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南唐82_風雲南唐全文免費閱讀_第八十二章以美麗的名義來自網()


    此人正是得勝成衣鋪老板趙成運。//百度搜索網看最新章節//


    趙成運將高瘦的身子挪開,露出了身後一個低而瘦的中年人,向林楓介紹說:“林大人,這是錦秀染坊的老板成則棟,他已經調製出了大家想要的顏色。”


    成則棟恭敬地向林楓一拱手,也不說話,然後用一雙上麵全是各色斑點的糙手打開了一個長長的匣子。


    林楓搶了一步過去,用身體擋住了其他的人視線,方才向匣子裏看去,匣子放了三塊顏色斑駁的布,顏色主要有綠、白、赭、藍、淺黃幾種顏色搭配。


    林楓逐一將布料拿在手中,認真比較質地和顏色。最後,他選擇了中間的一款,綠色塊為主,由赭色、灰白、淺黃幾種副色塊,與後世的迷彩服最為接近。


    “就要這一款色彩!上衣褲子都要,分別設計為大中小三款,大款五百套,中款一百套,小款一百套,十天內能給我嗎?”林楓將特種隊伍的人數按大小個頭分別乘以二,報上了數目。


    “有些緊張,關鍵是配色、染色、晾幹就至少要七八天時間。”趙成運看了看成則棟,有些為難地說道。


    “這樣吧,先按每款的半數製作,八天之內交給我,剩下的一半可以晚幾天交給我。”林楓鬆了口風。


    趙成運一咬牙,答應了。因為前段時間的超級市場店員工作服,現在,趙成運的成衣鋪已經雇傭了一大批臨時的裁縫,趕趕工應該問題不大。


    林楓將匣子蓋上,低聲向兩人鄭重說道:“這種布料絕對不能向外界流露分毫,連個布頭也不能流傳出去!萬一他人若問,就說是我想要一種獨一無比的美麗配色!這是我唯一的要求,也是我的底線!”


    趙成運趕快低聲承諾,成則棟則是用力地一點頭。


    “好,我們貨到付錢!林某先支付二百貫作為定金。”林楓說完,一轉眼,卻發現壞了,府中是肖菲兒日常掌握著庫房的鑰匙,剛剛已經被他派出去了。


    林楓略一沉吟:“這樣吧,我明日讓禁軍送二百貫到貴鋪,成不成?”


    “沒問題!沒問題!那小人告退!”趙成運和成則棟同時一拱手,挾起匣子走了。


    林楓扭頭轉向正堂之上的最後兩個人,都是他在超級市場招聘到的能人,一個是擅長金銀器設計的陳麻子,一個是熟悉印刷的段方行。


    兩個人麵前也是放了一個小小的正方形匣子。


    林楓微笑著向他們打了聲招呼,直接打開了匣子。匣子裏麵放了三種飾品:步搖、耳釘、項鏈。


    步搖,《釋名?釋首飾》記曰:“步搖,上有垂珠,步則動搖也。”自六朝以來,以金銀器為主的步搖花式愈加繁雜,鳥獸花枝俱有,晶瑩輝耀,與釵鈿相混雜,簪於發上。在唐朝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曾有“雲鬢花顏金步搖”的詩句。


    而在中國古代,穿耳戴環曾經是“卑賤者”的標誌。


    明代《留青日劄》曾記曰:“女子穿耳,帶以耳環,蓋自古有之,乃賤者之事。”本來,穿耳原是少數民族的一種風俗,有些婦女過於活躍,不甘居守,有人便想出在女子的耳上紮上一孔,並懸掛上耳珠的方式,以示警戒,提醒她們生活檢點一些。後來,這種風俗變成了漢族人的一種禮俗。穿耳帶環的真正流行,是在宋明時代,因為禮教的要求而大盛,就連宮中的皇後、嬪妃也不例外。時日一長,穿耳戴環便成了流行風氣。


    至於項飾,在中國的曆史更長,早到新石器時代的墓葬中就有玉石類的項飾,到了春秋戰國,從君主、諸侯的陪葬墓中出土的精美項飾更是數不勝數,名字稱呼也不一。


    在此處,林楓依然是奉行拿來主義,上述這三種飾品分別包括現實和寫意兩種,直接仿照後世那些讓人琳琅滿目的首飾造型。林楓照印象中最深的幾款隨便畫出小樣給了陳麻子,讓他試著設計。


    特別是項飾,林楓此前詢問過陳麻子,直接將瓔珞給弄了兩個變種出來。


    瓔珞本意古代用珠玉串成的裝飾品,多用為頸飾,又稱纓絡、華鬘,原為古代印度佛像頸間的一種裝飾,後來隨著佛教一起傳入我國。唐代時,被愛美求新、開放新潮的唐朝女性所模仿和改進,變成了項飾。


    匣子**有八種款式,全是林楓將府上已有的金銀器料和珠寶作為基礎素材。雖然這些都是陳麻子嘔心瀝血之作,也自認為超過自己以前水平的作品,但是在多了一千多閱曆的林楓眼裏,依然顯得十分粗糙。無他,現在的工藝條件達不到,再好的鑽石,沒有後代的切割工具和工藝,也製造不出完美的“永流傳”啊。


    林楓認真比對了一下匣中的飾品,最後拿起了其中一條墜著一顆潔白無瑕珍珠的項鏈,仔細觀察起來。這也是他特意點明要重點設計,準備用來送禮的。


    林楓將這條項鏈揣入懷中,然後指著剩下的飾品說道:“陳大師辛苦了!請將這七種首飾估出市場價格,然後送至超級市場奇妙鋪子展覽,從現在起,開始接受他人訂單。以後,這部分事宜全部交由你負責,具體你再跟張躍文商議定奪。”


    陳麻子根本沒有想到林楓會如此信任與他,激動地連連點頭,小心翼翼地將匣子揣了起來。


    林楓扭頭看了看窗外的天時,回身招呼陳麻子、段方行兩人:“走,咱們到外麵吃飯去,邊走邊聊吧。”


    林楓喊上了一直候在門外的魏三,一齊向府外走去。


    林楓將頭轉向了還未說一句話的段方行,沉吟問道:“方行,如果我想給超級市場的銷賣物品、拍賣目錄印刷一個紙質宣傳單頁,有沒有簡易快捷的可行辦法?”


    段方行立刻接道:“現在的印刷全是雕刻印刷,隻要雕好了版,印刷起來也快!”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大約在隋朝,人們從刻印章中得到啟發,在人類曆史上最早發明了雕版印刷術。曆史上,雕版印刷在宋朝達到全盛時期,但是雕版印刷的缺點也十分明顯:刻版費時費工費料,一個版刻完就定型了,隻能作一次應用,有錯字也不易更正。


    林楓略一沉吟,看看左右無人,直接將一百年後的活字印刷術先透露了一個大概出來:“方行,我有一個想法,能不能不采用雕刻的方式,尋找一種質地比金石木板稍軟的材質,在其上刻反字和反向圖畫,然後組合排列成所需要的內容,再進行印刷,下一次再重複組合使用?”


    林楓所說的正是北**民發明家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大致發明是宋仁宗慶曆年間(公元1041-1048),用膠泥燒製成反刻的活字,成功革了雕版印刷術的命。


    林楓的話如五雷轟頂,段方行一下子停住了腳步,口中喃喃地說道:“我怎麽沒有想到?我怎麽沒有想到?”


    停了一會兒,段方行突然伸手抓住了林楓的手臂,急切地問道:“林大人,您果如坊間所傳的智慧無窮,一語點醒了夢中人啊!對於這種材質,林大人可有想法?”


    林楓故意裝作思考狀,過了一會兒才說道:“我有一個不太成熟的想法,比如說像燒製陶瓷器一樣,調配一種膠泥,製作成大小如一的毛坯,晾幹以後再刻好反字或反畫,此後進行鍛燒,必定十分堅硬耐用!”


    此時的段方行,滿眼都是小星星,無比崇拜地看著林楓,嘴中語無倫次地喊道:“林大人,你這個想法非常了不起啊!方行徹底服了。林大人,我現在就回穀中嚐試去!”說完,段方行轉身欲走。


    林楓一把抓住他,大笑道:“方行,你也太性急了吧。怎麽也得吃過午飯,采購了一應材料再走也不遲啊!”


    風雲南唐82_風雲南唐全文免費閱讀_第八十二章以美麗的名義更新完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雲南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夜聽雨過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聽雨過聲並收藏風雲南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