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林楓上完第二課的第三天上午,當他訓練完回到客房時,李福已經在門口等著啦。


    “林先生,你要我找的宅院,找到了。”再有錢的人也不會嫌多的,聽說可以不投入就收獲巨大,李福這幾天被李煜催得沒辦法,一直在外麵尋找符合林楓要求的地塊或宅院。


    “找了幾個候選地址?”林楓馬上追問道。


    “三個,一個是在宮城外東北角朝廷大員宅院集中區的正中心,原為楊吳朝中一大臣的舊邸,因宅中曾經吊死過人,且現有主人要價較高,一直未有人接手。


    一個呢,位於秦淮河畔國子監附近,前臨大路,後近河邊,左右館樓林立,與周邊的一家酒樓有土地糾紛,主人不勝其擾,準備出手。”李福恭敬地回答道。


    “那第三個呢?”林楓大感興趣,這個李福辦事很可靠,這兩個地方基本上都符合他所要求的位置必須處於人員居住區中心、周邊客流量大、來往人群消費量大這三個條件。


    “第三個位於南市的市場正中,有一塊土地,有十畝左右,但上麵有十餘家小商販,恐怕清理起來有些麻煩。”李福回答道。


    “好,很好。李管家辛苦啦!”林楓滿意地拍了拍李福的肩膀,“我們的超級商業計劃就先從那座舊邸開始吧。先認真與其家主談判,價格適合而止,另兩家一定要提前放出風聲,說鄭王府預備收購。


    李管家,你先去準備五十張精美的請柬,我來設計好請柬內容,拿給殿下抄好後交給你,三日後,由你負責將城中衣服、家具、裝飾品、文房四寶、餐飲、小吃等各行各業位次可排入全國或全城前三者邀請到舊邸現場。另外,你以鄭王府名義從大唐翰林圖畫院中請兩個繪畫的高手過來。現場還要準備好這些東西。”林楓在桌上翻了翻,取出了三張紙交給李福。


    “是,林先生。小的這就去辦。”李福翻看一下,雖然有些詫異,但沒有說任何話,躬身退出去了。


    將近黃昏,李煜又施施然回來了,一進入書房,馬上衝過來,將手上的畫卷展開:“林先生,今天我去畫院學習畫畫,顧德謙顧待詔教我如何著色,你看我的習作。”


    林楓伸手接過,發現正是一副仕女圖,正在池塘邊沉思。


    “嗯,殿下所作設色工麗雅致,層次感突出,神韻獨出啊。林某欽服!唉,看來,恐怕這輩子林某與繪畫無緣啦。”林楓歎道。


    “林先生,你如果再精通繪畫,還讓不讓其他人活不活啦?”李煜嗔怪道。


    “哈哈,殿下說話太誇張啦。殿下,林某過來,是關於商業發展的請柬想勞煩殿下。”林楓將手中的紙和請柬亮了出來,紙上正是他構思的請柬內容。


    “沒問題。”李煜抓過林楓手中的紙,大聲念了出來:“‘有開拓發展之商業新徑,有利潤保障之互利製度,有合作共濟之誠摯心意,君願一唔否?鄭王李從嘉。’林先生,你用詞從來都很怪,但也很吸引人。需要寫多少份?”


    “需要五十份。分別由李福負責送至全城各行各業中之佼佼者,三日後的辰時,在楊吳故臣之舊宅舉行招商大會。”林楓笑道。


    “招商大會?這詞同樣怪異,但意思明晰。”李煜也不推辭,直接坐到桌前開始13看網法為傲的李煜來說,他是不會推辭這樣的事情的。


    鄭王要涉足商業啦!自第一封請柬送到大唐製衣行業的趙家時,這個消息開始不脛而走,在一天之內如旋風般傳遍了整個金陵城。以往,作為大家公認的天才皇子,鄭王有新的詞曲也會迅速流傳,但一般僅限於王公貴族之家,而這一次,新鮮、新奇、神秘,讓這個新聞傳播得更快更廣更具知曉度。


    請柬如同一隻無形的手在穩定而有序的大唐商業圈中攪了一把,影響如同震蕩波一樣開始向大唐各處……


    得到留守金陵的商貿主事方天慶的報信,世代經營海外商貿的方家家主方宏興二話不說,帶上了最新一批海外商物的精品,於第二天早上領大船溯江水而上,一路不停,於中午時分趕至了請柬所指示的舊宅,找到附近最大的一家聚福客棧。


    一進門,方宏興的弟弟——主管財務的方宏利將一貫錢往櫃台上一撒:“小二,我們將客棧包了!”


    這招,他們走南闖北以來可謂屢試不爽,但這次他卻看到了從來沒有的稀罕事兒。那名接待的小二眼睛都不抬,用手將那貫錢向外一推:“對不起,客官,請將隨行多少人報來!我再給你撥出幾個房間吧。”


    “你?!”方宏利正欲發火,被自己大哥拉了一把,他順著大哥的力氣方向看過去,才發現身後的客棧裏已經坐滿了各色人等,正在激動地議論紛紛。再仔細一看,熟人還不少呢。


    左手一桌坐在中間那位是來自宣州製筆世家的諸葛田。宣州諸葛氏,素工管城子,自右軍軍以來世其業,其筆製散卓也。原史上李煜的第一位王後——大周後愛用諸葛筆,稱其為“點青螺。”李煜的寶貝老弟——李從謙善書法,“用諸葛筆一枝,酬十金,勁妙甲於當時,從謙號為翹軒寶帚。”


    中間一桌中間那位則是號稱“天下第一墨”李廷珪墨的李家李升大管事。李家原姓奚,祖籍易水,後遷至歙州定居,因其高超的製墨手藝而被李璟兩年前賜國姓“李”,那是何等榮耀啊。李廷珪墨至宋代時已被文人視為墨中極品、天下至寶,有記載曰:“到宣和年,黃金可得,李氏之墨不可得也。”


    偏右那桌正中坐著饒州浮梁縣(後世景德鎮)世代製瓷的謝家謝鈞方。與他同桌的是潤州方紋綾、水波綾織染行家華家的華勝飛,宣州五色線毯的白家白萬斌,經銷歙硯的陳家陳廣勤。


    再往後看,方宏利發現熟人更多,基本上全是南唐茶葉名家,經銷建州北苑茶的康家、經營興國軍進寶茶的劉家、經營虔州泥片茶的黃家,還有其他一些眼前放著精致茶盒的茶商,方宏利感覺很眼熟,但叫不上來名字。


    “吱吱”一陣難聽的馬車刹車聲將驚奇中的方宏利驚醒了,他向外一看,就這一會兒,客棧外麵又來三輛馬車和兩匹高頭大馬,乘客明顯都是豪富之人,身著華麗,正指揮著下人從車中、馬上搬東西下來呢。方家從事的是國內外貿易,自然對國內的商家十分諗熟,認出其中一位是金陵城內有名的紡織作坊坊主、一位是金陵城中最著名的餐館絕味坊的主家。


    方宏利不敢再猶豫,馬上臉上堆笑著向正翻白眼的小二報出:“我們一行十一人,請安排七間上房。”


    “隻能給你們三間上房,一間下房。要就要,不要就請讓開。”小二已看到了後來的大隊人馬,更不耐煩了。


    “要啊,怎麽不要。我們就要這四間啦。這是訂金。”方宏利再把那貫錢推向了小二。


    “帶客官回房間。”小二一揮手,將那貫錢掃入櫃台,甩手扔出幾把鑰匙。


    方宏利手一揮,開始指揮後來的人將行李搬去房中,自己快步趕至大哥身後,開始與各家主事打起招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雲南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夜聽雨過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聽雨過聲並收藏風雲南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