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備蒙張泰的報複,李熙老老實實在臨時的家裏宅了幾天,到了第四天,崔鶯鶯和沐雅馨都勸他出去走走,免得在家悶壞了。李熙知道她們勸自己出去散心是假,不願自己sāo擾她們求得清靜是真。
李熙垂頭喪氣離開家門,想想已經好幾天沒去找杜牧了,不知這小哥最近在忙些什麽,過去探望他一下也好。
新宅與節度使府近在咫尺,料蒙張泰再大的膽量也不敢跑這來找麻煩,自己走後崔鶯鶯和沐雅馨的安全是有保障的。倒是自己的安全有必要注意一下,蒙張泰是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的,有張棟這個地頭蛇暗中幫忙,隻怕找到自己也不難。
為謹慎起見,李熙囑咐葉蘭帶上全副家夥,但提醒她不要在柳葉刀上淬毒,揚州畢竟是別人的地盤,不到萬不得已時,最好不要殺傷人命。他讓阮承梁和張三、李四穿上貼身軟甲,帶上足夠分量的金創藥,用於自救和救人。
事實證明李熙的直覺真的很準,僅僅隻走了一條街,埋伏在他臨時新家外的左軍便衣即現身將他們五個人包圍了起來。
眼見大街上要開架,坊門四閉,商旅行人斷絕,神策軍將士當街鬥毆的慘烈盛況,揚州百姓無人不知,避之惟恐不及,誰敢往上湊?
帶隊的是大寧哈,一旁協助的是張棟。三天前因為宋叔夜橫插一手,而在結拜大哥麵前大跌顏麵的吐蕃人,此刻是憋足了勁,待張棟指認李熙便是他要找的“罪魁元凶”後!吐蕃人把帶著皮手套的手一揮,輕輕地說了字:“殺!”二十多名手持橫刀的武士呐喊向前,揮刀劈、揮、抽、刺、撩,各顯神通,出手就下死手。
李熙暴喝了一聲:“住手!”聲震如雷,二十多人不約而同地停住了腳步。
李熙用手一指張棟:“你,過來。”張棟夢遊般地走了過來,張著嘴,哈著腰,一副討好的架勢。李熙摟著他的肩旁,指著大寧哈的白玉耳環,說:“打個賭,我隨手一劍就能挑下他的耳環。”張棟小心地問:“你想賭什麽?”
“我要是輸了,跟你去見蒙張泰,要殺要剮,任憑處置。我要是贏了,求老兄高抬貴手,別再糾纏我了。”
張棟眨眨眼,驚奇地問道:“就這麽簡單?”
“就這麽簡單,敢打賭嗎?”
張棟沒答話,他走回本陣,附耳跟大寧哈說了,大寧哈下意識地用手摸了摸自己心愛的耳環,朝李熙咧嘴一笑,目光yin森地點了點頭。
“讓開,讓開,一招決勝負。都讓開。”張棟興致勃勃地開始清場。自從那晚在陳家樓見識過李熙的神奇後,他的小火爆脾氣著實收斂了不少,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張棟脾氣暴躁,人可不傻也不倔,吃眼前虧,撞刀口的勾當他是不屑去幹的。
大寧哈拎著他的圓月彎刀咧著嘴含著冷笑向李熙走去,眼中的唐人雖然比他高出一頭,壯出一圈,但他還真沒放在眼裏,他手中的彎刀可不是吃素的,記在它名下的人頭究竟有多少,用唐人的話說就是罄竹難書。
大寧哈在距離李熙一丈外站定,微微揚起脖子,舌尖在齒尖滑過,用流利的長安腔說:“你想摘我耳環,我卻想摘你的腦袋,你說說咱倆誰的手會更快。”
李熙伸出手掌說:“自然是我了。”
他的掌心赫然是一枚缺了口的白玉耳環!
不必去摸自己的耳朵,大寧哈認出那耳環正是他的。
“妖,妖術!”大寧哈語無倫次地嚷道,“你會妖術,你是個妖人!”
李熙把耳環丟在他懷裏,臉sè一寒,鼻孔裏高傲地哼了一聲,丟下嘴唇發烏,麵頰肌肉顫抖不已的大寧哈揚長而去。
“妖,妖怪,他會妖術,他是個妖人!”
大寧哈神情癡狂,大喊大叫。一眾士卒也驚的目瞪口呆,大寧哈答應李熙設的賭局後,他們或死死地盯著大寧哈的耳朵,或目不轉睛地盯著李熙,沒看見李熙有任何動作,首領耳朵上的耳環怎麽就不見了呢。
“妖術,他會妖術!”一個接一個的人叫嚷起來。在眾人不解和疑惑的眼神中,李熙揚長而去,表麵裝著若無其事,心裏卻像塗滿了蜜,美的不行。出手快的沒人能看的清,這份修為才配得上“半神”的美譽。
杜牧這幾天得了風寒在家養病,杜氏是長安望族,名家輩出,不過杜牧這一支在祖父杜佑病逝後家道便已沒落。他雖有才名,但因年齡尚幼,在淮南節度使幕府又隻是個書吏,所得微寒僅夠糊口而已。十九歲的杜牧已經才名遠播,揚州城內的富商大賈莫不傾心巴結,以得杜十三的片紙幅畫為榮耀。杜牧不賣字畫,卻總有喝不完的酒,飲不完的宴,用不盡的柴米油鹽。生活倒也頗過的去。
杜牧尚未娶妻,身邊有一妾兩婢,都是本分人家出身的女兒,知書達禮,jing擅持家。剛閑聊兩句,外出買菜的小婢回來,報告杜牧說有個叫張雲浦的人昨夜在雞鳴寺病死了,身無分文,廟裏的和尚不願意為他辦理喪事,嚷著要把他送義莊,但義莊的管事人卻以他是外鄉人為由不肯收納。
杜牧聞言眼圈一陣cháo紅,連聲問天道:“怎能如此,怎能說去就去了呢。前ri還說要回湖州的。”李熙從小婢那知道這個張雲浦是杜牧的朋友後,就讓李四拿三十貫錢去給廟裏和尚,囑咐他們把喪事辦的體麵的。杜牧聞言連說不可,讓侍妾詹氏去拿錢,李熙道:“你牧之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何分彼此呢。”
李四去了一刻鍾後回來,回報說事情已經辦妥,和尚們見錢眼開,答應給張雲浦做場法事超度超度,再買幅好棺木盛殮,擇吉ri交家奴扶棺回故鄉。
李四隨行還帶回來一個皓發老翁,懷裏抱著個半歲的女娃娃。老翁是張雲浦的老家人,懷中抱著的正是張雲浦的唯一骨肉。老翁得知是李熙出錢為家主辦的喪失,感激涕零,抱著女孩給李熙磕頭。
那女孩兒長著烏溜溜的一雙大眼睛,膚白如細瓷,逢人就笑,十分可愛,便問她姓名。老翁擦擦淚答道:“小名叫好好。”李熙心裏一震:張好好,湖州的張好好,因杜牧一首《張好好詩》而名揚千古的湖州才女張好好?怎麽會這麽巧,怎麽……。
他一把奪過那女孩來,左看右看,仔細端詳,越看越覺得是那麽回事。用手指碰碰她的小鼻子,女孩兒呀地咧嘴大樂,兩隻胖胖的小手攥住了李熙的手指,忙著就往嘴裏送。
“這孩子餓了。”杜牧包了一眼心酸淚,沒忍住,碩大的淚珠奪眶而出,侍妾詹氏趕緊帶老翁出去,免得勾起他的傷結。
張雲浦原是湖州殷實之家,在鄉耕讀自樂,不求仕途。大聖國與唐軍在湖州拉鋸作戰,官匪交錯往來,其家財盡失,父母病故,妻子失散。他獨自與侍妾逃到揚州,寓居雞鳴寺,以賣字畫和代人寫信為生。其字畫飄逸俊雅有仙氣,深得揚州士子推崇,卻因用筆詭奇,不為大眾欣賞,銷路很是一般。
半年前,他在街頭賣畫時得罪了一夥牙軍,被挑斷右臂的筋脈。收入斷絕,無以為生,全靠杜牧等一幹朋友的資助過活。半個月前侍妾難耐清苦丟下繈褓中的女兒與人私奔,張雲浦急怒交加吐血升餘,因此臥床不起。
“前兩天我去探望,他jing神很好,勉強還能坐起來說話,跟我說等他能下床,他就回湖州去投親靠友,寧可自己受委屈也要把好好撫養chéngrén。”杜牧說到這噓然又是一歎,“這話猶在耳邊,人卻就沒了。”
李熙勸道:“生老病死是誰也繞不開的坎,上上個月,我一連發燒十餘ri,體燙如紅烙鐵,以為難過此關,準備留下遺書安排後事,結果被房下誤傷了手掌,放了熱血,竟奇跡般地好了起來。牧之兄今身在逆旅,人在病中,忽聞故人病逝,心境鬱結可堪一歎。人生在世,數十載匆匆如白駒過隙,有些坎能靠別人幫著過,有些坎必須得自己過。眼下這道坎得靠你自己過,你也一定能過的去。”
杜牧正微微點頭,似有所悟,這時侍妾詹氏抱著張好好進來,笑著跟杜牧商量說:“金老丈要帶好好回湖州老家,他無親無故孑然一個人過活,我怕他委屈了這孩子,你看我們收留她如何?”詹氏大杜牧六歲,勤謹賢良,深得杜牧敬重。
她開了口,杜牧焉有不答應的道理,他笑了笑,正要說好,李熙卻搶在頭前說:“她父親本yu帶其回鄉投親,惜未成行。牧之當助張雲浦完成心願,方見朋友之誼。我看這樣,我派人送此子回湖州,尋訪她的親友,若有可托付之人,則了了張雲浦的心願,若無一個可托之人,或送還揚州,或留下由我撫養,如此於情於理都無虧欠。”
杜牧笑道:“兄長識慮周全,我不及也。”
詹氏聽這麽說,雖然不舍也不敢堅持。李熙望了眼喝過米粥,正甜甜熟睡的張好好,心裏得意地想:讓你做了杜牧之的養女,千年之後豈非少了一段令人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而我或也少了一個才華橫溢的女婿。
想到杜牧有可能會成為自己的女婿,李熙就樂的合不攏嘴。
哇哈哈哈……他咧著嘴一路笑著回家。
他心意已定,收張好好為義女,記在沐雅馨名下。上次在泉州時,李熙曾請玉貞子為崔鶯鶯和沐雅馨各卜過一卦,卦象顯示沐雅馨命中無子無女,而崔鶯鶯則多子多女。張好好年紀尚幼,用心撫養,將來母女的感情不比親生的差。
一進門他就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仔細一辨,卻是周柔。周柔望見李熙,趨步上前來行大禮,李熙扶住,叫道:“周大爺,這可使不得。”周柔道:“救命大恩,受我一拜如何。這頭不讓我磕,我心裏不安。”李熙笑道:“罷了,這頭且記下。”又岔話道:“聞上善公已升為浙西觀察使,可喜可賀啊。”
周柔苦笑道:“寄人籬下,空有其名,還不如做個縣令實惠呢。”
李熙哈哈大笑。常懷德撤到揚州後,以待罪之身在淮南觀察使幕府幫辦公務,一年前,轉任浙西觀察副使,到元和十七年十月又升任觀察使。
浙西觀察使官署設在揚州城北,幕職一應俱全,在揚州城郊設浙西諸州安撫所,安置逃難到揚州的難民,不過因為經費緊張,實際是徒有虛名。
周柔此來是代常懷德夫婦來邀請李熙夫婦過府飲宴的,李熙高興地答應了,他料定此行赴宴必有意外的收獲。
李熙垂頭喪氣離開家門,想想已經好幾天沒去找杜牧了,不知這小哥最近在忙些什麽,過去探望他一下也好。
新宅與節度使府近在咫尺,料蒙張泰再大的膽量也不敢跑這來找麻煩,自己走後崔鶯鶯和沐雅馨的安全是有保障的。倒是自己的安全有必要注意一下,蒙張泰是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的,有張棟這個地頭蛇暗中幫忙,隻怕找到自己也不難。
為謹慎起見,李熙囑咐葉蘭帶上全副家夥,但提醒她不要在柳葉刀上淬毒,揚州畢竟是別人的地盤,不到萬不得已時,最好不要殺傷人命。他讓阮承梁和張三、李四穿上貼身軟甲,帶上足夠分量的金創藥,用於自救和救人。
事實證明李熙的直覺真的很準,僅僅隻走了一條街,埋伏在他臨時新家外的左軍便衣即現身將他們五個人包圍了起來。
眼見大街上要開架,坊門四閉,商旅行人斷絕,神策軍將士當街鬥毆的慘烈盛況,揚州百姓無人不知,避之惟恐不及,誰敢往上湊?
帶隊的是大寧哈,一旁協助的是張棟。三天前因為宋叔夜橫插一手,而在結拜大哥麵前大跌顏麵的吐蕃人,此刻是憋足了勁,待張棟指認李熙便是他要找的“罪魁元凶”後!吐蕃人把帶著皮手套的手一揮,輕輕地說了字:“殺!”二十多名手持橫刀的武士呐喊向前,揮刀劈、揮、抽、刺、撩,各顯神通,出手就下死手。
李熙暴喝了一聲:“住手!”聲震如雷,二十多人不約而同地停住了腳步。
李熙用手一指張棟:“你,過來。”張棟夢遊般地走了過來,張著嘴,哈著腰,一副討好的架勢。李熙摟著他的肩旁,指著大寧哈的白玉耳環,說:“打個賭,我隨手一劍就能挑下他的耳環。”張棟小心地問:“你想賭什麽?”
“我要是輸了,跟你去見蒙張泰,要殺要剮,任憑處置。我要是贏了,求老兄高抬貴手,別再糾纏我了。”
張棟眨眨眼,驚奇地問道:“就這麽簡單?”
“就這麽簡單,敢打賭嗎?”
張棟沒答話,他走回本陣,附耳跟大寧哈說了,大寧哈下意識地用手摸了摸自己心愛的耳環,朝李熙咧嘴一笑,目光yin森地點了點頭。
“讓開,讓開,一招決勝負。都讓開。”張棟興致勃勃地開始清場。自從那晚在陳家樓見識過李熙的神奇後,他的小火爆脾氣著實收斂了不少,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張棟脾氣暴躁,人可不傻也不倔,吃眼前虧,撞刀口的勾當他是不屑去幹的。
大寧哈拎著他的圓月彎刀咧著嘴含著冷笑向李熙走去,眼中的唐人雖然比他高出一頭,壯出一圈,但他還真沒放在眼裏,他手中的彎刀可不是吃素的,記在它名下的人頭究竟有多少,用唐人的話說就是罄竹難書。
大寧哈在距離李熙一丈外站定,微微揚起脖子,舌尖在齒尖滑過,用流利的長安腔說:“你想摘我耳環,我卻想摘你的腦袋,你說說咱倆誰的手會更快。”
李熙伸出手掌說:“自然是我了。”
他的掌心赫然是一枚缺了口的白玉耳環!
不必去摸自己的耳朵,大寧哈認出那耳環正是他的。
“妖,妖術!”大寧哈語無倫次地嚷道,“你會妖術,你是個妖人!”
李熙把耳環丟在他懷裏,臉sè一寒,鼻孔裏高傲地哼了一聲,丟下嘴唇發烏,麵頰肌肉顫抖不已的大寧哈揚長而去。
“妖,妖怪,他會妖術,他是個妖人!”
大寧哈神情癡狂,大喊大叫。一眾士卒也驚的目瞪口呆,大寧哈答應李熙設的賭局後,他們或死死地盯著大寧哈的耳朵,或目不轉睛地盯著李熙,沒看見李熙有任何動作,首領耳朵上的耳環怎麽就不見了呢。
“妖術,他會妖術!”一個接一個的人叫嚷起來。在眾人不解和疑惑的眼神中,李熙揚長而去,表麵裝著若無其事,心裏卻像塗滿了蜜,美的不行。出手快的沒人能看的清,這份修為才配得上“半神”的美譽。
杜牧這幾天得了風寒在家養病,杜氏是長安望族,名家輩出,不過杜牧這一支在祖父杜佑病逝後家道便已沒落。他雖有才名,但因年齡尚幼,在淮南節度使幕府又隻是個書吏,所得微寒僅夠糊口而已。十九歲的杜牧已經才名遠播,揚州城內的富商大賈莫不傾心巴結,以得杜十三的片紙幅畫為榮耀。杜牧不賣字畫,卻總有喝不完的酒,飲不完的宴,用不盡的柴米油鹽。生活倒也頗過的去。
杜牧尚未娶妻,身邊有一妾兩婢,都是本分人家出身的女兒,知書達禮,jing擅持家。剛閑聊兩句,外出買菜的小婢回來,報告杜牧說有個叫張雲浦的人昨夜在雞鳴寺病死了,身無分文,廟裏的和尚不願意為他辦理喪事,嚷著要把他送義莊,但義莊的管事人卻以他是外鄉人為由不肯收納。
杜牧聞言眼圈一陣cháo紅,連聲問天道:“怎能如此,怎能說去就去了呢。前ri還說要回湖州的。”李熙從小婢那知道這個張雲浦是杜牧的朋友後,就讓李四拿三十貫錢去給廟裏和尚,囑咐他們把喪事辦的體麵的。杜牧聞言連說不可,讓侍妾詹氏去拿錢,李熙道:“你牧之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何分彼此呢。”
李四去了一刻鍾後回來,回報說事情已經辦妥,和尚們見錢眼開,答應給張雲浦做場法事超度超度,再買幅好棺木盛殮,擇吉ri交家奴扶棺回故鄉。
李四隨行還帶回來一個皓發老翁,懷裏抱著個半歲的女娃娃。老翁是張雲浦的老家人,懷中抱著的正是張雲浦的唯一骨肉。老翁得知是李熙出錢為家主辦的喪失,感激涕零,抱著女孩給李熙磕頭。
那女孩兒長著烏溜溜的一雙大眼睛,膚白如細瓷,逢人就笑,十分可愛,便問她姓名。老翁擦擦淚答道:“小名叫好好。”李熙心裏一震:張好好,湖州的張好好,因杜牧一首《張好好詩》而名揚千古的湖州才女張好好?怎麽會這麽巧,怎麽……。
他一把奪過那女孩來,左看右看,仔細端詳,越看越覺得是那麽回事。用手指碰碰她的小鼻子,女孩兒呀地咧嘴大樂,兩隻胖胖的小手攥住了李熙的手指,忙著就往嘴裏送。
“這孩子餓了。”杜牧包了一眼心酸淚,沒忍住,碩大的淚珠奪眶而出,侍妾詹氏趕緊帶老翁出去,免得勾起他的傷結。
張雲浦原是湖州殷實之家,在鄉耕讀自樂,不求仕途。大聖國與唐軍在湖州拉鋸作戰,官匪交錯往來,其家財盡失,父母病故,妻子失散。他獨自與侍妾逃到揚州,寓居雞鳴寺,以賣字畫和代人寫信為生。其字畫飄逸俊雅有仙氣,深得揚州士子推崇,卻因用筆詭奇,不為大眾欣賞,銷路很是一般。
半年前,他在街頭賣畫時得罪了一夥牙軍,被挑斷右臂的筋脈。收入斷絕,無以為生,全靠杜牧等一幹朋友的資助過活。半個月前侍妾難耐清苦丟下繈褓中的女兒與人私奔,張雲浦急怒交加吐血升餘,因此臥床不起。
“前兩天我去探望,他jing神很好,勉強還能坐起來說話,跟我說等他能下床,他就回湖州去投親靠友,寧可自己受委屈也要把好好撫養chéngrén。”杜牧說到這噓然又是一歎,“這話猶在耳邊,人卻就沒了。”
李熙勸道:“生老病死是誰也繞不開的坎,上上個月,我一連發燒十餘ri,體燙如紅烙鐵,以為難過此關,準備留下遺書安排後事,結果被房下誤傷了手掌,放了熱血,竟奇跡般地好了起來。牧之兄今身在逆旅,人在病中,忽聞故人病逝,心境鬱結可堪一歎。人生在世,數十載匆匆如白駒過隙,有些坎能靠別人幫著過,有些坎必須得自己過。眼下這道坎得靠你自己過,你也一定能過的去。”
杜牧正微微點頭,似有所悟,這時侍妾詹氏抱著張好好進來,笑著跟杜牧商量說:“金老丈要帶好好回湖州老家,他無親無故孑然一個人過活,我怕他委屈了這孩子,你看我們收留她如何?”詹氏大杜牧六歲,勤謹賢良,深得杜牧敬重。
她開了口,杜牧焉有不答應的道理,他笑了笑,正要說好,李熙卻搶在頭前說:“她父親本yu帶其回鄉投親,惜未成行。牧之當助張雲浦完成心願,方見朋友之誼。我看這樣,我派人送此子回湖州,尋訪她的親友,若有可托付之人,則了了張雲浦的心願,若無一個可托之人,或送還揚州,或留下由我撫養,如此於情於理都無虧欠。”
杜牧笑道:“兄長識慮周全,我不及也。”
詹氏聽這麽說,雖然不舍也不敢堅持。李熙望了眼喝過米粥,正甜甜熟睡的張好好,心裏得意地想:讓你做了杜牧之的養女,千年之後豈非少了一段令人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而我或也少了一個才華橫溢的女婿。
想到杜牧有可能會成為自己的女婿,李熙就樂的合不攏嘴。
哇哈哈哈……他咧著嘴一路笑著回家。
他心意已定,收張好好為義女,記在沐雅馨名下。上次在泉州時,李熙曾請玉貞子為崔鶯鶯和沐雅馨各卜過一卦,卦象顯示沐雅馨命中無子無女,而崔鶯鶯則多子多女。張好好年紀尚幼,用心撫養,將來母女的感情不比親生的差。
一進門他就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仔細一辨,卻是周柔。周柔望見李熙,趨步上前來行大禮,李熙扶住,叫道:“周大爺,這可使不得。”周柔道:“救命大恩,受我一拜如何。這頭不讓我磕,我心裏不安。”李熙笑道:“罷了,這頭且記下。”又岔話道:“聞上善公已升為浙西觀察使,可喜可賀啊。”
周柔苦笑道:“寄人籬下,空有其名,還不如做個縣令實惠呢。”
李熙哈哈大笑。常懷德撤到揚州後,以待罪之身在淮南觀察使幕府幫辦公務,一年前,轉任浙西觀察副使,到元和十七年十月又升任觀察使。
浙西觀察使官署設在揚州城北,幕職一應俱全,在揚州城郊設浙西諸州安撫所,安置逃難到揚州的難民,不過因為經費緊張,實際是徒有虛名。
周柔此來是代常懷德夫婦來邀請李熙夫婦過府飲宴的,李熙高興地答應了,他料定此行赴宴必有意外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