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的盛大早朝過後,在李煜的催促請求下,正在興奮頭上的李璟、齊王李景遂喊上了兵部尚書陳浚、戶部尚書陶潛,乘了一輛馬車前往科學院微服私訪。李煜、林楓、史虛白、李德明等科學院“四大巨頭”則乘一輛車頭前引路。當然了,大內侍衛全部換上了平民裝束,散在左右衛護。
很快,一行人就趕到了科學院門口。李煜、林楓等人率先跳下了車,恭請李璟、李景遂下車參觀。
兵部尚書陳浚看了看平坦寬闊的大門通道,有些奇怪地看了看李煜等人,搖頭跟著聖上往前走。
“恭迎我皇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大門裏麵,科學院副院長、兵部侍郎陳處堯率領全體科學院工作人員全部跪倒在地,大禮參拜。
李璟滿麵微笑地請大家免禮,一抬頭就被“科學、質疑、想象力”七個鏤空的大字吸引住了,率先開口詢問緣由。
這個解釋任務當然落在了林楓頭上,他將七字的由來再簡要地解釋了一遍,最後一麵總結一麵拍馬屁道:
“聖上,常言道,不破不立。不敢打破已有的過去,就沒有嶄新的未來!曆史發展其實同時也是一部科學技術進步史,隻要我們掌握了科技的先機,也就是掌握了發展的天機,聖上高瞻遠矚,目光長遠,已經搶到了全天下的前麵,大唐科技發展獨步天下指日可期!”
李璟被林楓捧得滿麵泛起了微笑,在李煜的引導下,轉到了“七字院訓”的後麵,兩輛奇特的馬車立刻映入了眼簾。
這兩輪馬車都是由雙馬拉車,不過卻是四個輪子,車廂整體要比日常的雙輪馬車長上一截,車廂前端裝了一個方形的格箱,兩名科學院工作人員坐在那裏執掌韁繩。
林楓將一眾大佬們引入頭一輛馬車,自己和李煜跟著坐了上去。寬而長的車廂裏坐了六個人依然顯得空闊得很。
李景遂率先問道:“至善,你怎麽想起鼓搗四輪馬車來了?”
“聖上,四輪馬車並不是新鮮事實,早在春秋早期的秦國就有銅製四輪車,但在實際應用中,由於道路多不適合、馬匹昂貴等客觀因素,再加上四輪轉向的問題沒有解決,才慢慢消失在曆史長河當中。”林楓侃侃而談。
這是曆史上的實際情況,一直到清末,中國大地上跑得基本上都是兩輪馬車。到了十八世紀末,四輪馬車曾經有機會在中國大地馳騁,但是被中國的“國情”無情給拒絕了。
公元1792年,馬葛爾尼率領英國使團訪華,慷慨贈送了天體儀、地球儀、銅炮、開花炮彈、自來火槍、“君王”號軍艦模型、望遠鏡、熱氣球等代表西方先進科技的禮物,其中,還有一輛華麗的四輪馬車。但是,這些禮物在圓明園展出時,清朝君臣們反應極為冷淡。
在看到那輛加裝了懸浮彈簧的四輪馬車時,一群幹臣的目光全部放在了車夫座椅上。座椅用柔軟的皮質做起,飾有小鑽石,顯得異常華麗,而且,為了便於駕車和觀察地形,座椅設計得很高,這幫大臣立刻認定這隻能是皇帝的“龍椅”。但他們一問,才得知這是車夫的座椅,一名主事的老太監立刻惱了:“您以為皇上能容忍一個人的座位比他的座位高,並背朝著他嗎?”
就這樣,舒適方便的四輪馬車因為太不符合中國“官本位”的特殊國情而被拒於國門之外。林楓當然不會犯這個政治錯誤,將整體體車廂加高了一部分,特意將馬夫的座位降了一些。
李景遂奇道:“至善,那你怎麽解決這些問題?”
林楓輕輕一笑,解說道:“目前,科學院科學院已經在金陵城周邊山上找到了三處石灰石,水泥很快就可以投入應用,到時,不怕雨淋、不怕輾壓的道路就不成問題了。至於轉向,我們采用了懸掛轉向,用以協調四個輪的同時轉向問題。”
林楓一麵說著,一麵敲了敲了車廂,駕車的人會意,大聲吆喝,將馬速加快了。
“咦,你這個車為什麽速度很快卻不顛簸呢?”戶部尚書陶潛率先發現了異樣,張口問了出來。
林楓正等著有人問呢,立刻將秘密講了出來:“這是因為我們在車軸上加裝了新發明的鋼板彈簧,車胎外側裹了一層從海外帶回來的橡膠,都可以緩衝速度帶來的衝擊和壓力。”
兵部尚書陳浚打量了寬敞的車廂,突然問道:“林大人,是否想過將這種馬車應用到軍中,運送糧食、兵器等輜重?”
林楓哈哈笑道:“因為科學院經費不足,這輛馬車正準備軍用、民用兩條腿走路呢。將車廂進行改裝即可投入軍用,至於民用,一方麵可以作價賣給高官富商,一方麵可以考慮開發作為長途馬車。”
“長途馬車?”這次是李景遂主動詢問了。
林楓像一個熱情的推銷員,眉飛色舞地解說道:“比如說從金陵城北到城南,城東到城西,城中心到秦淮河、大江邊,再比如從京師到東都,每天發幾班四輪馬車,定時出發,雙向對開,一定會有人樂意掏錢乘坐這種舒服的馬車,不僅節省時間,還可沿途欣賞風景。”
這一次,連一直不說話的李璟也不禁動容了,這又是林楓這個鬼小子想出來的新行當啊!
四輪馬車首先停在科學院南端經濟研究部的民生司。在幾個大佬紛紛下車查看林楓說過的彈簧、橡膠、轉向等新奇物件時,林楓祭出了另外的驚喜。
一臉黑灰的方泰從厚牆正中一道厚簾子後麵鑽子出來,一手捧著一盆綠意蔥蔥的萬年青,一手捧著一盆紅豔豔的牡丹,長跪在地,大聲稟道:“科學院向聖上恭奉萬年青一株,祝願我大唐基業萬年長青;恭奉富貴牡丹一株,祝願我大唐四季榮華富貴!”
在凜烈的寒冬,突然見到這麽喜慶且有寓意的反季植物,李璟與幾個大臣驚喜不已,眼睛瞪得老大。
林楓上前幾步,掀開門簾請大家入內參觀。
一股熱氣從溫室中撲麵而來,將一群大臣的心情燒得更加熱了。在這個用地下火坑燒出來的溫室裏,裏麵擺了好幾十盆牡丹、月季花,還有不少不該這個時節出現的反季植物,立刻讓君臣們吃驚不已。
林楓依然扮演導遊,將溫室的原理講了出來,並將昔日武則天寒冬喝令百花齊開的故事解了謎,更讓君臣們瞪大了眼睛,這實在是毀他們的“三觀”啊!
林楓得意啊,如果不是科學院溫室建成時間太晚,技術又不太成熟,各類作物的種子又正在收集,這次非得給這幫人整出一些反季蔬菜來嚐嚐鮮才行!
等這些人出來,猛一下子從異常溫暖的室內出來,一群人麵對刺骨的寒風不由地打了一個寒戰。這時,方泰又出現了,遞了四個黑色棉襖過來,由李煜、林楓遞給了四個大佬。
陳浚率先穿上了襖子,立刻驚奇地喊道:“這件衣服是用什麽做的?這麽暖和,又貼身。”
李煜親自將一件棉襖給李璟穿上。李璟一動不動,享受著心愛兒子盡孝心的溫馨時刻,一股暖意立刻包圍住了他的身體,真的很暖和!
林楓看著四個人“土包子”穿上新棉襖的樣子,趕緊解釋這正是棉花作絮整出來的。今年產出的新棉花,手工去了籽,又彈打了無數遍,一層層壓好縫成的棉襖,能不舒服暖和嗎?
陳浚身子一暖和,思維立刻敏捷了許多:“如果我們的士兵都穿上了這樣的棉襖,還會懼怕寒冬作戰嗎?”
林楓立刻衝著陳浚豎了豎大拇指,將棉花的功用大大誇了一番:“棉衣、棉被,一株小小的棉花功用太多了,完全可以讓我們南方人克服北方寒冷氣候這個天敵!”
李景遂來回扭了扭身子,發現這件棉襖效果實在不一般,開口說道:“至善,還有棉花嗎?能給太後、皇後各準備一身就好了!”
林楓早就準備好了,立刻吩咐方泰將其餘庫存的棉花都搬到大門口的車上,皇宮內多得是巧手能匠,讓他們隨意去縫好了!
從民生司走出來,一群人的興致更加高漲。上了四輪馬車,李景遂看看放在馬車角落裏的萬年青和牡丹,大聲問道:“至善,後麵還有什麽驚喜?”
林楓狡黠地一笑,故作神秘地說道:“老鼠拉木鍬——大頭在後麵,自然有更大的驚喜!”
很快,一行人就趕到了科學院門口。李煜、林楓等人率先跳下了車,恭請李璟、李景遂下車參觀。
兵部尚書陳浚看了看平坦寬闊的大門通道,有些奇怪地看了看李煜等人,搖頭跟著聖上往前走。
“恭迎我皇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大門裏麵,科學院副院長、兵部侍郎陳處堯率領全體科學院工作人員全部跪倒在地,大禮參拜。
李璟滿麵微笑地請大家免禮,一抬頭就被“科學、質疑、想象力”七個鏤空的大字吸引住了,率先開口詢問緣由。
這個解釋任務當然落在了林楓頭上,他將七字的由來再簡要地解釋了一遍,最後一麵總結一麵拍馬屁道:
“聖上,常言道,不破不立。不敢打破已有的過去,就沒有嶄新的未來!曆史發展其實同時也是一部科學技術進步史,隻要我們掌握了科技的先機,也就是掌握了發展的天機,聖上高瞻遠矚,目光長遠,已經搶到了全天下的前麵,大唐科技發展獨步天下指日可期!”
李璟被林楓捧得滿麵泛起了微笑,在李煜的引導下,轉到了“七字院訓”的後麵,兩輛奇特的馬車立刻映入了眼簾。
這兩輪馬車都是由雙馬拉車,不過卻是四個輪子,車廂整體要比日常的雙輪馬車長上一截,車廂前端裝了一個方形的格箱,兩名科學院工作人員坐在那裏執掌韁繩。
林楓將一眾大佬們引入頭一輛馬車,自己和李煜跟著坐了上去。寬而長的車廂裏坐了六個人依然顯得空闊得很。
李景遂率先問道:“至善,你怎麽想起鼓搗四輪馬車來了?”
“聖上,四輪馬車並不是新鮮事實,早在春秋早期的秦國就有銅製四輪車,但在實際應用中,由於道路多不適合、馬匹昂貴等客觀因素,再加上四輪轉向的問題沒有解決,才慢慢消失在曆史長河當中。”林楓侃侃而談。
這是曆史上的實際情況,一直到清末,中國大地上跑得基本上都是兩輪馬車。到了十八世紀末,四輪馬車曾經有機會在中國大地馳騁,但是被中國的“國情”無情給拒絕了。
公元1792年,馬葛爾尼率領英國使團訪華,慷慨贈送了天體儀、地球儀、銅炮、開花炮彈、自來火槍、“君王”號軍艦模型、望遠鏡、熱氣球等代表西方先進科技的禮物,其中,還有一輛華麗的四輪馬車。但是,這些禮物在圓明園展出時,清朝君臣們反應極為冷淡。
在看到那輛加裝了懸浮彈簧的四輪馬車時,一群幹臣的目光全部放在了車夫座椅上。座椅用柔軟的皮質做起,飾有小鑽石,顯得異常華麗,而且,為了便於駕車和觀察地形,座椅設計得很高,這幫大臣立刻認定這隻能是皇帝的“龍椅”。但他們一問,才得知這是車夫的座椅,一名主事的老太監立刻惱了:“您以為皇上能容忍一個人的座位比他的座位高,並背朝著他嗎?”
就這樣,舒適方便的四輪馬車因為太不符合中國“官本位”的特殊國情而被拒於國門之外。林楓當然不會犯這個政治錯誤,將整體體車廂加高了一部分,特意將馬夫的座位降了一些。
李景遂奇道:“至善,那你怎麽解決這些問題?”
林楓輕輕一笑,解說道:“目前,科學院科學院已經在金陵城周邊山上找到了三處石灰石,水泥很快就可以投入應用,到時,不怕雨淋、不怕輾壓的道路就不成問題了。至於轉向,我們采用了懸掛轉向,用以協調四個輪的同時轉向問題。”
林楓一麵說著,一麵敲了敲了車廂,駕車的人會意,大聲吆喝,將馬速加快了。
“咦,你這個車為什麽速度很快卻不顛簸呢?”戶部尚書陶潛率先發現了異樣,張口問了出來。
林楓正等著有人問呢,立刻將秘密講了出來:“這是因為我們在車軸上加裝了新發明的鋼板彈簧,車胎外側裹了一層從海外帶回來的橡膠,都可以緩衝速度帶來的衝擊和壓力。”
兵部尚書陳浚打量了寬敞的車廂,突然問道:“林大人,是否想過將這種馬車應用到軍中,運送糧食、兵器等輜重?”
林楓哈哈笑道:“因為科學院經費不足,這輛馬車正準備軍用、民用兩條腿走路呢。將車廂進行改裝即可投入軍用,至於民用,一方麵可以作價賣給高官富商,一方麵可以考慮開發作為長途馬車。”
“長途馬車?”這次是李景遂主動詢問了。
林楓像一個熱情的推銷員,眉飛色舞地解說道:“比如說從金陵城北到城南,城東到城西,城中心到秦淮河、大江邊,再比如從京師到東都,每天發幾班四輪馬車,定時出發,雙向對開,一定會有人樂意掏錢乘坐這種舒服的馬車,不僅節省時間,還可沿途欣賞風景。”
這一次,連一直不說話的李璟也不禁動容了,這又是林楓這個鬼小子想出來的新行當啊!
四輪馬車首先停在科學院南端經濟研究部的民生司。在幾個大佬紛紛下車查看林楓說過的彈簧、橡膠、轉向等新奇物件時,林楓祭出了另外的驚喜。
一臉黑灰的方泰從厚牆正中一道厚簾子後麵鑽子出來,一手捧著一盆綠意蔥蔥的萬年青,一手捧著一盆紅豔豔的牡丹,長跪在地,大聲稟道:“科學院向聖上恭奉萬年青一株,祝願我大唐基業萬年長青;恭奉富貴牡丹一株,祝願我大唐四季榮華富貴!”
在凜烈的寒冬,突然見到這麽喜慶且有寓意的反季植物,李璟與幾個大臣驚喜不已,眼睛瞪得老大。
林楓上前幾步,掀開門簾請大家入內參觀。
一股熱氣從溫室中撲麵而來,將一群大臣的心情燒得更加熱了。在這個用地下火坑燒出來的溫室裏,裏麵擺了好幾十盆牡丹、月季花,還有不少不該這個時節出現的反季植物,立刻讓君臣們吃驚不已。
林楓依然扮演導遊,將溫室的原理講了出來,並將昔日武則天寒冬喝令百花齊開的故事解了謎,更讓君臣們瞪大了眼睛,這實在是毀他們的“三觀”啊!
林楓得意啊,如果不是科學院溫室建成時間太晚,技術又不太成熟,各類作物的種子又正在收集,這次非得給這幫人整出一些反季蔬菜來嚐嚐鮮才行!
等這些人出來,猛一下子從異常溫暖的室內出來,一群人麵對刺骨的寒風不由地打了一個寒戰。這時,方泰又出現了,遞了四個黑色棉襖過來,由李煜、林楓遞給了四個大佬。
陳浚率先穿上了襖子,立刻驚奇地喊道:“這件衣服是用什麽做的?這麽暖和,又貼身。”
李煜親自將一件棉襖給李璟穿上。李璟一動不動,享受著心愛兒子盡孝心的溫馨時刻,一股暖意立刻包圍住了他的身體,真的很暖和!
林楓看著四個人“土包子”穿上新棉襖的樣子,趕緊解釋這正是棉花作絮整出來的。今年產出的新棉花,手工去了籽,又彈打了無數遍,一層層壓好縫成的棉襖,能不舒服暖和嗎?
陳浚身子一暖和,思維立刻敏捷了許多:“如果我們的士兵都穿上了這樣的棉襖,還會懼怕寒冬作戰嗎?”
林楓立刻衝著陳浚豎了豎大拇指,將棉花的功用大大誇了一番:“棉衣、棉被,一株小小的棉花功用太多了,完全可以讓我們南方人克服北方寒冷氣候這個天敵!”
李景遂來回扭了扭身子,發現這件棉襖效果實在不一般,開口說道:“至善,還有棉花嗎?能給太後、皇後各準備一身就好了!”
林楓早就準備好了,立刻吩咐方泰將其餘庫存的棉花都搬到大門口的車上,皇宮內多得是巧手能匠,讓他們隨意去縫好了!
從民生司走出來,一群人的興致更加高漲。上了四輪馬車,李景遂看看放在馬車角落裏的萬年青和牡丹,大聲問道:“至善,後麵還有什麽驚喜?”
林楓狡黠地一笑,故作神秘地說道:“老鼠拉木鍬——大頭在後麵,自然有更大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