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小姐,敏姑沒有記錯的話你是喜歡淺紫色的。”
祝玉瑾剛剛回到房間就碰上了迎麵而來的敏姑,隨後看到屋子裏布滿了淺紫色的擺設,尤其是內堂與廳堂間相隔處有個淺紫色的簾布,簾布上繡著的梅花栩栩如生,仿佛屋子裏的香味是從上麵發出來的。敏姑看到祝玉瑾女扮男裝的模樣後後頓時覺得熱淚盈眶,抑製住想哭的衝動,發出這樣一句問話,隨後低下頭。
“嗯,以前是喜歡淺紫色的。但是現在最喜歡的是白色。”
“那……”敏姑愣了一下,隨後轉身,“那我現在就去換……”
敏姑話未完就被祝玉瑾抱住。“敏姑,玉瑾好想你……”話沒有說完,祝玉瑾便哽咽起來,一種久別離的親情奔湧在心頭,淚順著麵龐流了下來。
她向來是個堅強的女子,哪怕是身中奇毒險些喪命,哪怕是當初大師兄永遠的離開她,她都沒有這樣失控的哭出聲來。為什麽敏姑會讓她如此哭出聲呢?原因要從祝玉瑾的母親張懸玲去世時說起;祝玉瑾的父親祝熹最寵愛祝玉瑾的母親張懸玲,但是張懸玲隻生下祝玉瑾後便不再生育。祝家乃是世襲帝師,帝師需要男子來做,雖然別的福晉也有生育子嗣,但是祝熹就是希望他與張懸玲的孩子能接任帝師之責,當得知張懸玲不想再生育子嗣時,祝熹曾一度氣惱,冷落了張懸玲母女兩年之久。祝玉瑾的母親張懸玲也是一個自強的女子,兩年間在府中平淡生活,不惹是非,並且在兩年間為小玉瑾奠定了命運的基礎。
小玉瑾兩歲時就能通篇背下詩經,且能解出其中一二,祝熹竟不知他的女兒有如此高的天賦,幾番糾結後,他終於心軟,重新接納了她們母女。但殊不知張懸玲對祝熹已經心灰意冷,平淡無求,隻希望祝玉瑾能夠平安生長。當玉瑾五歲那年,張懸玲想把祝玉瑾送往昆山派修行武功,卻得到了祝熹的大力阻攔祝熹之所以會阻攔,一方麵認為女子不應該去習武,另一方麵是想著祝玉瑾這麽高的天賦如果專研政事以後肯定能大有所為,即使不能登上台麵謀個官職,也能暗中幫助,使得祝家繼續在項王朝保持很高的地位和聲譽。
張懸玲卻不一樣,她不想讓女兒攙和政事,倒想讓女兒逍遙塵世,快意江湖,一方麵完成自己的願望,一方麵為女兒免去了政事的煩惱。
祝熹再次和張懸玲產生分歧,加上當時別的福晉攙和,兩人冷戰了許多年,直到後來張懸玲得了大病,最後鬱鬱而終,祝熹才知道自己犯了一個多大的錯誤,痛心疾首,近幾個月都頹廢在書房裏,頭發白了一半。
當時八歲的祝玉瑾知道了母親死去的消息後,無疑對她是個晴天霹靂,失神多日後近一個月都不說一句話,後來她真的變得說不出話了,無論誰問她話,點頭搖頭就是她的回答,臉上也極少出現別的表情。
祝熹知道女兒這個情況後十分的焦急,從頹廢中走了出來,開始為祝玉瑾尋找各種名醫,那一年祝熹還帶著祝玉瑾去了禦醫柳肅家,但是柳肅也無能為力,他說祝玉瑾這個乃是心病,是一個極為漫長的治療過程,其辦法就是需要一個能讓祝玉瑾信任的人在她的身旁,每天細心的引導她,與她交談,才能使之恢複。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禦醫柳肅正是現今柳如雲的父親;當時十歲的柳如雲見到八歲的祝玉瑾後,就難以移開目光了,她臉上的那份淡漠始終是吸引他的地方,這也就埋下了緣分的種子。
敏姑就是在祝玉瑾陷入困境的時候出現的。敏姑不但每天照顧祝玉瑾的衣食起居,並且與她交談,幾乎什麽都聊,好在敏姑閱曆豐富,細心耐心,語氣溫和,並和祝玉瑾說了許多有趣的事情,漸漸的,祝玉瑾開始能說一些簡單的日常話語,臉上也多了一些表情。
當時還幫助祝玉瑾的,就是她的義兄祝玉梁。父親說祝玉梁乃是祝玉瑾的義兄,但是祝玉瑾知道,這個義兄是父親的私生子,父親不敢公之於眾,於是便把祝玉梁認作了義子。
當時祝玉梁幫助祝玉瑾最大的地方就是,他經常會帶來一些書籍,念給祝玉瑾聽,包括艱澀難懂的《離騷》,他都念給她聽過。
敏姑拍了拍祝玉瑾的肩膀,“瑾兒,敏姑也想你啊!”說著,鬆開懷抱,替祝玉瑾擦了擦眼淚,又道,“我聽老丞相說,瑾兒你現在做了帝師?在皇上跟前供事?”
祝玉瑾點了點頭,但是其餘的話不願意多說,因為一開口就會想起在禹城發生的事,項弘的所作所為還有對她的不信任,仿佛針刺一般刺著她的心。
敏姑照顧了祝玉瑾七年之久,自然能讀懂她的表情,於是趕緊轉換話題,“瑾兒,你回來一定累了吧!敏姑給你打些熱水來洗澡。把這些臉上易容的東西都洗掉吧!”
“嗯,以前是喜歡淺紫色的。但是現在最喜歡的是白色。”
“那……”敏姑愣了一下,隨後轉身,“那我現在就去換……”
敏姑話未完就被祝玉瑾抱住。“敏姑,玉瑾好想你……”話沒有說完,祝玉瑾便哽咽起來,一種久別離的親情奔湧在心頭,淚順著麵龐流了下來。
她向來是個堅強的女子,哪怕是身中奇毒險些喪命,哪怕是當初大師兄永遠的離開她,她都沒有這樣失控的哭出聲來。為什麽敏姑會讓她如此哭出聲呢?原因要從祝玉瑾的母親張懸玲去世時說起;祝玉瑾的父親祝熹最寵愛祝玉瑾的母親張懸玲,但是張懸玲隻生下祝玉瑾後便不再生育。祝家乃是世襲帝師,帝師需要男子來做,雖然別的福晉也有生育子嗣,但是祝熹就是希望他與張懸玲的孩子能接任帝師之責,當得知張懸玲不想再生育子嗣時,祝熹曾一度氣惱,冷落了張懸玲母女兩年之久。祝玉瑾的母親張懸玲也是一個自強的女子,兩年間在府中平淡生活,不惹是非,並且在兩年間為小玉瑾奠定了命運的基礎。
小玉瑾兩歲時就能通篇背下詩經,且能解出其中一二,祝熹竟不知他的女兒有如此高的天賦,幾番糾結後,他終於心軟,重新接納了她們母女。但殊不知張懸玲對祝熹已經心灰意冷,平淡無求,隻希望祝玉瑾能夠平安生長。當玉瑾五歲那年,張懸玲想把祝玉瑾送往昆山派修行武功,卻得到了祝熹的大力阻攔祝熹之所以會阻攔,一方麵認為女子不應該去習武,另一方麵是想著祝玉瑾這麽高的天賦如果專研政事以後肯定能大有所為,即使不能登上台麵謀個官職,也能暗中幫助,使得祝家繼續在項王朝保持很高的地位和聲譽。
張懸玲卻不一樣,她不想讓女兒攙和政事,倒想讓女兒逍遙塵世,快意江湖,一方麵完成自己的願望,一方麵為女兒免去了政事的煩惱。
祝熹再次和張懸玲產生分歧,加上當時別的福晉攙和,兩人冷戰了許多年,直到後來張懸玲得了大病,最後鬱鬱而終,祝熹才知道自己犯了一個多大的錯誤,痛心疾首,近幾個月都頹廢在書房裏,頭發白了一半。
當時八歲的祝玉瑾知道了母親死去的消息後,無疑對她是個晴天霹靂,失神多日後近一個月都不說一句話,後來她真的變得說不出話了,無論誰問她話,點頭搖頭就是她的回答,臉上也極少出現別的表情。
祝熹知道女兒這個情況後十分的焦急,從頹廢中走了出來,開始為祝玉瑾尋找各種名醫,那一年祝熹還帶著祝玉瑾去了禦醫柳肅家,但是柳肅也無能為力,他說祝玉瑾這個乃是心病,是一個極為漫長的治療過程,其辦法就是需要一個能讓祝玉瑾信任的人在她的身旁,每天細心的引導她,與她交談,才能使之恢複。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禦醫柳肅正是現今柳如雲的父親;當時十歲的柳如雲見到八歲的祝玉瑾後,就難以移開目光了,她臉上的那份淡漠始終是吸引他的地方,這也就埋下了緣分的種子。
敏姑就是在祝玉瑾陷入困境的時候出現的。敏姑不但每天照顧祝玉瑾的衣食起居,並且與她交談,幾乎什麽都聊,好在敏姑閱曆豐富,細心耐心,語氣溫和,並和祝玉瑾說了許多有趣的事情,漸漸的,祝玉瑾開始能說一些簡單的日常話語,臉上也多了一些表情。
當時還幫助祝玉瑾的,就是她的義兄祝玉梁。父親說祝玉梁乃是祝玉瑾的義兄,但是祝玉瑾知道,這個義兄是父親的私生子,父親不敢公之於眾,於是便把祝玉梁認作了義子。
當時祝玉梁幫助祝玉瑾最大的地方就是,他經常會帶來一些書籍,念給祝玉瑾聽,包括艱澀難懂的《離騷》,他都念給她聽過。
敏姑拍了拍祝玉瑾的肩膀,“瑾兒,敏姑也想你啊!”說著,鬆開懷抱,替祝玉瑾擦了擦眼淚,又道,“我聽老丞相說,瑾兒你現在做了帝師?在皇上跟前供事?”
祝玉瑾點了點頭,但是其餘的話不願意多說,因為一開口就會想起在禹城發生的事,項弘的所作所為還有對她的不信任,仿佛針刺一般刺著她的心。
敏姑照顧了祝玉瑾七年之久,自然能讀懂她的表情,於是趕緊轉換話題,“瑾兒,你回來一定累了吧!敏姑給你打些熱水來洗澡。把這些臉上易容的東西都洗掉吧!”
------題外話------
大家元宵節情人節快樂!
/*20:3移動,3g版閱讀頁底部橫幅*/varcpro_id="u1439360";
上一章
|
目錄
|
閱讀設置
|
下一章
祝玉瑾剛剛回到房間就碰上了迎麵而來的敏姑,隨後看到屋子裏布滿了淺紫色的擺設,尤其是內堂與廳堂間相隔處有個淺紫色的簾布,簾布上繡著的梅花栩栩如生,仿佛屋子裏的香味是從上麵發出來的。敏姑看到祝玉瑾女扮男裝的模樣後後頓時覺得熱淚盈眶,抑製住想哭的衝動,發出這樣一句問話,隨後低下頭。
“嗯,以前是喜歡淺紫色的。但是現在最喜歡的是白色。”
“那……”敏姑愣了一下,隨後轉身,“那我現在就去換……”
敏姑話未完就被祝玉瑾抱住。“敏姑,玉瑾好想你……”話沒有說完,祝玉瑾便哽咽起來,一種久別離的親情奔湧在心頭,淚順著麵龐流了下來。
她向來是個堅強的女子,哪怕是身中奇毒險些喪命,哪怕是當初大師兄永遠的離開她,她都沒有這樣失控的哭出聲來。為什麽敏姑會讓她如此哭出聲呢?原因要從祝玉瑾的母親張懸玲去世時說起;祝玉瑾的父親祝熹最寵愛祝玉瑾的母親張懸玲,但是張懸玲隻生下祝玉瑾後便不再生育。祝家乃是世襲帝師,帝師需要男子來做,雖然別的福晉也有生育子嗣,但是祝熹就是希望他與張懸玲的孩子能接任帝師之責,當得知張懸玲不想再生育子嗣時,祝熹曾一度氣惱,冷落了張懸玲母女兩年之久。祝玉瑾的母親張懸玲也是一個自強的女子,兩年間在府中平淡生活,不惹是非,並且在兩年間為小玉瑾奠定了命運的基礎。
小玉瑾兩歲時就能通篇背下詩經,且能解出其中一二,祝熹竟不知他的女兒有如此高的天賦,幾番糾結後,他終於心軟,重新接納了她們母女。但殊不知張懸玲對祝熹已經心灰意冷,平淡無求,隻希望祝玉瑾能夠平安生長。當玉瑾五歲那年,張懸玲想把祝玉瑾送往昆山派修行武功,卻得到了祝熹的大力阻攔祝熹之所以會阻攔,一方麵認為女子不應該去習武,另一方麵是想著祝玉瑾這麽高的天賦如果專研政事以後肯定能大有所為,即使不能登上台麵謀個官職,也能暗中幫助,使得祝家繼續在項王朝保持很高的地位和聲譽。
張懸玲卻不一樣,她不想讓女兒攙和政事,倒想讓女兒逍遙塵世,快意江湖,一方麵完成自己的願望,一方麵為女兒免去了政事的煩惱。
祝熹再次和張懸玲產生分歧,加上當時別的福晉攙和,兩人冷戰了許多年,直到後來張懸玲得了大病,最後鬱鬱而終,祝熹才知道自己犯了一個多大的錯誤,痛心疾首,近幾個月都頹廢在書房裏,頭發白了一半。
當時八歲的祝玉瑾知道了母親死去的消息後,無疑對她是個晴天霹靂,失神多日後近一個月都不說一句話,後來她真的變得說不出話了,無論誰問她話,點頭搖頭就是她的回答,臉上也極少出現別的表情。
祝熹知道女兒這個情況後十分的焦急,從頹廢中走了出來,開始為祝玉瑾尋找各種名醫,那一年祝熹還帶著祝玉瑾去了禦醫柳肅家,但是柳肅也無能為力,他說祝玉瑾這個乃是心病,是一個極為漫長的治療過程,其辦法就是需要一個能讓祝玉瑾信任的人在她的身旁,每天細心的引導她,與她交談,才能使之恢複。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禦醫柳肅正是現今柳如雲的父親;當時十歲的柳如雲見到八歲的祝玉瑾後,就難以移開目光了,她臉上的那份淡漠始終是吸引他的地方,這也就埋下了緣分的種子。
敏姑就是在祝玉瑾陷入困境的時候出現的。敏姑不但每天照顧祝玉瑾的衣食起居,並且與她交談,幾乎什麽都聊,好在敏姑閱曆豐富,細心耐心,語氣溫和,並和祝玉瑾說了許多有趣的事情,漸漸的,祝玉瑾開始能說一些簡單的日常話語,臉上也多了一些表情。
當時還幫助祝玉瑾的,就是她的義兄祝玉梁。父親說祝玉梁乃是祝玉瑾的義兄,但是祝玉瑾知道,這個義兄是父親的私生子,父親不敢公之於眾,於是便把祝玉梁認作了義子。
當時祝玉梁幫助祝玉瑾最大的地方就是,他經常會帶來一些書籍,念給祝玉瑾聽,包括艱澀難懂的《離騷》,他都念給她聽過。
敏姑拍了拍祝玉瑾的肩膀,“瑾兒,敏姑也想你啊!”說著,鬆開懷抱,替祝玉瑾擦了擦眼淚,又道,“我聽老丞相說,瑾兒你現在做了帝師?在皇上跟前供事?”
祝玉瑾點了點頭,但是其餘的話不願意多說,因為一開口就會想起在禹城發生的事,項弘的所作所為還有對她的不信任,仿佛針刺一般刺著她的心。
敏姑照顧了祝玉瑾七年之久,自然能讀懂她的表情,於是趕緊轉換話題,“瑾兒,你回來一定累了吧!敏姑給你打些熱水來洗澡。把這些臉上易容的東西都洗掉吧!”
“嗯,以前是喜歡淺紫色的。但是現在最喜歡的是白色。”
“那……”敏姑愣了一下,隨後轉身,“那我現在就去換……”
敏姑話未完就被祝玉瑾抱住。“敏姑,玉瑾好想你……”話沒有說完,祝玉瑾便哽咽起來,一種久別離的親情奔湧在心頭,淚順著麵龐流了下來。
她向來是個堅強的女子,哪怕是身中奇毒險些喪命,哪怕是當初大師兄永遠的離開她,她都沒有這樣失控的哭出聲來。為什麽敏姑會讓她如此哭出聲呢?原因要從祝玉瑾的母親張懸玲去世時說起;祝玉瑾的父親祝熹最寵愛祝玉瑾的母親張懸玲,但是張懸玲隻生下祝玉瑾後便不再生育。祝家乃是世襲帝師,帝師需要男子來做,雖然別的福晉也有生育子嗣,但是祝熹就是希望他與張懸玲的孩子能接任帝師之責,當得知張懸玲不想再生育子嗣時,祝熹曾一度氣惱,冷落了張懸玲母女兩年之久。祝玉瑾的母親張懸玲也是一個自強的女子,兩年間在府中平淡生活,不惹是非,並且在兩年間為小玉瑾奠定了命運的基礎。
小玉瑾兩歲時就能通篇背下詩經,且能解出其中一二,祝熹竟不知他的女兒有如此高的天賦,幾番糾結後,他終於心軟,重新接納了她們母女。但殊不知張懸玲對祝熹已經心灰意冷,平淡無求,隻希望祝玉瑾能夠平安生長。當玉瑾五歲那年,張懸玲想把祝玉瑾送往昆山派修行武功,卻得到了祝熹的大力阻攔祝熹之所以會阻攔,一方麵認為女子不應該去習武,另一方麵是想著祝玉瑾這麽高的天賦如果專研政事以後肯定能大有所為,即使不能登上台麵謀個官職,也能暗中幫助,使得祝家繼續在項王朝保持很高的地位和聲譽。
張懸玲卻不一樣,她不想讓女兒攙和政事,倒想讓女兒逍遙塵世,快意江湖,一方麵完成自己的願望,一方麵為女兒免去了政事的煩惱。
祝熹再次和張懸玲產生分歧,加上當時別的福晉攙和,兩人冷戰了許多年,直到後來張懸玲得了大病,最後鬱鬱而終,祝熹才知道自己犯了一個多大的錯誤,痛心疾首,近幾個月都頹廢在書房裏,頭發白了一半。
當時八歲的祝玉瑾知道了母親死去的消息後,無疑對她是個晴天霹靂,失神多日後近一個月都不說一句話,後來她真的變得說不出話了,無論誰問她話,點頭搖頭就是她的回答,臉上也極少出現別的表情。
祝熹知道女兒這個情況後十分的焦急,從頹廢中走了出來,開始為祝玉瑾尋找各種名醫,那一年祝熹還帶著祝玉瑾去了禦醫柳肅家,但是柳肅也無能為力,他說祝玉瑾這個乃是心病,是一個極為漫長的治療過程,其辦法就是需要一個能讓祝玉瑾信任的人在她的身旁,每天細心的引導她,與她交談,才能使之恢複。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禦醫柳肅正是現今柳如雲的父親;當時十歲的柳如雲見到八歲的祝玉瑾後,就難以移開目光了,她臉上的那份淡漠始終是吸引他的地方,這也就埋下了緣分的種子。
敏姑就是在祝玉瑾陷入困境的時候出現的。敏姑不但每天照顧祝玉瑾的衣食起居,並且與她交談,幾乎什麽都聊,好在敏姑閱曆豐富,細心耐心,語氣溫和,並和祝玉瑾說了許多有趣的事情,漸漸的,祝玉瑾開始能說一些簡單的日常話語,臉上也多了一些表情。
當時還幫助祝玉瑾的,就是她的義兄祝玉梁。父親說祝玉梁乃是祝玉瑾的義兄,但是祝玉瑾知道,這個義兄是父親的私生子,父親不敢公之於眾,於是便把祝玉梁認作了義子。
當時祝玉梁幫助祝玉瑾最大的地方就是,他經常會帶來一些書籍,念給祝玉瑾聽,包括艱澀難懂的《離騷》,他都念給她聽過。
敏姑拍了拍祝玉瑾的肩膀,“瑾兒,敏姑也想你啊!”說著,鬆開懷抱,替祝玉瑾擦了擦眼淚,又道,“我聽老丞相說,瑾兒你現在做了帝師?在皇上跟前供事?”
祝玉瑾點了點頭,但是其餘的話不願意多說,因為一開口就會想起在禹城發生的事,項弘的所作所為還有對她的不信任,仿佛針刺一般刺著她的心。
敏姑照顧了祝玉瑾七年之久,自然能讀懂她的表情,於是趕緊轉換話題,“瑾兒,你回來一定累了吧!敏姑給你打些熱水來洗澡。把這些臉上易容的東西都洗掉吧!”
------題外話------
大家元宵節情人節快樂!
/*20:3移動,3g版閱讀頁底部橫幅*/varcpro_id="u1439360";
上一章
|
目錄
|
閱讀設置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