元統領的私募軍待遇最為優厚,其次是原來隸屬神策營的將士,再次是在河東、關中等地招募的牙軍,再次是原江西營士卒,再次是韶州本地牙軍。
崔雍定私募軍每人賞錢一百二十貫,神策軍每人賞一百貫,河東、關中軍每人八十貫,江西軍每人六十貫,韶州軍每人五十貫。
同是牙軍待遇卻如此不同,各營鼓噪喧嘩,崔雍遂改定每人八十貫。各營消停了一段時日忽然又起喧嘩,先是江西軍,後是韶州軍,再次河東、關中軍都出營鼓噪,繼而聚集在軍府門外喧嘩。張弘靖不解其意,派掌書記張宗元去問,答曰獲賞之後,各軍牙將借故勒索,獲賞財物被敲詐殆盡。
張弘靖大怒,命都虞侯劉操徹查。劉操捕牙將三人準備回公署拷問,崔雍得知後忙找到劉操勸其放人,劉操道:“相公嚴令我追查,我豈敢怠慢?”崔雍冷笑道:“你我多年弟兄,勸你不要查自有我的道理,深究下去,我恐你甩不了手。”
劉操默然而退,稱病不出。張弘靖此刻正忙於應付各路從長安趕來的鍍金使,便未留心此事。牙軍鼓噪不歇,在軍府門前靜坐。崔雍出門,眾牙將圍堵,要求引見張弘靖,崔雍罵道:“相公每日多少事要做,有空跟爾等閑扯?也不瞧瞧自己是個什麽東西?而今天下太平,爾等能挽兩石弓,不若識一丁字。”眾人不解其意,崔雍用手在空中虛寫一個“丁”字,嘲諷道:“目不識丁,形同盲夫,受苦受窮,全是活該。”
言罷將行,牙軍小將攔住馬頭,崔雍揮鞭抽打,小將額頭流血,眾人厲聲責問,崔雍左右揮鞭毆擊。牙軍扯其落馬,崔雍隨從當街毆擊牙軍,牙軍回擊,彼此扭打亂成一團。都押衙張抱元親率衛隊救出崔雍,勸其回去治傷,崔雍不肯,扯散頭發,光著腳,哭著奔入內衙,向節度使張弘靖哭訴。
張弘靖正在內衙接待前來嶺南鍍金的鹹靜公主駙馬薛朗,見崔雍衣冠不整入告牙軍作亂,不覺眉頭一蹙,嗬斥崔雍退下,崔雍大哭不走,反勸張弘靖和薛朗快走,麵生意外。薛朗大驚,問道:“牙軍為何作亂?”
崔雍道:“南人生性刁鑽,不滿朝廷賞賜,故而生亂。”
薛朗問明賞賜數額,驚怪道:“朝中每逢大典,賞賜神策、六軍不過每人五十貫,牙軍未曾臨戰陣,每人獲賞八十貫仍舊不知滿足,太不可思議了。”
張弘靖訕訕而笑,無可奈何。送走薛朗後,張弘靖令人將崔雍送還回家,要其閉門思過。牙軍的騷亂從當夜一更天開始,先是駐守城中的兩營牙軍放火焚燒房屋,繼而城外牙軍大營也發生騷動,士卒們先將盤剝他們賞錢的幾個牙將搜出砍殺,然後與城中牙軍裏應外合攻占了外城。韶州牙城新建不久,地域狹小,城內駐軍不過三百人。亂軍初起,都虞侯劉操率甲士三十人上街彈壓,後見勢大,躲入牙城不敢露頭。
河北地方,士卒常因軍餉寡少不均而嘩變,往往殺主事判官,逼迫節帥答應增加軍餉即告結束。隻要不亂殺人,事後節帥循例不會追究嘩變士卒的罪責。劉操舊在河北為將,經曆過幾次,故而把頭一縮,希望亂軍去殺了崔雍後即告平息。
不僅他本人不出麵彈壓,還勸都押衙張抱元休要出去惹事,免得亂軍把矛頭指向自己,而逃了崔雍那個真凶。張抱元勇武少智,聽從劉操的話,解甲歸家。老母和妻子問外麵因何喧嘩,張抱元答:“是崔雍喝醉了酒喧嘩。”
老母眼花耳背,信其言,其子張琦不信,問道:“崔判官醉後喧嘩,為何要點火燒房。”
張抱元大怒,劈臉一個耳光掃過去,罵道:“你還管他爬樹呢。”
張弘靖是夜因宴客喝的大醉,侍妾與衛士私通,恐其發覺,故意緊閉門窗。掌書記張宗元來告牙城外有變,眾侍妾推說張弘靖已睡,不肯開門。
二更初,有一黑衣戴鬥笠者來到牙城外,將作亂的幾個牙軍小校叫到僻靜小巷裏,交代了幾句後離開。牙軍小校回到牙城門前,即指揮士卒點火燒門。
城頭守卒見勢不妙,立即鳴鑼示警,飛奔入內稟報,張抱元已卸甲上床,聞報不及披甲,夫人捧刀追出,已不見了蹤影。正疑丈夫去的因何如此之快,忽見庭院花圃裏有花木顫抖,趕過去一看驀然失聲驚叫:張抱元被人割斷喉嚨,正躺在花叢中抽搐。
沒有軍令,城中衛士遲遲不敢放箭,直待亂軍抬來撞木要撞門時,才敢以叛亂處置。為時已晚,城下飛矢如雨,守卒被壓的抬不起頭來。城門一破,或降或走,敢於抗戰者轉瞬間被誅戮殆盡。亂兵一哄入城,見人就殺。都虞侯劉操聞亂兵入城,攜二子躲入床下,被搜出斬首,其妻早一步投井自盡,三個侍妾被亂軍所掠。
張抱元妻搭木梯送婆婆和兒子脫身,自己守護丈夫屍體在正堂,牙軍殺至,張夫人大喝道:“我夫舊日待爾等何等親厚,又結何仇怨,今被逼迫自盡,爾等還要趕殺我母子嗎?”士卒羞慚退去,兩小校見張夫人美貌,出言調戲,張夫人羞憤與之撲打,被小校按住輪奸,事後割喉、焚屍、滅跡。
掌書記張宗元攜一包金珠搭設木梯欲逾牆走,被一箭射中後心,跌倒在地未死,眾牙軍趕上前亂槍戳死。推官梁澶被亂軍捕獲,澆上燈油,點火焚燒,梁澶驚恐嘶叫,眾兵驚恐躲閃,一時引起大火,牙城內火光熊熊。
巡官周大海自知難逃一死,伏劍自盡。其妻懸梁自盡,女兒女婿服毒相擁自殺。
參謀崔仲卿被捕獲後,破口大罵不止,亂軍惱怒,當麵輪奸其愛妾,以為報複,侍妾大罵之後嚼舌自盡。崔仲卿激憤之下,神態瘋癲,以頭撞牙軍小校,不中,被亂槍戳死。
另一參謀鄭勳是夜宴客喝的大醉,被濃煙嗆死。判官寧墨被擒後,厲聲斥責牙軍小校,軍卒敬其公正,不忍加害。勸其代向張弘靖請罪,寧墨寧死不肯,眾軍相顧曰:“寧大夫不肯寬宥我等,如之奈何?”無奈殺之。
行軍司馬桂仲武在大亂初起時,覺察情勢詭異,遂便裝從小門出牙城,混入閭巷一相識暗娼家藏匿,免了一死。都知兵馬使烏重胤因隨副使李德裕外出巡視支郡,未歸,幸免於難。
亂軍闖入張弘靖私宅,跪地請罪,請其誅殺判官崔雍,赦免諸軍叛亂之罪,張弘靖不發一言,眾軍再三叩請,張弘靖仍舊一言不發。眾人遂挾持其至曲江縣衙軟禁。張弘靖家中部曲、仆奴被斬殺一空,美姬、財貨亦被席卷而去。
二日上午,叛亂牙軍又至曲江縣衙跪請張弘靖免罪,聲言若得赦免,仍舊擁護張弘靖為節度使,歸還其美姬、財貨。
張弘靖一言不發。
眾人相顧失色,不知如何是好。
在靈鷲山下巡營的都訓練使賀惲聞之城中發生兵變,節度使張弘靖被亂軍軟禁,大驚失色,急奔保安軍留守營地藏匿,李十三勸其舉兵討伐叛亂。賀惲道:“牙軍有八千之中,各營留守老弱加在一起不過兩千人,如何平亂。”
李十三道:“牙軍因不滿將校克扣獎賞而生叛亂,實為泄憤,而今怒火已去,也該知道嗜殺無度為國法不容,心中豈不驚恐?將軍隻須點明隻辦首惡,脅從不問,立即回營者不加問罪,仍舊在外遊蕩者必以國法軍規從重懲處,則大亂瞬息可解。”
賀惲連擦幾把汗,不敢下定決心,推說如廁,竟遁去無蹤。
城中亂軍得不到張弘靖寬宥,心中驚恐不已,又無大將可以擁戴,更是茫然不知所措。此刻忽有傳言說大魏天子曹曛督率大軍萬人在城南八十裏下寨,準備攻打韶州,牙軍大亂,韶州籍士卒潰散者六七成,原屬神策營的六百士卒則宣布脫離牙軍南下去尋宋叔夜,江西籍牙軍士卒則要還鄉去。
其餘河東、關中籍士卒惶惶不安,不知所措。
此時忽有傳言說城西有一位百歲長者夜觀天象,發現自南方有三條火龍落入城中,推測將生禍亂,故而在牙軍叛亂前一天即帶上闔家眷屬離開韶州去了仁化縣老家避難。
不到一天的功夫,關於三條火龍入韶州的流言便傳遍了韶州城的大街小巷,詭異的是早在一個月前在江西、湖南兩地就有流言說有火龍將入韶州城,行旅將這傳言帶到韶州時,人們隻當著奇聞軼事來聽,聽過哈哈一笑了事。不過現在,這可就不再是奇聞軼事那麽簡單了。年前,在韶州城北,上萬人親眼目睹了晴空霹靂劈殺劊子手的奇跡。
從那時起,韶州人對天上有神仙一時就堅信不移,再度見識了火龍帶來的災難後,人們有理由相信傳言是真,真的有三條火龍到了韶州城,隻是那三條火龍是誰呢。
王弼說:“火龍就是王喜、張孝先和我。你們韶州人不敬天地,不事神明,故而上帝派遣我三人來此降下災禍,爾等再不驚悟,大禍不遠矣。”
至少有三百牙軍士卒相信他這番話,他們砸碎州衙大牢,把變化成人身的王弼、王弼和張孝先放了出來,奉之為神。
王弼說:“我等不是正神,正神是桃花王,我等三人隻是他的護法神,爾等若敬天帝,當敬其派遣在人間的正神。”
三百牙軍毫不猶豫地折還回州衙大牢,從水牢裏放出桃花王正神,熾熱的秋陽下,他老人家的身上起了一層水霧,因為長時間浸泡而潰爛見骨的大腿,常人望之猶自心驚肉跳,桃花王卻談笑自如。以前都是他是瘋了,現在才知道,那隻是正神使的韜光養晦之策。
王弼三人跪在正神麵前,痛哭流涕,自責未能早點趕來護法,致使正神蒙羞,為了表達他們三人的懺悔之心,三人各斷一指以自警。
刀鋒切斷指頭時鏘然有聲,三位護法神臉上卻隻有羞愧的顏色,全然沒有半點因疼痛而生的痛苦。此事為三百牙軍親眼目睹,能行常人所不能行之事,不是神又是什麽?
從那一刻起,王弼、王喜和張孝先三人就已經成了神,他們所敬奉的桃花王自不必說,更是神之正神。
就在李熙出海藏寶的同一天,韶州發生了兵變。
廣州城破後,“天下盟”十萬賊眾被清海、保寧兩軍擊破,廣州城旋告收複,匪首班濡、黃少福被斬,農婆弄被擒,姬德高自盡身亡,姚嘸佟亡命南洋,其餘曹曛、張仃發、胡尖、劉禹等潛逃無蹤,南越王王弼、王喜兄弟及天下盟掌書記張孝先被擒,一連串的勝利傳到長安,龍顏不得不大悅,不得不下詔犒賞前軍將士。
保寧軍得賞賜百萬貫,張弘靖留二十萬貫在軍府雜用,其餘八十萬貫分作六份,賞保寧軍十萬貫,賞神策營十萬貫,賞江西營八萬貫,賞河東、湖南兩營各五萬貫,剩餘四十二萬貫賞賜牙軍。前線各軍雖不滿卻也沒鬧,區區幾萬貫賞賜現在他還真不放在眼裏,抱怨幾聲無傷大雅,鬧狠了,執軍法者認真追究起來,他們一個個都吃不了走。
保寧軍牙軍經過幾次擴編後已達八千人,居各軍之首,其派係十分龐雜。判官崔雍以親疏關係加以區別對待,經他親自挑選,由都押衙張抱元統領的私募軍待遇最為優厚,其次是原來隸屬神策營的將士,再次是在河東、關中等地招募的牙軍,再次是原江西營士卒,再次是韶州本地牙軍。
崔雍定私募軍每人賞錢一百二十貫,神策軍每人賞一百貫,河東、關中軍每人八十貫,江西軍每人六十貫,韶州軍每人五十貫。
同是牙軍待遇卻如此不同,各營鼓噪喧嘩,崔雍遂改定每人八十貫。各營消停了一段時日忽然又起喧嘩,先是江西軍,後是韶州軍,再次河東、關中軍都出營鼓噪,繼而聚集在軍府門外喧嘩。張弘靖不解其意,派掌書記張宗元去問,答曰獲賞之後,各軍牙將借故勒索,獲賞財物被敲詐殆盡。
張弘靖大怒,命都虞侯劉操徹查。劉操捕牙將三人準備回公署拷問,崔雍得知後忙找到劉操勸其放人,劉操道:“相公嚴令我追查,我豈敢怠慢?”崔雍冷笑道:“你我多年弟兄,勸你不要查自有我的道理,深究下去,我恐你甩不了手。”
劉操默然而退,稱病不出。張弘靖此刻正忙於應付各路從長安趕來的鍍金使,便未留心此事。牙軍鼓噪不歇,在軍府門前靜坐。崔雍出門,眾牙將圍堵,要求引見張弘靖,崔雍罵道:“相公每日多少事要做,有空跟爾等閑扯?也不瞧瞧自己是個什麽東西?而今天下太平,爾等能挽兩石弓,不若識一丁字。”眾人不解其意,崔雍用手在空中虛寫一個“丁”字,嘲諷道:“目不識丁,形同盲夫,受苦受窮,全是活該。”
言罷將行,牙軍小將攔住馬頭,崔雍揮鞭抽打,小將額頭流血,眾人厲聲責問,崔雍左右揮鞭毆擊。牙軍扯其落馬,崔雍隨從當街毆擊牙軍,牙軍回擊,彼此扭打亂成一團。都押衙張抱元親率衛隊救出崔雍,勸其回去治傷,崔雍不肯,扯散頭發,光著腳,哭著奔入內衙,向節度使張弘靖哭訴。
張弘靖正在內衙接待前來嶺南鍍金的鹹靜公主駙馬薛朗,見崔雍衣冠不整入告牙軍作亂,不覺眉頭一蹙,嗬斥崔雍退下,崔雍大哭不走,反勸張弘靖和薛朗快走,麵生意外。薛朗大驚,問道:“牙軍為何作亂?”
崔雍道:“南人生性刁鑽,不滿朝廷賞賜,故而生亂。”
薛朗問明賞賜數額,驚怪道:“朝中每逢大典,賞賜神策、六軍不過每人五十貫,牙軍未曾臨戰陣,每人獲賞八十貫仍舊不知滿足,太不可思議了。”
張弘靖訕訕而笑,無可奈何。送走薛朗後,張弘靖令人將崔雍送還回家,要其閉門思過。牙軍的騷亂從當夜一更天開始,先是駐守城中的兩營牙軍放火焚燒房屋,繼而城外牙軍大營也發生騷動,士卒們先將盤剝他們賞錢的幾個牙將搜出砍殺,然後與城中牙軍裏應外合攻占了外城。韶州牙城新建不久,地域狹小,城內駐軍不過三百人。亂軍初起,都虞侯劉操率甲士三十人上街彈壓,後見勢大,躲入牙城不敢露頭。
河北地方,士卒常因軍餉寡少不均而嘩變,往往殺主事判官,逼迫節帥答應增加軍餉即告結束。隻要不亂殺人,事後節帥循例不會追究嘩變士卒的罪責。劉操舊在河北為將,經曆過幾次,故而把頭一縮,希望亂軍去殺了崔雍後即告平息。
不僅他本人不出麵彈壓,還勸都押衙張抱元休要出去惹事,免得亂軍把矛頭指向自己,而逃了崔雍那個真凶。張抱元勇武少智,聽從劉操的話,解甲歸家。老母和妻子問外麵因何喧嘩,張抱元答:“是崔雍喝醉了酒喧嘩。”
老母眼花耳背,信其言,其子張琦不信,問道:“崔判官醉後喧嘩,為何要點火燒房。”
張抱元大怒,劈臉一個耳光掃過去,罵道:“你還管他爬樹呢。”
張弘靖是夜因宴客喝的大醉,侍妾與衛士私通,恐其發覺,故意緊閉門窗。掌書記張宗元來告牙城外有變,眾侍妾推說張弘靖已睡,不肯開門。
二更初,有一黑衣戴鬥笠者來到牙城外,將作亂的幾個牙軍小校叫到僻靜小巷裏,交代了幾句後離開。牙軍小校回到牙城門前,即指揮士卒點火燒門。
城頭守卒見勢不妙,立即鳴鑼示警,飛奔入內稟報,張抱元已卸甲上床,聞報不及披甲,夫人捧刀追出,已不見了蹤影。正疑丈夫去的因何如此之快,忽見庭院花圃裏有花木顫抖,趕過去一看驀然失聲驚叫:張抱元被人割斷喉嚨,正躺在花叢中抽搐。
沒有軍令,城中衛士遲遲不敢放箭,直待亂軍抬來撞木要撞門時,才敢以叛亂處置。為時已晚,城下飛矢如雨,守卒被壓的抬不起頭來。城門一破,或降或走,敢於抗戰者轉瞬間被誅戮殆盡。亂兵一哄入城,見人就殺。都虞侯劉操聞亂兵入城,攜二子躲入床下,被搜出斬首,其妻早一步投井自盡,三個侍妾被亂軍所掠。
張抱元妻搭木梯送婆婆和兒子脫身,自己守護丈夫屍體在正堂,牙軍殺至,張夫人大喝道:“我夫舊日待爾等何等親厚,又結何仇怨,今被逼迫自盡,爾等還要趕殺我母子嗎?”士卒羞慚退去,兩小校見張夫人美貌,出言調戲,張夫人羞憤與之撲打,被小校按住輪奸,事後割喉、焚屍、滅跡。
掌書記張宗元攜一包金珠搭設木梯欲逾牆走,被一箭射中後心,跌倒在地未死,眾牙軍趕上前亂槍戳死。推官梁澶被亂軍捕獲,澆上燈油,點火焚燒,梁澶驚恐嘶叫,眾兵驚恐躲閃,一時引起大火,牙城內火光熊熊。
巡官周大海自知難逃一死,伏劍自盡。其妻懸梁自盡,女兒女婿服毒相擁自殺。
參謀崔仲卿被捕獲後,破口大罵不止,亂軍惱怒,當麵輪奸其愛妾,以為報複,侍妾大罵之後嚼舌自盡。崔仲卿激憤之下,神態瘋癲,以頭撞牙軍小校,不中,被亂槍戳死。
另一參謀鄭勳是夜宴客喝的大醉,被濃煙嗆死。判官寧墨被擒後,厲聲斥責牙軍小校,軍卒敬其公正,不忍加害。勸其代向張弘靖請罪,寧墨寧死不肯,眾軍相顧曰:“寧大夫不肯寬宥我等,如之奈何?”無奈殺之。
行軍司馬桂仲武在大亂初起時,覺察情勢詭異,遂便裝從小門出牙城,混入閭巷一相識暗娼家藏匿,免了一死。都知兵馬使烏重胤因隨副使李德裕外出巡視支郡,未歸,幸免於難。
亂軍闖入張弘靖私宅,跪地請罪,請其誅殺判官崔雍,赦免諸軍叛亂之罪,張弘靖不發一言,眾軍再三叩請,張弘靖仍舊一言不發。眾人遂挾持其至曲江縣衙軟禁。張弘靖家中部曲、仆奴被斬殺一空,美姬、財貨亦被席卷而去。
二日上午,叛亂牙軍又至曲江縣衙跪請張弘靖免罪,聲言若得赦免,仍舊擁護張弘靖為節度使,歸還其美姬、財貨。
張弘靖一言不發。
眾人相顧失色,不知如何是好。
在靈鷲山下巡營的都訓練使賀惲聞之城中發生兵變,節度使張弘靖被亂軍軟禁,大驚失色,急奔保安軍留守營地藏匿,李十三勸其舉兵討伐叛亂。賀惲道:“牙軍有八千之中,各營留守老弱加在一起不過兩千人,如何平亂。”
李十三道:“牙軍因不滿將校克扣獎賞而生叛亂,實為泄憤,而今怒火已去,也該知道嗜殺無度為國法不容,心中豈不驚恐?將軍隻須點明隻辦首惡,脅從不問,立即回營者不加問罪,仍舊在外遊蕩者必以國法軍規從重懲處,則大亂瞬息可解。”
賀惲連擦幾把汗,不敢下定決心,推說如廁,竟遁去無蹤。
城中亂軍得不到張弘靖寬宥,心中驚恐不已,又無大將可以擁戴,更是茫然不知所措。此刻忽有傳言說大魏天子曹曛督率大軍萬人在城南八十裏下寨,準備攻打韶州,牙軍大亂,韶州籍士卒潰散者六七成,原屬神策營的六百士卒則宣布脫離牙軍南下去尋宋叔夜,江西籍牙軍士卒則要還鄉去。
其餘河東、關中籍士卒惶惶不安,不知所措。
此時忽有傳言說城西有一位百歲長者夜觀天象,發現自南方有三條火龍落入城中,推測將生禍亂,故而在牙軍叛亂前一天即帶上闔家眷屬離開韶州去了仁化縣老家避難。
不到一天的功夫,關於三條火龍入韶州的流言便傳遍了韶州城的大街小巷,詭異的是早在一個月前在江西、湖南兩地就有流言說有火龍將入韶州城,行旅將這傳言帶到韶州時,人們隻當著奇聞軼事來聽,聽過哈哈一笑了事。不過現在,這可就不再是奇聞軼事那麽簡單了。年前,在韶州城北,上萬人親眼目睹了晴空霹靂劈殺劊子手的奇跡。
從那時起,韶州人對天上有神仙一時就堅信不移,再度見識了火龍帶來的災難後,人們有理由相信傳言是真,真的有三條火龍到了韶州城,隻是那三條火龍是誰呢。
王弼說:“火龍就是王喜、張孝先和我。你們韶州人不敬天地,不事神明,故而上帝派遣我三人來此降下災禍,爾等再不驚悟,大禍不遠矣。”
至少有三百牙軍士卒相信他這番話,他們砸碎州衙大牢,把變化成人身的王弼、王弼和張孝先放了出來,奉之為神。
王弼說:“我等不是正神,正神是桃花王,我等三人隻是他的護法神,爾等若敬天帝,當敬其派遣在人間的正神。”
三百牙軍毫不猶豫地折還回州衙大牢,從水牢裏放出桃花王正神,熾熱的秋陽下,他老人家的身上起了一層水霧,因為長時間浸泡而潰爛見骨的大腿,常人望之猶自心驚肉跳,桃花王卻談笑自如。以前都是他是瘋了,現在才知道,那隻是正神使的韜光養晦之策。
王弼三人跪在正神麵前,痛哭流涕,自責未能早點趕來護法,致使正神蒙羞,為了表達他們三人的懺悔之心,三人各斷一指以自警。
刀鋒切斷指頭時鏘然有聲,三位護法神臉上卻隻有羞愧的顏色,全然沒有半點因疼痛而生的痛苦。此事為三百牙軍親眼目睹,能行常人所不能行之事,不是神又是什麽?
從那一刻起,王弼、王喜和張孝先三人就已經成了神,他們所敬奉的桃花王自不必說,更是神之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