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力靈示:其實,這一生不管遇到誰,遇到的都是自己的碎片,不同片段、不同側麵、不同時期、不同狀態、不同心境的自己。我們從未遇到過他人。在戀人身上尋找錯失的愛;在偶像身上寄托自己不能成就的夢想;在不喜歡的人身上重溫昔日的創傷。直到有一天,把自己所有的部分都認祖歸宗,全然接納,就遇到了完整的自己。那麽,你碰到的財神,接觸到的富豪,隻是你不知道的自己而已,偱著他們的足跡,你也定會遇見那個富豪狀態的你自己,親愛的,你要的一切都早已存在,就看你會不會調頻,調到哪個頻道而已,調整自己的頻率。堅信就能做到。
所以,成為富豪真的很簡單,迎接財神進門也很容易,隻需要敞開你那顆納財的心。財富的形式有多種多樣,精神的,物質的,有形的,無形的,南來的,北往的,正道的,偏門的,金銀珠寶,美元英鎊人民幣,基金股票,還包括朋友的禮物,贈送的遺產,一句禮貌的問候,一聲讚美,一朵花,一聲鳥兒的吟唱,也包括閑庭信步,漫看天邊雲卷雲舒的悠閑,包括這些有創造性的文字……所有這些全都是財富,富足的外在體現。
要想獲得財富,可以遵偱二個定律,其一是間接定律:要提高自我價值(包括物質和精神兩方麵),必須通過提高他人價值間接實現。例如:你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須通過首先提高別人的自尊間接實現。你要有所成就,必先通過成就別人間接達成。又例如:有些公司創立的目的隻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潤,這些公司往往曇花一現,一兩年內就消失;而那些致力於為客戶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和優質產品的公司往往長盛不衰,越做越大。這就是間接定律在起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間接定律中提高自我價值和提高他人價值往往是同時發生的,即當你在提高別人價值的時候,你的自我價值馬上就提高。那麽財富的獲得也是如此,要想獲是財富。那就可以先幫著別人創造財富,財富自會奔你而來。
第二則是布施定律:布施就是“給出去”的意思。這個定律是說,你布施出去的任何東西,終將成倍地回報到你身上。例如:你布施金錢或物質,你將會成倍地獲得金錢或物質回報;你布施歡喜心,讓他人衷心愉悅,你將會成倍地得到他人回報給你的歡喜;你布施安定,讓他人心安,你將會成倍地得到安樂。相反,如果你施加於別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氣、憂愁。你將成倍地得到這些報應。
夢靈最喜歡的一本書之一-----《當和尚遇到鑽石》。其作者羅奇提及了他出家學佛的因緣以及從一名僧人成為傑出鑽石商人的經過。1974年。他在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前夕,母親突然過世,不久之後父親與兄弟也相繼離去。親人的驟逝,讓他對生命的意義產生了莫大的疑情。在急於探索生死問題之下,他離開美國、放棄原本打算繼續深造的學業,到印度的達蘭莎拉,進入了著名的色拉寺,研讀佛學。
早先,羅奇格西曾在新澤西州一所蒙古寺院,跟隨汪賈格西(geshewangyal)學習了8年的藏文,嫻熟藏語,因此能順利進入佛學院就讀。這位啟蒙老師汪賈格西。是最早赴美弘揚藏傳佛教的格魯派僧人,以慈愛、寬博接引了不少當今美國藏傳佛教界的著名學者,如哥倫比亞大學教授robertthurman、弗吉尼亞大學教授jefferyhopkins等人,都是他早期的入門弟子。
之後,羅奇格西於1983年在達蘭莎拉落發為僧。經過多年的學習、並通過考試後,1995年獲頒相當於佛學博士的格西學位。他在印度待了21年之久(1974~1995),期間在上師的建議下,於1981年回到美國接受“經商”的另一種人生與修持考驗,並持續往返於印度與美國兩地。幾經波折、曆練,成為紐約首屈一指的鑽石商人。在事業成功的背後,有著長年研修佛法的精神力量,和隨之而培養出的嚴謹、專注、誠信等特質作為支柱,這些人格特質,即是他在書中教導讀者用以自我訓練、成功致富的鑰匙。
“切割鑽石”的喻旨:《當和尚遇到鑽石》這本書的特別之處,或者說,它值得推薦與閱讀的原因,在於羅奇格西跨越了世俗概念的鴻溝,將積極、正麵的起心動念付諸實踐,並指出了寬廣、可行、充滿建設性的商業經營方法。這個實踐的過程,也同時涵攝了雙重的層麵:一是就羅奇格西個人對上師的承諾、麵對挑戰與理想的層麵而言,他彌和了世俗與出世生活的界域,將佛法融入商業生活中;另一方麵,就書寫目的、內容鋪陳與章節架構來說,他也兼顧了理論與實踐的部分,通過敘述以僧侶身份從事充滿競爭壓力的鑽石行業,到獲得成功的曆程,來道出經商之路上所蘊含的人生之理。“鑽石與僧人”,乍看之下,雖易讓人聯想到又是一則商場傳奇,但其實個中深藏玄詣。
從字麵上看來,“切割鑽石的人”指的似乎是作者——羅奇格西在俗世的職業。但事實上,在佛教、尤其是藏傳佛教(金剛乘)的傳統中,鑽石(金剛石)具有其豐富、深奧的象征意義——堅實穩固、無堅不摧卻又清透明淨的特質,代表了眾生本具的佛性,也就是究竟空性的本質。因此,“切割鑽石的人”,在內在的意義上,也就意味著洞澈本性、直見本心之人。這般的開悟者,在世間能無入而不自得,一如鑽石般清明、穩定,不被任何環境所阻撓。
為此,羅奇格西援引了一個兼具世俗與宗教寓意的象征——鑽石,來闡明內在的觀點和潛能,其實比外在的現象有著更高深莫測的影響力,端看如何發現那足以切割鑽石的(空性)力道,借力使力而已。從前半部詳實的鑽石行業描繪、到後半部的空性禪修指引,從日常生活到習性的轉化。羅奇格西仔細鋪陳了一條引介讀者自我修煉、超越外在衝突與挑戰的道路,妥善地融合了佛法與商業的經營,將積極、良好的心念,轉化為促使事業成功的主要動能。
以僧人的身份,跨足詭譎多變的商場,這一路走來,羅奇格西也曆經了自我調適、學習與磨煉的各種階段。他坦言,一開始,在麵對上師提出經商的建議時,也曾多所抗拒。因為在經濟上。他承襲自父母留下的遺產。並不虞匱乏。但是。經商並非是為了賺錢或謀生而已,“上師要我經曆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困難,這樣才能了解他們,進而運用佛法來幫助人們。”最後。在一次上師給予的特殊教授中,他終於了解到經商的積極意義,決心進入商界。
“我曾經在1975年的某次禪坐中,觀知自己未來會從事鑽石行業,因此就試著找鑽石買賣方麵的工作。”這是他投身鑽石行業的緣起。但因不懂行規,他屢吃閉門羹,始終不得其門而入,直到遇見一位創業的老板,才蒙錄用。“我無心賺錢。隻想找到一個棲身之所就行了。”無心插柳的結果,累積了多年豐富的從商經驗後,羅奇格西在此書中綜理出他“商場佛學”的心得結晶。
他認為經營商業之道有三:一是賺錢,二是樂在其中,三是以此創造有意義的人生。而樂在其中指的是身心的和諧與快樂。也就是此書援引《金剛經》“緣起性空”的道理,來說明、舉證、指引如何在瞬息萬變的商場中,覓得喜悅、和樂的秘訣所在。許多人為了賺取金錢,付出了莫大的代價,失去了身心的健康和快樂,這樣的人生又有何意義?
因此,羅奇格西表示,真正的成功,來自於對心靈的關注,也就是對身心調和的重視,他以自己為例,指出妥善運用時間、開發心靈的力量,益能事半功倍。近年來,他更設立了一個名叫“證悟商業機構”的組織,專門教導商界人士如何透過禪修,來增長創意與智能、加強“銘印”的良善力量,《當和尚遇到鑽石》亦是這個機構的參考用書之一。
在書中,羅奇格西從理論到實踐,從概念的明晰到可行的建議細則,《當和尚遇到鑽石》提供了一個具體、有效、且融會“快樂、積極、有意義”的賺錢之道。
羅奇格西融合經商與修持的成功事例,對許多認為兩者互相矛盾的人來說,不啻是一種鼓舞和解脫。認為世法與佛法不能兼容的觀點,也可能僅是某種偏執的概念而已。此外,雖明知“佛法不離世法,離世覓佛法,猶如覓兔角。”但要如何真正在生活中實踐佛法,以日常生活為道,融洽地治於一爐,往往不是“知”難,存在著認知上的盲點或偏見;就是“行”難,理論上雖了解,但實際上卻做不到。尤其是在麵臨壓力、挫折和矛盾時,要如何切實地運用佛法,來自助助人?在麵臨艱難的挑戰和抉擇時,又要如何保持清晰的思緒、平和的心情,做出最好的判斷並勇於承擔?
在《當和尚遇到鑽石》中,對於許多盼望能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尋訪積極營生之道或探求心靈深度與靜謐的人來說,都是一個寶貴而重要的參考。希望有緣閱讀此書的您,能從中獲得許多啟發和幫助,開創有意義、美好的人生!
夢靈在這本書中也獲得了必要的營養,因為在此之前,她一直認為做學問,豐富探求內在是她的使命和任務,提到斂財致富老覺得是俗人所為,自看了這本書之後,她才豁然開朗,在滾滾紅塵中修煉,也離不開對財富的修煉呀。
因此,夢靈對納財不再如以往般羞於出手和出口了,提到錢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憑自己的能力獲取自己應得的財富也是自然不過的事,把心打開,納財入懷,歡天喜地地去迎接財神的到來,這才是夢靈現階段修煉的焦點所在,宣弘大師看過夢靈的麵相說夢靈財運亨通,富貴之命,卻也並沒有大富大貴,最多是小富即安狀態。原來是夢靈對於財神一直抱著欲拒還迎的羞答答的心態,弄得財神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現在,夢靈的態度才真正明朗起來,這樣財神才能大步入門不是。請繼續關注財由心收3。
所以,成為富豪真的很簡單,迎接財神進門也很容易,隻需要敞開你那顆納財的心。財富的形式有多種多樣,精神的,物質的,有形的,無形的,南來的,北往的,正道的,偏門的,金銀珠寶,美元英鎊人民幣,基金股票,還包括朋友的禮物,贈送的遺產,一句禮貌的問候,一聲讚美,一朵花,一聲鳥兒的吟唱,也包括閑庭信步,漫看天邊雲卷雲舒的悠閑,包括這些有創造性的文字……所有這些全都是財富,富足的外在體現。
要想獲得財富,可以遵偱二個定律,其一是間接定律:要提高自我價值(包括物質和精神兩方麵),必須通過提高他人價值間接實現。例如:你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須通過首先提高別人的自尊間接實現。你要有所成就,必先通過成就別人間接達成。又例如:有些公司創立的目的隻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潤,這些公司往往曇花一現,一兩年內就消失;而那些致力於為客戶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和優質產品的公司往往長盛不衰,越做越大。這就是間接定律在起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間接定律中提高自我價值和提高他人價值往往是同時發生的,即當你在提高別人價值的時候,你的自我價值馬上就提高。那麽財富的獲得也是如此,要想獲是財富。那就可以先幫著別人創造財富,財富自會奔你而來。
第二則是布施定律:布施就是“給出去”的意思。這個定律是說,你布施出去的任何東西,終將成倍地回報到你身上。例如:你布施金錢或物質,你將會成倍地獲得金錢或物質回報;你布施歡喜心,讓他人衷心愉悅,你將會成倍地得到他人回報給你的歡喜;你布施安定,讓他人心安,你將會成倍地得到安樂。相反,如果你施加於別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氣、憂愁。你將成倍地得到這些報應。
夢靈最喜歡的一本書之一-----《當和尚遇到鑽石》。其作者羅奇提及了他出家學佛的因緣以及從一名僧人成為傑出鑽石商人的經過。1974年。他在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前夕,母親突然過世,不久之後父親與兄弟也相繼離去。親人的驟逝,讓他對生命的意義產生了莫大的疑情。在急於探索生死問題之下,他離開美國、放棄原本打算繼續深造的學業,到印度的達蘭莎拉,進入了著名的色拉寺,研讀佛學。
早先,羅奇格西曾在新澤西州一所蒙古寺院,跟隨汪賈格西(geshewangyal)學習了8年的藏文,嫻熟藏語,因此能順利進入佛學院就讀。這位啟蒙老師汪賈格西。是最早赴美弘揚藏傳佛教的格魯派僧人,以慈愛、寬博接引了不少當今美國藏傳佛教界的著名學者,如哥倫比亞大學教授robertthurman、弗吉尼亞大學教授jefferyhopkins等人,都是他早期的入門弟子。
之後,羅奇格西於1983年在達蘭莎拉落發為僧。經過多年的學習、並通過考試後,1995年獲頒相當於佛學博士的格西學位。他在印度待了21年之久(1974~1995),期間在上師的建議下,於1981年回到美國接受“經商”的另一種人生與修持考驗,並持續往返於印度與美國兩地。幾經波折、曆練,成為紐約首屈一指的鑽石商人。在事業成功的背後,有著長年研修佛法的精神力量,和隨之而培養出的嚴謹、專注、誠信等特質作為支柱,這些人格特質,即是他在書中教導讀者用以自我訓練、成功致富的鑰匙。
“切割鑽石”的喻旨:《當和尚遇到鑽石》這本書的特別之處,或者說,它值得推薦與閱讀的原因,在於羅奇格西跨越了世俗概念的鴻溝,將積極、正麵的起心動念付諸實踐,並指出了寬廣、可行、充滿建設性的商業經營方法。這個實踐的過程,也同時涵攝了雙重的層麵:一是就羅奇格西個人對上師的承諾、麵對挑戰與理想的層麵而言,他彌和了世俗與出世生活的界域,將佛法融入商業生活中;另一方麵,就書寫目的、內容鋪陳與章節架構來說,他也兼顧了理論與實踐的部分,通過敘述以僧侶身份從事充滿競爭壓力的鑽石行業,到獲得成功的曆程,來道出經商之路上所蘊含的人生之理。“鑽石與僧人”,乍看之下,雖易讓人聯想到又是一則商場傳奇,但其實個中深藏玄詣。
從字麵上看來,“切割鑽石的人”指的似乎是作者——羅奇格西在俗世的職業。但事實上,在佛教、尤其是藏傳佛教(金剛乘)的傳統中,鑽石(金剛石)具有其豐富、深奧的象征意義——堅實穩固、無堅不摧卻又清透明淨的特質,代表了眾生本具的佛性,也就是究竟空性的本質。因此,“切割鑽石的人”,在內在的意義上,也就意味著洞澈本性、直見本心之人。這般的開悟者,在世間能無入而不自得,一如鑽石般清明、穩定,不被任何環境所阻撓。
為此,羅奇格西援引了一個兼具世俗與宗教寓意的象征——鑽石,來闡明內在的觀點和潛能,其實比外在的現象有著更高深莫測的影響力,端看如何發現那足以切割鑽石的(空性)力道,借力使力而已。從前半部詳實的鑽石行業描繪、到後半部的空性禪修指引,從日常生活到習性的轉化。羅奇格西仔細鋪陳了一條引介讀者自我修煉、超越外在衝突與挑戰的道路,妥善地融合了佛法與商業的經營,將積極、良好的心念,轉化為促使事業成功的主要動能。
以僧人的身份,跨足詭譎多變的商場,這一路走來,羅奇格西也曆經了自我調適、學習與磨煉的各種階段。他坦言,一開始,在麵對上師提出經商的建議時,也曾多所抗拒。因為在經濟上。他承襲自父母留下的遺產。並不虞匱乏。但是。經商並非是為了賺錢或謀生而已,“上師要我經曆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困難,這樣才能了解他們,進而運用佛法來幫助人們。”最後。在一次上師給予的特殊教授中,他終於了解到經商的積極意義,決心進入商界。
“我曾經在1975年的某次禪坐中,觀知自己未來會從事鑽石行業,因此就試著找鑽石買賣方麵的工作。”這是他投身鑽石行業的緣起。但因不懂行規,他屢吃閉門羹,始終不得其門而入,直到遇見一位創業的老板,才蒙錄用。“我無心賺錢。隻想找到一個棲身之所就行了。”無心插柳的結果,累積了多年豐富的從商經驗後,羅奇格西在此書中綜理出他“商場佛學”的心得結晶。
他認為經營商業之道有三:一是賺錢,二是樂在其中,三是以此創造有意義的人生。而樂在其中指的是身心的和諧與快樂。也就是此書援引《金剛經》“緣起性空”的道理,來說明、舉證、指引如何在瞬息萬變的商場中,覓得喜悅、和樂的秘訣所在。許多人為了賺取金錢,付出了莫大的代價,失去了身心的健康和快樂,這樣的人生又有何意義?
因此,羅奇格西表示,真正的成功,來自於對心靈的關注,也就是對身心調和的重視,他以自己為例,指出妥善運用時間、開發心靈的力量,益能事半功倍。近年來,他更設立了一個名叫“證悟商業機構”的組織,專門教導商界人士如何透過禪修,來增長創意與智能、加強“銘印”的良善力量,《當和尚遇到鑽石》亦是這個機構的參考用書之一。
在書中,羅奇格西從理論到實踐,從概念的明晰到可行的建議細則,《當和尚遇到鑽石》提供了一個具體、有效、且融會“快樂、積極、有意義”的賺錢之道。
羅奇格西融合經商與修持的成功事例,對許多認為兩者互相矛盾的人來說,不啻是一種鼓舞和解脫。認為世法與佛法不能兼容的觀點,也可能僅是某種偏執的概念而已。此外,雖明知“佛法不離世法,離世覓佛法,猶如覓兔角。”但要如何真正在生活中實踐佛法,以日常生活為道,融洽地治於一爐,往往不是“知”難,存在著認知上的盲點或偏見;就是“行”難,理論上雖了解,但實際上卻做不到。尤其是在麵臨壓力、挫折和矛盾時,要如何切實地運用佛法,來自助助人?在麵臨艱難的挑戰和抉擇時,又要如何保持清晰的思緒、平和的心情,做出最好的判斷並勇於承擔?
在《當和尚遇到鑽石》中,對於許多盼望能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尋訪積極營生之道或探求心靈深度與靜謐的人來說,都是一個寶貴而重要的參考。希望有緣閱讀此書的您,能從中獲得許多啟發和幫助,開創有意義、美好的人生!
夢靈在這本書中也獲得了必要的營養,因為在此之前,她一直認為做學問,豐富探求內在是她的使命和任務,提到斂財致富老覺得是俗人所為,自看了這本書之後,她才豁然開朗,在滾滾紅塵中修煉,也離不開對財富的修煉呀。
因此,夢靈對納財不再如以往般羞於出手和出口了,提到錢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憑自己的能力獲取自己應得的財富也是自然不過的事,把心打開,納財入懷,歡天喜地地去迎接財神的到來,這才是夢靈現階段修煉的焦點所在,宣弘大師看過夢靈的麵相說夢靈財運亨通,富貴之命,卻也並沒有大富大貴,最多是小富即安狀態。原來是夢靈對於財神一直抱著欲拒還迎的羞答答的心態,弄得財神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現在,夢靈的態度才真正明朗起來,這樣財神才能大步入門不是。請繼續關注財由心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