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會員的一致要求下,天力親自為大家做與潛意識溝通的冥想引導。以下是天力的冥想引導詞:


    請你以一個最舒服的姿勢坐好,然後慢慢的閉上你的眼睛,慢慢的吸氣、呼氣,讓自己的心緩緩的靜下來,去感受隻有自己存在的世界。


    冥想是心理學中放鬆的一種方式,它可以幫你進入你的潛意識,讓你和你的潛意識進行溝通和交流。今天我就帶大家進入:大樹的冥想。


    先讓大家感受腳踏在地板上的感覺,輕輕地壓一下地板,柔軟舒適的感覺。


    現在我讓大家想像自己是一棵樹,不知道這棵樹長在什麽地方,也許是山頂的一棵鬆樹,也許是湖邊的一棵柳樹,總之先想象自己是一棵樹,想象你的身體是筆直的,現在深長綿厚的的呼吸貫穿著你的身體,深深地吸氣,吸上來大地的那份營養和愛,當你深深的呼氣的時候,想想你的兩隻腳像樹根一樣開始慢慢地紮進深深的土地,用這樣的方式站的既挺直又有力,同時想象你的兩隻手臂向上上升,包括你的毛發都變成了樹的枝葉,然後向上,向四周伸展,向著陽光,向著白雲,向著清風,向著廣袤的世界無邊無垠的伸展,慢慢的你會聽到越來越有感覺的音樂聲,當你向上伸展連接陽光雨露的時候,你也感覺到你的腳在大地之下向四周延展,如此你在大地之下用你的繁密的根係與其他的樹相連接,你們牢牢的彼此纏繞彼此,支持彼此,同時,當有微風吹過的時候你的枝葉迎風搖擺,在這微風中傳遞的信息經由你的枝葉接收到,然後傳遞給你周圍的其他朋友。


    現在,你也許想把你的身體輕柔的搖擺,你會看到你在一片廣袤的森林之中。你是浩瀚綠色海洋中的一棵,所有這世界美妙的氣息在每一棵大樹的枝葉上跳躍、流淌和傳遞。你看到你是這廣袤森林中的一棵樹,每一棵樹都以他頑強的生命力在向大地和天空伸展,他們與天地融為一體。同時他們享受這天地之間至高無上的營養和愛。在你搖擺的時候把你不想要的煩惱、把你多日來的疲憊隨風飄散開,你感覺到自己越來越有力,同時也越來越柔軟。你看到那棵樹的形象如此的高大挺拔也是如此的俊秀和蔥蘢,同時你也看到那個廣袤的森林有浩瀚的能量,在更大的空間裏,宇宙包裹著它的能量,裏麵有所有你需要的健康、幸福、快樂和愛,你是如此的自信,如此的有力,現在帶著這樣的一份感覺。我想邀請你將你的感覺環繞你的身體,回到你身體的形象,你的頭、你的肩、你的前胸後背和四肢,在這個過程裏麵,你慢慢地收攏這些枝葉和根係。收回到你的身體裏麵,你知道他們存在,同時別人看不見,當你收回來的時候,你還保留著那樣一份有力和自信,當你聽到音樂漸漸遠去的時候,你就會更多的回到你的身體。感覺一下經過剛才的伸展,你的身體變得柔軟、靈活、充滿能量,帶著對身體這樣一份全新的驚喜的認識,我們開始今天的生命、生活的旅程,現在你可以慢慢睜開你的眼睛了。當你醒來的時候,你會感覺你的身體是無比的輕鬆和舒服。現在。請大家緩緩睜開眼睛。


    看到大家都把眼睛睜開了之後,天力問了大家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你去過香港嗎?”把大家從冥想狀態拉到了現實中來。接著上一課的話題“分清三件事”的話題,我們繼續來探討各種身份和角色中的人際關係處理問題。


    人際界線不清最典型的表現就是把別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過分熱心。過分卷入,過度幹涉,過度保護,以拯救者或救世主自居,具有過強的監護人和主人翁精神,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母親對待嬰兒常常就是如此,因為嬰兒沒有自理能力,確實非常需要母親的關心和保護。孩子長大以後,母親如果還是這樣對待孩子,將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但是,許多母親並沒有隨著孩子的長大而改變這種行為模式。她們繼續無微不至地關心孩子,替他做所有的事,插手他的學習、工作、生活、交友、戀愛、婚姻。相對來講,父親較少扮演拯救者的角色,這是因為男性的人際界線一般比女性清,人際距離較遠。一個家庭,如果以女性居多,人際界線通常都是模糊不清的。反之,如果以男性居多,人際界線會清楚一些。


    管理心理學把管理者(領導)分為兩種類型:任務型和情感型。任務型的領導比較“冷”,隻關心團隊的工作效率,不關心成員的情感活動,而情感型的領導側重於協調人際關係,關心成員的情感活動,擅長於製造氣氛,提高團體的凝聚力。從某種意義上講,情感型的領導是人際界線不清的。他們常常過分熱心,過度幹涉,愛管閑事,婆婆媽媽。


    心理谘詢師也常常會以拯救者或救世主自居(英雄情結),跨越人際界線,對谘客過度幹涉。在谘詢過程中,打破人際界線有時候是必要的,但是,在多數情況下,打破人際界線是因為谘詢師自己人際界線不清。


    需要指出的是,拯救不僅僅是人際界線不清,同時也是黑白分明的表現。在拯救者的眼裏,他人是有缺陷的,如果不去拯救,他們會墮落、失敗、痛苦、變態。拯救者把世界分為黑的和白的,他的神聖使命就是把黑的變成白的。


    客體關係理論用投射性認同來概括客體關係。常見的投射性認同有四種:控製(也稱權力)、依賴、討好(也稱迎合)、情欲。


    所謂控製,就是把別人當成自己的身體的一部分或工具,象使用自己的手腳那樣使用別人,並且希望使用起來得心應手。他們目中無“人”,把別人當成物體,不關注別人的內心感受,甚至有意壓製別人的內心感受。一件工具,如果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使用者就無法完全駕馭它。因此。控製者總是千方百計否定別人的能力,打擊對方的自主性,使他喪失自我,乖乖地服從控製。


    控製有三種:硬控製、軟控製和無形的控製。批評、教育、命令、懲罰、指責、羞辱、跟蹤、調查、限製人身自由都屬於硬控製。討好、利誘、撒嬌、胡鬧、施苦肉計、要挾都屬於軟控製,信用、承諾、保護、恩賜、以身作則、威望、自信、勇猛屬於無形的控製。


    無形的控製與拯救有某些相同之處,說明拯救是有可能轉變為控製的。但是,兩者畢竟不同。拯救的目的是讓對方過得好,結果如何另當別論,而控製的目的是“為我所用”。拯救是利他的,控製是利己的。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喜歡控製別人,把別人當作自己的身體或工具來使用,常用的方法是硬控製。表演型人格障礙也喜歡控製別人,常用的方法是軟控製。邊緣型人格障礙常常軟硬兼施。自戀型人格障礙則是硬控製和無形的控製並用。


    依賴與拯救相對。一方是拯救者。另一方就是依賴者。拯救會強化依賴性。同樣,依賴會激發對方的英雄情結。


    從某種意義上講,依賴就是軟控製。他用依賴控製對方,使對方心甘情願而且自鳴得意地扮演起拯救者來。


    在拯救型的母親身邊,一定會有依賴型的孩子。一個人如果有好幾個姐姐。他的依賴性一定會很強。在女性居多的家庭裏,拯救和依賴是每天都在上演的戲。全家人互相拯救、互相依賴,非常糾纏。在大家庭裏,女性達到一定的數量,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拯救是把別人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依賴則是把自己的事推給別人,讓別人替自己做。控製也是讓別人替自己做事。但後果還是自己承擔的,而依賴把責任也交給了別人,要求別人對自己負責。因此,一個依賴的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穿不暖、吃不飽還怪罪父母。甚至故意不伸手、不張口,叫自己穿不暖、吃不飽,讓父母心疼,激發父母的惻隱之心。


    依賴型的人小時候依賴父母或哥哥姐姐,結了婚以後則依賴配偶。或者同時繼續依賴父母,甚至對方的父母。這種人“家族觀念”很強,視結婚為找“歸宿”,要托付終身,所以挑三揀四,百裏挑一,不但個人條件要好,家庭背景也要好,好象不是兩個人結婚,而是兩個家族結婚。


    依賴型人格障礙的主要特點就是依賴。當然,病人不是依賴所有的人,而是關係親密的人,對陌生人通常是比較排斥的。


    回避型人格障礙主要表現為回避人際交往,不過,他們所回避的是陌生人,而不是親人,相反,他們對親人還是比較依賴的。這說明,依賴型人格障礙和回避型人格障礙兼有黑白分明,他們把人分為親和疏、可靠和不可靠,依賴“白”(親和可靠),回避“黑”(疏和不可靠)。依賴和回避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麵,依賴型人格障礙側重於依賴,回避型人格障礙側重於回避。


    討好既是客體關係理論所說的一種投射性認同,又是自體心理學所說的一種自體客體移情(反映性移情),主要表現為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讚揚和尊重,為此而揣摩別人的心思、了解別人的興趣,迎合別人的心理,做一些能夠讓對方開心的事。討好別人、迎合別人,其實是對自己的背叛,這是“假自體”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


    小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照顧,讓自己活得舒服一些,討好父母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生存能力的提高,沒有必要繼續討好別人。或者說,如果是生活所迫,討好一下某個重要人物,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把討好變成一種風格,到處討好,奴顏婢膝,那就有問題了。


    說討好是人際界線不清的表現,是因為,如果不給別人帶來實際的好處,譬如請客送禮、幫助解決實際問題,而僅僅是溜須拍馬、阿諛奉承、投其所好、自我完善,那是沒有作用的。以為這樣做可以得到別人的認可、讚揚和尊重,其實是一個錯覺。


    再說,別人的認可、讚揚和尊重有那麽重要嗎?除了滿足一下虛榮心,並沒有實際的好處,除非得到獎金,或者提拔。


    表演型人格障礙很在乎這些虛名,為了追逐虛名而脫離實際,其實是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裏,自編自演,自娛自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異能人的前世今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影3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影3並收藏異能人的前世今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