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這幾句顛三倒四的話後,李熙就宣布“始興縣公審公判淩大等八人犯罪團夥大會”現在開始。公審公判大會持續了三天,在法律的陽光照耀下,淩大狗等八人無處藏身,除陶暮秋外皆判死刑,除封六狗在逃通緝外,其餘七人皆押解韶州複審、監押。
本來,光淩大狗率眾焚毀縣衙和攻打縣衙大牢一項即可判處淩大狗等人死刑,並立即執行。不過鑒於嶺南各級官員都在為賑災和迎接檢點廉察使團而忙的焦頭爛額,李熙實在沒好意思把八狗攻打縣衙的事捅上去,免得新任韶州刺史說自己不識大局,‘亂’搗蛋。
“八狗”是以販賣人口,殺傷人命等罪名上報的。
“八狗”在韶州作惡多年,倚仗地利之便,橫行無忌,不大與官吏勾結,致使整個韶州官場沒人願意站出來替他們開脫,收買的幾個眼線,或因職位卑微說不上話,或已被供出拿下。韶州複核很順利,司法參軍隻有一個疑問:“陶暮秋為何不判死罪。他是八狗中的老五,手上是沾有人命的。”
李熙對此回答說:“陶暮秋殺的是蠻人,並非我大唐臣民,此外他在抓捕淩老大等人的過程中協助官軍建功,故而免其死罪,流放幽州充軍。”
司法沒意見,具文呈報刺史,刺史葉堂年富力強,公正清廉,剛到韶州,正忙著搬家,聞聽有這麽一樁長臉的大案子,仔細問了經過後,就報去廣州,節度使崔詠正為各地災情鬧得焦頭爛額,聽說始興縣抓了個幾個人販子,懶得看,問推官證據是否紮實,推官說紮實,崔詠即轉回州裏同意其呈送刑部複核。
一口氣要殺七個人,刑部以為茲事體大,提到長安‘交’大理寺複審一下比較恰當,大理寺表示嶺南路遠,監押犯人多有不便,況且嶺南正值多事之秋,‘亂’世當用重典,大理寺現有官員在嶺南辦案,可令其複核此案。大理寺那位官員正忙的昏頭昏腦,接到轉來的卷宗放在公案上就給忘了,直到一個月後,大理寺來文詢問複審結果,他才想起來,連夜翻看卷宗,覺得各項證據都算紮實,遂回文本司表示同意判決結果。大理寺移文刑部,刑部辦結公文,複文韶州同意判決淩大狗等七人死刑。公文到達韶州時,距‘春’分隻有一天了,唯恐夜長夢多,韶州連夜辦結手續,二日正午開刀問斬。
李熙在審訊淩大狗等人時得知,在韶州擄賣‘婦’孺到外地的不僅是“八狗”,“三狼”也有參與,隻是他們規模鬧的小,手段更隱蔽,不易為人察覺罷了。
對此,李熙放出話,讓郎家三兄弟知道,自己手上握有他們的證據,讓他們盡早收手,免得大家麵子上都過不去。
剛打完八條“狗”,李熙覺得自己得喘口氣才能打“狼”,疲勞作戰要不得,何況“狼”的後麵可能還有匹大老虎要打呢。
……
勸課農墾、征繳賦稅,編造戶籍,躬親獄訟,分派差役是為縣令的五大職掌,除“八狗”是李熙上任燒的第一把火,這把火燒的漂亮,為李熙贏得了聲望和民心,也為他即將燒起的勸農、編戶這第二把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勸農的前提得有農,始興縣在冊農戶八百七十五戶,此刻至少有七百戶在韶州城下喝粥,眼看已是‘春’分,這些人還是賴在韶州城下不走。人誤地一天,地誤人一年。耽擱不得,在與曲江縣令付良碧、錄事參軍陸產、司倉參軍閔蓉、司馬參軍和新任司士參軍張思商議後,李熙開始了他的“勸農回鄉”工作,他一麵在始興縣設立兩處粥棚施粥,一麵請呂歡喜幫忙“勸”農人回鄉務農,農人不堪乞丐‘騷’擾,又聽說家鄉也在施粥,這才揮一揮衣袖留下一堆垃圾後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韶州城。
李熙察看過戶籍田畝,發現始興縣的農田百分之七十九掌控在百分之六的人手裏,一等良田全部掌握在賴姓為首的六大家族手裏,三等以上良田的八成掌握在賴姓等十九戶大豪手裏。這其中賴世榮一戶占地萬頃,田莊十九莊,霸占了始興縣城周邊所有的‘肥’美良田,山川湖澤。
他一戶擁有的在冊奴婢即有一千二百人,不在冊的奴婢數目是在冊的十倍以上。賴世榮家在冊並繳納賦稅的田畝數共八百七十畝,即便如此他還經常拖欠糧款。
李熙明白了農人為何寧肯在韶州城下喝粥也不肯回鄉,回鄉無田可種,自家的三五畝地再怎麽營務也難保一家老小生活,累死忙活,一年忙到頭也是喝粥的命,與其如此,還不如窩在城下喝朝廷救濟粥來的舒坦,至少不必勞力勞心了。
內地州縣也有大戶侵占田畝,小農無立錐之地的情況,這也是大唐先前施行的租用調製和府兵製之所以垮塌的原因所在,人無田產,立身不穩,或歸附大豪,或四處流‘浪’,戶籍所載的人口多是虛空,征不到糧,‘抽’不出兵丁,製度也就無從施行下去。
怎麽辦,李熙就此事在提籃觀和張龍、趙虎、‘玉’貞子、魯焰焊、鬱秀成等人商議了一整天,卻難有決斷。這些大豪坐地生根,氣候已成,動他們的難度比“八狗”隻大不小,“八狗”是賊,道義有失,法律上更是站不住腳,動他們沒人替他們說話。
這些大豪是合法民戶,除了做些仗勢欺人、強取豪奪的勾當,其他方麵無可指摘,偶爾他們還做些修橋補路、捐資助學、施粥舍‘藥’、撫恤孤寡的善舉,在鄉裏頗得人望。即便是李熙看來十惡不赦的販奴、蓄奴也是朝廷所允許的,法律既然沒有禁止,作為親民官又能拿他們怎樣?
李熙想比自己高明的官員數不勝數,看出土地兼並所造成的惡果的自也不止自己一個,那麽多能人幹吏都束手無策,想不出破解辦法來,憑你一個連唐律還沒看完的代縣令又能怎樣?想到這他有些氣餒,腦袋愈發昏脹。
這時,已經做了道士的葉娘過來催請眾人吃飯,李熙果斷地把這個惱人的問題丟在一旁,奔飯廳去了。八狗伏法後葉娘自感無顏回鄉,就在提籃觀束發做了道士,跟隨‘玉’貞子修行。
心裏裝著事,這頓飯吃的無比沉悶,葉娘心裏‘挺’著急,幾位恩公對她施恩莫大,得想個什麽辦法為諸位恩人排解一下,她眼珠子轉了轉,就笑著說:
“恕小‘女’子不揣淺陋,幾位恩公的話,我偷聽了一些。恩公們一心為民著想心是好的,但有些事恩公還是應該多聽聽小民們的心聲。現今這世道貧者愈窮,富者愈富,貧富世代相傳,猶如隔著一道鴻溝,再難逾越,富人驕氣日熾,看不起窮人,窮人戾氣愈甚,看不慣富人,貧富針鋒相對,勢不兩立。富人們恨不得竭澤而漁,取盡天下之利供一己享用,窮人則日漸浮躁,個個都揣著一夜暴富的心思,哪裏還有心思埋頭苦幹?諸位恩公即便有辦法均田到戶,過不了三五年仍舊會有人拋荒仍會有人流‘浪’。故而我想均田並不是一個好辦法,官府能做且需要做的是盡早立下法度,不讓大豪們仗勢欺人,克扣長工短工們的工錢,讓無地之人能憑著一身力氣哄個一家老小的溫飽,再者窮人與富人生糾紛後,官府能一碗飯端平,不偏不倚,讓窮苦人家受了委屈有一個說理的地方。若能做到這些,我以為就足夠了。幾位恩公或許不知,度龍山上的許多小賊就因給大豪打工被欺詐,告官不成憤而做賊的,但凡日子還能過的下去的,沒人願意造反做賊,百姓們也會叫縣尊一聲好的。”
葉娘滔滔不絕說了許多,因見諸人都低著頭不說話,心裏不免發虛,匆急地結束了話語,借口添飯默默地走出了房間。
鬱秀成道:“葉娘這話也有些道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事已成,即便縣尊老爺想為民做點事,可一則你手中無人無財無權,二則你也就三年任期,用心地去做也隻能開個頭,而後仍是個半途而廢的結局,與其如此,倒不如就如葉娘所說的,端平這一碗水,濟得一時之急。”
魯焰焊笑向鬱秀成:“你說的這些道理縣尊如何能不明白,隻是這麽一來咱們在始興縣也就隻能碌碌無為地‘混’三年了。多少有些不甘心啊。”
張龍道:“是啊,打不開局麵,也隻能‘混’著了。”
趙虎道:“‘混’著就‘混’著,做官不就靠‘混’嘛。啊,哈哈。”
‘玉’貞子道:“就怕某人不甘心哦。”
李熙抬起頭道:“我的確是不甘心,不過我也不會為了爭一時義氣就去胡鬧,光一個賴世榮也夠你我啃上三年了,何況還有那麽多的李世榮,趙世榮,王世榮,任誰也擺不平的。葉娘說的也有道理,小民百姓要的就是有口飯吃,一個公道,一個受了委屈能說理的地方,要求不算高。至於那些大豪,除了極個別靠巧取豪奪起家,多數還是本分的,靠自己打拚,或靠父輩打拚,積攢起‘誘’人的財富。本質上他們也不想作惡,奈何家大業大,免不了麻煩不斷,有了麻煩求告官府,所得往往不敵所失,久而久之,他就用自己的辦法解決問題,所用手段自然是些下三濫見不得光的。由此而結下冤仇,仇怨既生,亦為了防止類似的情況再發生,他不得不做出張牙舞爪的樣子,即便是隻‘花’貓也要把自己扮成老虎來嚇人,以為這樣便能減少麻煩保護自己,他們卻不知這樣更加遭人嫉恨。你嫉恨我,我自然更要防患你,彼此都生戾氣,積攢愈深,愈難化解,終有一天要釀成大悲劇。去歲今冬這場大災,韶州六縣有多少田莊被饑民毀壞?不是我誇口,當然這裏麵也有各位功勞,若非我等及時化解了王六作惡,任由他們打破州城,做成了氣勢,也不知有多少人要破家滅族!富人因財取禍,窮人被野心賊驅使做了炮灰,爭鬥到最後,隻成就了像王六這樣的野心賊,和你我這樣的真英雄真豪傑。”
眾皆哈哈一笑,以為李熙關於在座之人都是真英雄真豪傑的評定是公允的。
魯焰焊笑道:“縣尊既然把事情看的這麽明白,下一步怎麽做,咱們聽你的。”
李熙笑笑說:“我哪看的透,我還不如葉娘這小‘女’子呢,唉,道長,葉娘真的做了你的徒弟麽,你這個道觀竟還可以男‘女’‘混’居?可不要鬧出什麽風言風語喲。我身為一縣之長,負有教化民眾,理清風俗之責,你可別待我為難喲。”
‘玉’貞子氣的直吹胡子。調戲了一下老道,李熙繼續說道:“下一步我們做兩件事,第一,我們也做大豪,既然咱們勢單力薄,拿當地大豪沒辦法,那麽咱們也做大豪做莊主,做一個有良心的莊主。我看中了兩塊地適合屯墾,回頭由魯大哥和二郎出麵購下,立田莊,買奴婢,招募流民墾荒、種田。我再出台扶持政策,讓你們三年後把賴世榮、王世榮們比下去。咱們管不了人家,咱們管自己的莊子總可以吧,待將來咱們的莊子足夠強大,把他們的莊子都吞並過來,再施善政。”
張龍笑道:“隻怕這二位做了大豪後,心也黑了也硬了,財富權力最是腐蝕人心,二位不可不慎啊。”說笑了一會,李熙又道:“道長也可以置辦些地產,租賃給無地的百姓耕作,隻為收攬民心,經濟上就不要計較那麽多了。提籃觀的香火錢也夠你和葉娘‘花’銷的了。”眾皆偷笑,‘玉’貞子閉目念咒,不知是念清心寧神咒,還是在詛咒。
李熙又對張龍、趙虎說:“你們經營山場,不妨多買些‘精’壯奴隸,一邊幫著做活,一邊教他們‘操’練陣法武藝,也好防賊。度龍山我去看過,地方很不錯,棄了太可惜,我以為得把它利用起來才好。”
張龍道:“我跟趙虎兄弟商議了,我去度龍山養魚,趙虎兄弟留在白霧寨種茶。”
李熙在嘴裏咂‘摸’了一下,讚道:“種茶,養魚,這個提議甚好,那咱們就兵分兩路,種茶,養魚。”
魯焰焊忽然問李熙:“茶魚、糧食、民心都有了,下一步咱們該做什麽呢?”
李熙打個哈哈說:“下一步,到時再說唄。”
鬱秀成道:“下棋能看三步以上方稱懂行,若是‘弄’不明白下一步意‘欲’何往,眼下就不免‘迷’茫,人心一懶可就難以收拾了。”
李熙嘻嘻笑道:“二郎這是要‘逼’我說些大逆不道的話嗎?”
鬱秀成連忙擺手道:“萬萬不敢。”魯焰焊和鬱秀成‘交’了個眼神,說道:“縣尊說的對,下一步,誰知道三年後是個什麽情形呢,現在妄議三年後的事還是太早了些。”鬱秀成、張龍、趙虎都附和說是。‘玉’貞子仍在念咒。
此話題到此打住,送別李熙回縣。五人對視了一眼,各有喜‘色’,經過這次試探,他們認定李熙的確是有“異心”,他不敢說“大逆不道的話”心裏卻一定生了“大逆不道之心”。
‘玉’貞子算的不錯,此人果非常人,才隻是一個攝縣令,就已‘胸’懷天下了,借種茶、養魚、耕田之名積蓄力量,待時機成熟,先圖始興,再下韶州,然後……
然後再去哪,他們還沒想清楚,車到山前必有路,到時候再說罷。
吃了這顆定心丸後,五個人就‘激’情萬丈地分頭忙活起來。
本來,光淩大狗率眾焚毀縣衙和攻打縣衙大牢一項即可判處淩大狗等人死刑,並立即執行。不過鑒於嶺南各級官員都在為賑災和迎接檢點廉察使團而忙的焦頭爛額,李熙實在沒好意思把八狗攻打縣衙的事捅上去,免得新任韶州刺史說自己不識大局,‘亂’搗蛋。
“八狗”是以販賣人口,殺傷人命等罪名上報的。
“八狗”在韶州作惡多年,倚仗地利之便,橫行無忌,不大與官吏勾結,致使整個韶州官場沒人願意站出來替他們開脫,收買的幾個眼線,或因職位卑微說不上話,或已被供出拿下。韶州複核很順利,司法參軍隻有一個疑問:“陶暮秋為何不判死罪。他是八狗中的老五,手上是沾有人命的。”
李熙對此回答說:“陶暮秋殺的是蠻人,並非我大唐臣民,此外他在抓捕淩老大等人的過程中協助官軍建功,故而免其死罪,流放幽州充軍。”
司法沒意見,具文呈報刺史,刺史葉堂年富力強,公正清廉,剛到韶州,正忙著搬家,聞聽有這麽一樁長臉的大案子,仔細問了經過後,就報去廣州,節度使崔詠正為各地災情鬧得焦頭爛額,聽說始興縣抓了個幾個人販子,懶得看,問推官證據是否紮實,推官說紮實,崔詠即轉回州裏同意其呈送刑部複核。
一口氣要殺七個人,刑部以為茲事體大,提到長安‘交’大理寺複審一下比較恰當,大理寺表示嶺南路遠,監押犯人多有不便,況且嶺南正值多事之秋,‘亂’世當用重典,大理寺現有官員在嶺南辦案,可令其複核此案。大理寺那位官員正忙的昏頭昏腦,接到轉來的卷宗放在公案上就給忘了,直到一個月後,大理寺來文詢問複審結果,他才想起來,連夜翻看卷宗,覺得各項證據都算紮實,遂回文本司表示同意判決結果。大理寺移文刑部,刑部辦結公文,複文韶州同意判決淩大狗等七人死刑。公文到達韶州時,距‘春’分隻有一天了,唯恐夜長夢多,韶州連夜辦結手續,二日正午開刀問斬。
李熙在審訊淩大狗等人時得知,在韶州擄賣‘婦’孺到外地的不僅是“八狗”,“三狼”也有參與,隻是他們規模鬧的小,手段更隱蔽,不易為人察覺罷了。
對此,李熙放出話,讓郎家三兄弟知道,自己手上握有他們的證據,讓他們盡早收手,免得大家麵子上都過不去。
剛打完八條“狗”,李熙覺得自己得喘口氣才能打“狼”,疲勞作戰要不得,何況“狼”的後麵可能還有匹大老虎要打呢。
……
勸課農墾、征繳賦稅,編造戶籍,躬親獄訟,分派差役是為縣令的五大職掌,除“八狗”是李熙上任燒的第一把火,這把火燒的漂亮,為李熙贏得了聲望和民心,也為他即將燒起的勸農、編戶這第二把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勸農的前提得有農,始興縣在冊農戶八百七十五戶,此刻至少有七百戶在韶州城下喝粥,眼看已是‘春’分,這些人還是賴在韶州城下不走。人誤地一天,地誤人一年。耽擱不得,在與曲江縣令付良碧、錄事參軍陸產、司倉參軍閔蓉、司馬參軍和新任司士參軍張思商議後,李熙開始了他的“勸農回鄉”工作,他一麵在始興縣設立兩處粥棚施粥,一麵請呂歡喜幫忙“勸”農人回鄉務農,農人不堪乞丐‘騷’擾,又聽說家鄉也在施粥,這才揮一揮衣袖留下一堆垃圾後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韶州城。
李熙察看過戶籍田畝,發現始興縣的農田百分之七十九掌控在百分之六的人手裏,一等良田全部掌握在賴姓為首的六大家族手裏,三等以上良田的八成掌握在賴姓等十九戶大豪手裏。這其中賴世榮一戶占地萬頃,田莊十九莊,霸占了始興縣城周邊所有的‘肥’美良田,山川湖澤。
他一戶擁有的在冊奴婢即有一千二百人,不在冊的奴婢數目是在冊的十倍以上。賴世榮家在冊並繳納賦稅的田畝數共八百七十畝,即便如此他還經常拖欠糧款。
李熙明白了農人為何寧肯在韶州城下喝粥也不肯回鄉,回鄉無田可種,自家的三五畝地再怎麽營務也難保一家老小生活,累死忙活,一年忙到頭也是喝粥的命,與其如此,還不如窩在城下喝朝廷救濟粥來的舒坦,至少不必勞力勞心了。
內地州縣也有大戶侵占田畝,小農無立錐之地的情況,這也是大唐先前施行的租用調製和府兵製之所以垮塌的原因所在,人無田產,立身不穩,或歸附大豪,或四處流‘浪’,戶籍所載的人口多是虛空,征不到糧,‘抽’不出兵丁,製度也就無從施行下去。
怎麽辦,李熙就此事在提籃觀和張龍、趙虎、‘玉’貞子、魯焰焊、鬱秀成等人商議了一整天,卻難有決斷。這些大豪坐地生根,氣候已成,動他們的難度比“八狗”隻大不小,“八狗”是賊,道義有失,法律上更是站不住腳,動他們沒人替他們說話。
這些大豪是合法民戶,除了做些仗勢欺人、強取豪奪的勾當,其他方麵無可指摘,偶爾他們還做些修橋補路、捐資助學、施粥舍‘藥’、撫恤孤寡的善舉,在鄉裏頗得人望。即便是李熙看來十惡不赦的販奴、蓄奴也是朝廷所允許的,法律既然沒有禁止,作為親民官又能拿他們怎樣?
李熙想比自己高明的官員數不勝數,看出土地兼並所造成的惡果的自也不止自己一個,那麽多能人幹吏都束手無策,想不出破解辦法來,憑你一個連唐律還沒看完的代縣令又能怎樣?想到這他有些氣餒,腦袋愈發昏脹。
這時,已經做了道士的葉娘過來催請眾人吃飯,李熙果斷地把這個惱人的問題丟在一旁,奔飯廳去了。八狗伏法後葉娘自感無顏回鄉,就在提籃觀束發做了道士,跟隨‘玉’貞子修行。
心裏裝著事,這頓飯吃的無比沉悶,葉娘心裏‘挺’著急,幾位恩公對她施恩莫大,得想個什麽辦法為諸位恩人排解一下,她眼珠子轉了轉,就笑著說:
“恕小‘女’子不揣淺陋,幾位恩公的話,我偷聽了一些。恩公們一心為民著想心是好的,但有些事恩公還是應該多聽聽小民們的心聲。現今這世道貧者愈窮,富者愈富,貧富世代相傳,猶如隔著一道鴻溝,再難逾越,富人驕氣日熾,看不起窮人,窮人戾氣愈甚,看不慣富人,貧富針鋒相對,勢不兩立。富人們恨不得竭澤而漁,取盡天下之利供一己享用,窮人則日漸浮躁,個個都揣著一夜暴富的心思,哪裏還有心思埋頭苦幹?諸位恩公即便有辦法均田到戶,過不了三五年仍舊會有人拋荒仍會有人流‘浪’。故而我想均田並不是一個好辦法,官府能做且需要做的是盡早立下法度,不讓大豪們仗勢欺人,克扣長工短工們的工錢,讓無地之人能憑著一身力氣哄個一家老小的溫飽,再者窮人與富人生糾紛後,官府能一碗飯端平,不偏不倚,讓窮苦人家受了委屈有一個說理的地方。若能做到這些,我以為就足夠了。幾位恩公或許不知,度龍山上的許多小賊就因給大豪打工被欺詐,告官不成憤而做賊的,但凡日子還能過的下去的,沒人願意造反做賊,百姓們也會叫縣尊一聲好的。”
葉娘滔滔不絕說了許多,因見諸人都低著頭不說話,心裏不免發虛,匆急地結束了話語,借口添飯默默地走出了房間。
鬱秀成道:“葉娘這話也有些道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事已成,即便縣尊老爺想為民做點事,可一則你手中無人無財無權,二則你也就三年任期,用心地去做也隻能開個頭,而後仍是個半途而廢的結局,與其如此,倒不如就如葉娘所說的,端平這一碗水,濟得一時之急。”
魯焰焊笑向鬱秀成:“你說的這些道理縣尊如何能不明白,隻是這麽一來咱們在始興縣也就隻能碌碌無為地‘混’三年了。多少有些不甘心啊。”
張龍道:“是啊,打不開局麵,也隻能‘混’著了。”
趙虎道:“‘混’著就‘混’著,做官不就靠‘混’嘛。啊,哈哈。”
‘玉’貞子道:“就怕某人不甘心哦。”
李熙抬起頭道:“我的確是不甘心,不過我也不會為了爭一時義氣就去胡鬧,光一個賴世榮也夠你我啃上三年了,何況還有那麽多的李世榮,趙世榮,王世榮,任誰也擺不平的。葉娘說的也有道理,小民百姓要的就是有口飯吃,一個公道,一個受了委屈能說理的地方,要求不算高。至於那些大豪,除了極個別靠巧取豪奪起家,多數還是本分的,靠自己打拚,或靠父輩打拚,積攢起‘誘’人的財富。本質上他們也不想作惡,奈何家大業大,免不了麻煩不斷,有了麻煩求告官府,所得往往不敵所失,久而久之,他就用自己的辦法解決問題,所用手段自然是些下三濫見不得光的。由此而結下冤仇,仇怨既生,亦為了防止類似的情況再發生,他不得不做出張牙舞爪的樣子,即便是隻‘花’貓也要把自己扮成老虎來嚇人,以為這樣便能減少麻煩保護自己,他們卻不知這樣更加遭人嫉恨。你嫉恨我,我自然更要防患你,彼此都生戾氣,積攢愈深,愈難化解,終有一天要釀成大悲劇。去歲今冬這場大災,韶州六縣有多少田莊被饑民毀壞?不是我誇口,當然這裏麵也有各位功勞,若非我等及時化解了王六作惡,任由他們打破州城,做成了氣勢,也不知有多少人要破家滅族!富人因財取禍,窮人被野心賊驅使做了炮灰,爭鬥到最後,隻成就了像王六這樣的野心賊,和你我這樣的真英雄真豪傑。”
眾皆哈哈一笑,以為李熙關於在座之人都是真英雄真豪傑的評定是公允的。
魯焰焊笑道:“縣尊既然把事情看的這麽明白,下一步怎麽做,咱們聽你的。”
李熙笑笑說:“我哪看的透,我還不如葉娘這小‘女’子呢,唉,道長,葉娘真的做了你的徒弟麽,你這個道觀竟還可以男‘女’‘混’居?可不要鬧出什麽風言風語喲。我身為一縣之長,負有教化民眾,理清風俗之責,你可別待我為難喲。”
‘玉’貞子氣的直吹胡子。調戲了一下老道,李熙繼續說道:“下一步我們做兩件事,第一,我們也做大豪,既然咱們勢單力薄,拿當地大豪沒辦法,那麽咱們也做大豪做莊主,做一個有良心的莊主。我看中了兩塊地適合屯墾,回頭由魯大哥和二郎出麵購下,立田莊,買奴婢,招募流民墾荒、種田。我再出台扶持政策,讓你們三年後把賴世榮、王世榮們比下去。咱們管不了人家,咱們管自己的莊子總可以吧,待將來咱們的莊子足夠強大,把他們的莊子都吞並過來,再施善政。”
張龍笑道:“隻怕這二位做了大豪後,心也黑了也硬了,財富權力最是腐蝕人心,二位不可不慎啊。”說笑了一會,李熙又道:“道長也可以置辦些地產,租賃給無地的百姓耕作,隻為收攬民心,經濟上就不要計較那麽多了。提籃觀的香火錢也夠你和葉娘‘花’銷的了。”眾皆偷笑,‘玉’貞子閉目念咒,不知是念清心寧神咒,還是在詛咒。
李熙又對張龍、趙虎說:“你們經營山場,不妨多買些‘精’壯奴隸,一邊幫著做活,一邊教他們‘操’練陣法武藝,也好防賊。度龍山我去看過,地方很不錯,棄了太可惜,我以為得把它利用起來才好。”
張龍道:“我跟趙虎兄弟商議了,我去度龍山養魚,趙虎兄弟留在白霧寨種茶。”
李熙在嘴裏咂‘摸’了一下,讚道:“種茶,養魚,這個提議甚好,那咱們就兵分兩路,種茶,養魚。”
魯焰焊忽然問李熙:“茶魚、糧食、民心都有了,下一步咱們該做什麽呢?”
李熙打個哈哈說:“下一步,到時再說唄。”
鬱秀成道:“下棋能看三步以上方稱懂行,若是‘弄’不明白下一步意‘欲’何往,眼下就不免‘迷’茫,人心一懶可就難以收拾了。”
李熙嘻嘻笑道:“二郎這是要‘逼’我說些大逆不道的話嗎?”
鬱秀成連忙擺手道:“萬萬不敢。”魯焰焊和鬱秀成‘交’了個眼神,說道:“縣尊說的對,下一步,誰知道三年後是個什麽情形呢,現在妄議三年後的事還是太早了些。”鬱秀成、張龍、趙虎都附和說是。‘玉’貞子仍在念咒。
此話題到此打住,送別李熙回縣。五人對視了一眼,各有喜‘色’,經過這次試探,他們認定李熙的確是有“異心”,他不敢說“大逆不道的話”心裏卻一定生了“大逆不道之心”。
‘玉’貞子算的不錯,此人果非常人,才隻是一個攝縣令,就已‘胸’懷天下了,借種茶、養魚、耕田之名積蓄力量,待時機成熟,先圖始興,再下韶州,然後……
然後再去哪,他們還沒想清楚,車到山前必有路,到時候再說罷。
吃了這顆定心丸後,五個人就‘激’情萬丈地分頭忙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