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南唐42_風雲南唐全文免費閱讀_第四十二章都是穿越的東西來自網()


    林楓趕到孫錯處,發現有幾個夥記依然在打製兵器,而兩名夥記正圍著一堆飯菜發愁。//百度搜索網看最新章節//好奇地一問,才發現孫錯的問題其實很簡單,他們吃不上熱飯了。


    此前,孫錯幾個人一直在林楓的大夥上吃飯。但是在他們燒爐或打製兵器過程中,經常在飯點正進行到關鍵時刻,無法分批去吃飯,剛開始時的幾天,夥上的廚師還肯給他們熱熱飯,加加餐的,但時間一長,就不太樂意了,臉色也就擺出來了。而孫錯幾個經常掄大錘的“肌肉男”,誰都不樂意去灶上燒火熱飯,更別說做飯了。


    林楓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頓時大笑了起來,他這一次來正準備跟孫錯說這事兒呢。


    林楓將孫錯拉到了一邊,嘴裏並不說說話,依舊撿起了一段樹枝,在地上快速地劃了起來。


    一劃完,林楓立刻對地上的圖形依次解釋起來:“孫大哥,你先想辦法打一塊長方形的薄鐵皮,兩邊打出可以對扣的折邊,再在卷起來的鐵皮筒下部中間位置對穿三根鐵棍,固定在上麵。鐵皮筒中間豎放一個用粘土燒製的厚筒放在鐵棍上,厚筒周邊用粘土燒製的泥糊滿。


    鐵皮筒底部也用一塊圓形薄鐵皮鉚緊固定住,鐵棍下部也大體用泥糊上,但要留出一個通道。通道從鐵棍的正下方開始到任意一邊鐵皮上,在對應的位置再裁剪出一個圓形孔,怎麽樣,清楚不?”


    “你的說法,很像小火爐,但似乎麻煩了一些啊?”孫錯搔搔頭。


    林楓暗笑搖頭,他劃出來的就是後世煤球爐的樣子,也正是從古代的小火爐上借鑒過來的。但是,紅泥小火爐誰都會做,但經過標準化生產的煤球爐,那就不是能隨便做出來的。


    林楓神秘地一笑,對孫錯說道:“這將是咱們一個新的生財之道。孫大哥,你聽我說的沒錯。這裏有一點你必須提前注意到,那就是,中間的爐芯一定固定好尺寸,從而也就固定好了煤球的尺寸和煤球機尺寸。”


    “煤球與煤球機是什麽東西?”孫錯又開始搔頭了。


    “咱一樣一樣地說。這個爐子上還需要在上方裝一個能提的把手,要一個中間有孔的鐵餅,一個提放鐵餅的鉤子,一個下方的塞子,分別是地上的這幾個圖形。”林楓繼續指點著地上的圖樣。


    看著孫錯有些迷惘的眼神,林楓哈哈一笑,拍拍他的肩膀,指著地上一個圓形的圖樣說道:“看起來很多也很難,其實很簡單的。咱們現在再說煤球。就是這個樣子,由打碎的煤摻上土製成,中間有通透的孔,每個固定的厚度。一個爐子裏能放上三塊為宜。”


    “為啥要摻土呢?”孫錯又扔過來一個問題。


    “哈哈,主要是單純地用煤是耗量太大,另外呢,摻入土可以增加粘性讓煤球更易成型,不易散開。”林楓解釋道。


    “哦,那煤球機呢?”孫錯點點頭,繼續問道。


    林楓在最後兩副圖樣再添畫了幾個小細節,然後認真地解釋道:“孫大哥,這個才是有些複雜的呢。煤球機主要分兩部分,是套在一起的。裏麵的是一根鐵棍,頂端是一個鐵餅,餅上是突起的細鐵柱子,就是這些柱子打成了煤球上的孔,應該盡量大小一致,分布均勻。


    外麵的部分應是一根中空管子,上端再橫接一根細棍方便拿握,下端則是一個中間的圓筒,應該正好能將前一根棍子前端的鐵柱子端套裝在一起。”


    孫錯用力地抓了一把頭發,盯著那兩個圖形,兩隻手虛劃了好半天,終於才點了點頭,有些遲疑地說道:“好吧,我試著製作出這樣的模範出來。不過,裏麵的那根管子不會掉出來嗎?”


    “可以在管子最上端焊接一塊薄鐵板,擋住它,不讓它滑下來。你可以等做好以後,放在高爐裏加熱,然後錘接在一起。”林楓嘴上答著,手上都想去抓自己的頭發了,在前世易如反掌的東西,在這裏卻難如登天,弄得自己偷來之前都必須認真考慮有沒有在這個時空裏實現。這個煤球機主要是因為他前世從小就幫助家裏打煤球,對這些倒是印象很深。


    “那好吧。我先試著試驗一把吧。”孫錯再仔細看了兩遍地下的圖形,用力將它們記到腦海裏。


    聽到孫錯再次說出“試驗”一詞,微笑著安慰著他說道:“放心,等到國家掄才大典召開時,我會努力發掘很多有設計天賦的人才,到時你就會很輕鬆的。”


    “好。打刀劍我倒是從來不怯,可這些東西我真的感覺很吃力。兄弟啊,我有時都懷疑你腦子是怎麽想到這麽多新奇、有用的東西的?”孫錯抬起頭來看著林楓說道。


    林楓微笑不答,反而問道:“對了,我早先讓燒製的那些特用武器怎麽樣了?”至此,林楓方才道出了此次來的真正目的。


    “我分別打製了一些樣品,正想著拿給你看哩。”又回到孫錯擅長的話題,他的情緒也高了一些,立刻跑進屋子裏去了。


    林楓跟在後麵走進了屋子中。


    孫錯從自己的床下拉出一個竹筐,將蒙在上麵的東西揭掉,將竹筐端上了桌子。


    鋸齒匕首、三棱軍刺、一尺袖劍,林楓逐個拿起來這些同樣是穿越過來的兵器,先是拿在手中揮舞幾下,試試其大小輕重,並逐個用力紮在粗木桌子上,看其鋒利程度。


    試過以後,林楓滿意地點頭。這些武器雖然不如後世的精致,但其作用性和鋒利程度都是這個時代領先的。


    “好,孫大哥用心了。以後就照著這些樣子一樣先打二十件吧。但是請記住,每一件兵器上都要打上編號。”林楓強調著說,從拿過來一張紙,在上麵逐個寫下了1、2、3……10這十個數。


    “這就是你說的編號?”孫錯好奇地看著這些數字。


    “這是我從番僧那裏學來的一些計數方法,分別對應咱們的壹、貳、叁到拾這十個數字。”林楓順手又將本來會在三四百年後傳入中國的阿拉伯數字拿了過來。


    這裏麵其實一直有一個誤解。阿拉伯數字起源於印度,但卻是經由阿拉伯人傳向四方的,這就是後來人們誤解阿拉伯數字是阿拉伯人發明的原因。


    公元500年前後,隨著經濟、文化以及佛教的興起和發展,印度次大陸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區的數學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最古老的計數目大概最多到3,“0”和後麵的數字都是此後很久才出現的。大約700年前後,當時興盛一時的阿拉伯帝國,征服了印度的旁遮普地區,發現這些數字後並吸收了這些數字。印度現存有八世紀有零符號的最老刻版記錄,當時稱零為首那。


    後來,阿拉伯人把這種數字傳入西班牙。公元十世紀,由教皇熱爾貝?奧裏亞克引導傳到歐洲其他國家。公元1200年左右,歐洲的學者正式采用了這些符號和體係。至十三世紀,在意大利比薩的數學家費婆拿契的倡導下,普通歐洲人也開始采用阿拉伯數字。當然,那時的阿拉伯數字的形狀與現代的阿拉伯數字尚不完全相同,隻是比較接近而已,也是在傳播中逐漸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到了十三至十四世紀,阿拉伯數字傳入我國,但由於我國古代有一種數字叫“籌碼”,寫起來比較方便,所以阿拉伯數字當時在我國沒有得到及時的推廣運用。直至二十世紀初,阿拉伯數字才在我國開始慢慢使用。


    現在,林楓對借鑒後世的好東西在心理上早就百煉成鋼了,甚至有些理直氣壯、迫不及待了。在他看來,隻要是對這個時代有益的東西、對中華民族發展有益的東西,借比不借要好,借得早要比借得晚好!


    風雲南唐42_風雲南唐全文免費閱讀_第四十二章都是穿越的東西更新完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雲南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夜聽雨過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聽雨過聲並收藏風雲南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