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楓卻絲毫沒有注意魏三他們,自顧自地練了下去。他將自己的身體當作一個武器,以身體為軸,以關節為支點,一招擊出,順著身體的去勢,緊跟著一招擊出。他隨興而至,在前世中看過的什麽拳擊連環擊、泰國鞭腿、跆拳道高腿、擒拿術反關節技都被他摻雜在其中,信手拈來,順暢無比。


    林楓最後一腳迅猛踏出,蘊含全身力氣的力道頓時在院中的土地上擊出一個淺淺的腳印。


    我似乎悟到了力量的運用方式。林楓在心中狂喊。


    但是,林楓很快就冷靜了下來,從沒聽說過,誰亂打一通就可以武功大成的,成功必然紮根於堅實的基礎上,拳打千遍,身法自現嘛。立刻,林楓再次有板有眼地認真練起魏三所教的套來,但是很明顯,他的動作比以前流暢了許多,迅捷了許多。


    林楓結束了晨練,用一大盆涼水澆在了頭上、身上,讓自己的身體和思想都冷靜了下來。


    半個辰後,林楓兄弟六人手拉手來到了孫錯的鋪子。鋪子外麵沒有任何變化,但一進到院中,林楓發現院子中成為了一個小型的工地,孫錯手裏揮舞著幾張紙,滿臉疲憊但卻泛著紅光,正吼一群夥記們呢:“你們小心點。你,你,不,那裏應該是把口封死的!”


    林楓笑了,這位“錯大哥”還真是個急性子啊。看來,他昨天晚上一定是在鑽研自己送來的幾張紙,保準沒有休息好。


    “林先生。”孫錯看到有幾名夥記停下了手中的活兒,才順著他們的目光發現了林楓,立刻奔了過來。跑到林楓麵前,他急切地打開那幾張紙,“我有的地方不太懂,請您指點指點。”


    林楓一看,正是自己讓陳飛送來的那幾張說圖紙不像圖紙的草樣。


    林楓所繪的正是兩個爐子,一個是焦炭爐,一個是高爐。在他的思慮中,既然鋼鐵的煉法此後幾百年都無甚進展,說明遇到了當時生產力發展所帶來的瓶頸問題。比如說,對鼓風力的要求,對煉製煤介的要求,對器外模範質地的要求。


    既然是瓶頸,就一定沒有那麽好解決,林楓隻能從細節上著手啦。


    在林楓的印象中,中國冶煉業的燃料經曆了木炭―煤―焦炭三個階段。最初的木炭,由於燃點低,火力持續時間短,不易掌握火侯,會直接影響到鋼鐵的冶煉水平。至於煤,雖然燃燒溫度較高,且燃燒持續時間比木炭長,但煤在爐內受熱後容易破碎,影響到爐料的透氣性,而且中國的煤田多含高硫,直接影響到生鐵的質量,隻能再尋找新的燃料。


    焦炭是中國最早在冶煉過程中發現的。我國目前所發現的最早的焦炭是在廣東新會一個十三世紀後期遺址中發現的,對應的朝代應該是南宋,這塊焦炭也是世界上發現最早的焦炭。而在歐洲,英國直到500多年後,最早於1788年開始用焦炭煉鐵。但在史料上,關於煉焦和用焦的最早記載出現在明末方以智寫的《物理小識》中,他指出:煤各處都有,“臭者燒熔而閉之成石,再鑿而入爐曰礁(即焦炭),可五日不絕火,煎礦煮石,殊為省力”。這裏所指的臭者,應該是指含揮發物較多的煉焦煤。


    焦炭是由煙煤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加熱到950-1050c,經過幹燥、熱解、熔融、粘結、固化、收縮等階段,即所說的幹餾(隔開明火加熱)得到的,它保留了煤的長處,避免了煤的缺點。


    林楓可沒有見過煉焦的爐子的樣子,隻能按自己的想象畫了一個爐子,下方呢,就是一個口可以封起來的鍋爐,上方呢,就像一個封死的茶壺,用一層較薄的粘土作底,放入煤後,再通體封死,隻在最上方留一個煙囪。


    而另一個爐子則是如甕形的高爐。這是林楓學自頂吹空氣轉爐式煉鋼的方法。在一個木架上立一個封閉的、可活動的高爐,用鎂砂或白雲石(堿性)為內襯。爐上豎一根管子,一頭置於爐內,一頭連接一個吹囊以方便吹風入內。爐內放入鐵塊先燒化成為液態生態,再加入石灰、石英、螢石等造渣料。期間,也可以加入廢鋼或少量冷生鐵塊和礦石等,用來調整溫度。


    其實,林楓心中是真悔啊,早知會穿越,不能到現場參觀一下焦炭爐,無論如何也得百度一下啊,多知道一些爐子的細節多好,看來隻能慢慢在實踐中摸索啦。


    林楓決定坦誠以待,一把將孫錯拉到了一邊,鄭重地說道:“我也是在思索的過程中,按照想象中的原理繪出來的,你要有失敗的心理準備啊。不過,我可以教你一個減少失敗的方式,那就是實驗法。”


    孫錯先是有些失望,一聽還有補救的辦法,立刻眼睛又亮了:“林先生,快請講。”


    “前一種爐子是用來煉焦的,焦炭應該比煤更耐燒,是很好的燃料,後一種爐子是用來批量煉鋼的。你這樣子,在造爐子的時候,按大小分別造幾種類型,然後分別在煉製過程中,仔細記錄每一個爐子出焦炭或鋼水的時間,通過比較他們的質量,來確定下一次用多大的爐料填量,多長的燃燒時間,中間需要注意的事項。”林楓也隻能用後世的實驗方法來讓孫錯“試錯”啦。


    “好吧,我就按林先生的說法弄。”孫錯轉身就要去幹活兒,卻被林楓一把抓住了:


    “孫大哥,不急在這麽一會兒。我想問一下,安排陳飛等幾個孩子跟你在身邊學學一下手藝,你沒有意見吧?”


    “當然沒有。這幾個孩子學習時聽得認真,動作十分小心,又對我這個所謂老師十分尊重,可比我那幾個夥記踏實順眼多了。”孫錯笑道。


    “那就拜托孫大哥,幫我多留意一下,看哪一個最喜歡這一行、最用心、也最有潛力。我準備給他們分別找到最適合、他們自己也最喜歡的工作。”林楓笑著道。


    “這幾個孩子都很好,肯吃苦,肯下力。相比較而言,李春更認真一些。”孫錯回憶道。


    “好,孫大哥你去忙吧。”林楓這下子把手放開了。聯想到昨晚李春燈下看的冶煉筆記,這李春倒適合幹這個行業,以後,孫錯的生意做大以後,自己必不可少要找一個聯係自己和孫錯的中間者,看來可以好好培養一下這個李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雲南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夜聽雨過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聽雨過聲並收藏風雲南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