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熙彎下腰摸魚去了,摸了半天一條也沒摸到,由此他才想起自己根本就不會摸魚。


    渾身濕淋淋地爬上岸,找了一塊光滑的大石頭躺下去,石頭是溫熱的,身體瞬間就暖和了起來。閉上眼睛靜下心來想一想將來的打算吧,鬆青卻又來搗亂。她兜了一堆紅紅黃黃的山果跑過來,往水裏一倒,嘩啦啦的,有的沉了底,有的飄浮在水麵。


    “別偷懶,下去洗去。”她用腳踢了踢李熙的腰,半身酸麻,怕是被她踢中了穴道吧。鬆青年紀雖然小,學藝的時間卻不短,玄天無上宮,除了無塵道長,隻有她能從山頂一躍而下而無恙。不過她的修為隻能從山上躍下來,蹬著山壁上去卻是做不到的。


    山果是在李熙摸魚的時候到林中摘的,她摘山果,李熙清洗,很公平的一件事,所以李熙隻好告別溫熱的石床跳下冰冷的水中,撈起沉底的山果,一個個認真地清洗起來。


    鬆青蹲在一塊石頭上,盯著李熙,像一個認真負責的監工。


    在她的目光盯視下,李熙絲毫不敢掉以輕心,一一枚山果搓的皮都快脫下來了,才敢遞給她。


    鬆青把它們一枚一枚擺在石頭上,守著卻不吃,她問李熙:“師姐們走了,我怎麽辦?”


    李熙愕了一下,望著她黑漆漆的大眼睛,茫然地說:“你怎麽辦?”


    “我問你呢。”鬆青不高興地說,撿起一枚紅果當石頭砸向李熙。


    李熙劈手接在手中,喀嚓咬了一口,隨便嚼了嚼就吞了下去,讚道:“師妹挑的這個果子還真不錯。”順手把吃剩一半的果子遞給鬆青說:“不信你嚐嚐。”


    鬆青拍手打落在水裏,卻不生氣了,又問:“問你話呢,說呀。”


    李熙道:“看你的樣子,是不大想另投它門,可是我又教不了你什麽。那麽你是想下山嫁人了,好啊。我認你做妹妹,給你準備一份厚厚的嫁妝,再給你選一戶好人家。你覺得如何?”


    “不好。”


    “不好?你不想嫁人?”


    “想,我想嫁人,嫁給別人不好,嫁給你就願意。”


    “我?”


    “你不願意?”


    “願意!小師妹長的這麽好看,我豈能不願意,不過……”


    “你還是不願意。”


    “我願意,真願意,能娶到小師妹這樣的人物,我三生有幸,我樂不可支。”


    “可是你的夫人們會願意嗎?我知道你有兩位夫人。她們肯讓我進門嗎?”


    “肯定會有些小麻煩,不過問題也不大,倒是師妹你,你今年才十三歲,從小在山裏長大,你,真的知道嫁人成親是怎麽一回事嗎?男人女人在一起過日子可不是鬧著玩的,兩個人要是性格不合什麽的,在一起會很痛苦的。這些你都想過嗎?”


    “沒想過,不過我不怕,我知道你不是壞人。”


    “我當然不是壞人。不過好人跟好人之間有時也會過不到一塊去,這種事得看緣分的。”


    “我們就很有緣分呀,我昏頭昏腦地跑來拜師學藝,你也是,這不就是緣分嗎?”


    “是。”


    “那我們能在一起嗎?”


    “可以。”


    “那你什麽時候來迎娶我過門呢?”


    “隨時都可以!不過為了慎重點,我覺得不妨再等上兩年,等你長大點,多解除一些人情世故,再多跟其他男人打打交道,那時你如果還肯嫁給我,我隨時娶你過門。”


    李熙突然發現自己簡直聖潔的像個聖人,真是混賬,自己明明是個小人嘛,怎麽莫名其妙地就做起了聖人呢,做聖人有什麽好,假模假式的把好事全耽誤了。


    “好吧,當我剛才的話全是放屁,我現在就回去準備聘禮娶你過門。”


    對嘛,這才是自己心裏想說的,可惜李熙還沒有機會說出口,鬆青已經吃吃一笑,說:“傻瓜,我逗你玩呢,誰想嫁給你了,我根本就不想嫁人。”


    “不想嫁人?你,你逗我玩啊。”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當開個玩笑好了。你不至於因為這個生我的氣吧?”


    李熙很想說我不生氣,我就是想掐死你這個小妖精,沒這麽逗人玩的。


    “我七歲時父親得病死了,死前很痛苦,翻滾哀嚎了一天一夜,母親守著他哭了一天一夜,父親去了後,她吞了塊金子也隨之去了,從那時起我就看破了紅塵,再也不想過凡人的生活了。你別笑我幼稚,我就是這麽想的。我想很隨性地過我想過的生活,脫離紅塵的牢籠,逍遙自在,一輩子開心快樂。所以我出家了,跟著師父修神鍛體,脫去凡塵肉體,不受生老病死的束縛。你又笑話我,你不相信有神仙,為何跑來拜師求藝呢?”


    李熙默然,鬆青說的對,不信神仙為何拜師呢?


    自從見識了無塵道長的神通後,他對信仰了幾十年的無神論思想已經有了動搖。不過現在就讓他相信世上有長生不死的神仙,他還是有些難以接受。


    鬆青繼續說她的:“可我又是一個吃不起苦的人,跟著師父修神鍛體,實在太幸苦了,挨餓受窮,年年日日為兩餐飯犯愁,我受不了了,所以我就跑了出來。我也是見識了無塵道長的神通後才下定決心追隨他的,他這個人沒什麽好,可在這兒我不必為兩餐飯犯愁,他又不怎麽約束我,我的日子過的很舒心。我不瞞你,我從未想過做什麽正堂弟子,做什麽都無所謂,隻要能無憂無慮地活著。”


    說到這,鬆青抬起頭盯著李熙,黑漆漆的眸子裏泛出異樣的光彩:“你知道師父為何會收你為弟子嗎?”


    李熙茫然地搖搖頭,這個問題他一直都很想知道。


    “是我攛掇他收下你的。你懷疑師父不在人世了,他的確不在了,他羽化了,成仙了。本來他一年前就要渡劫飛升的,我拖著不讓他走。他一走我又要四處流浪了,我實在不願意過流浪的生活,所以我要他給我找個衣食靠山,他知道我不願嫁人,所以就決心收個有錢有勢的人做徒弟,照顧我一世衣食無憂。”


    李熙腦中一片空白,這就是真相嗎?他懷疑。


    “你不相信?說出來讓你很尷尬,對吧?師父在此修行數十年,韶州城裏沒有一個人知道有這麽個地方,去年卻忽然都知道了,販夫走卒、達官貴人都知道有位得道的仙人在此清修。是我放出的風聲。”


    “咳咳,在我之前就沒人來過嗎?還是你們一個都沒看上呢?”


    李熙很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如果鬆青說的都是真的,自己能入選成為無塵道長的弟子,除了幸運是不是還有些什麽特殊的地方呢,比如說天賦異稟什麽的。李熙現在越來越傾向於相信世上有神仙這回事了,如果自己是因為天賦異稟而被神仙選中,是不是可以說自己將來也有得道成仙的可能呢?塵世間所有的榮華富貴和權勢又有哪一樣比的上做一個逍遙世外的神仙來的激動人心呢。


    結果讓他哭笑不得。


    “來了很多人,我瞧上眼的沒錢,有錢的我瞧不上,挑來挑去,師父就惱了,說無非是個衣食靠山又不是挑夫婿那麽挑揀做什麽,就不讓我挑了,他讓他豢養的一龍一虎在山下布設了一個陣,說誰能過的了他的龍虎陣誰就是他的徒弟。”


    李熙搓著手,興奮地問道:“這麽說山下那山豹和黑蟒是師父豢養的了,我一直以為我是在做夢呢,龍虎陣,好陣法,隻是不知道師父他老人家布設這陣法是為了測試弟子什麽呢?又測出了什麽呢,我……是不是有些與眾不同的地方呢。”


    李熙舔舔舌頭,期待著。


    “一龍一虎說你是個自私、貪財、油滑而又怯懦無主見的人,師父說這樣的人雖然沒什麽大出息卻能守的住財,膽小也不會欺負我,所以就把你留下了。”


    “就,就這些呀?”


    “嗯,就這些。”


    沉默了許久,李熙忽而哈哈大笑,手舞足蹈地說:


    “小師妹,你這是在跟我開玩笑嗎?一定是開玩笑!你最喜歡開玩笑了,對不對。”


    “你就當這是個玩笑吧。不過我還是要跟著你,吃你的喝你的,但我是我你是你,我不會嫁給你,你也別打我什麽主意。你能答應我嗎?”


    鬆青的語氣像是認真的,李熙搓了搓手,說:“沒問題,不過就是在家裏添雙筷子嘛,你跟著我好了,我把你當妹妹待。”


    李熙說完擦了把汗,滿臉的油汗,這個夏天的夜晚實在是有些熱啊。


    遣散了鬆青的兩個師姐,問火工頭陀有何打算,他回答還是一個字:“唉。”李熙索性替他做了主,安排他繼續留在老鷹頭,看守房舍兼養活他自己,李熙承諾每月按時送米、鹽、醬、菜上山來。


    鬆青收拾了她的全部行李跟著李熙下了山,先安置在客棧裏,李熙的計劃是在鳳凰台新宅裏專門建一所精舍供鬆青居住。這年頭大戶人家養幾個道士和尚也是尋常事,外人不會說什麽,倒是自己家裏那兩位有點麻煩。


    不知為什麽,在妻妾麵前一向很有男子漢大丈夫自信的李熙,在如何向她們解釋小師妹這件事上突然顯得氣短,回家後整整一天半時間都沒敢開口,不是沒有機會,我機會到嘴邊他不敢把握,他有些心虛。


    到了第二天午後,李熙借著一股酒勁,終於向崔鶯鶯和沐雅馨提起了鬆青的事,說明了她的來曆,解釋她現實處境的艱難,然後他話鋒一轉,笑問二人願不願意接受一位在家修行的同門師妹。


    李熙說這番話時心裏一點底也沒有,問完心更虛了。


    事實表明他的直覺一向很準,兩位夫人罕有的異口同聲地回答說:“不行。”


    崔鶯鶯說:“夫君你好懵懂,鬆青道長是出家修行的人,你把她帶回家來,沒什麽也變成有什麽了,外人會怎麽說呢,你不顧及自己的名聲,也該為她考慮一二吧。你要照顧她衣食無憂,大可以在城中尋一間道觀安頓了她,衣食用度時時供給,隔三岔五的再請來家中做客,既全了同門之誼,又免了街坊的閑言碎語,豈非兩全其美?你把她接到家裏來,時時麵對,你如何自處,妾和姐姐又怎麽麵對?夫君你都想過沒有?妾沒什麽見識,妾的話夫君請斟酌吧。”


    李熙訕訕道:“玄天無上宮是清修門,未曾在官府入籍,沒有度牒,哪個道觀肯收呢。”


    沐雅馨冷笑道:“哦,原來這位鬆青道長是個來路不明的,敢問夫君這些日子真的是上山拜師學藝了嗎?”


    李熙道:“咄,這是什麽話?我不是拜師學藝去了,是去哪了呢?你說。”


    沐雅馨道:“那誰能知道?你楊參軍年少風流又肯使錢,哪兒不能混去。”


    李熙指著沐雅馨笑罵道:“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要不要我給你鬆鬆骨。”


    沐雅馨看他臉色不對,發了一聲哼,不吭聲了。


    崔鶯鶯道:“夫君現在不還兼著僧錄司的巡官嗎,給她掛個籍有什麽難的?”


    沐雅馨道:“夫人不必為他開脫,他就是一門心思想把人家弄家裏來,沒有度牒去弄一個呀,楊參軍神通廣大,這點小事有他辦不成的嗎?”


    李熙狠狠地瞪了沐雅馨一眼,後者心裏生怯,移步躲到了崔鶯鶯身後。


    對崔鶯鶯,李熙還是有笑臉的:“夫人也不願讓她進門?”


    崔鶯鶯賠笑道:“妾這麽做是為她好。”


    李熙歎息了一聲,揮揮手道:“你們呀,我算是白疼你們了,罷了,我不跟你們爭了,為夫的這次就專斷一次,我要在鳳凰台那邊給她專門修一座精舍,門嘛就開在院內,大戶人家養個出家人在家也不是什麽稀奇事吧?至於別人說不說閑話,我不在乎!話我說在這了,今後她就是我們家的一口人,誰要是……你們懂的。”


    沐雅馨譏諷道:“怎麽樣,大尾巴露出來了吧,門開在院裏,還是一家人,你索性讓她還俗嫁給你不就結了,繞了這麽大一個圈,不覺得累的慌麽。”


    李熙白眼一翻:“懶得跟你囉嗦。”


    沐雅馨搶白道:“你心虛了吧。”


    李熙跳起來捉住沐雅馨,把她按倒在自己膝蓋上,掀起她裙子,在她肥肥嫩嫩的屁股上不輕不重地拍了幾巴掌,邊打邊凶狠地問道:“還敢不敢跟我翻嘴了?”


    沐雅馨渾然不懼,反而大叫:“你索性打死我!有了她,以後還有我的日子過嗎?喜新厭舊的賊!”


    李熙手揚在半空,被她逗的撲哧一樂,推開她,振衣來到院中吩咐立在角門外的如花似玉和陳招弟說:“收拾兩件衣裳,我要出趟遠門。”


    聽說李熙要出遠門,崔鶯鶯吃了一驚,問:“夫君要往哪裏去?”


    李熙不耐煩地說:“休要問。”


    沐雅馨也道:“休要問他,人家有了新人,看著咱們礙眼,出去躲清靜唄。”


    李熙不理睬她,去接了衣裳和行李,背著,獨自出了門。


    他出門的那一刻,沐雅馨“哇”地一聲哭了起來,跺著腳說:“你看這個沒良心的,我隻說了兩句,他就真走了,全無半點情誼。”


    崔鶯鶯笑笑,輕飄飄地說:“想來是咱們鬧的太過了吧,太傷他顏麵了,我看咱們回頭還是去見見那位小師妹吧。”


    “要去你去!我死也不去。”沐雅馨一口回絕,恨的咬牙切齒,氣的胸脯鼓鼓,漲的一張臉紅豔豔的。


    李熙以家宅不寧為借口躲進了城北軍營。


    已經立秋了,朱克榮不日就要離開韶州,在此之前得抓緊跟他學兩手。


    朱克榮為李熙調教的二十三名後備軍官,很快就移交到了李熙手上。交接很順利,從朱克榮把他們從韶州營留守營地裏挑出來的那天起,他們就等著這一天了,對他們來說朱克榮隻是一個過客,再重要走了也是白搭,李熙才是他們飛黃騰達的階梯,值得他們為其賣命。


    李熙巡視了自己的班底,看得出這幫家夥都是些殺人放火的能手,手硬心狠,實戰經驗十分豐富,任他們為骨幹,拉起三百來人的隊伍絕對有戰鬥力。


    這一點李熙絲毫不懷疑。


    得知自己要留下來輔助李熙掌軍,朱赫和李載風雖然都有些不情願,但朱克榮發了話,他們也不敢說什麽,朱赫個子不高,光頭,精壯如鐵打鋼鑄。李載風其貌不揚,看舉止頗有些大家子弟的風範。


    李熙向他們承諾說長則兩年,短則一年,等自己熟悉了軍中事務就放他們回去。


    對此,李載風沒說什麽,朱赫卻嘀咕了一句,聲音很輕,不過李熙還是聽到了,朱赫嘀咕的是:“好色如命的貨,等你學會掌軍,老子怕胡子都熬白了。”


    衝著這句話,李熙決心要爭口氣,索性借鬆青的事發難跟沐雅馨、崔鶯鶯大吵了一架,把自己從溫柔鄉裏掙出來。朱赫說的也有道理,守著沐雅馨這麽個美人兒,哪有不好色的道理,不借故跟她吵上一架,自己還真未必能狠下心來走進兵營。


    兵營都不肯進,憑什麽掌軍?


    元和十二年的春夏兩季,嶺南各地都不甚太平,先是春季出奇的暖和,竟有正月裏桃花開放的奇景。冬季太暖,害蟲的蟲卵平安度過冬天。入春之後,循州、潮州、廣州、春州等沿海州府出現了連片的蟲災,這幾個州的夏糧提前宣告絕收。


    不過這對於物產豐饒的嶺南來說還不是致命的打擊,通過調撥餘糧和向福建、安南,桂管等地購買糧食,夏季缺糧的窟窿總算是補上了。


    按理說秋糧如果能豐收的話,嶺南的這個年景還算不得太差。能有口粥喝,百姓就不會鋌而走險鬧事,這一點是嶺南各級官員的共識。這一年嶺南各級官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清廉自律的多。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道理對熟讀史書的時代菁英來說都懂。


    當然懂不懂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又是另一回事,知易行難,古今一理,盡管軍府州縣各級官吏已經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清廉自律,但腐敗的車輪仍依慣性滾滾向前,奪民一升糧放在豐收年景,無非惹來百姓一句罵,這個時候卻足以引發一場暴動。


    脆弱的官民生態岌岌可危,隨時有崩坍的危險。


    入夏之後,嶺南節度使轄地內幾乎所有的州縣普遍地發生了水災,受災範圍之大,災情之重,堪稱百年不遇。韶州是眾州府中災情最輕的一個,六個屬縣中確認秋糧絕收的已經有仁化、樂昌和湞昌三縣,其餘三個縣中曲江和翁源秋糧減產已成定局。


    不必有多少人生經驗,人們也能看出元和十二年的嶺南的冬天將是一個難熬的冬季,饑荒將威脅到每一個人,貴、賤,官、民,老、幼,概莫能外。


    其實從入夏起,韶州的糧價就一漲再漲,飛漲的糧價引起人們的恐慌,恐慌而生囤積,囤積的結果促使糧價再次飛漲。盛夏未過,人們已經能提前感受到凜冬的嚴寒了。


    雖然地處三道交界處,但韶州通往江西和湖南的交通並不便利,山道曲曲已經是十分難行,多如牛毛的匪寇更是令人頭疼。


    匪寇的規模普遍不大,但對付行動緩慢的商隊來說已經占盡了優勢,攸忽而來,攸忽而去,令人防不勝防。商隊當然可以雇刀手護衛,但刀手的價格不低,運送一車珠寶可以雇請一百個刀手沿途保護,運送一百車糧食要雇請多少刀手護送呢。


    由刀手護送到韶州的糧食又有幾人能吃的起?


    剿滅盤踞在三道交界處的山匪絕非一朝一夕能奏效的,韶州的災情隻有靠自救。糧從哪裏來?刺史常懷德在追問州縣僚屬,也在問自己。


    一向對練兵之事漠不關心的常太守入秋之後一連幾次來到城北兵營,每次來他都便裝簡從,不打招呼直接進兵營,頗有些微服私訪的實幹精神。


    李熙暗叫慶幸,要是老頭子早一個月微服往兵營跑,自己這從九品參軍非得被擼掉不可,從擔任團練判官訓練使至今,自己足足有大半年時間不在兵營!以至於絕大多數土兵都不認識這位正訓練使,而把朱克榮這個訓練副使當正主。


    訓練使不呆在兵營練兵而跑去靈鷲山學藝,這事要是讓太守大人逮個正著,頭上的烏紗還能戴的住嗎?即便以太守貪財如命的性格,耗盡家財也未必能讓他回心轉意。


    現在老頭子微服私訪來了,看到的是李熙和一夥軍官們在校軍場上摸爬滾打的火熱景象。這個少年郎不錯,雖然出身世家,卻全然沒有尋常貴族子弟身上的驕嬌二氣,竟能伏下身子和這幫蠻漢打成一片。


    先入為主的好印象讓老頭子確信在過去的幾個月時間裏,他委任的團練判官兼訓練使楊無敵也如他眼看看到的一樣,時時刻刻和他的兵呆在一起刻苦操練呢。他是全心全意想要把韶州的兵練好哇。


    即使不怎麽懂軍事的常懷德現在也能看出韶州的兵練的不錯,兵好不好全在將官嘛,眼前雖然一個土兵也沒有,可是你看看那二十五個軍官,一個個跟小老虎似的,這樣的官怎麽能帶不好兵呢。


    通過實地觀察,常懷德心裏有了底,對如何應付今冬明春的大災荒,他更有信心了。


    常懷德貪酷不假,卻並非庸碌之輩,早在這年的元宵節觀燈宴上他就做出了設立韶州義倉的英明決定。地方無事大量囤積糧草有謀反嫌疑,那就換個名目,打出賑濟城中貧苦孤寡的幌子,把糧倉取名叫義倉,以此為名大量收購糧食,誰沒事去問?


    這件事做的很高明,元宵節前後,嶺南還沒有出現災情,彼時各地糧價還十分平穩,韶州義倉大量收購糧食的舉動並未引起什麽人關注。


    收購糧食的款項一小部分是州縣撥出的公帑,大頭則是韶州各士紳富戶的捐贈。


    拿出大把的錢來做慈善自非士紳富戶所樂見,不過韶州刺史常懷德的一段肺腑之言卻讓他們雖端坐暖閣卻仍有身墮冰窟之感。常懷德跟他們說:“百姓若因災荒而生流變,受害最深的是是誰?是我常懷德還是你們?韶州三百土兵,保一州衙足矣,卻不知各位的莊宅誰人看顧?”


    有了這番話,韶州義倉一舉獲募集了大量捐款,錢迅速又變成糧食,在災情已成現實時,義倉裏已經囤積了足夠整個韶州百姓喝粥度過荒年的糧食。


    現在的問題是誰來保護韶州百姓的口糧?


    看到李熙和他“訓練”出來的二十五名如小老虎般的土兵軍官後,常太守徹底放心了,他盤算著等秋糧一收完就把那三百土兵集結起來,防禦鄉裏,防守韶州城。


    此外他還在盤算著能否趕在冬季來臨前把韶州的城牆加固一下,韶州的城牆實在是太破舊了,除了供孩子爬上爬下遊戲,就是擋擋牛羊,反正成年人一竄就能爬上來,這樣的城牆太沒安全感了,城牆每加高一尺那就多了一份安全呀。


    不過想到加固城牆所需的巨大費用,老太守心裏就打了退堂鼓,費用太浩大了,而且加高加厚城牆需要工部和兵部的批準,公文往來要耗費許多時間不說,能否照準還未必呢。


    政事堂諸公早被河北那些驕橫跋扈的藩鎮嚇破了膽,一聽說哪地方要加高加固城牆就以為人家要招兵買馬割據稱王,搞的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好不笑人。


    除了加高加固城牆,還有沒有其他什麽辦法增強韶州的防禦力呢,老太守思索著,慢慢向校軍場行去,他決心跟那個年輕人好好聊聊,或許他會有什麽辦法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樓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樓枯並收藏東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