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身心靈合一會所觀影會近期觀看了影片《六祖慧能傳》,這部電影讓所有的會員在觀看的過程中熱淚盈眶!


    慧能(638-713)是中國佛教禪宗第六代祖師,其禪學思想是中國佛教史上的偉大革命,他所開創的南宗禪後來成為中國禪宗的代名詞,禪宗也成為中國佛教宗派中的主流。慧能是廣東新興人,青少年時代家境貧寒。一天,他去集市賣柴,聽到有人誦讀《金剛經》,忽有所悟,便問誦經人:“此經從何處得來?”誦經人答:“蘄州黃梅弘忍禪師處。”於是決定去參禮五祖。


    慧能來到湖北黃梅,在寺院裏做擔水、舂米等雜務。數月後,弘忍物色繼承人,讓弟子各寫一偈。慧能的偈得到弘忍的讚賞,並得到了其衣缽傳授。後來慧能回到南方隱跡,“混農商於勞侶”。大約十六年後,慧能來到廣州法性寺,當時印宗法師正在講(《涅檠經,清風吹動旗幡,聽眾中二僧爭論,一說風動,一說幡動。慧能則說,既非風動,也非幡動,而是你們的心在動。印宗法師聽言,即把慧能延至上席談論佛法。見慧能出語不凡,契理契機,不禁問道:“早聽說黃梅衣法南來,莫非就是你嗎?”慧能出示弘忍所傳法衣,公開了自己的嫡傳身份。於是慧能在法性寺正式剃發出家。兩個月後開始升座講法。


    後來,慧能移住曹溪寶林寺。在那裏教授徒弟,宣講禪法,盛倡“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主張,一時信徒雲集,影響愈大。武則天、唐中宗曾先後召其入京,均被婉拒。慧能本人無著作,弟子法海將其在大梵寺的講法內容記錄整理成(《壇經。慧能禪學思想的主要特點是“識心見性”和“頓悟成佛”。前


    者是心性本體論,說明“心”、“性”是眾生成佛的依據;後者是宗教修行方法論。提出宗教修行的原則和方法。


    首先,慧能認為,人的“心”、“性”即為佛性,因此“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他說人的本性是清淨無染的。“人性本淨”;“但能離相,性體清淨”;“自性常清淨”;“佛性常清淨”。他所謂的清淨,是指那種除去了煩惱、癡迷染汙而達至的純真、清潔、寂靜的狀態。人的本性、本心本來就沒有煩惱、迷妄,可以說人的本性也就是佛性。


    其次,慧能雖然強調眾生自性清淨,本自具足。但這是從本性、成佛的可能性上來說的。現實的人與佛還是有區別的。“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即緣心迷,不能自悟”;“自性迷,佛即眾生;自性覺,眾生即佛”。眾生雖然本性是佛。但由於心迷不能自悟,所以舍本逐末,遺失本來,這就是為什麽眾生隻能是現實的眾生而不是現實的佛。要脫離苦海、解脫成佛,還必須依法修行,以求去迷轉悟,返本歸真。既然慧能在心性論上提出自性本自具足,那麽在修行方法論上必然是“自悟自修”、“不假外求”。他說:“善知識,見自性自淨。自修自作自性法身,自行佛行,自作自成佛道”;“救世度人須自修”。要覺悟解脫,應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主體自身用功夫。而不能遺其內而執其外。


    在提倡“自悟自修”的大前提下,慧能還提出了一些具體的修行方法。一是無念為宗。他說:“我此法門,從上以來,頓漸皆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悟般若三昧,即是無念。何名無念?無念者,見一切法,不著一切法;遍一切處,不著一切處。”所謂“無念”就是去除人們的執著,使心靈達到自由自在、通達無礙的解脫境界,而並非要人停止任何意念活動。二是定慧等學。他說:“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第一勿迷言定慧別。定慧體一不二,即定是慧體,即慧是定用。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提倡一種活潑的、不拘形式的、自由自在的新禪法。三是頓悟成佛。就是“識心見性”。“我於忍和尚處,一聞言下大悟,頓見真如本性”;“故知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若悟,即眾生是佛”;“前念迷即凡,後念悟即佛”。強調隻要一念覺悟,即可頓入佛地。


    為了讓眾會員從本部影片中獲得更多的領悟,觀影會還在觀看完影片後給會員們專門提供了電影中的精彩對白:


    1.慧能六祖聞《金剛經》而開悟,決定出家的句子是:“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活菩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2.五祖問:你做這些粗活苦不苦啊?慧能答道:弟子以心役物,而不以物役心,所以不覺得辛苦。


    3.慧能問:師父,何謂“無生法忍之究竟”?


    五祖弘忍答:“無生法忍,無法忍,破除了我執、法執;歸向中道,不退轉境界,非善、非惡,無念、無無念。你能提出這個問題,證明你已經參透出關、重關兩個關口;如果你能體悟不生不滅的境界,那就衝過了第三關牢關了,也就大徹大悟了。”


    4.五祖招集眾弟子說:世人從來看不破生死一事,榮生哀死,自古皆然。你們在這裏跟著我學法,說是要求自己的福田,可是沒有人能脫離生死的苦海。自性被迷住了,還有什麽福德可以救你們呢?你們大家各自反省一下,看看你們自己的智慧,用你們真正的本性觀照,作一道偈語拿來給我看看。看看誰真的悟透,我就把祖師的心法跟衣缽傳授給誰,做為第六代祖。這一道偈語,要盡快的作來;切記:一切禪的真髓,不在枯木寒岩,槁木死灰;一定要運用思想,才能發揮智慧。


    5.大弟子神秀作的偈語是: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五祖評價說:偈頌的本意很好,可是你還是沒有能夠見到真如本性;也就是說,你還沒有能夠真正的入門。這樣的見知。恐怕很難達到你修尋無上菩提的境界。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也就是說,你還沒有能夠真正的完全了解自性。神秀,了解別人是聰明,看清自己才是智者。


    6.慧能要求別人幫他朝牆上書寫偈頌,而被譏笑拒絕時說:佛門弟子想學無上正覺,先要做到不可輕視初學。須知世上的事並非一定,往往下下等的人,卻有上上等的智慧。同樣,上上等的人。也有埋沒他智慧的時候。如果學佛者任意輕視他人。因輕慢故。就種下廣大無邊的罪過。


    7.慧能所作流芳千古且明心見性的偈語是: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8.五祖搖櫓送六祖過江時,師徒精彩的對話:


    六祖:“師父。還是我來搖櫓吧!”


    五祖:“不,現在是我渡你,該我搖櫓。”


    六祖:“不!迷時師渡,悟時自渡,現在我已經開悟了,我還是自渡吧!”


    五祖:“對,你不但要渡你自己,還要廣渡有情。今後弘揚佛法的擔子,就由你一個人挑了。”


    9.五祖臨別六祖時送給六祖的偈語: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


    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10.五祖弟子慧明想要奪六祖的衣缽時,五祖示現而道: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慧明,佛法隨緣,不可強求。


    11.六祖說服慧明所說的話:心中隻要排除一切塵緣妄念,不思一切善,不思一切惡,先能控製自己的心念,因為萬法原本就是在自性裏。


    慧明又問:那麽祖師世世代代傳下來的密語密意又怎麽解說?


    六祖說:任何的密語密意,就是求了解自性的本心;等你了解自性本心,心中佛性彰顯,你就是佛,佛就是你,這個是沒有分別的。


    12.當翠翠姑娘勸告六祖,不要甘受熊飛的欺負,要象個男子漢跟他公平的對抗之時,六祖答曰:“對抗並不能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隻有變得更加仇恨。”


    翠翠又說:難道你還看不出來,在我們這裏隻有強者才能生存?


    六祖回曰:我知道。但是,我心目中的強者跟你不一樣,隻有平凡才是真正的強者……浪花雖巨,但瞬間消逝;山洪雖猛,但片刻無蹤。豈能奈何大海、群山毫發呢?


    13.有一天,熊飛強迫六祖吃肉,六祖實在迫於無奈,便拿起一塊肉放在嘴邊當作吃肉的樣子。熊飛不滿,說並未吃肉,六祖解釋說已經吃了,並且接著解釋:“當你們期待我吃肉的時候,每個人的心裏都看到我吃肉的樣子;人看到的一切,都是心靈的景象。當你們要我吃肉的時候,我拿起肉來,你們已經在想我吃肉的樣子了;這樣一來,我不是已經吃給你們看過了嗎?”


    14.有一天翠翠打敗熊飛,並且要殺死他時,六祖出來勸阻,對翠翠說:為了不讓你受到傷害,我才現身攔阻他們的,如果救了你,而你又去傷害他,豈不是辜負了我原來的本意嗎?再說,打打殺殺能夠了決怨恨嗎?


    15.六祖被熊飛推到流沙裏後,五祖顯現救助,並對六祖說:


    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


    莫思向前,已過不可得;常思於後,念念圓明,自見本性。善惡雖殊,本性無二,去吧。


    16.翠翠看到六祖沒有說出是熊飛迫害了他,便說他不算男人,六祖勸說:隻有從心裏化解開誤會,才是上策。……熊飛的心並不壞,隻是被世俗的利益所蒙蔽,隻要能替他拂去這層塵霧,他會是好人,是個好朋友的。


    17.六祖因放走獵物而被獵人隊處罰,倒吊在樹上三天天夜時,五祖示現,並對六祖說:不識自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18.兩個和尚在爭是風動還是幡動時,六祖告訴他們:這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兩位的心在動。……心淨自明,萬眾印染於心,所見風吹幡動,自然是心動。


    19.大師給六祖剃度時說:


    第一刀斷除一切煩惱,


    第二刀誓修一切善法,


    第三刀願度一切眾生。


    出家之德,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念佛如是,禮佛常請。


    而今專情,拜辭國王、父母養育之恩。後不拜也。


    金刀剃下娘生發。除卻塵勞不淨身;


    圓頂方袍僧相見。法王座下又添孫。


    20.六祖對大眾開示:智慧,本來是人人具有的,隻是各人的心都被各種的欲念所迷住了,不能夠自覺自悟。也就不能夠自見自性。


    21.昔年,梁武帝見達摩大師之時曾經問過:朕建造廟宇、抄寫佛經、廣設齋會,更供養了許多比丘和比丘尼,究竟有多大功德呢?


    達摩大師答曰:任何功德都沒有!


    梁武帝疑惑:何致於全無一點功德?


    達摩大師答曰:聖上執著有為,心存邪見,不識真正法性。建廟、布施、供養,名為求福,但不肯將這福報當做功德。


    梁武帝又問:什麽才是真功德呢?


    六祖慧能的解答是:所謂功德,是要自己淨其智慧。空其實體,不著功德之想,然後才可以得功德。人由於貪、嗔、癡、慢等的作祟,掩沒了般若大智;在付出的時候,常盤算著要有多少回報。然而。施財助人、造橋鋪路,隻是修福德,與功德是完全不同的。連修佛多年的梁武帝都不免為欲念所癡迷,況且我們凡俗之人呢?所以,我們更應該注意自己心性的調理,行為的磨練而修養心性。


    22.二祖慧可為向初祖達摩大師求法,曾在雪地跪了三天三夜,


    達摩問:你究竟求什麽呢?


    二祖說:我的心,已經茫無所尋,請師父幫我安心。


    達摩說:你把心帶來,讓我為你安心。


    二祖說:即使求心,我也得不到。


    達摩說:既然是無心可取,又怎麽說心緒擾亂你了。(稍停示語)我已將你心安好了。


    二祖恍然大悟說:謝謝師父開示,阿彌陀佛!


    23.片中美妙的歌詞:


    繽紛世界,像那彩虹,


    美麗燦爛,令人追尋;


    即貪且嗔,又加癡心,


    竟認事事,一切皆真;


    執此執彼,愚昧大成,


    何時高人,指引津迷?


    24.武皇帝派大臣薛簡請六祖入宮,六祖誠意相辭,大臣問六祖:那我要如何回宮複命呢?


    六祖一笑。大臣問:大師為何笑而不答?


    六祖答:你要我如何回答?修佛見性的道理,並非一問一答之間能夠悟明。


    大臣問:那要如何才能修佛見性?


    六祖答:我隻能告訴你,心法的要旨:對一切善惡都不去思量,自然會悟入清淨心體,澄明常寂,妙用無量。


    大臣明白心意:多謝大師指點!


    大臣又說:我知道大師不會貪圖名利奉養,但是身為國師,不是更能弘揚佛法嗎?


    六祖答:弘法利生,是要因緣和合才行;有所為而為,就成為落俗的妄想了。


    大臣又問:為什麽不能指點聖上呢?


    六祖答曰:指點,隻是給你一個方向而已,路仍然是你自己要走的。當年五祖傳我心法,見悟非悟,知悟如修;但若非在獵人隊中磨練,又怎能得知“不在困中,豈能脫困;未曾有迷,豈能有悟”的道理?隻有自己體會,才能自悟明道。


    25.武皇帝沒有請到六祖慧能,但最終還是明白六祖的用意而歡喜,說:不來即來,無法即法,朕受教了!


    26.六祖向眾弟子永別,眾弟子難過,六祖說:你們難過什麽,修行這麽多年,難道還不懂“毀譽不動、哀樂不生”的道理嗎?


    27.有弟子問六祖:您的心法呢?


    六祖曰:隻要照著經文行事,處處都是心法。你們隻要記住:如果能了悟自己的心性,眾生就是佛;自己的心性如果迷失,佛就是眾生。


    28.片尾精美歌頌:


    風雨吹散情欲美夢,理想未達終辭凡塵;


    佛法猶如菩提明鏡,一旦領悟顯自在身;


    精勤修持成道根本,隱約之間光明來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異能人的前世今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影3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影3並收藏異能人的前世今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