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身心靈合一會所每天收到各地靈修愛好者的眾多信件中,詢問靈修的目的的信件占了一半以上,夢靈作為會所信件回複處理的負責人之一,除了認真地一一閱讀之外,更是親自回複,夢靈專門就靈修真正的目的給大家的回複如下:
靈修真正的目的是讓我們每個人回家,回到內心的家、回到真實的自我、回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之本源,而非去追尋某種神秘的力量和源頭。
很多人還沒有真正了解靈修,甚至有了一些偏見和誤識。靈修和心理谘詢一樣,都容易被人誤以為有毛病的人才需要。其實,靈修就是指靈性上的修煉,而靈性是指每個心靈的本性。每個人都應該花時間去了解和認識自己的內心,去借助專業的途徑和方式去探尋內心的力量和自我的本質。一個人身體健康強壯免疫力強需要注重營養和鍛煉,而心理的健康、心情的舒暢、人際的和諧、智慧的運用也是要注意精神營養和心靈鍛煉的。生活實相裏發生的所有的事情,其實都是來幫助我們成長與提升的。
靈修並不意味著解決人所有的困惑和消除所有的問題,而是讓人可以把曾經一直往外找尋原因、責任和方法的關注點,拉回到自己的身上。借著這個往內看的過程,去找到“為什麽會有這樣的一個狀況出現和存在?是我的什麽信念、過往和生命模式導致了這樣的實相?”“我要的全新的身心狀態又是什麽?”“我需要做些什麽改變才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全新狀態?”
靈修是回歸於真實,而遮擋真實的是小我。盡管小我不受歡迎,但它卻穿梭在生活的不同層麵,隻要還沒有看透它,就會被它牽著走。在眾人麵前遮掩自己的靈修路是正常的反應,你怕別人說三道四,把自己劃為另類。但又很難給他們解釋清楚。在時機不成熟時,跟別人談論靈修是困難的,中間會有許多隔閡和斷層。就像一個會遊泳跟一個不會遊泳的人談遊泳是比較困難的一樣。兩人的感受都不在同一個層麵上,即便可以談論。也是牛頭不對馬嘴,很別扭。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中,都會遇到不同的同行者,跟他們交談會比較順暢、愉快,也有助於自己的提升。但在場合不合適的時候,你隻要保持覺知就可以了。
把覺察自己當成一種習慣,這樣你就不太在意別人的議論和眼光了。因為你關注的方向是內在。它會減弱你對外在的認同,一旦認同感下降,輕鬆與自在就會走向你,甚至成為你。
歡喜的是你的心。害怕的是你的頭腦。持續你內心因靈修而生出的歡喜,覺察你頭腦裏的恐懼和恐懼背後的念頭和故事。讓頭腦安靜下來,生命便可以經由我們的心而順暢流動。
在回複的結尾,夢靈還專門附上一首靈性小詩供大家更好地感悟,在生活中靈修:
《客棧》-----魯米
人的一生好比客棧。
每個早晨都有新的來客。
喜樂、沮喪、卑劣、某個瞬間的覺知,
像是意外的訪客翩然到來。
歡迎並熱情招待他們每一個!
即使是一群悲傷之徒,
恣意破壞你的屋舍,
搬空所有家具,
仍然要待之以禮。
因為他可能帶來某些嶄新的歡悅
滌淨你的心靈。
無論是灰黯念頭、羞愧或惡念。
都要在門口笑臉相迎,
歡迎它們進入你的內心。
不管來者是誰都要心存感激,
因為每位訪客
都是上天賜給我們的向導。
魯米出生於1207年9月30日。他父親是一位有學識的神學家。為了躲避當時蒙古帝國的入侵,他們全家逃往麥加,在穆斯林地區幾經輾轉之後,最終在土耳其安納托利亞的空雅(lia)定居。
魯米自幼受父親的教育和熏陶,在伊斯蘭教神學、哲學和文學等方麵打下堅實的功底。父親去世後,魯米在1231年繼承父業,成為一名伊斯蘭教的學者。
將他引入神秘主義之門的人是一個名叫大不裏士的沙姆士(shamsitabriz)的苦修僧人,魯米27歲時與沙姆士相遇,生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用魯米自己的話來說:“我從人類身上看到了從前認為隻有在真主身上才有的東西”。他開始成為一位神秘主義詩人。
八年之後,沙姆士去世。為了紀念這位摯友,魯米創立了蘇菲派的“莫拉維教派”,也即西方所熟知的“旋轉的苦修僧”(wirlingdervishes)。
魯米在生命的最後十三年中,創作了詩歌巨作――敘事詩集《瑪斯那維》(mathnawi),共六卷,五萬一千餘行。在這部鴻篇巨製中,魯米將蘇菲教義以詩歌的形式傳達出來,更易於蘇菲們的理解和記憶。整部詩集都是由魯米口述、他的學生胡珊聽寫而成。
《瑪斯那維》被譽為“波斯語的《古蘭經》”。詩集取材廣泛,內容異常豐富,以寓言、傳奇和故事的形式傳達了神秘的蘇菲教派的哲學和宗教思想,被譽為“知識的海洋”。
《瑪斯那維》第六卷最後一個故事,在講述到一半時戛然而止,顯然,魯米還沒有來得及講完他的故事。
他於1273年12月17日去世。此後,每年的這一天就成了蘇菲們慶祝的節日,他們把這一夜稱為“合一之夜”。
魯米在波斯文學史上享有極高的聲譽,他與菲爾多西、薩迪、哈菲茲齊名,有“詩壇四柱”之稱。集詩人和神秘主義者於一身的魯米,受到過諸如黑格爾、柯勒律支、歌德、倫伯朗、教皇約翰二十二世等人的讚譽。隨著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在美國興起的新時代運動的發展和興盛,西方人重又把目光投向古代、投向東方,尋求一切可能滿足他們心靈渴望和精神追求的靈性源泉。在20世紀90年代,經由魯米詩歌英譯者的努力。700多年前的蘇菲神秘主義詩人魯米,令人難以置信地成為了當代美國最受歡迎的心靈詩人(poetheart),一本收錄了他代表作的英譯詩集在美國銷量達到50萬冊。他的詩歌被重新譜曲並演唱。成為進入音樂排行榜的暢銷音樂。甚至蘇菲們的旋轉舞,也被吸收成為現代舞的舞蹈語言。
要準確和深入理解魯米的詩歌。就要對被稱為“教中之教”的伊斯蘭教神秘教派蘇菲派有所了解。
蘇菲派(sufism)是伊斯蘭教內部一個非主流派別。蘇菲(sufis)一詞的原意是指穿羊毛長袍的人,表明他們放棄物質追求,通過不斷的自我淨化,最終達成與造物主合一的境界。
蘇菲派是一個個彼此獨立的教團,教團的首領即長老。在教團內,由長老傳道,指導教徒修行。魯米所領導的莫拉維教團就是較著名的一個蘇菲教團。蘇菲派通過禁欲苦修、克己忍讓和行善濟人來進行自我修煉和淨化。最終進入自我消解、非在的境界。
蘇菲派最重要的儀式稱為齊克爾(zikr),是一種反覆念誦頌主經文或語句(從數百遍到十萬遍不等)的儀式,往往伴隨著詩歌、音樂和舞蹈一起進行。通過不斷的頌主、悅耳的歌唱、婆娑的舞姿、激烈的旋轉,蘇菲們會慢慢進入恍惚、陶醉、出神、狂喜的狀態。獲得與真主合一的體驗。
蘇菲派以其泛神論的神秘主義特征著稱。蘇菲們相信,世上萬物雖然千差萬別,但實質上是一體的;“多”隻是幻,“一”才是真。而這“一”,就是真主。“多”就是真主的自現或外化。蘇菲們進而相信,人可以透過精神與肉體上的修煉,直觀性地參透“存在是一”的道理,並達成與真主合一的境界。
蘇菲派與正統伊斯蘭教派和其他大多數宗教的一個顯著的不同之處在於:人與神的關係的不同。正統伊斯蘭教或其他宗教中的至高神都是用來敬奉、崇拜的,人們在神的麵前總會誠惶誠恐、心存敬畏。祈禱和伺奉神隻是為了得到神的恩寵、寬恕和救贖。但在蘇菲們看來,真主是人的本源,也是人的終極歸宿,所以不但不需要畏懼,反而值得愛慕、眷戀和追求。蘇菲們常常把人與神的關係比喻為愛者(lover)和被愛者(beloved)。
蘇菲們這種探求內心世界、尋求宇宙人生終極答案的精神追求,其實是人類所共有的精神活動。蘇菲派基於宗教修持和神秘體驗形成了一套獨特而完整的世界觀和哲學體係。二十一世的人們依然可以從蘇菲神秘主義所提供的回答中得到某些啟迪、借鑒和印證。
而這一點恰恰解釋了為何魯米――這位十三世紀的蘇菲詩人的詩歌依然能夠喚起現代人的巨大共鳴。一位西方讀者寫道:“我很奇怪,為何數百年前的魯米能夠直指我今天的生活,他在我的精神之旅上與我對談。”
魯米的詩歌所表達的是人類永恒不變的主題:愛情、生命、死亡;對真主的愛,以及與真主合一是魯米詩歌尤具特色的主題。愛者與被愛者是魯米詩歌中極常出現的一對語詞,他也時常把真主稱作“朋友”,“國王”或“斟酒者”。但這種用詩歌語言所表達的對神、對萬物之源的愛,並不會讓現代人感覺無法理解和接受,即使對於一個無神論者,魯米的詩歌也能觸發和喚起他內心的某種情感體驗。
魯米詩歌的成功在於,在他的詩歌背後,人們可以讀出詩人所要表達的對內在精神世界的探索和形而上的哲思。正因為詩人有其神秘的感性體驗,所以魯米能將玄妙難言的哲理用充滿靈感、形象生動的詩歌語言表達出來,將宗教思想與詩歌的藝術魅力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由神所代表的無限世界所激發的狂喜與激情讓詩人獲得了不竭的靈感,使他的詩歌充滿了無限的詩意。魯米,不僅是一個偉大的詩人,更是一個偉大的精神大師。
詩歌、音樂、美酒、讓人暈眩的舞蹈、愛者和被愛者,當所有這一切相聚,這注定會是一場愛的盛宴!
靈修真正的目的是讓我們每個人回家,回到內心的家、回到真實的自我、回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之本源,而非去追尋某種神秘的力量和源頭。
很多人還沒有真正了解靈修,甚至有了一些偏見和誤識。靈修和心理谘詢一樣,都容易被人誤以為有毛病的人才需要。其實,靈修就是指靈性上的修煉,而靈性是指每個心靈的本性。每個人都應該花時間去了解和認識自己的內心,去借助專業的途徑和方式去探尋內心的力量和自我的本質。一個人身體健康強壯免疫力強需要注重營養和鍛煉,而心理的健康、心情的舒暢、人際的和諧、智慧的運用也是要注意精神營養和心靈鍛煉的。生活實相裏發生的所有的事情,其實都是來幫助我們成長與提升的。
靈修並不意味著解決人所有的困惑和消除所有的問題,而是讓人可以把曾經一直往外找尋原因、責任和方法的關注點,拉回到自己的身上。借著這個往內看的過程,去找到“為什麽會有這樣的一個狀況出現和存在?是我的什麽信念、過往和生命模式導致了這樣的實相?”“我要的全新的身心狀態又是什麽?”“我需要做些什麽改變才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全新狀態?”
靈修是回歸於真實,而遮擋真實的是小我。盡管小我不受歡迎,但它卻穿梭在生活的不同層麵,隻要還沒有看透它,就會被它牽著走。在眾人麵前遮掩自己的靈修路是正常的反應,你怕別人說三道四,把自己劃為另類。但又很難給他們解釋清楚。在時機不成熟時,跟別人談論靈修是困難的,中間會有許多隔閡和斷層。就像一個會遊泳跟一個不會遊泳的人談遊泳是比較困難的一樣。兩人的感受都不在同一個層麵上,即便可以談論。也是牛頭不對馬嘴,很別扭。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中,都會遇到不同的同行者,跟他們交談會比較順暢、愉快,也有助於自己的提升。但在場合不合適的時候,你隻要保持覺知就可以了。
把覺察自己當成一種習慣,這樣你就不太在意別人的議論和眼光了。因為你關注的方向是內在。它會減弱你對外在的認同,一旦認同感下降,輕鬆與自在就會走向你,甚至成為你。
歡喜的是你的心。害怕的是你的頭腦。持續你內心因靈修而生出的歡喜,覺察你頭腦裏的恐懼和恐懼背後的念頭和故事。讓頭腦安靜下來,生命便可以經由我們的心而順暢流動。
在回複的結尾,夢靈還專門附上一首靈性小詩供大家更好地感悟,在生活中靈修:
《客棧》-----魯米
人的一生好比客棧。
每個早晨都有新的來客。
喜樂、沮喪、卑劣、某個瞬間的覺知,
像是意外的訪客翩然到來。
歡迎並熱情招待他們每一個!
即使是一群悲傷之徒,
恣意破壞你的屋舍,
搬空所有家具,
仍然要待之以禮。
因為他可能帶來某些嶄新的歡悅
滌淨你的心靈。
無論是灰黯念頭、羞愧或惡念。
都要在門口笑臉相迎,
歡迎它們進入你的內心。
不管來者是誰都要心存感激,
因為每位訪客
都是上天賜給我們的向導。
魯米出生於1207年9月30日。他父親是一位有學識的神學家。為了躲避當時蒙古帝國的入侵,他們全家逃往麥加,在穆斯林地區幾經輾轉之後,最終在土耳其安納托利亞的空雅(lia)定居。
魯米自幼受父親的教育和熏陶,在伊斯蘭教神學、哲學和文學等方麵打下堅實的功底。父親去世後,魯米在1231年繼承父業,成為一名伊斯蘭教的學者。
將他引入神秘主義之門的人是一個名叫大不裏士的沙姆士(shamsitabriz)的苦修僧人,魯米27歲時與沙姆士相遇,生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用魯米自己的話來說:“我從人類身上看到了從前認為隻有在真主身上才有的東西”。他開始成為一位神秘主義詩人。
八年之後,沙姆士去世。為了紀念這位摯友,魯米創立了蘇菲派的“莫拉維教派”,也即西方所熟知的“旋轉的苦修僧”(wirlingdervishes)。
魯米在生命的最後十三年中,創作了詩歌巨作――敘事詩集《瑪斯那維》(mathnawi),共六卷,五萬一千餘行。在這部鴻篇巨製中,魯米將蘇菲教義以詩歌的形式傳達出來,更易於蘇菲們的理解和記憶。整部詩集都是由魯米口述、他的學生胡珊聽寫而成。
《瑪斯那維》被譽為“波斯語的《古蘭經》”。詩集取材廣泛,內容異常豐富,以寓言、傳奇和故事的形式傳達了神秘的蘇菲教派的哲學和宗教思想,被譽為“知識的海洋”。
《瑪斯那維》第六卷最後一個故事,在講述到一半時戛然而止,顯然,魯米還沒有來得及講完他的故事。
他於1273年12月17日去世。此後,每年的這一天就成了蘇菲們慶祝的節日,他們把這一夜稱為“合一之夜”。
魯米在波斯文學史上享有極高的聲譽,他與菲爾多西、薩迪、哈菲茲齊名,有“詩壇四柱”之稱。集詩人和神秘主義者於一身的魯米,受到過諸如黑格爾、柯勒律支、歌德、倫伯朗、教皇約翰二十二世等人的讚譽。隨著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在美國興起的新時代運動的發展和興盛,西方人重又把目光投向古代、投向東方,尋求一切可能滿足他們心靈渴望和精神追求的靈性源泉。在20世紀90年代,經由魯米詩歌英譯者的努力。700多年前的蘇菲神秘主義詩人魯米,令人難以置信地成為了當代美國最受歡迎的心靈詩人(poetheart),一本收錄了他代表作的英譯詩集在美國銷量達到50萬冊。他的詩歌被重新譜曲並演唱。成為進入音樂排行榜的暢銷音樂。甚至蘇菲們的旋轉舞,也被吸收成為現代舞的舞蹈語言。
要準確和深入理解魯米的詩歌。就要對被稱為“教中之教”的伊斯蘭教神秘教派蘇菲派有所了解。
蘇菲派(sufism)是伊斯蘭教內部一個非主流派別。蘇菲(sufis)一詞的原意是指穿羊毛長袍的人,表明他們放棄物質追求,通過不斷的自我淨化,最終達成與造物主合一的境界。
蘇菲派是一個個彼此獨立的教團,教團的首領即長老。在教團內,由長老傳道,指導教徒修行。魯米所領導的莫拉維教團就是較著名的一個蘇菲教團。蘇菲派通過禁欲苦修、克己忍讓和行善濟人來進行自我修煉和淨化。最終進入自我消解、非在的境界。
蘇菲派最重要的儀式稱為齊克爾(zikr),是一種反覆念誦頌主經文或語句(從數百遍到十萬遍不等)的儀式,往往伴隨著詩歌、音樂和舞蹈一起進行。通過不斷的頌主、悅耳的歌唱、婆娑的舞姿、激烈的旋轉,蘇菲們會慢慢進入恍惚、陶醉、出神、狂喜的狀態。獲得與真主合一的體驗。
蘇菲派以其泛神論的神秘主義特征著稱。蘇菲們相信,世上萬物雖然千差萬別,但實質上是一體的;“多”隻是幻,“一”才是真。而這“一”,就是真主。“多”就是真主的自現或外化。蘇菲們進而相信,人可以透過精神與肉體上的修煉,直觀性地參透“存在是一”的道理,並達成與真主合一的境界。
蘇菲派與正統伊斯蘭教派和其他大多數宗教的一個顯著的不同之處在於:人與神的關係的不同。正統伊斯蘭教或其他宗教中的至高神都是用來敬奉、崇拜的,人們在神的麵前總會誠惶誠恐、心存敬畏。祈禱和伺奉神隻是為了得到神的恩寵、寬恕和救贖。但在蘇菲們看來,真主是人的本源,也是人的終極歸宿,所以不但不需要畏懼,反而值得愛慕、眷戀和追求。蘇菲們常常把人與神的關係比喻為愛者(lover)和被愛者(beloved)。
蘇菲們這種探求內心世界、尋求宇宙人生終極答案的精神追求,其實是人類所共有的精神活動。蘇菲派基於宗教修持和神秘體驗形成了一套獨特而完整的世界觀和哲學體係。二十一世的人們依然可以從蘇菲神秘主義所提供的回答中得到某些啟迪、借鑒和印證。
而這一點恰恰解釋了為何魯米――這位十三世紀的蘇菲詩人的詩歌依然能夠喚起現代人的巨大共鳴。一位西方讀者寫道:“我很奇怪,為何數百年前的魯米能夠直指我今天的生活,他在我的精神之旅上與我對談。”
魯米的詩歌所表達的是人類永恒不變的主題:愛情、生命、死亡;對真主的愛,以及與真主合一是魯米詩歌尤具特色的主題。愛者與被愛者是魯米詩歌中極常出現的一對語詞,他也時常把真主稱作“朋友”,“國王”或“斟酒者”。但這種用詩歌語言所表達的對神、對萬物之源的愛,並不會讓現代人感覺無法理解和接受,即使對於一個無神論者,魯米的詩歌也能觸發和喚起他內心的某種情感體驗。
魯米詩歌的成功在於,在他的詩歌背後,人們可以讀出詩人所要表達的對內在精神世界的探索和形而上的哲思。正因為詩人有其神秘的感性體驗,所以魯米能將玄妙難言的哲理用充滿靈感、形象生動的詩歌語言表達出來,將宗教思想與詩歌的藝術魅力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由神所代表的無限世界所激發的狂喜與激情讓詩人獲得了不竭的靈感,使他的詩歌充滿了無限的詩意。魯米,不僅是一個偉大的詩人,更是一個偉大的精神大師。
詩歌、音樂、美酒、讓人暈眩的舞蹈、愛者和被愛者,當所有這一切相聚,這注定會是一場愛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