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熙握著陳招弟圓實的肩膀,想說些安慰的話,卻又開不了口,末了,他隻能抱抱她。在陳招弟體香的誘惑下順道又在她汗津津的脖子上咬了一口,陳招弟縮起脖子來,咯咯笑作一團,霍然她一個轉身,把手中明晃晃的菜刀朝李熙揚了揚,這一刻,她眸中透著狠戾的殺氣,雖是玩笑,仍讓李熙心裏一寒。這些年她不正是靠著這股子狠勁才能頑強活著嗎。
念郎指著他爹叫道:“咬人,小狗!”
李熙狗臉一翻,喝聲:“去,小狗崽子。”
離開常州前一天,已經升任左佑聖軍團校尉的陳海道和幾個年輕軍校一道去賓館拜會李熙,會麵時刺史唐明章和司馬肖超都在,李熙並不避諱二人之間的親戚關係,親切地呼陳海道為“陳二”或“二郎”。唐明章和肖超其實早已摸清陳海道的底細,也知道陳招弟失蹤的消息。他們揣測不透,在陳招弟失蹤後這層連襟關係究竟還能維係到哪一步,因此對陳海道的態度一直有所保留。現在他們明白了,沒有陳招弟,連襟間依然是親密無間的。他們對陳海道不覺就高看了一眼。
李熙感概地對眾人說:“我當年反唐建國,為示與唐決裂,把姓名都改了。我那可憐的渾家即便相尋我,也不知道我在哪,可喜陳二郎如今名震四海,她或會尋來常州,屆時還請兩位父母官多多留心,勿讓她白走一趟。”
唐明章和肖超趕忙起身應諾,因為有唐明章和肖超在,李熙和陳海道話說的不多。
離開常州,下一站就是蘇州,蘇州舊城毀於戰火,新城正在營建中,國家大興土木之際,正是各路貪官墮落之時,和常州一樣,蘇州的大小官吏此刻頭上都戴著“待參”的帽子,情況比常州還要淒慘,常州至少還有刺史唐明章是個清白人,蘇州從上到下被一鍋端,無一幸免。刺史孫立因為抗拒禦史留問,已經被打入囚車解往聖京,現在蘇州的政務由司馬王瀟主持。李熙召見王瀟說:“你得的是貪暴的評定,貪我就不說了,暴,天下已經太平,身為牧民官,為何不知體恤百姓?”
王瀟道:“蘇州戰亂之後,民生凋敝,田地荒蕪,小手藝人和商戶大量破產,城裏的遊民越來越多,遊手好閑,到處惹是生非。今天敲詐商戶,明天調戲婦女,後天又到田頭把人家耕牛殺了,卸了一條腿扛回家,可憐那頭牛還活著,疼的哞哞叫。入夏以後更不得了啦,成群結隊跑去胡大戶家要吃要喝,不給,就坐在門口不走咧,半夜翻牆進去,把人家的二房夫人給強jian了,胡大戶跟他理論,還被一個手黑的敲了一磚頭。大王,我身為百姓的父母官,遇到這樣的事能不管嗎,這些個小癟三,跟他理論是沒效果的,隻有動粗的。所以……”
李熙接話道:“所以你就在衙門前設了十二個站籠,以平均每天七人的速度殺人。唉,我奇怪,你為何弄十二個站籠,而不是十一個或十三個呢。”
王瀟不好意思地說:“我兒子今年十二,弄十二個站籠出來,以資紀念嘛。”
沉默良久,李熙還是讚道:“你還真是個疼兒子的好父親。很好。”
在蘇州禦史行轅,李熙向禦史彭家洋詳細地詢問了“審官”的情況,對他主導的蘇州巡察工作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彭家洋年二十出頭,長的身高體壯,略略有些駝背。李熙見他左側眼角有塊淤青,額頭貼著膏藥,料想是前蘇州刺史孫立所為,遂問道:“朝廷任用武人做地方長吏,你怎麽看?”
彭家洋回道:“國家初立,地方不穩,流民眾多,肆意滋事,非jing明強幹之吏不能震懾。立國時短,學養深厚又jing通文吏的人才不多,可選的隻有知文但不通人情世故的書生和通人情事故但不知文的武人。二者之間,卑下以為寧可選武人以強力鎮壓地方。然而治國不同於治兵,用法當正,當以息民怨,安民生為首要,一味強力彈壓隻能收一時之效,久之必生反彈。再者武人不通文墨,知識有限,也不宜久為牧民官。”
李熙讚賞有加,囑咐彭家洋道:“國家割唐地三十八州而立,唐國必不甘心,或會派jian細潛伏各州,一麵刺探政情民意,一麵煽動百姓鬧事,阻撓地方建設。禦史為天子耳目,對此也應有所察備。蘇州審官告一段落,下一步你可將重心放在查訪唐國jian細上麵來,想一想從哪些方麵著手可以遏製唐人的yin謀。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製度來。”
彭家洋大喜,這可是份有開創意義的工作,要是幹好了前途無量。禦史巡察地方,一年不過chun秋兩季,用心再深入,也是水過地皮濕,難免流於表麵。此輪審官過後,各地官員氣焰必大有收斂,再貪腐手段必更加隱秘,禦史再想到地方上來抖威風難度勢必成倍增加。以查辦唐國jian細為名安插耳目在地方,甚至就把耳目安插在官署……
想到這,彭家洋興奮不已,然而興奮之餘,他又不無擔憂地問李熙:“在地方常留耳目,國無定法,隻怕會起爭議。”李熙道:“國無定法,也未禁止,禦史巡察地方,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本來起的就是天子耳目的作用,如今不過是將這耳目由一年兩看兩聽改為常看常聽,隻要不插手地方政務,不攪亂官府治理,不增加太多的開支,所選耳目可靠可控,又能有什麽大問題。”
有李熙這幾句話鼓氣,彭家洋心裏更有底了,他本以為李熙隻是順口說說,沒想到他對此事早有深入思考。如此自己的努力就不擔心有半途而廢之虞。國法無定論的東西,是做還是不做好不就是居上位者的一句話嗎。
彭家洋應道:“卑下當全力以赴。”
李熙囑咐說:“先低調點,辦出效果。不要讓人笑話。”
湖州的情況比蘇、常二州稍好,不過也是哀鴻遍地,刺史何誌雅待參,由司馬梁新樂主持政務。何誌雅是江西吉州人,當年“神火出太平事件”的參與者之一。原名賀智牙,跟著陳蘇打洪州失利後,他逃回家鄉潛伏,覺得是自己的姓名不吉利才遭致功敗垂成,遂請高人指點,改名換姓為何誌雅。
姓名一改,果然運勢大漲,由火長一路躥升到營指揮使。大聖國初立,深知自己有幾斤幾兩的何指揮使就告別軍旅到地方做首長,先在饒州做刺史,趁曹穀納妾,送了一座金屋為賀禮,經曹氏兄弟舉薦改任湖州刺史,在湖州興水利,建書院,訪查鄉間孝悌才子舉薦國家,還處決了兩個以治病為名行騙鄉間的巫醫,在湖州一城五縣有“何青天”的美譽。
何誌雅一見李熙就套近乎,說當年李熙起兵太平坊時,他就是兩個扛旗人之一。李熙依稀記得當ri確有兩個扛旗子的人,用根竹竿拴著麵紅被單,跟在他後麵跑,李熙幾度提醒說神火道的旗子是三角形的不是方形。
兩位旗手不知道是聽不懂他的話,還是不知道三角形為何種形狀,總之直到兵臨洪州城下他們也沒把方形旗改為三角旗。
得到李熙的承認後,何誌雅膽子大了起來,他向李熙訴苦說:“國家新立,地方百廢待興,製度也一樣沒有。幹事要花錢,錢從哪來卻沒個說法,我身為地方長吏不幹事,朝廷說我瀆職,幹事,沒錢,沒錢我怎麽幹事,不幹事又說我瀆職,那我怎麽辦,我隻好遵循唐國舊製,收錢辦事。現在……”
李熙截斷他的話說:“你先等等,收錢辦事,你收誰的錢,給誰辦事?”
何誌雅道:“自然是收百姓的錢給百姓辦事了。當然,偶爾也收一點私人的錢,我這個人信譽很好的,絕對的收錢辦事,不像有些人光收錢不辦事。”
李熙道:“行啦,光憑這一條,參你就不冤。念在你建國有功,在地方上也著實做了幾樣好事的份上,看看怎麽參你。”
何誌雅拱手謝道:“降級讓我做縣令,我認了,犯了事,我伏法,我不為難朝廷,朝廷也別為難我好。”
李熙喝道:“好你個何誌雅,一個待參的罪臣還敢跟我講條件。”
何誌雅賠笑道:“豈敢,豈敢。我當年跟大王您起兵才有今ri,今ri我的命就交在大王您手裏,方的圓的隨便你搓,我絕無二話。”
李熙道:“這還像句人話。人的事幹完了,今晚都安排了哪些禽獸不如的節目啊。”
何誌雅道:“大王麵前下官怎敢胡亂賣弄手段,安排了點清雅的小戲,請大王評鑒。”
湖州的小戲聽的李熙頭暈腦脹,一連呆了三天才去杭州,一進城就聽說刺史曹鑰帶兵衝進禦史行轅把禦史郝大通給打了,李熙勃然大怒,提馬直奔禦史行轅而去,到了地方一看,果然如此,遂提馬要去刺史府找曹鑰算賬。阮承梁攔阻道:“曹鑰綽號‘楞頭三’,發起蠻來六親不認,我看還是去城外調點兵來。”
李熙冷笑道:“孤王若連一個小小的杭州刺史都收拾不了,索xing回家種地去。”
聞知李熙進城,左右皆勸曹鑰出門躲躲,曹鑰大笑道:“一個見了女人就邁不開腿的窩囊廢,我會怕他?他敢來我抽他幾鞭子。試試這鞭子打在禦史大夫的身上究竟比打禦史有何不同。”錄事參軍張揚勸道:“三郎不可造次,他不光是禦史大夫還是東南王,可不敢胡鬧。”曹鑰道:“什麽王不王的,他現在是個閑王,能奈我何?”
曹鑰被剝奪兵權後,以防海為命訓練了一支土兵,號稱靖海軍,人數有八百,常駐刺史府的有三百。集合起來,在刺史府大門前結成一個刀林陣,讓李熙從刀刃下鑽過。李熙勃然大怒,揮舞馬鞭將二十四名刀手盡數抽翻在地,守在刺史門內的張揚見李熙來的猛惡,一路小跑回去報信,再勸曹鑰躲避。曹鑰一把搡開張揚,身披戰甲,手提板刀大步流星迎出門去,撞見李熙,曹鑰豎刀為禮,嘻笑道:“恕末將甲胄在身……”
話未說完,手裏一滑,板刀竟脫手而飛,噗地一聲釘入廊柱,木屑迸she,刀刃入木半尺有餘,眾皆駭然。曹鑰更是驚的目瞪口呆,若不是手心火辣辣的疼,他幾乎不敢相信眼前這一切是真的,隻聞李熙貪財好se是出了名的,幾時還學會了一手好功夫?
可是掌心的血跡清清楚楚地告訴他,這不是在做夢,李熙的確奪了他的刀,他的刀也的的確確插在廊柱上,半尺深,自己就算是拚出吃nai的勁也未必能做到。
“一個地方禦史,身穿甲胄,提著刀,成何體統,見了本王為何不跪?”
“你是閑王,我憑什麽跪?”
曹鑰硬了一句,心裏卻隻打鼓,李熙被廢為“閑王”可是國家最高機密,自己這麽說等於是把曹曛、曹穀給賣了,而且這話說的也毫無道理,“閑王”隻是不參與內朝會,王爵並不曾被剝奪,見閑王哪有不敗的道理。
幸運的是李熙似乎並沒有因為這句話生氣,他把馬鞭背在身後,yin著臉問道:“帶人闖入禦史行轅,毆打禦史,是你幹的嗎?”
曹鑰梗著脖子道:“是又怎樣,這大聖國的天下是諸王的天下,又不是他張孝先一個人的天下,他說設禦史行轅就設禦史行轅,想抓誰就抓誰,憑什麽呀,打天下的諸王,是他一個人嗎?哦,我們拚死拚活的打下了江山,讓他來作威作福,憑什麽?那個狗屁郝大通,不過是個讀過幾本破書的窮酸,也敢叫我去認罪,我呸,老子打天下那會,狗ri的還在書房裏睡覺呢,現今叫老子向他服軟,門都沒有。”
曹鑰說完,朝地上吐了口痰,斜白了李熙一眼,轉身yu離去。
“啪!”
一鞭子抽在他肩上,火辣辣的疼,半邊膀子似都塌了。曹鑰咬牙,轉身,指著李熙說:“狗ri的是你……”
“啪!”
一鞭子抽在他小腿上,曹鑰蹲身抱著小腿一通猛搓,嘴裏仍舊不幹不淨地說道:“我cao的……你還打!”
李熙如他所願,第三鞭子又抽到,這一次結結實實抽在臉上,一道血痕乍現於腮幫子上,李熙已經是留了力的,曹鑰卻仍是一個趔趄後,跌倒在地。一幹護衛怒目而視,若非張揚拚死攔著,早已不計後果地撲向了李熙。
“……你還真打呀。”曹鑰哭喪著臉跪在地上,又不服地叫了一聲:“我做錯了什麽?!”
“錯在你目無法紀,公然謀反!帶兵闖禦史行轅,毆打禦史,視同謀逆,你不知道嗎?”
“知道!可這天下是我們打的憑什麽讓他一人來坐,還有你這個……王,竟然助紂為虐……我不服,我不服!”曹鑰瞠目大叫,四周的衛卒蠢蠢yu動。
李熙用馬鞭指著這些凶相畢露的衛卒,責問曹鑰:“弄這麽多兵來做什麽?衝了禦史行轅,打了禦史不過癮,準備把本王一並收拾了,是不是,曹八呀曹八,你瞧瞧你今天像個什麽樣子?江山是你打下來的,江山怎麽就是你打下來的了呢。南王創建大魏國時,你在哪,在鄉下當貨郎,走村串戶,哄大姑娘騙小媳婦,韶州創建神火道的時候,你在哪,你還在家鄉搖著小鼓當貨郎,白天哄大姑娘騙小媳婦,晚上給寡婦暖被窩,諸王圍攻潭州時,你又在那,順江東下建都立國,你蹦出來了,現在跟我說天下是你打的,你怎麽打的,用什麽打的?別跟我提驍騎營,那是趙敬山、萬博剛拉出人馬,你這個指揮使能調動一兵一卒嗎,丟人現眼的玩意,除了跟你堂姐殺滅幾個村子百姓,你這個指揮使大將軍可曾見到人血是什麽樣。就你這樣的窩囊廢還做杭州刺史,你連做個裏長都不夠格,偌大一個杭州城讓你折騰的烏煙瘴氣,山不像山,水不像水。如今又做出這檔子事,成事不足,還要禍連九族。你對得起誰?”
曹鑰道:“別說了!一人做事一人當,犯罪的是我,我認罪服法,與旁人無關。”
李熙喝問州司馬吳本棟、錄事參軍張揚:“爾等是隨長吏一起請罪,還是等我審驗過你們再參啊。”張揚跑過去和曹鑰跪在一起,摘去官帽,叩謝道:“我未能勸住刺史犯罪,願意伏法認罪。”司馬吳本棟道:“長吏成待罪之身,下官不敢擅離職守,甘願接受審驗。”李熙道:“吳司馬有信心,很好。”吳本棟喝令土兵將曹鑰和張揚拿下,土兵立著不動,吳本棟外出喚衙差來捕。衙差躲的不見蹤影。
李熙苦笑不迭,對曹鑰說:“你還有些門道嘛,這杭州城竟無一人抓的了你。我來給你指條活路如何?”
曹鑰梗著脖子道:“你能有那好心,我不信。”
李熙道:“信不信由你,你要想活命就自己去聖京向聖王請罪,或念你有建國大功,饒你不死,否則我勸你最好自盡,免得牽連別人。”臨走,李熙又補充了一句:“入京之前,把你的土兵安頓好,莫在起什麽亂子。”
李熙把禦史郝大通叫來,問其是否還能堅持,郝大通笑道:“邪不壓正,些許小傷不礙事。”遂尊李熙之命將禦史行轅紮在刺史府,對杭州一州八縣官員一一審驗,除司馬吳本棟外,皆在可參之列。
李熙讓郝大通列一份杭州可用官員名單給自己,郝大通明白李熙的意思,若將官員一網打盡,杭州又有誰來治理?有些才幹可用,貪腐又不十分嚴重的,將來多半是要赦免的,本著一腔公心,他把杭州那些不太爛的官員名單列成一張表進呈給李熙。
二人相視而笑,俱無言語,末了李熙將在常州跟彭家洋說的那番話又跟郝大通說了一遍,又另外囑咐說:“順便訪察一下鄉間德才兼備的人才。”郝大通道:“卑職明白,國家不開科舉,再不訪查人才,將來誰理天下。”
李熙本意巡視過杭州後先去越州,卻忽然得到婺州刺史來慎叛亂的消息,不得不改變行程,先去了睦州。
念郎指著他爹叫道:“咬人,小狗!”
李熙狗臉一翻,喝聲:“去,小狗崽子。”
離開常州前一天,已經升任左佑聖軍團校尉的陳海道和幾個年輕軍校一道去賓館拜會李熙,會麵時刺史唐明章和司馬肖超都在,李熙並不避諱二人之間的親戚關係,親切地呼陳海道為“陳二”或“二郎”。唐明章和肖超其實早已摸清陳海道的底細,也知道陳招弟失蹤的消息。他們揣測不透,在陳招弟失蹤後這層連襟關係究竟還能維係到哪一步,因此對陳海道的態度一直有所保留。現在他們明白了,沒有陳招弟,連襟間依然是親密無間的。他們對陳海道不覺就高看了一眼。
李熙感概地對眾人說:“我當年反唐建國,為示與唐決裂,把姓名都改了。我那可憐的渾家即便相尋我,也不知道我在哪,可喜陳二郎如今名震四海,她或會尋來常州,屆時還請兩位父母官多多留心,勿讓她白走一趟。”
唐明章和肖超趕忙起身應諾,因為有唐明章和肖超在,李熙和陳海道話說的不多。
離開常州,下一站就是蘇州,蘇州舊城毀於戰火,新城正在營建中,國家大興土木之際,正是各路貪官墮落之時,和常州一樣,蘇州的大小官吏此刻頭上都戴著“待參”的帽子,情況比常州還要淒慘,常州至少還有刺史唐明章是個清白人,蘇州從上到下被一鍋端,無一幸免。刺史孫立因為抗拒禦史留問,已經被打入囚車解往聖京,現在蘇州的政務由司馬王瀟主持。李熙召見王瀟說:“你得的是貪暴的評定,貪我就不說了,暴,天下已經太平,身為牧民官,為何不知體恤百姓?”
王瀟道:“蘇州戰亂之後,民生凋敝,田地荒蕪,小手藝人和商戶大量破產,城裏的遊民越來越多,遊手好閑,到處惹是生非。今天敲詐商戶,明天調戲婦女,後天又到田頭把人家耕牛殺了,卸了一條腿扛回家,可憐那頭牛還活著,疼的哞哞叫。入夏以後更不得了啦,成群結隊跑去胡大戶家要吃要喝,不給,就坐在門口不走咧,半夜翻牆進去,把人家的二房夫人給強jian了,胡大戶跟他理論,還被一個手黑的敲了一磚頭。大王,我身為百姓的父母官,遇到這樣的事能不管嗎,這些個小癟三,跟他理論是沒效果的,隻有動粗的。所以……”
李熙接話道:“所以你就在衙門前設了十二個站籠,以平均每天七人的速度殺人。唉,我奇怪,你為何弄十二個站籠,而不是十一個或十三個呢。”
王瀟不好意思地說:“我兒子今年十二,弄十二個站籠出來,以資紀念嘛。”
沉默良久,李熙還是讚道:“你還真是個疼兒子的好父親。很好。”
在蘇州禦史行轅,李熙向禦史彭家洋詳細地詢問了“審官”的情況,對他主導的蘇州巡察工作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彭家洋年二十出頭,長的身高體壯,略略有些駝背。李熙見他左側眼角有塊淤青,額頭貼著膏藥,料想是前蘇州刺史孫立所為,遂問道:“朝廷任用武人做地方長吏,你怎麽看?”
彭家洋回道:“國家初立,地方不穩,流民眾多,肆意滋事,非jing明強幹之吏不能震懾。立國時短,學養深厚又jing通文吏的人才不多,可選的隻有知文但不通人情世故的書生和通人情事故但不知文的武人。二者之間,卑下以為寧可選武人以強力鎮壓地方。然而治國不同於治兵,用法當正,當以息民怨,安民生為首要,一味強力彈壓隻能收一時之效,久之必生反彈。再者武人不通文墨,知識有限,也不宜久為牧民官。”
李熙讚賞有加,囑咐彭家洋道:“國家割唐地三十八州而立,唐國必不甘心,或會派jian細潛伏各州,一麵刺探政情民意,一麵煽動百姓鬧事,阻撓地方建設。禦史為天子耳目,對此也應有所察備。蘇州審官告一段落,下一步你可將重心放在查訪唐國jian細上麵來,想一想從哪些方麵著手可以遏製唐人的yin謀。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製度來。”
彭家洋大喜,這可是份有開創意義的工作,要是幹好了前途無量。禦史巡察地方,一年不過chun秋兩季,用心再深入,也是水過地皮濕,難免流於表麵。此輪審官過後,各地官員氣焰必大有收斂,再貪腐手段必更加隱秘,禦史再想到地方上來抖威風難度勢必成倍增加。以查辦唐國jian細為名安插耳目在地方,甚至就把耳目安插在官署……
想到這,彭家洋興奮不已,然而興奮之餘,他又不無擔憂地問李熙:“在地方常留耳目,國無定法,隻怕會起爭議。”李熙道:“國無定法,也未禁止,禦史巡察地方,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本來起的就是天子耳目的作用,如今不過是將這耳目由一年兩看兩聽改為常看常聽,隻要不插手地方政務,不攪亂官府治理,不增加太多的開支,所選耳目可靠可控,又能有什麽大問題。”
有李熙這幾句話鼓氣,彭家洋心裏更有底了,他本以為李熙隻是順口說說,沒想到他對此事早有深入思考。如此自己的努力就不擔心有半途而廢之虞。國法無定論的東西,是做還是不做好不就是居上位者的一句話嗎。
彭家洋應道:“卑下當全力以赴。”
李熙囑咐說:“先低調點,辦出效果。不要讓人笑話。”
湖州的情況比蘇、常二州稍好,不過也是哀鴻遍地,刺史何誌雅待參,由司馬梁新樂主持政務。何誌雅是江西吉州人,當年“神火出太平事件”的參與者之一。原名賀智牙,跟著陳蘇打洪州失利後,他逃回家鄉潛伏,覺得是自己的姓名不吉利才遭致功敗垂成,遂請高人指點,改名換姓為何誌雅。
姓名一改,果然運勢大漲,由火長一路躥升到營指揮使。大聖國初立,深知自己有幾斤幾兩的何指揮使就告別軍旅到地方做首長,先在饒州做刺史,趁曹穀納妾,送了一座金屋為賀禮,經曹氏兄弟舉薦改任湖州刺史,在湖州興水利,建書院,訪查鄉間孝悌才子舉薦國家,還處決了兩個以治病為名行騙鄉間的巫醫,在湖州一城五縣有“何青天”的美譽。
何誌雅一見李熙就套近乎,說當年李熙起兵太平坊時,他就是兩個扛旗人之一。李熙依稀記得當ri確有兩個扛旗子的人,用根竹竿拴著麵紅被單,跟在他後麵跑,李熙幾度提醒說神火道的旗子是三角形的不是方形。
兩位旗手不知道是聽不懂他的話,還是不知道三角形為何種形狀,總之直到兵臨洪州城下他們也沒把方形旗改為三角旗。
得到李熙的承認後,何誌雅膽子大了起來,他向李熙訴苦說:“國家新立,地方百廢待興,製度也一樣沒有。幹事要花錢,錢從哪來卻沒個說法,我身為地方長吏不幹事,朝廷說我瀆職,幹事,沒錢,沒錢我怎麽幹事,不幹事又說我瀆職,那我怎麽辦,我隻好遵循唐國舊製,收錢辦事。現在……”
李熙截斷他的話說:“你先等等,收錢辦事,你收誰的錢,給誰辦事?”
何誌雅道:“自然是收百姓的錢給百姓辦事了。當然,偶爾也收一點私人的錢,我這個人信譽很好的,絕對的收錢辦事,不像有些人光收錢不辦事。”
李熙道:“行啦,光憑這一條,參你就不冤。念在你建國有功,在地方上也著實做了幾樣好事的份上,看看怎麽參你。”
何誌雅拱手謝道:“降級讓我做縣令,我認了,犯了事,我伏法,我不為難朝廷,朝廷也別為難我好。”
李熙喝道:“好你個何誌雅,一個待參的罪臣還敢跟我講條件。”
何誌雅賠笑道:“豈敢,豈敢。我當年跟大王您起兵才有今ri,今ri我的命就交在大王您手裏,方的圓的隨便你搓,我絕無二話。”
李熙道:“這還像句人話。人的事幹完了,今晚都安排了哪些禽獸不如的節目啊。”
何誌雅道:“大王麵前下官怎敢胡亂賣弄手段,安排了點清雅的小戲,請大王評鑒。”
湖州的小戲聽的李熙頭暈腦脹,一連呆了三天才去杭州,一進城就聽說刺史曹鑰帶兵衝進禦史行轅把禦史郝大通給打了,李熙勃然大怒,提馬直奔禦史行轅而去,到了地方一看,果然如此,遂提馬要去刺史府找曹鑰算賬。阮承梁攔阻道:“曹鑰綽號‘楞頭三’,發起蠻來六親不認,我看還是去城外調點兵來。”
李熙冷笑道:“孤王若連一個小小的杭州刺史都收拾不了,索xing回家種地去。”
聞知李熙進城,左右皆勸曹鑰出門躲躲,曹鑰大笑道:“一個見了女人就邁不開腿的窩囊廢,我會怕他?他敢來我抽他幾鞭子。試試這鞭子打在禦史大夫的身上究竟比打禦史有何不同。”錄事參軍張揚勸道:“三郎不可造次,他不光是禦史大夫還是東南王,可不敢胡鬧。”曹鑰道:“什麽王不王的,他現在是個閑王,能奈我何?”
曹鑰被剝奪兵權後,以防海為命訓練了一支土兵,號稱靖海軍,人數有八百,常駐刺史府的有三百。集合起來,在刺史府大門前結成一個刀林陣,讓李熙從刀刃下鑽過。李熙勃然大怒,揮舞馬鞭將二十四名刀手盡數抽翻在地,守在刺史門內的張揚見李熙來的猛惡,一路小跑回去報信,再勸曹鑰躲避。曹鑰一把搡開張揚,身披戰甲,手提板刀大步流星迎出門去,撞見李熙,曹鑰豎刀為禮,嘻笑道:“恕末將甲胄在身……”
話未說完,手裏一滑,板刀竟脫手而飛,噗地一聲釘入廊柱,木屑迸she,刀刃入木半尺有餘,眾皆駭然。曹鑰更是驚的目瞪口呆,若不是手心火辣辣的疼,他幾乎不敢相信眼前這一切是真的,隻聞李熙貪財好se是出了名的,幾時還學會了一手好功夫?
可是掌心的血跡清清楚楚地告訴他,這不是在做夢,李熙的確奪了他的刀,他的刀也的的確確插在廊柱上,半尺深,自己就算是拚出吃nai的勁也未必能做到。
“一個地方禦史,身穿甲胄,提著刀,成何體統,見了本王為何不跪?”
“你是閑王,我憑什麽跪?”
曹鑰硬了一句,心裏卻隻打鼓,李熙被廢為“閑王”可是國家最高機密,自己這麽說等於是把曹曛、曹穀給賣了,而且這話說的也毫無道理,“閑王”隻是不參與內朝會,王爵並不曾被剝奪,見閑王哪有不敗的道理。
幸運的是李熙似乎並沒有因為這句話生氣,他把馬鞭背在身後,yin著臉問道:“帶人闖入禦史行轅,毆打禦史,是你幹的嗎?”
曹鑰梗著脖子道:“是又怎樣,這大聖國的天下是諸王的天下,又不是他張孝先一個人的天下,他說設禦史行轅就設禦史行轅,想抓誰就抓誰,憑什麽呀,打天下的諸王,是他一個人嗎?哦,我們拚死拚活的打下了江山,讓他來作威作福,憑什麽?那個狗屁郝大通,不過是個讀過幾本破書的窮酸,也敢叫我去認罪,我呸,老子打天下那會,狗ri的還在書房裏睡覺呢,現今叫老子向他服軟,門都沒有。”
曹鑰說完,朝地上吐了口痰,斜白了李熙一眼,轉身yu離去。
“啪!”
一鞭子抽在他肩上,火辣辣的疼,半邊膀子似都塌了。曹鑰咬牙,轉身,指著李熙說:“狗ri的是你……”
“啪!”
一鞭子抽在他小腿上,曹鑰蹲身抱著小腿一通猛搓,嘴裏仍舊不幹不淨地說道:“我cao的……你還打!”
李熙如他所願,第三鞭子又抽到,這一次結結實實抽在臉上,一道血痕乍現於腮幫子上,李熙已經是留了力的,曹鑰卻仍是一個趔趄後,跌倒在地。一幹護衛怒目而視,若非張揚拚死攔著,早已不計後果地撲向了李熙。
“……你還真打呀。”曹鑰哭喪著臉跪在地上,又不服地叫了一聲:“我做錯了什麽?!”
“錯在你目無法紀,公然謀反!帶兵闖禦史行轅,毆打禦史,視同謀逆,你不知道嗎?”
“知道!可這天下是我們打的憑什麽讓他一人來坐,還有你這個……王,竟然助紂為虐……我不服,我不服!”曹鑰瞠目大叫,四周的衛卒蠢蠢yu動。
李熙用馬鞭指著這些凶相畢露的衛卒,責問曹鑰:“弄這麽多兵來做什麽?衝了禦史行轅,打了禦史不過癮,準備把本王一並收拾了,是不是,曹八呀曹八,你瞧瞧你今天像個什麽樣子?江山是你打下來的,江山怎麽就是你打下來的了呢。南王創建大魏國時,你在哪,在鄉下當貨郎,走村串戶,哄大姑娘騙小媳婦,韶州創建神火道的時候,你在哪,你還在家鄉搖著小鼓當貨郎,白天哄大姑娘騙小媳婦,晚上給寡婦暖被窩,諸王圍攻潭州時,你又在那,順江東下建都立國,你蹦出來了,現在跟我說天下是你打的,你怎麽打的,用什麽打的?別跟我提驍騎營,那是趙敬山、萬博剛拉出人馬,你這個指揮使能調動一兵一卒嗎,丟人現眼的玩意,除了跟你堂姐殺滅幾個村子百姓,你這個指揮使大將軍可曾見到人血是什麽樣。就你這樣的窩囊廢還做杭州刺史,你連做個裏長都不夠格,偌大一個杭州城讓你折騰的烏煙瘴氣,山不像山,水不像水。如今又做出這檔子事,成事不足,還要禍連九族。你對得起誰?”
曹鑰道:“別說了!一人做事一人當,犯罪的是我,我認罪服法,與旁人無關。”
李熙喝問州司馬吳本棟、錄事參軍張揚:“爾等是隨長吏一起請罪,還是等我審驗過你們再參啊。”張揚跑過去和曹鑰跪在一起,摘去官帽,叩謝道:“我未能勸住刺史犯罪,願意伏法認罪。”司馬吳本棟道:“長吏成待罪之身,下官不敢擅離職守,甘願接受審驗。”李熙道:“吳司馬有信心,很好。”吳本棟喝令土兵將曹鑰和張揚拿下,土兵立著不動,吳本棟外出喚衙差來捕。衙差躲的不見蹤影。
李熙苦笑不迭,對曹鑰說:“你還有些門道嘛,這杭州城竟無一人抓的了你。我來給你指條活路如何?”
曹鑰梗著脖子道:“你能有那好心,我不信。”
李熙道:“信不信由你,你要想活命就自己去聖京向聖王請罪,或念你有建國大功,饒你不死,否則我勸你最好自盡,免得牽連別人。”臨走,李熙又補充了一句:“入京之前,把你的土兵安頓好,莫在起什麽亂子。”
李熙把禦史郝大通叫來,問其是否還能堅持,郝大通笑道:“邪不壓正,些許小傷不礙事。”遂尊李熙之命將禦史行轅紮在刺史府,對杭州一州八縣官員一一審驗,除司馬吳本棟外,皆在可參之列。
李熙讓郝大通列一份杭州可用官員名單給自己,郝大通明白李熙的意思,若將官員一網打盡,杭州又有誰來治理?有些才幹可用,貪腐又不十分嚴重的,將來多半是要赦免的,本著一腔公心,他把杭州那些不太爛的官員名單列成一張表進呈給李熙。
二人相視而笑,俱無言語,末了李熙將在常州跟彭家洋說的那番話又跟郝大通說了一遍,又另外囑咐說:“順便訪察一下鄉間德才兼備的人才。”郝大通道:“卑職明白,國家不開科舉,再不訪查人才,將來誰理天下。”
李熙本意巡視過杭州後先去越州,卻忽然得到婺州刺史來慎叛亂的消息,不得不改變行程,先去了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