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天氣開始轉寒,民食不果腹,衣服暖體,各地的暴亂頻繁發生,加上四個主要諸侯王心猿意馬早已不想受傀儡朝廷的擺布,所以戰事吃緊。曹祿中因忙碌朝中之事,而無暇顧及項弘,這讓項弘得以好好的跟著祝玉瑾學習治國之道。
自那一晚開始,項弘便一心一意的跟著祝玉瑾學習,沒有再把過多的心思放在追逐女色上,雖然曹祿中為項弘納了三宮六院的妃嬪,但是項弘似乎不是特別鍾愛,除了每天例行去探查,從不在任何妃嬪處過夜。
這些妃嬪雖然大都是曹祿中親自篩選,接近皇上或許是別有用意,但是項弘總是能避免她們的花招得逞,比如,項弘看到那些妃嬪搔首弄姿,寬帶露衣,他快要正值血氣方剛,把持不住時,便慌忙的去找他的夫子,求夫子給他講學,這樣一來,那些湧起的血氣便退了下去。
祝玉瑾知道了項弘如此的心緒,覺得長久下去不是辦法,於是便求了禦醫柳如雲調了一副安神靜氣的藥來喝,每天讓項弘熬著藥吃。
項弘也十分配合祝玉瑾的意思,他開始裝作病怏怏的模樣,整天沒有力氣,神思倦怠的。後宮裏常常藥氣熏天。
曹祿中在百忙之中得到‘項弘生病,命不久矣’的消息後,大為寬心,他本想讓項弘早日生下皇子繼而毒死項弘,但是如今聽到項弘生病的消息,在一番看望後,便覺得沒有必要讓項弘生育皇嗣了,反而放下命令不讓太監們再監視項弘,讓他獨自消亡。
項弘得知曹祿中放出這個消息後,高興的要跳起來,一把抱起了祝玉瑾在半空中繞了好幾圈,並大聲感謝祝玉瑾施的巧計,如果不是她給他開了幾服藥,他還想不到用這個招數。
“哎呀!你快放我下來!”祝玉瑾聲音顫顫的說道,手也緊緊的拉住項弘的胳膊。
項弘一愣,停下轉圈,看著懷中的麵若傅粉的帝師,直覺得他清朗耐看且有一種說不出的吸引力。
祝玉瑾感覺到了項弘的目光,急忙掙脫了他的懷抱,落在了地上。道:“你若再這樣嬉鬧,我就生氣了!”
項弘卻看著祝玉瑾,疑惑的道:“夫子?你……”
祝玉瑾心突突一跳,“我怎麽了?”他不會是發現了什麽吧?祝玉瑾審視了一下自己的身體。
“你好輕啊夫子!怎麽像女子一樣?哈哈哈…”項弘說著,哈哈一笑,上前來推了推祝玉瑾的胸部。
她如遭雷擊,趕緊後退兩步避開他的手。
這一個閃避,讓項弘的手晾在了半空中,頓時,氣氛變得十分尷尬。
祝玉瑾則低著頭不說話。從項弘的角度看去,她此時的臉色十分陰鬱,而實則是她此刻覺得無法應對,不知如何回複,所以低著頭。
項弘覺得周身不自在,吞吞吐吐的道:“夫子,我…我不是那個意思,沒有說你不像男子,就是說你太輕像女子一樣……哎呀,怎麽說才好,反正你知道我的意思吧?夫子?”他生怕得罪了夫子,慌慌張張的解釋,卻不知怎麽解釋的好。
祝玉瑾聽了他這番話,倒是釋然了,也覺得挺有趣,但是還是不能繞過他,於是故作嚴厲的道:“敢戲弄夫子,罰你背寫《尚書》、《禮記》各十遍!晚膳前交給我!”
項弘一愣,“啊?夫子,你有沒有搞錯?《尚書》你是十日前才教給我,《禮記》也才教給我不過三日,如今你讓我各背寫十遍,我怎麽能完成啊?”說著,哭喪著臉,仿佛一個受氣的小孩。
祝玉瑾心中不禁發笑,但她突然發現了一個問題,“皇上,你怎麽忘記了自己的稱謂,也和臣一起說起‘我’了?”
項弘嘿嘿一笑,有些撒嬌的道:“夫子,說‘朕’的時候是對於外臣,而夫子是我至信至愛之人,又是我的夫子,我怎麽對你自稱‘朕’呢?我們兩個人時,我不是皇上,就隻是夫子的學子。”
這番話,是從項弘口中說出來的?祝玉瑾有些難以置信,她一直覺得小皇帝還是一個未長大的孩子,但是不知不覺中,他卻以一種竹筍般的速度生長著。
她瞪了他一眼,“哪裏來那麽多歪道理!”嘴上這麽訓斥著他,心中卻暖暖的,至信至愛?這話他是從何學來?
*
當朝大將軍謝邈,年方二十五歲,意氣風發,雷霆戰將,乃是謝家軍中新出的一個將領之才。
說起謝家軍,就不得不提項王朝開朝大將軍謝驍,當年他驍勇善戰,一馬鐵騎當先,為項王朝(項弘的爺爺)開辟了宏偉的疆土,被封為開朝元勳大將軍。謝驍生了兩子,其中一子謝寧戰死沙場,其中一子謝遼成為了第二朝護國將軍,謝遼秉承母義,興壯謝家人眾,生下了三男一女,這三男一女,一人從文,一人從醫,一人從謀,一人從武,都遠離項王朝,唯有從武的謝邈留在了項王朝,為項王朝各地征戰。
謝邈雖然知道王朝已被曹祿中控製,他也很想救小皇帝於水火之中,但謝邈不單單是一員猛將,他亦有謀略;他手中有些兵權,倘若強行領兵帶走項弘,非但不能有十全的把握救出小皇帝,還有可能連累在京師駐紮的謝府上下,所以,顧及到此,謝邈才在外依舊征戰著。
如今謝邈清除了北疆蠻夷,外患已結,內憂又起,謝邈聽到內城來信說多地民眾聚齊暴亂,多是食不果腹引起的。謝邈本是愛兵愛才之人,兵之根本在於民,民不聊生,那麽兵亦擔憂。於是,謝邈便趁著解除了北疆蠻夷的機會,帶兵回皇城一趟。
身處在項和皇城的曹祿中得知謝邈大將軍要回城,自然是喜憂參半,因為他知道這個將軍一直對項弘忠心耿耿,雖然見不到項弘,但是他一直是對小皇帝抱有信心的。曹祿中本想除掉謝邈,但是又實在離不開這一員猛將。
消息傳遍了整個皇城,除掉蠻夷的謝邈大將軍回朝啦!
可是,當項弘聽到這個消息後,臉上並沒有流露出半點喜悅,甚至,是一絲慍怒。
自那一晚開始,項弘便一心一意的跟著祝玉瑾學習,沒有再把過多的心思放在追逐女色上,雖然曹祿中為項弘納了三宮六院的妃嬪,但是項弘似乎不是特別鍾愛,除了每天例行去探查,從不在任何妃嬪處過夜。
這些妃嬪雖然大都是曹祿中親自篩選,接近皇上或許是別有用意,但是項弘總是能避免她們的花招得逞,比如,項弘看到那些妃嬪搔首弄姿,寬帶露衣,他快要正值血氣方剛,把持不住時,便慌忙的去找他的夫子,求夫子給他講學,這樣一來,那些湧起的血氣便退了下去。
祝玉瑾知道了項弘如此的心緒,覺得長久下去不是辦法,於是便求了禦醫柳如雲調了一副安神靜氣的藥來喝,每天讓項弘熬著藥吃。
項弘也十分配合祝玉瑾的意思,他開始裝作病怏怏的模樣,整天沒有力氣,神思倦怠的。後宮裏常常藥氣熏天。
曹祿中在百忙之中得到‘項弘生病,命不久矣’的消息後,大為寬心,他本想讓項弘早日生下皇子繼而毒死項弘,但是如今聽到項弘生病的消息,在一番看望後,便覺得沒有必要讓項弘生育皇嗣了,反而放下命令不讓太監們再監視項弘,讓他獨自消亡。
項弘得知曹祿中放出這個消息後,高興的要跳起來,一把抱起了祝玉瑾在半空中繞了好幾圈,並大聲感謝祝玉瑾施的巧計,如果不是她給他開了幾服藥,他還想不到用這個招數。
“哎呀!你快放我下來!”祝玉瑾聲音顫顫的說道,手也緊緊的拉住項弘的胳膊。
項弘一愣,停下轉圈,看著懷中的麵若傅粉的帝師,直覺得他清朗耐看且有一種說不出的吸引力。
祝玉瑾感覺到了項弘的目光,急忙掙脫了他的懷抱,落在了地上。道:“你若再這樣嬉鬧,我就生氣了!”
項弘卻看著祝玉瑾,疑惑的道:“夫子?你……”
祝玉瑾心突突一跳,“我怎麽了?”他不會是發現了什麽吧?祝玉瑾審視了一下自己的身體。
“你好輕啊夫子!怎麽像女子一樣?哈哈哈…”項弘說著,哈哈一笑,上前來推了推祝玉瑾的胸部。
她如遭雷擊,趕緊後退兩步避開他的手。
這一個閃避,讓項弘的手晾在了半空中,頓時,氣氛變得十分尷尬。
祝玉瑾則低著頭不說話。從項弘的角度看去,她此時的臉色十分陰鬱,而實則是她此刻覺得無法應對,不知如何回複,所以低著頭。
項弘覺得周身不自在,吞吞吐吐的道:“夫子,我…我不是那個意思,沒有說你不像男子,就是說你太輕像女子一樣……哎呀,怎麽說才好,反正你知道我的意思吧?夫子?”他生怕得罪了夫子,慌慌張張的解釋,卻不知怎麽解釋的好。
祝玉瑾聽了他這番話,倒是釋然了,也覺得挺有趣,但是還是不能繞過他,於是故作嚴厲的道:“敢戲弄夫子,罰你背寫《尚書》、《禮記》各十遍!晚膳前交給我!”
項弘一愣,“啊?夫子,你有沒有搞錯?《尚書》你是十日前才教給我,《禮記》也才教給我不過三日,如今你讓我各背寫十遍,我怎麽能完成啊?”說著,哭喪著臉,仿佛一個受氣的小孩。
祝玉瑾心中不禁發笑,但她突然發現了一個問題,“皇上,你怎麽忘記了自己的稱謂,也和臣一起說起‘我’了?”
項弘嘿嘿一笑,有些撒嬌的道:“夫子,說‘朕’的時候是對於外臣,而夫子是我至信至愛之人,又是我的夫子,我怎麽對你自稱‘朕’呢?我們兩個人時,我不是皇上,就隻是夫子的學子。”
這番話,是從項弘口中說出來的?祝玉瑾有些難以置信,她一直覺得小皇帝還是一個未長大的孩子,但是不知不覺中,他卻以一種竹筍般的速度生長著。
她瞪了他一眼,“哪裏來那麽多歪道理!”嘴上這麽訓斥著他,心中卻暖暖的,至信至愛?這話他是從何學來?
*
當朝大將軍謝邈,年方二十五歲,意氣風發,雷霆戰將,乃是謝家軍中新出的一個將領之才。
說起謝家軍,就不得不提項王朝開朝大將軍謝驍,當年他驍勇善戰,一馬鐵騎當先,為項王朝(項弘的爺爺)開辟了宏偉的疆土,被封為開朝元勳大將軍。謝驍生了兩子,其中一子謝寧戰死沙場,其中一子謝遼成為了第二朝護國將軍,謝遼秉承母義,興壯謝家人眾,生下了三男一女,這三男一女,一人從文,一人從醫,一人從謀,一人從武,都遠離項王朝,唯有從武的謝邈留在了項王朝,為項王朝各地征戰。
謝邈雖然知道王朝已被曹祿中控製,他也很想救小皇帝於水火之中,但謝邈不單單是一員猛將,他亦有謀略;他手中有些兵權,倘若強行領兵帶走項弘,非但不能有十全的把握救出小皇帝,還有可能連累在京師駐紮的謝府上下,所以,顧及到此,謝邈才在外依舊征戰著。
如今謝邈清除了北疆蠻夷,外患已結,內憂又起,謝邈聽到內城來信說多地民眾聚齊暴亂,多是食不果腹引起的。謝邈本是愛兵愛才之人,兵之根本在於民,民不聊生,那麽兵亦擔憂。於是,謝邈便趁著解除了北疆蠻夷的機會,帶兵回皇城一趟。
身處在項和皇城的曹祿中得知謝邈大將軍要回城,自然是喜憂參半,因為他知道這個將軍一直對項弘忠心耿耿,雖然見不到項弘,但是他一直是對小皇帝抱有信心的。曹祿中本想除掉謝邈,但是又實在離不開這一員猛將。
消息傳遍了整個皇城,除掉蠻夷的謝邈大將軍回朝啦!
可是,當項弘聽到這個消息後,臉上並沒有流露出半點喜悅,甚至,是一絲慍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