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熙明白韶州幾千牙軍或能擋得住大股賊兵北上,但對小股流寇則形同虛設,張孝先是他一直關注的人,他相信張孝先放著到嘴邊的‘肥’‘肉’不吃,反而丟棄輜重輕裝北上一定有他的打算,直覺告訴他情況很不妙,江西的官場怎樣,他不清楚,湖南官場他還是見識過的,比之嶺南差不到哪去。
嶺南經曆了持續一年多的動‘蕩’後,現在已經堅強起來,官府、民間都已能直麵危機。湖南卻還是白紙一張,江西也是白紙一張,鄂嶽、淮南、宣歙、兩浙,整個江南道都是白紙,等著賊寇去玷汙。
不必太多人,隻要張孝先和王家兄弟三個人就足夠了。李熙終於明白了一件事,嶺南這盤棋下的很大,將會下的很久,現在還隻是一個開局。
張孝先和王家兄弟準備秘密北上的消息被李熙嚴密封鎖著,隻有李德裕和保安軍中幾個指揮使、副指揮知道。李熙問李德裕是否要告知保寧軍其他幾個營的指揮使。李德裕建議暫時不必,廣州城的盛宴很快就要結束,吃飽喝足撈夠後,沒有了目標的賊眾該互相殘殺了吧,沒撈到好處的官軍也該轉換身份,由麻木的旁觀者轉變為積極的獵手。捕殺吃的‘肥’嘟嘟的獵物,補補自己的虛弱吧。
這個時候放出賊兵北上的消息會發生什麽後果呢,沒人再有心思充當獵手跟獵物周旋,他們會把目光轉向更易下手的羊群,幹上一票走路。
李德裕還擔心可能會動搖軍心,湖南營新建後,從連州、郴州等地招募了幾千士卒。郴州是湖南的東南‘門’戶,若得知賊寇可能北上竄入湖南,難保湖南籍的將領不潰逃不懈怠。周宛再會治軍,時間這麽短又能治出什麽名堂來。
而江西營,李德裕幾乎敢肯定,如果讓他們得知家鄉來了流賊,八成以上的士卒會選擇毫不猶豫地當逃兵回家,承平太久,士卒們隻是把當兵吃糧當作一項謀生手段,一件可以敷衍應付的差事,按時上番按時下番,家裏有事他們要告假,家人有難他們自然會選擇回家,軍法嚴峻走不了,那就隻好做逃兵。
李德裕還有一句話沒說,李熙卻已心知肚明。保安軍都是韶州子弟兵,比之湖南、江西兩營潰散的可能‘性’更大!
從元和十二年在韶州編練土兵算起,李熙掌軍已經二年有餘,“知兵”二字談不上,但多多少少對軍隊還是有些了解的:士卒們知家不知國,知將不知君,知利益不知道義;遇弱則強,遇強則弱;行順水舟日行千裏,行逆水舟沉落江底。大勢如此,並非一人一將一朝一夕所能改變的,潰散的閘‘門’一旦打開,就算在營‘門’口擺一百口鍘刀也阻擋不了潰逃的‘浪’‘潮’,鍘刀非但嚇阻不了他們,還有可能被他們順手牽走,拿回家鍘草。
消息得封鎖,嚴密地封鎖,誰也不能告訴。
可是北竄之賊怎麽辦?李德裕主張先發製人,趁其尚未開動,給予其毀滅‘性’的打擊。李熙咧嘴苦笑了一下,李德裕笑道:“我知道你跟王家兄弟和張孝先有舊,你不忍下手,由我代勞。”李熙道:“一碼歸一碼,我怎敢以‘私’廢公?”
李德裕道:“你準備一下,我命神策、江西兩營在側翼配合你。”
獵殺張孝先李熙不遺餘力,調集了保安軍‘精’銳左奇兵營、敢戰左營、內軍左營共兩千人,李熙親自任都指揮使,兵分兩路,左路張龍、趙虎,右路魯焰焊、鬱秀成,在神策營宋叔夜和江西營曾世海的配合下,趁夜‘色’突然向大魏國嶺南節度使、越王王弼和大魏國廣州刺史兼禦營兵馬使、楚王王喜部發動進攻,戰況之‘激’烈,開戰僅一刻鍾雙方死傷便超過五百人。
李熙在親兵隊的護衛下一度抵達距離前陣五十丈遠的地方,眼能看到雙方士卒拚死搏殺,耳朵裏則充斥著驚悚的怪叫。
李熙腰懸天子刀,手提“忠君愛民”劍,座下“寶馬”良駒,製作‘精’良的盔甲將他全身包裹的嚴嚴實實,隻‘露’兩個眼窩和一個鼻孔在外,眼窩外裝有護眼罩,呼吸孔朝下開。所有要害部位都裝著整塊的‘精’鋼鍛造的板甲。這幅戰甲名曰“戰神”,是李熙在長安時‘花’費巨資請大師名匠設計鍛造,許多地方他還給了自己的意見,整副甲用‘精’鋼一百斤,加上其他飾件,合計重一百四十斤。笨重是笨重了點,不過防護效果的確是極好。
除了人,寶馬身上也披著一副‘精’良的馬甲,為了恐嚇敵人,馬麵甲被繪成恐怖的骷髏形狀,馬頭上則撞了一支尖銳的獨角,遠遠看去仿佛是戰神臨凡後騎在一匹高大雄峻的骨骼獨龍駒上,極有威懾力。
幾支流矢‘射’在‘胸’甲上,叮叮當當,全部滑落,誤傷了身邊幾個親兵。
戰甲經曆了實戰的考驗,李熙哼哼一聲冷笑,暗道:都說戰場無比凶險,我看也不過如此嘛。
兩軍‘激’戰最‘激’烈時,大魏軍距離李熙隻有十丈遠,李熙清楚地聽到大魏軍士卒高叫:“抓住那個唱戲的,那家夥是個當官的。”
李熙勃然大怒,催動“寶馬”戰車滾滾向前,“寶馬”身上的馬甲太重,北上的戰神更重,行動異常遲緩,李熙還沒殺到近前,那個出言侮辱自己的大魏兵已經被他的親軍砍了腦袋,一刀劈掉腦袋,‘胸’腔裏的血噴‘射’而出,形同噴泉。
李熙作嘔‘欲’吐,因為麵罩卡的太緊打不開,又彎不下腰,隻得強忍住。
王弼和王喜兄弟在張孝先的策劃下擁戴曹曛為大魏天子,他們躲在身後發展勢力,此時已擁兵一千二,人數雖然不多,卻都是‘精’銳。李熙雖有兵力上的優勢,又是突然襲擊,一時卻也難以得手,戰況膠著不下,魯焰焊忽被流矢所傷,昏‘迷’不醒,敢戰左營一時陣腳大‘亂’,形勢變得對保安軍不利起來。
李德裕承諾的援軍遲遲不見蹤影,李熙急的滿頭大汗,所幸盔甲包裹的嚴實,別人看不到,才沒有因此動搖軍心。
沐‘春’請示率親兵隊出戰,李熙咬咬牙答應了。親兵隊人數隻有三百,卻是‘精’銳中的‘精’銳,沐‘春’出身神策軍,久經戰陣,能征慣戰。親兵隊一壓上,形勢頓時逆轉。李熙伸長脖子望去,但見沐‘春’手提長刀,率一隊‘精’銳竹甲兵在‘亂’軍之中橫衝直撞所向無敵,李熙大聲說好,一是得意忘形,遂讓阮承梁率隊前往增援。
阮承梁道:“我不去,親兵就護衛主帥。”
李熙責其怕死,阮承梁梗著脖子道:“你就是斬了我,我也不會離開。”李熙無奈,隻得打發他人率隊前去增援
一支羽箭從測後方‘射’來,被他的護臂擋落,李熙不以為意,以為是流矢。直到聽到側後親軍慘叫,才覺出事情有些不對頭,費力地扭過脖子一看,禁不住汗出如漿:一隊大魏兵正從自己的側後殺出,人人手提長刀,一路劈砍而來,比之沐‘春’出去砍人更多一股威風。
沐‘春’上陣殺敵後,李熙身邊所剩親兵不足百人,剛剛又被他派走一半,此刻所剩不足五十人。來敵也不過五十人,隻是橫排而出,陣勢浩大。李熙倒吸了一口冷氣,撥馬就跑。“寶馬”緩緩啟動,阮承梁大呼:“保護將軍。”在“寶馬”屁股上狠‘抽’一‘棒’,“寶馬”負痛狂奔,李熙一個不注意,“忠君愛民”劍脫手失落,又一個趔趄,差點從馬背上跌下。
偷襲的大魏軍見敵將孤身遁逃,留大隊與阮承梁糾纏,分小隊追擊。
被阮承梁‘抽’了一‘棒’後,“寶馬”負疼狂奔而去,負重太多,沒支持多遠,這馬就氣喘籲籲起來。偷襲李熙的大魏軍都是步兵,雖健步如飛,怎奈兩條‘腿’追四條‘腿’到底費勁,掉隊的越來越多,最後隻剩四人。李熙窺其人少,心下稍安。漸漸放緩馬速,準備回身衝鋒。
奈何“戰神甲”太過笨重,轉個身也極費力。眼前忽然出現了一片小樹林,李熙還沒‘弄’明白怎麽回事,“寶馬”就帶著他鑽了進去。
眼前忽一黑,李熙大呼不好,林中樹枝太密,自己有危險。
“啊!”李熙一聲慘叫,腦袋“咣”地撞在了橫在半空的一根樹枝上,人從馬背上栽了下去,滾了幾丈遠。“咣”地又一聲,腰撞在了樹樁上,李熙呲牙咧嘴,疼的爬不起身。
追兵見狀大喜,一個赤腳卒竄躍過來,提起竹簽槍照李熙‘胸’口就紮。
“哎唷。”李熙悶叫了一聲,有重甲護著,他人沒受傷,但‘胸’口仍被震的難受。
“喲嘿,這龜殼還‘挺’硬實。”一個大魏兵看了看手中的竹簽槍頭,驚呼了一聲。他的槍尖紮在敵將的‘胸’前,非但沒把敵將紮個透心涼,反而把一尺長的槍尖折斷了。
李熙在地上掙紮著,試圖站起來,那士卒丟掉竹槍,走過去,在他‘胸’前一點,李熙又躺了下去。
“我說你這龜殼還真‘挺’厚實,一槍都紮不透。”那士卒用手敲著李熙的‘胸’甲,出言譏諷道。
“這位大哥說笑了,這不是龜殼,這甲名喚‘戰神’,是長安常樂坊的趙公明師傅的得意之作,它的學名叫的板甲,在咱們大唐不多見,但在遙遠的西方,在不久的中世紀卻十分流行,是貴族騎士們比武打仗的必備之物。這位大哥要是希望,我可以介紹趙公明師傅給你認識,他手藝‘精’湛,價格公道,為人很和善,唉,他有個‘女’兒還很漂亮呢,跟大哥你年紀正相配。”
“呸!”那士卒狠狠地罵道,“你真不要臉。去買人一副甲,還要圖謀人‘女’人,我可不是你這種人。”
他身後一個人叫道:“大哥別跟他囉嗦,一刀結果了,軍師還等著我們回去回話呢。”
“別別別,誤會,這全是一場誤會。”李熙賠笑道,“我跟你們張軍師很熟的,我們是同鄉,他是韶州曲江縣人吧,他叫張孝先對不對,他還有個名字叫張德茂,是不是,他原來做賊後來在從化縣做經學博士對不對,他今年二十二,長得白白淨淨對不對,他脾氣不太好,一時憂傷一時狂躁,好起來好的不得了,壞起來逮著人就罵對不對。”
“何止罵人,他還殺人呢。”
“你看我說的對吧,我跟他真是同鄉,還是同窗呢,還一起扛過槍還一起嫖過娼。”
“呸,張軍師不是那樣的人,隻要你這種人才會去嫖娼。”
“好吧,嫖娼的隻有我。不過我跟你們張軍師真是熟人,你去跟他提李熙這個人,看他認不認識。”
幾個士卒湊在一起嘀咕了一會,回身對李熙說道:“從你這龜殼裏鑽出來,跟我們去見軍師,是熟人就饒你一命,敢騙我們信不信連你這烏龜殼一起架火上燒了?”
李熙賠笑道:“莫燒,莫燒,一燒就死了。煩請幾位幫個忙,把我扶起來,我這甲隻要站起來才能卸下。”
“真是麻煩。”幾個士卒罵罵咧咧把李熙扶起來,按照他的指示一會解袢帶,一會解卡扣,忙活了一盞茶的功夫才把李熙從“戰神”裏解救出來。
李熙活動活動手腕,笑嘻嘻地向四個士卒拱手道:“承‘蒙’救我出來,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四卒大驚,叫道:“娘的,你騙我們?”
李熙嘿然冷笑道:“你們傻我有什麽辦法?”
一卒叫道:“你一個,我們四個,到底誰傻?”
李熙嘿嘿一笑,忽道一聲:“我打!”
揮拳向前,側身一個飛踹,站在他對麵和側後的兩個士卒就蹲在了地上,一個捂著鼻子,一個捂著‘陰’襠。李熙振振衣裳,對餘下兩個目瞪口呆的大魏兵說:“不想死,就放下刀槍,非要惹我心煩把你們倆也幹掉嗎?”
二卒唯唯應諾,丟了竹簽槍,弓腰垂手,等候吩咐。
“把我的戰甲包好。算盤珠子轉世嗎,撥一下動一下。”二卒立即行動,“戰神”收好後,一卒主動脫下號衣仔細包了起來,恭恭敬敬地抬給李熙。
李熙又喝道:“糊塗的東西,我堂堂一個將軍,能自己背著甲嗎?唉,那個流鼻血的,揪片樹葉塞上,去把我的‘寶馬’找回來。那個捂襠的,別裝了,我要想你斷子絕孫,你捂著也沒用,去,找根棍子,準備抬甲。”
二卒不敢吭聲,各自行動。李熙落馬後,“寶馬”繼續狂奔向前,小樹林裏雜木太多,跑不多遠它的韁繩就被纏在了一顆刺槐樹上。一卒找回了馬,一卒找來了一根粗木棍。李熙指派四人差事道:“你們倆個抬甲,你給我牽馬,你前麵去開道。都給我老實點。看在張軍師麵子上,我可以饒你們一命。不過我脾氣也不好,惹我生氣,我一樣把你們幹掉。張德茂會殺人,我李熙就不會殺人嗎。”
李熙騎馬在後,令四卒抬著“戰神甲”在前,趕回戰場。
嶺南經曆了持續一年多的動‘蕩’後,現在已經堅強起來,官府、民間都已能直麵危機。湖南卻還是白紙一張,江西也是白紙一張,鄂嶽、淮南、宣歙、兩浙,整個江南道都是白紙,等著賊寇去玷汙。
不必太多人,隻要張孝先和王家兄弟三個人就足夠了。李熙終於明白了一件事,嶺南這盤棋下的很大,將會下的很久,現在還隻是一個開局。
張孝先和王家兄弟準備秘密北上的消息被李熙嚴密封鎖著,隻有李德裕和保安軍中幾個指揮使、副指揮知道。李熙問李德裕是否要告知保寧軍其他幾個營的指揮使。李德裕建議暫時不必,廣州城的盛宴很快就要結束,吃飽喝足撈夠後,沒有了目標的賊眾該互相殘殺了吧,沒撈到好處的官軍也該轉換身份,由麻木的旁觀者轉變為積極的獵手。捕殺吃的‘肥’嘟嘟的獵物,補補自己的虛弱吧。
這個時候放出賊兵北上的消息會發生什麽後果呢,沒人再有心思充當獵手跟獵物周旋,他們會把目光轉向更易下手的羊群,幹上一票走路。
李德裕還擔心可能會動搖軍心,湖南營新建後,從連州、郴州等地招募了幾千士卒。郴州是湖南的東南‘門’戶,若得知賊寇可能北上竄入湖南,難保湖南籍的將領不潰逃不懈怠。周宛再會治軍,時間這麽短又能治出什麽名堂來。
而江西營,李德裕幾乎敢肯定,如果讓他們得知家鄉來了流賊,八成以上的士卒會選擇毫不猶豫地當逃兵回家,承平太久,士卒們隻是把當兵吃糧當作一項謀生手段,一件可以敷衍應付的差事,按時上番按時下番,家裏有事他們要告假,家人有難他們自然會選擇回家,軍法嚴峻走不了,那就隻好做逃兵。
李德裕還有一句話沒說,李熙卻已心知肚明。保安軍都是韶州子弟兵,比之湖南、江西兩營潰散的可能‘性’更大!
從元和十二年在韶州編練土兵算起,李熙掌軍已經二年有餘,“知兵”二字談不上,但多多少少對軍隊還是有些了解的:士卒們知家不知國,知將不知君,知利益不知道義;遇弱則強,遇強則弱;行順水舟日行千裏,行逆水舟沉落江底。大勢如此,並非一人一將一朝一夕所能改變的,潰散的閘‘門’一旦打開,就算在營‘門’口擺一百口鍘刀也阻擋不了潰逃的‘浪’‘潮’,鍘刀非但嚇阻不了他們,還有可能被他們順手牽走,拿回家鍘草。
消息得封鎖,嚴密地封鎖,誰也不能告訴。
可是北竄之賊怎麽辦?李德裕主張先發製人,趁其尚未開動,給予其毀滅‘性’的打擊。李熙咧嘴苦笑了一下,李德裕笑道:“我知道你跟王家兄弟和張孝先有舊,你不忍下手,由我代勞。”李熙道:“一碼歸一碼,我怎敢以‘私’廢公?”
李德裕道:“你準備一下,我命神策、江西兩營在側翼配合你。”
獵殺張孝先李熙不遺餘力,調集了保安軍‘精’銳左奇兵營、敢戰左營、內軍左營共兩千人,李熙親自任都指揮使,兵分兩路,左路張龍、趙虎,右路魯焰焊、鬱秀成,在神策營宋叔夜和江西營曾世海的配合下,趁夜‘色’突然向大魏國嶺南節度使、越王王弼和大魏國廣州刺史兼禦營兵馬使、楚王王喜部發動進攻,戰況之‘激’烈,開戰僅一刻鍾雙方死傷便超過五百人。
李熙在親兵隊的護衛下一度抵達距離前陣五十丈遠的地方,眼能看到雙方士卒拚死搏殺,耳朵裏則充斥著驚悚的怪叫。
李熙腰懸天子刀,手提“忠君愛民”劍,座下“寶馬”良駒,製作‘精’良的盔甲將他全身包裹的嚴嚴實實,隻‘露’兩個眼窩和一個鼻孔在外,眼窩外裝有護眼罩,呼吸孔朝下開。所有要害部位都裝著整塊的‘精’鋼鍛造的板甲。這幅戰甲名曰“戰神”,是李熙在長安時‘花’費巨資請大師名匠設計鍛造,許多地方他還給了自己的意見,整副甲用‘精’鋼一百斤,加上其他飾件,合計重一百四十斤。笨重是笨重了點,不過防護效果的確是極好。
除了人,寶馬身上也披著一副‘精’良的馬甲,為了恐嚇敵人,馬麵甲被繪成恐怖的骷髏形狀,馬頭上則撞了一支尖銳的獨角,遠遠看去仿佛是戰神臨凡後騎在一匹高大雄峻的骨骼獨龍駒上,極有威懾力。
幾支流矢‘射’在‘胸’甲上,叮叮當當,全部滑落,誤傷了身邊幾個親兵。
戰甲經曆了實戰的考驗,李熙哼哼一聲冷笑,暗道:都說戰場無比凶險,我看也不過如此嘛。
兩軍‘激’戰最‘激’烈時,大魏軍距離李熙隻有十丈遠,李熙清楚地聽到大魏軍士卒高叫:“抓住那個唱戲的,那家夥是個當官的。”
李熙勃然大怒,催動“寶馬”戰車滾滾向前,“寶馬”身上的馬甲太重,北上的戰神更重,行動異常遲緩,李熙還沒殺到近前,那個出言侮辱自己的大魏兵已經被他的親軍砍了腦袋,一刀劈掉腦袋,‘胸’腔裏的血噴‘射’而出,形同噴泉。
李熙作嘔‘欲’吐,因為麵罩卡的太緊打不開,又彎不下腰,隻得強忍住。
王弼和王喜兄弟在張孝先的策劃下擁戴曹曛為大魏天子,他們躲在身後發展勢力,此時已擁兵一千二,人數雖然不多,卻都是‘精’銳。李熙雖有兵力上的優勢,又是突然襲擊,一時卻也難以得手,戰況膠著不下,魯焰焊忽被流矢所傷,昏‘迷’不醒,敢戰左營一時陣腳大‘亂’,形勢變得對保安軍不利起來。
李德裕承諾的援軍遲遲不見蹤影,李熙急的滿頭大汗,所幸盔甲包裹的嚴實,別人看不到,才沒有因此動搖軍心。
沐‘春’請示率親兵隊出戰,李熙咬咬牙答應了。親兵隊人數隻有三百,卻是‘精’銳中的‘精’銳,沐‘春’出身神策軍,久經戰陣,能征慣戰。親兵隊一壓上,形勢頓時逆轉。李熙伸長脖子望去,但見沐‘春’手提長刀,率一隊‘精’銳竹甲兵在‘亂’軍之中橫衝直撞所向無敵,李熙大聲說好,一是得意忘形,遂讓阮承梁率隊前往增援。
阮承梁道:“我不去,親兵就護衛主帥。”
李熙責其怕死,阮承梁梗著脖子道:“你就是斬了我,我也不會離開。”李熙無奈,隻得打發他人率隊前去增援
一支羽箭從測後方‘射’來,被他的護臂擋落,李熙不以為意,以為是流矢。直到聽到側後親軍慘叫,才覺出事情有些不對頭,費力地扭過脖子一看,禁不住汗出如漿:一隊大魏兵正從自己的側後殺出,人人手提長刀,一路劈砍而來,比之沐‘春’出去砍人更多一股威風。
沐‘春’上陣殺敵後,李熙身邊所剩親兵不足百人,剛剛又被他派走一半,此刻所剩不足五十人。來敵也不過五十人,隻是橫排而出,陣勢浩大。李熙倒吸了一口冷氣,撥馬就跑。“寶馬”緩緩啟動,阮承梁大呼:“保護將軍。”在“寶馬”屁股上狠‘抽’一‘棒’,“寶馬”負痛狂奔,李熙一個不注意,“忠君愛民”劍脫手失落,又一個趔趄,差點從馬背上跌下。
偷襲的大魏軍見敵將孤身遁逃,留大隊與阮承梁糾纏,分小隊追擊。
被阮承梁‘抽’了一‘棒’後,“寶馬”負疼狂奔而去,負重太多,沒支持多遠,這馬就氣喘籲籲起來。偷襲李熙的大魏軍都是步兵,雖健步如飛,怎奈兩條‘腿’追四條‘腿’到底費勁,掉隊的越來越多,最後隻剩四人。李熙窺其人少,心下稍安。漸漸放緩馬速,準備回身衝鋒。
奈何“戰神甲”太過笨重,轉個身也極費力。眼前忽然出現了一片小樹林,李熙還沒‘弄’明白怎麽回事,“寶馬”就帶著他鑽了進去。
眼前忽一黑,李熙大呼不好,林中樹枝太密,自己有危險。
“啊!”李熙一聲慘叫,腦袋“咣”地撞在了橫在半空的一根樹枝上,人從馬背上栽了下去,滾了幾丈遠。“咣”地又一聲,腰撞在了樹樁上,李熙呲牙咧嘴,疼的爬不起身。
追兵見狀大喜,一個赤腳卒竄躍過來,提起竹簽槍照李熙‘胸’口就紮。
“哎唷。”李熙悶叫了一聲,有重甲護著,他人沒受傷,但‘胸’口仍被震的難受。
“喲嘿,這龜殼還‘挺’硬實。”一個大魏兵看了看手中的竹簽槍頭,驚呼了一聲。他的槍尖紮在敵將的‘胸’前,非但沒把敵將紮個透心涼,反而把一尺長的槍尖折斷了。
李熙在地上掙紮著,試圖站起來,那士卒丟掉竹槍,走過去,在他‘胸’前一點,李熙又躺了下去。
“我說你這龜殼還真‘挺’厚實,一槍都紮不透。”那士卒用手敲著李熙的‘胸’甲,出言譏諷道。
“這位大哥說笑了,這不是龜殼,這甲名喚‘戰神’,是長安常樂坊的趙公明師傅的得意之作,它的學名叫的板甲,在咱們大唐不多見,但在遙遠的西方,在不久的中世紀卻十分流行,是貴族騎士們比武打仗的必備之物。這位大哥要是希望,我可以介紹趙公明師傅給你認識,他手藝‘精’湛,價格公道,為人很和善,唉,他有個‘女’兒還很漂亮呢,跟大哥你年紀正相配。”
“呸!”那士卒狠狠地罵道,“你真不要臉。去買人一副甲,還要圖謀人‘女’人,我可不是你這種人。”
他身後一個人叫道:“大哥別跟他囉嗦,一刀結果了,軍師還等著我們回去回話呢。”
“別別別,誤會,這全是一場誤會。”李熙賠笑道,“我跟你們張軍師很熟的,我們是同鄉,他是韶州曲江縣人吧,他叫張孝先對不對,他還有個名字叫張德茂,是不是,他原來做賊後來在從化縣做經學博士對不對,他今年二十二,長得白白淨淨對不對,他脾氣不太好,一時憂傷一時狂躁,好起來好的不得了,壞起來逮著人就罵對不對。”
“何止罵人,他還殺人呢。”
“你看我說的對吧,我跟他真是同鄉,還是同窗呢,還一起扛過槍還一起嫖過娼。”
“呸,張軍師不是那樣的人,隻要你這種人才會去嫖娼。”
“好吧,嫖娼的隻有我。不過我跟你們張軍師真是熟人,你去跟他提李熙這個人,看他認不認識。”
幾個士卒湊在一起嘀咕了一會,回身對李熙說道:“從你這龜殼裏鑽出來,跟我們去見軍師,是熟人就饒你一命,敢騙我們信不信連你這烏龜殼一起架火上燒了?”
李熙賠笑道:“莫燒,莫燒,一燒就死了。煩請幾位幫個忙,把我扶起來,我這甲隻要站起來才能卸下。”
“真是麻煩。”幾個士卒罵罵咧咧把李熙扶起來,按照他的指示一會解袢帶,一會解卡扣,忙活了一盞茶的功夫才把李熙從“戰神”裏解救出來。
李熙活動活動手腕,笑嘻嘻地向四個士卒拱手道:“承‘蒙’救我出來,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四卒大驚,叫道:“娘的,你騙我們?”
李熙嘿然冷笑道:“你們傻我有什麽辦法?”
一卒叫道:“你一個,我們四個,到底誰傻?”
李熙嘿嘿一笑,忽道一聲:“我打!”
揮拳向前,側身一個飛踹,站在他對麵和側後的兩個士卒就蹲在了地上,一個捂著鼻子,一個捂著‘陰’襠。李熙振振衣裳,對餘下兩個目瞪口呆的大魏兵說:“不想死,就放下刀槍,非要惹我心煩把你們倆也幹掉嗎?”
二卒唯唯應諾,丟了竹簽槍,弓腰垂手,等候吩咐。
“把我的戰甲包好。算盤珠子轉世嗎,撥一下動一下。”二卒立即行動,“戰神”收好後,一卒主動脫下號衣仔細包了起來,恭恭敬敬地抬給李熙。
李熙又喝道:“糊塗的東西,我堂堂一個將軍,能自己背著甲嗎?唉,那個流鼻血的,揪片樹葉塞上,去把我的‘寶馬’找回來。那個捂襠的,別裝了,我要想你斷子絕孫,你捂著也沒用,去,找根棍子,準備抬甲。”
二卒不敢吭聲,各自行動。李熙落馬後,“寶馬”繼續狂奔向前,小樹林裏雜木太多,跑不多遠它的韁繩就被纏在了一顆刺槐樹上。一卒找回了馬,一卒找來了一根粗木棍。李熙指派四人差事道:“你們倆個抬甲,你給我牽馬,你前麵去開道。都給我老實點。看在張軍師麵子上,我可以饒你們一命。不過我脾氣也不好,惹我生氣,我一樣把你們幹掉。張德茂會殺人,我李熙就不會殺人嗎。”
李熙騎馬在後,令四卒抬著“戰神甲”在前,趕回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