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4-03-26
李熙走到袁州宜春縣境內時聞聽洪州兵敗,陳蘇、毛樂被擒,七千神火兵潰散,不得已又折轉回來的。陳蘇被鄭牧之、周野詐降所擒,餘部潰散。
而因為熊欣兒開門迎敵,在陳蘇被擒前已有部分神火兵入城,即使在陳蘇被擒後,仍源源不斷有神火兵開入城中。
神火兵組織混亂,號令不一,軍紀、陣法更是談不上,打仗時全憑一股血腥之勇。不論是李熙還是陳蘇實際都無法駕馭。
而此時洪州城內官府癱瘓,官吏逃散,官軍鬥誌全無,或投敵,或潰散,或變為盜匪,潰散成一盤散沙,情況比之神火兵更糟糕。神火兵雖然混亂異常,但基層組織卻是很緊密,三五成群,七八一夥,二十人建小旗,旗走人隨,做的有模有樣。
以小旗為單位活動的神火兵在麵對三三兩兩的逃兵和單個竄逃的官員還是很有優勢的。
故此,在陳蘇這個“頭”被“斬”後,入城的神火兵卻還能以勝利者的姿態四處活動。
鄭牧之隻是一個團校尉,所部不過百人,加上周野募集的私兵,也不過兩百人。
出其不意擒獲了賊首,本以為賊兵群龍無首必然大潰,卻不想他這個“首”跟“肢”本是分離開的,他對下屬的影響是靠神諭來實現的,而神諭的影響也隻在逆境時能起到作用,而今大局很順,神火兵更願意各自為政。
斬了他這個“首”,“四肢”還在各行其是,除了嚇走了他身邊的一幫人,對入城的幾千神火兵來說並無多大影響,絲毫奈何不了大局。
洪州城繼續混亂下去,直到單牧民醒悟過來。
他重新判斷了一下形勢,覺得有機可乘,於是脫去囚衣,換上官袍,手提寶劍,率子侄五人和部曲、家童三十餘人呐喊著衝出私宅。
形勢急轉直下,入城的神火兵正在接收官軍和官員的投降,忽然見到一個腓衣高官,手持寶劍帶著一大隊衛士迎麵殺至。
出於對官的本能畏怯,許多人愣在了那,一動不敢動。單牧民可不是一個手軟的人,殺人的活以前就幹過,與敵搏殺或難建大功,砍殺幾個呆若木雞的亂賊還不是手到擒來。
單尚書愈戰愈勇,越來越多的散官遊勇在他的感召下重拾信心。
形勢變得詭異難測起來,官雖然越戰越勇,民也終於驚醒過來。
洪州城內的混亂持續著,直到深夜,一場小雨讓廝殺的雙方徹底冷靜下來。
再這麽廝殺下去絕對是個兩敗俱傷的結局,官吞不下民,民也吃不了官。單牧民理智地後退了一步,讓開了出城的道路。神火兵們也理智地放棄了看似將要到手的勝利。
此後除了零星的小規模遭遇戰,雙方都極力壓製著內心的躁動,官行左,民行右,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在南國秋日的這個雨夜裏和平地分道揚鑣。
四麵城門關閉的那一刻,廝殺了一整天的對手,同聲發出歡呼,各自慶賀勝利。
……
李熙及時地在高安縣亮出了“明火旗”的大旗,給大難不死的幾千神火兵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李熙離開時,洪州城下還屯集著七千多神火兵。持續一晝夜的激戰後,連死帶傷帶走散,此刻隻剩兩千餘。
經過戰火的洗禮,這兩千人的戰鬥力明顯勝過原先的七千。李熙決心再也不拋棄他們。雖有許多不得已之處,但是在關鍵時刻,是他主動拋棄了他們,這種缺德事隻能幹一次,怎好再幹第二次。
在大雨磅礴裏聚集起來的兩千人旋即攻入了高安縣縣城,不知是因為縣城太小,還是縣令太孬種,亦或者是經過戰火洗禮後的神火兵脫胎換骨,變得神勇善戰起來。總之城牆高大不亞袁州的高安縣城一個時辰不到即被攻破,而袁州城當初是打了十天才見成功的。
若非高安縣令在逃跑時和家眷一起被擒,李熙真要懷疑他是不是在玩弄誘敵深入的把戲,好把自己誘進去幹掉。
攻陷一座城池真的會這麽容易嗎?李熙用手拍打著堅厚的城牆發出疑問。
後來李熙才知道,高安縣城之所以陷落如此之快,跟一個人有關,認真地說應該是跟一群人有關,因為熊欣兒跟他的七個結義弟兄到哪都是一起的,他們是八個人,也是一個人。
仔細打量這八個人,李熙久久說不出話來。這八個年輕帥氣的小哥,放著有前途的官軍小將不做,好好的跑來做什麽賊呢。拷問他們的家世,雖然算不得顯貴,卻也個個都是殷實的小康人家。熊欣兒的父親還曾做過十幾年官。
問他們為何投奔神兵,熊欣兒答:“唐室氣數已盡,東南將出新主,天意如此,我等不敢逆天。”
這話說的……
李熙一點也不信。
可是又怎麽說呢,這八位小哥看起來都好純潔的樣子,自己好意思告訴他們所謂“唐室氣數已盡,東南將出新主”的鬼話根本就是張孝先編出來騙人的。那趙上都其實是個瘋子,他的兒子則是個傻子,“火德星君”身邊的四位“護法神君”中三個是賊,一個曾是貪官,現今的奸佞小人和叛徒,而他座下的四位神使都是殺人如麻的大盜、劫匪、黑老大和地方惡霸,全沒一個好東西。
輔佐這樣的人坐天下,還不如燒香拜佛,保佑大明宮的那位多活幾年呢,至少那位從小就生在富貴人家,能折騰的早都折騰夠了。若不出大意外,明年初他就要吃仙丹噎死了。
李熙自然更不會告訴他,自己其實並不是什麽“水仙”,而隻是一個冒名頂替別人的騙子,一個膽大妄為,走私鹽鐵軍火的軍隊大蛀蟲,一個因為妻妾被人捏在手裏而不得已投賊做臥底的卑劣小人。
什麽都不能說,可又真不忍心騙這八位純潔善良的小哥,李熙思來想去,隻好開誠布公地跟他們說:“其實我就是個賊,活不下去鋌而走險的賊,所謂神仙也許天上有,也許地上和水裏也有,但我不是,我就是個普普通通的人,溜須拍馬,狗苟蠅營,貪點小財,好點小色,還經常喝醉酒。我做賊也完全是被逼的,其實我更想做個普通人,守著妻妾過平安的日子,不求大富大貴,隻求平平安安。你們要找的東南之主,或許此刻正在潭州城下,又或者在其他什麽地方,但肯定不是我,你們來投奔我,是找錯人了。”
熊欣兒道:“我們不是小孩子,是與不是我們自有主張。我們做賊是自願的,為的就是要讓千千萬萬的普通人能守著妻子過上平安的日子,不求大富大貴,但求平平安安。”
李熙勉強擠出一絲笑容,道:“看得出幾位都是好人,你們的理想更是讓我這個年長你們幾歲的人聽了慚愧。可是你們今日做了賊,父母親人怎麽辦,你們知道一入賊窩會連累多少人嗎?你們於心何忍?”
熊欣兒道:“人人都隻顧自己小家,誰來拯救天下?洪州城下幾千冤魂,他們都是個個該死嗎?天下一日不太平,又有多少人像他們一樣淒慘冤死?但得天下太平,我願入千百回逆轉沉淪,永世不超生亦甘之若飴。”
李熙道:“話說的再漂亮不過了,那麽你們所要的天下太平是個什麽樣子?一個聖明的天子?一群清明自守的父母官?一群老實聽話的百姓嗎?還是其他什麽樣子的,說來我聽聽,也好長長見識。”
熊欣兒道:“我們不知道真正的天下太平該是什麽樣子,故而我們四處搜尋明主。天相說明主在東南方向,我們就找來了,雷電劈了滕王閣,我們知道明主就在附近,故而我們斬殺盧棟迎請神兵入城,可惜我們迎的不是明主,明主另有其人。”
李熙笑道:“那是誰?”
熊欣兒道:“正在找。”
李熙拍拍胸口道:“嚇死我了,我一直還以為是我呢。”
李熙把熊欣兒八人留在營中,而將他們所帶出的三百軍卒打散了分散到各分旗去。
阮承梁悄悄問李熙:“我怎麽覺得這八個人有點怪怪的呢,他們究竟是什麽來頭?”
李熙道:“不是神就是神經,二者必居其一。”
江西觀察使單牧民得知李熙占據了高安縣正在招募在洪州城下被打散的神火兵,以為他立足未穩有機可乘,故而親自督率洪州兵五千人浩浩蕩蕩地殺奔過來。
五千兵中至少有一大半是臨時招募的,從洪州趕到高安城下五千兵已經潰散了一千,不過在兵力上還是強過李熙。
經曆了洪州大敗後,明火旗軍械丟失殆盡,不僅鐵質兵器所剩無幾,連一人一杆竹槍都做不到。高安縣城附近的竹子或太粗或太細或太軟,一時半會兒竟然難以治備。
李熙決心棄城西走,命令剛要發布,熊欣兒八人找了過來,問李熙道:“總旗主準備哪裏去?”李熙道:“手上沒兵器,鬥不過官軍,準備去袁州避避風頭。”
熊欣兒道:“總旗主若走,妖兵趁勢追擊如何應對?袁州城不比高安大多少,高安不可守,袁州就可守嗎?”
李熙笑道:“那麽熊將軍有何見教?”
熊欣兒道:“給我五百壯士,我來破敵。”
李熙道:“城外有四五千人,五百人,行嗎?”
熊欣兒道:“不行再去袁州不遲。
李熙連聲說好,即將熊欣兒帶來的兩百人還給他,說:“五百壯士難湊齊,將軍隻好講究點了。”熊欣兒道:“五百人可擒殺單牧民,兩百人僅能退敵。”李熙不言。
熊欣兒趁夜色由東門出,直闖向東,一路殺人放火,牽動城南、城北駐軍前來馳援,他鑽了個空檔折轉向南,點的滿地是火,牽動西麵駐軍來援,待空檔現出,則突入城西,又殺得雞飛狗跳,虛晃一招,以少量兵力在城西製造混亂他本人則沿著城牆溜到城北,不點火,不殺人,一路摸進中軍大營,朝著座上的單牧民射了一箭,單牧民捂胸倒地,左有鄭牧之,又有周野,合力殺出,護著單牧民向東走。
熊欣兒在東麵必經之路上埋伏了一支伏兵,人數隻有二十人,侯的一官騎馬靠近,伏兵突出,斬斷馬腿,馬上人落地,眾兵一起衝上,刀砍斧剁。剁下那官人頭。
李熙先立在城門樓觀戰,又轉而向南,再向西,最後見城北中軍騷亂,有人向東潰逃,不覺大驚失色,對阮承梁道:“這人是人是神,怎能如此神勇?快派人出城接應,寧可單牧民跑了,也要把這八個小哥迎回來。”
阮承梁朝黑黢黢的城外望了眼,為難地說道:“這大黑天的,出去也找不到人,萬一再被官軍趁機奪城,可就不劃算了。”
李熙笑道:“小阮,你是擔心我重用他們冷落了你麽?”
阮承梁黑臉一紅,囁嚅道:“我與他們怎麽比?你重用老黃,我心裏會不痛快,重用他們,與我何幹?”
李熙哈哈大笑。即命大開四門,各軍齊出劫營。
一夜混戰,天明時分官軍退盡,李熙巡視城外官軍營地,觸目驚心,屍體連天接地不可勝數。李熙跟阮承梁說:“我因小仁而壞大義,當日若能製住陳蘇,以七千之眾攻下洪州,也不至於死這麽多人了。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我是不是不適合掌兵呢。”
阮承梁道:“吃一塹長一智,下回注意就是了。”
李熙苦笑道:“下一回?說的輕鬆,人說花錢買教訓,我這是花幾千條人命買個教訓,太離譜了,太離譜了。”
阮承梁指著前方說:“他們回來了。”
晨霧中走出二十多個人,熊欣兒和他的七位兄弟得勝歸來,人就像是從血水裏撈出來的一樣,除了一張臉用晨霜擦洗出來,其他的地方已經看不出本色。
八個人除了略有疲色,竟是毫發無損。李熙道:“悔不該猜忌你,若是聽了你的話,單牧民怕是已經被擒,則洪州就可以免去一場劫難。”
熊欣兒身後一人驚問道:“我們設下的伏兵沒有擒殺那老兒嗎?”
毛樂將一顆人頭丟在地上,說道:“這老兒找了個替身,剁了顆假頭回來。”
熊欣兒道:“無妨,這老兒已經被嚇破了膽,洪州已是一座空城。”
這一回,李熙相信了他的話,他親督一千軍去攻洪州,經過這場大戰,所部裝備大為改觀,主力人人都湧用上了鐵製兵器,部分人身上還穿上了皮甲。雖然這些裝備用李熙的眼光看來還十分簡陋,但神火兵們已經十分滿足,士氣因而也大漲。
洪州城的確成了一座空城,街道冷冷清清,能跑的人都跑了,剩下的部分老弱病殘,驚恐地聚集在各坊門口,麵朝大軍跪拜。
李熙坐在馬背上朝他們親切地揮手,笑著問好,還回的卻是驚恐和不安的眼神。
因為撤的太急,洪州城內州縣兩衙倉庫裏都還是滿滿的,豫章大地是個好地方,所屯糧食足可供城中居民吃上三五年。
若無戰亂,若無贓官汙吏,若無惡人,若無……
天下哪個州縣不是人間天堂呢。
單牧民率幕府及洪州兵三千逃去饒州,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若去江州免不了要再次逃亡。不過李熙還是責他不夠聰明,饒州位在洪州東北,江州東南,距離兩地差不多距離,占據饒州怎能讓李熙攻打江州時無後顧之憂。
故,李熙在洪州剛剛站穩腳跟,即率軍兩千進逼饒州。
單觀察使痛悔當初的失策,一箭不發,棄城奔去信州,堅守江西最後一城,頑強地抵禦著如洪水猛獸般的神火兵。
饒州倉儲雖不及洪州豐饒,也還算不錯,鑒於此城拿的輕鬆,未傷人命,李熙入城後即張榜安民,開了一個倉庫,準備發放一千石救濟糧。後來發現饒州人生活富裕,似乎人人都有飯吃,於是將原定的一千石救濟糧改為三百石,後又改為一百石,而且不發糧,改為熬粥施舍,實踐證明李熙的判斷不錯,來領粥的人寥寥無幾,看起來饒州地方的確富足。
尋訪原因,百姓言饒州刺史鍾康好酒,嚐飲的大醉而不理正事,僚屬亦多遊樂,官府與民休息,故而民眾富足。李熙道:“太守好酒不理事,若郡中有賊如何是好?”
百姓答:“太守不逼百姓做賊,又哪來的賊?”
李熙在饒州張榜募兵,三日隻得十餘人,觀其形貌都是些地痞流氓,好逸惡勞之輩,即讓阮承梁收留。阮承梁勸道:“何苦呢,看這幾個家夥也不是好人。”
李熙道:“正因為他不是好人,我才要他,我們在做賊呀大哥。”
本打算在洪州過個安定祥和年,待開春再攻打江州,江州刺史卻跑出來攪局,竟帶著屬下官僚棄城逃走,理由是不想連累城中百姓。李熙在攻下饒州後傳檄江州等地,聲言隻要自請投降者,入城之日秋毫無犯,如饒州城一樣。反之則效虔州、吉州、撫州等地故事,殺個雞犬不留。
正反兩麵例子擺在那,江州刺史做如此選擇,也算得上是得民心順民意。
為了防止江州這個戰略要地落在他人手裏,李熙不得不分出大半兵力前往駐守。
元和十四年十二月中,張孝先攻破嶽州,傳令李熙向北攻占蘄州,與他東西夾擊鄂州,達成北上戰略的第一步:鄂州會師。
蘄州守軍隻有一千,無良將鎮守,李熙圍城半日,城中官軍派人來談判,要求網開一麵讓他們撤退。李熙開東北一角,任他們奔去。
張孝先這個時候卻突然改變了主意,在嶽州補充兵員糧草軍械後,突然秘密南下,再戰潭州!
李熙走到袁州宜春縣境內時聞聽洪州兵敗,陳蘇、毛樂被擒,七千神火兵潰散,不得已又折轉回來的。陳蘇被鄭牧之、周野詐降所擒,餘部潰散。
而因為熊欣兒開門迎敵,在陳蘇被擒前已有部分神火兵入城,即使在陳蘇被擒後,仍源源不斷有神火兵開入城中。
神火兵組織混亂,號令不一,軍紀、陣法更是談不上,打仗時全憑一股血腥之勇。不論是李熙還是陳蘇實際都無法駕馭。
而此時洪州城內官府癱瘓,官吏逃散,官軍鬥誌全無,或投敵,或潰散,或變為盜匪,潰散成一盤散沙,情況比之神火兵更糟糕。神火兵雖然混亂異常,但基層組織卻是很緊密,三五成群,七八一夥,二十人建小旗,旗走人隨,做的有模有樣。
以小旗為單位活動的神火兵在麵對三三兩兩的逃兵和單個竄逃的官員還是很有優勢的。
故此,在陳蘇這個“頭”被“斬”後,入城的神火兵卻還能以勝利者的姿態四處活動。
鄭牧之隻是一個團校尉,所部不過百人,加上周野募集的私兵,也不過兩百人。
出其不意擒獲了賊首,本以為賊兵群龍無首必然大潰,卻不想他這個“首”跟“肢”本是分離開的,他對下屬的影響是靠神諭來實現的,而神諭的影響也隻在逆境時能起到作用,而今大局很順,神火兵更願意各自為政。
斬了他這個“首”,“四肢”還在各行其是,除了嚇走了他身邊的一幫人,對入城的幾千神火兵來說並無多大影響,絲毫奈何不了大局。
洪州城繼續混亂下去,直到單牧民醒悟過來。
他重新判斷了一下形勢,覺得有機可乘,於是脫去囚衣,換上官袍,手提寶劍,率子侄五人和部曲、家童三十餘人呐喊著衝出私宅。
形勢急轉直下,入城的神火兵正在接收官軍和官員的投降,忽然見到一個腓衣高官,手持寶劍帶著一大隊衛士迎麵殺至。
出於對官的本能畏怯,許多人愣在了那,一動不敢動。單牧民可不是一個手軟的人,殺人的活以前就幹過,與敵搏殺或難建大功,砍殺幾個呆若木雞的亂賊還不是手到擒來。
單尚書愈戰愈勇,越來越多的散官遊勇在他的感召下重拾信心。
形勢變得詭異難測起來,官雖然越戰越勇,民也終於驚醒過來。
洪州城內的混亂持續著,直到深夜,一場小雨讓廝殺的雙方徹底冷靜下來。
再這麽廝殺下去絕對是個兩敗俱傷的結局,官吞不下民,民也吃不了官。單牧民理智地後退了一步,讓開了出城的道路。神火兵們也理智地放棄了看似將要到手的勝利。
此後除了零星的小規模遭遇戰,雙方都極力壓製著內心的躁動,官行左,民行右,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在南國秋日的這個雨夜裏和平地分道揚鑣。
四麵城門關閉的那一刻,廝殺了一整天的對手,同聲發出歡呼,各自慶賀勝利。
……
李熙及時地在高安縣亮出了“明火旗”的大旗,給大難不死的幾千神火兵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李熙離開時,洪州城下還屯集著七千多神火兵。持續一晝夜的激戰後,連死帶傷帶走散,此刻隻剩兩千餘。
經過戰火的洗禮,這兩千人的戰鬥力明顯勝過原先的七千。李熙決心再也不拋棄他們。雖有許多不得已之處,但是在關鍵時刻,是他主動拋棄了他們,這種缺德事隻能幹一次,怎好再幹第二次。
在大雨磅礴裏聚集起來的兩千人旋即攻入了高安縣縣城,不知是因為縣城太小,還是縣令太孬種,亦或者是經過戰火洗禮後的神火兵脫胎換骨,變得神勇善戰起來。總之城牆高大不亞袁州的高安縣城一個時辰不到即被攻破,而袁州城當初是打了十天才見成功的。
若非高安縣令在逃跑時和家眷一起被擒,李熙真要懷疑他是不是在玩弄誘敵深入的把戲,好把自己誘進去幹掉。
攻陷一座城池真的會這麽容易嗎?李熙用手拍打著堅厚的城牆發出疑問。
後來李熙才知道,高安縣城之所以陷落如此之快,跟一個人有關,認真地說應該是跟一群人有關,因為熊欣兒跟他的七個結義弟兄到哪都是一起的,他們是八個人,也是一個人。
仔細打量這八個人,李熙久久說不出話來。這八個年輕帥氣的小哥,放著有前途的官軍小將不做,好好的跑來做什麽賊呢。拷問他們的家世,雖然算不得顯貴,卻也個個都是殷實的小康人家。熊欣兒的父親還曾做過十幾年官。
問他們為何投奔神兵,熊欣兒答:“唐室氣數已盡,東南將出新主,天意如此,我等不敢逆天。”
這話說的……
李熙一點也不信。
可是又怎麽說呢,這八位小哥看起來都好純潔的樣子,自己好意思告訴他們所謂“唐室氣數已盡,東南將出新主”的鬼話根本就是張孝先編出來騙人的。那趙上都其實是個瘋子,他的兒子則是個傻子,“火德星君”身邊的四位“護法神君”中三個是賊,一個曾是貪官,現今的奸佞小人和叛徒,而他座下的四位神使都是殺人如麻的大盜、劫匪、黑老大和地方惡霸,全沒一個好東西。
輔佐這樣的人坐天下,還不如燒香拜佛,保佑大明宮的那位多活幾年呢,至少那位從小就生在富貴人家,能折騰的早都折騰夠了。若不出大意外,明年初他就要吃仙丹噎死了。
李熙自然更不會告訴他,自己其實並不是什麽“水仙”,而隻是一個冒名頂替別人的騙子,一個膽大妄為,走私鹽鐵軍火的軍隊大蛀蟲,一個因為妻妾被人捏在手裏而不得已投賊做臥底的卑劣小人。
什麽都不能說,可又真不忍心騙這八位純潔善良的小哥,李熙思來想去,隻好開誠布公地跟他們說:“其實我就是個賊,活不下去鋌而走險的賊,所謂神仙也許天上有,也許地上和水裏也有,但我不是,我就是個普普通通的人,溜須拍馬,狗苟蠅營,貪點小財,好點小色,還經常喝醉酒。我做賊也完全是被逼的,其實我更想做個普通人,守著妻妾過平安的日子,不求大富大貴,隻求平平安安。你們要找的東南之主,或許此刻正在潭州城下,又或者在其他什麽地方,但肯定不是我,你們來投奔我,是找錯人了。”
熊欣兒道:“我們不是小孩子,是與不是我們自有主張。我們做賊是自願的,為的就是要讓千千萬萬的普通人能守著妻子過上平安的日子,不求大富大貴,但求平平安安。”
李熙勉強擠出一絲笑容,道:“看得出幾位都是好人,你們的理想更是讓我這個年長你們幾歲的人聽了慚愧。可是你們今日做了賊,父母親人怎麽辦,你們知道一入賊窩會連累多少人嗎?你們於心何忍?”
熊欣兒道:“人人都隻顧自己小家,誰來拯救天下?洪州城下幾千冤魂,他們都是個個該死嗎?天下一日不太平,又有多少人像他們一樣淒慘冤死?但得天下太平,我願入千百回逆轉沉淪,永世不超生亦甘之若飴。”
李熙道:“話說的再漂亮不過了,那麽你們所要的天下太平是個什麽樣子?一個聖明的天子?一群清明自守的父母官?一群老實聽話的百姓嗎?還是其他什麽樣子的,說來我聽聽,也好長長見識。”
熊欣兒道:“我們不知道真正的天下太平該是什麽樣子,故而我們四處搜尋明主。天相說明主在東南方向,我們就找來了,雷電劈了滕王閣,我們知道明主就在附近,故而我們斬殺盧棟迎請神兵入城,可惜我們迎的不是明主,明主另有其人。”
李熙笑道:“那是誰?”
熊欣兒道:“正在找。”
李熙拍拍胸口道:“嚇死我了,我一直還以為是我呢。”
李熙把熊欣兒八人留在營中,而將他們所帶出的三百軍卒打散了分散到各分旗去。
阮承梁悄悄問李熙:“我怎麽覺得這八個人有點怪怪的呢,他們究竟是什麽來頭?”
李熙道:“不是神就是神經,二者必居其一。”
江西觀察使單牧民得知李熙占據了高安縣正在招募在洪州城下被打散的神火兵,以為他立足未穩有機可乘,故而親自督率洪州兵五千人浩浩蕩蕩地殺奔過來。
五千兵中至少有一大半是臨時招募的,從洪州趕到高安城下五千兵已經潰散了一千,不過在兵力上還是強過李熙。
經曆了洪州大敗後,明火旗軍械丟失殆盡,不僅鐵質兵器所剩無幾,連一人一杆竹槍都做不到。高安縣城附近的竹子或太粗或太細或太軟,一時半會兒竟然難以治備。
李熙決心棄城西走,命令剛要發布,熊欣兒八人找了過來,問李熙道:“總旗主準備哪裏去?”李熙道:“手上沒兵器,鬥不過官軍,準備去袁州避避風頭。”
熊欣兒道:“總旗主若走,妖兵趁勢追擊如何應對?袁州城不比高安大多少,高安不可守,袁州就可守嗎?”
李熙笑道:“那麽熊將軍有何見教?”
熊欣兒道:“給我五百壯士,我來破敵。”
李熙道:“城外有四五千人,五百人,行嗎?”
熊欣兒道:“不行再去袁州不遲。
李熙連聲說好,即將熊欣兒帶來的兩百人還給他,說:“五百壯士難湊齊,將軍隻好講究點了。”熊欣兒道:“五百人可擒殺單牧民,兩百人僅能退敵。”李熙不言。
熊欣兒趁夜色由東門出,直闖向東,一路殺人放火,牽動城南、城北駐軍前來馳援,他鑽了個空檔折轉向南,點的滿地是火,牽動西麵駐軍來援,待空檔現出,則突入城西,又殺得雞飛狗跳,虛晃一招,以少量兵力在城西製造混亂他本人則沿著城牆溜到城北,不點火,不殺人,一路摸進中軍大營,朝著座上的單牧民射了一箭,單牧民捂胸倒地,左有鄭牧之,又有周野,合力殺出,護著單牧民向東走。
熊欣兒在東麵必經之路上埋伏了一支伏兵,人數隻有二十人,侯的一官騎馬靠近,伏兵突出,斬斷馬腿,馬上人落地,眾兵一起衝上,刀砍斧剁。剁下那官人頭。
李熙先立在城門樓觀戰,又轉而向南,再向西,最後見城北中軍騷亂,有人向東潰逃,不覺大驚失色,對阮承梁道:“這人是人是神,怎能如此神勇?快派人出城接應,寧可單牧民跑了,也要把這八個小哥迎回來。”
阮承梁朝黑黢黢的城外望了眼,為難地說道:“這大黑天的,出去也找不到人,萬一再被官軍趁機奪城,可就不劃算了。”
李熙笑道:“小阮,你是擔心我重用他們冷落了你麽?”
阮承梁黑臉一紅,囁嚅道:“我與他們怎麽比?你重用老黃,我心裏會不痛快,重用他們,與我何幹?”
李熙哈哈大笑。即命大開四門,各軍齊出劫營。
一夜混戰,天明時分官軍退盡,李熙巡視城外官軍營地,觸目驚心,屍體連天接地不可勝數。李熙跟阮承梁說:“我因小仁而壞大義,當日若能製住陳蘇,以七千之眾攻下洪州,也不至於死這麽多人了。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我是不是不適合掌兵呢。”
阮承梁道:“吃一塹長一智,下回注意就是了。”
李熙苦笑道:“下一回?說的輕鬆,人說花錢買教訓,我這是花幾千條人命買個教訓,太離譜了,太離譜了。”
阮承梁指著前方說:“他們回來了。”
晨霧中走出二十多個人,熊欣兒和他的七位兄弟得勝歸來,人就像是從血水裏撈出來的一樣,除了一張臉用晨霜擦洗出來,其他的地方已經看不出本色。
八個人除了略有疲色,竟是毫發無損。李熙道:“悔不該猜忌你,若是聽了你的話,單牧民怕是已經被擒,則洪州就可以免去一場劫難。”
熊欣兒身後一人驚問道:“我們設下的伏兵沒有擒殺那老兒嗎?”
毛樂將一顆人頭丟在地上,說道:“這老兒找了個替身,剁了顆假頭回來。”
熊欣兒道:“無妨,這老兒已經被嚇破了膽,洪州已是一座空城。”
這一回,李熙相信了他的話,他親督一千軍去攻洪州,經過這場大戰,所部裝備大為改觀,主力人人都湧用上了鐵製兵器,部分人身上還穿上了皮甲。雖然這些裝備用李熙的眼光看來還十分簡陋,但神火兵們已經十分滿足,士氣因而也大漲。
洪州城的確成了一座空城,街道冷冷清清,能跑的人都跑了,剩下的部分老弱病殘,驚恐地聚集在各坊門口,麵朝大軍跪拜。
李熙坐在馬背上朝他們親切地揮手,笑著問好,還回的卻是驚恐和不安的眼神。
因為撤的太急,洪州城內州縣兩衙倉庫裏都還是滿滿的,豫章大地是個好地方,所屯糧食足可供城中居民吃上三五年。
若無戰亂,若無贓官汙吏,若無惡人,若無……
天下哪個州縣不是人間天堂呢。
單牧民率幕府及洪州兵三千逃去饒州,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若去江州免不了要再次逃亡。不過李熙還是責他不夠聰明,饒州位在洪州東北,江州東南,距離兩地差不多距離,占據饒州怎能讓李熙攻打江州時無後顧之憂。
故,李熙在洪州剛剛站穩腳跟,即率軍兩千進逼饒州。
單觀察使痛悔當初的失策,一箭不發,棄城奔去信州,堅守江西最後一城,頑強地抵禦著如洪水猛獸般的神火兵。
饒州倉儲雖不及洪州豐饒,也還算不錯,鑒於此城拿的輕鬆,未傷人命,李熙入城後即張榜安民,開了一個倉庫,準備發放一千石救濟糧。後來發現饒州人生活富裕,似乎人人都有飯吃,於是將原定的一千石救濟糧改為三百石,後又改為一百石,而且不發糧,改為熬粥施舍,實踐證明李熙的判斷不錯,來領粥的人寥寥無幾,看起來饒州地方的確富足。
尋訪原因,百姓言饒州刺史鍾康好酒,嚐飲的大醉而不理正事,僚屬亦多遊樂,官府與民休息,故而民眾富足。李熙道:“太守好酒不理事,若郡中有賊如何是好?”
百姓答:“太守不逼百姓做賊,又哪來的賊?”
李熙在饒州張榜募兵,三日隻得十餘人,觀其形貌都是些地痞流氓,好逸惡勞之輩,即讓阮承梁收留。阮承梁勸道:“何苦呢,看這幾個家夥也不是好人。”
李熙道:“正因為他不是好人,我才要他,我們在做賊呀大哥。”
本打算在洪州過個安定祥和年,待開春再攻打江州,江州刺史卻跑出來攪局,竟帶著屬下官僚棄城逃走,理由是不想連累城中百姓。李熙在攻下饒州後傳檄江州等地,聲言隻要自請投降者,入城之日秋毫無犯,如饒州城一樣。反之則效虔州、吉州、撫州等地故事,殺個雞犬不留。
正反兩麵例子擺在那,江州刺史做如此選擇,也算得上是得民心順民意。
為了防止江州這個戰略要地落在他人手裏,李熙不得不分出大半兵力前往駐守。
元和十四年十二月中,張孝先攻破嶽州,傳令李熙向北攻占蘄州,與他東西夾擊鄂州,達成北上戰略的第一步:鄂州會師。
蘄州守軍隻有一千,無良將鎮守,李熙圍城半日,城中官軍派人來談判,要求網開一麵讓他們撤退。李熙開東北一角,任他們奔去。
張孝先這個時候卻突然改變了主意,在嶽州補充兵員糧草軍械後,突然秘密南下,再戰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