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身心靈合一會所應眾多家有高考的孩子的父母會員的要求,請到了h省的高考狀元鄭人元為大家作了一場題為《謀劃人生請從自己的興趣開始》的演講報告,吸引了眾多為孩子的學業和未來謀劃而焦慮不已的家長們,紛紛帶著他們的孩子,前往天地人身心靈合一會所的戶外活動基地“心源生態農業示範園”去聽講座,對這位“太空少年”充滿了好奇和期待。他曾經收到美國九所大學的邀請,最終到華盛頓大學就讀而後畢業。
曾接到一個妹妹的電話,她剛查到了高考成績,問我明天填誌願該填什麽專業,她爸爸說金融工程好,以後去銀行就業,收入穩定,要不要報金融工程?
我要怎麽告訴她呢?我自己為了選擇我的專業花了一兩年的時間思考,到現在還沒有給我自己的職業生涯下一個定論,我怎麽樣告訴她在一個晚上的時間裏快速地判斷學什麽專業好呢?
中國的教育就是這樣,中學時代的孩子什麽都不懂,不知道各個專業到底是什麽意思、社會上各種職業到底意味著怎樣的工作狀態、他們到底擅長什麽、對什麽感興趣、終生的追求是什麽,統統不知道...於是就在高考分數出來之後的某一晚在飯桌上和家長合計了一下,就胡亂報個金融、報個計算機、報個會計...可是這麽重要的事情,怎麽可以在飯桌上花一兩個小時決定呢?
我決定整理一下電話裏的內容,這些是我在美國四年對大學教育的很多思考,這一陣子一個接一個的社團聽到我的講座邀請我去講夢想-講經曆、講選擇-受之有愧,因為我畢竟沒有那麽多超出同齡人的見解可講,但我又十分迫切地希望更多處在迷茫中的學弟學妹們得到一些正能量,麵對壓力和挑戰更加堅定信心,去做最好的選擇。
我首先問她:你想做一個成功的人嗎?她迫不及待地說:想!我說:那我告訴你,所有成功的人。無一例外,都在做他們感興趣的事情。如果你不喜歡金融,但是覺得金融好就業就填報金融,那大學四年會非常的難過。工作之後會覺得壓力特別的大,生活質量也不高...
但如果你認為你真心熱愛畫畫、你可以不知疲倦地研究地圖、談到各種美食的烹飪方法就會眉飛色舞,那很有可能你就應該去學美術、地理或者烹飪,並且很可能會取得了不起的成就。哈佛大學的校長faust曾在畢業典禮上說:你可以選擇你的退路,但人生很長,先去做你最熱愛的事情,不要一開始就選擇退路。
對!人生還很長,即使你現在已經中年了,隻要目標堅定,都是可以重頭開始的!美國人一般會轉行很多次。這也是他們反複探索自己興趣的一個過程,但是一般對於東亞人來說,從頭開始總被認為是特別困難而且丟人的。大家知道折紙原理嗎?
50年可以奮鬥的人生,如果是50張紙疊在一起,就隻有幾厘米厚。但是目標堅定的人,50年都圍繞著一個目標在生活,那麽50年之後的成就就像一張無限大的紙折疊了50次一樣厚!一張紙折疊50次之後一定會很厚吧?但你絕對無法想象,它的厚度竟然可以從地球伸到太陽!
那我們現在來想象,為什麽有人一輩子對人類的貢獻微不足道,有的人卻可以改寫人類的曆史呢?這就是夢想的力量!
當然了,這個不適用於沒有成功野心的人。很多人就是喜歡安逸的小日子,那隨波逐流地選專業、進體製,也未嚐不可。但是我想說,社會永遠都隻有絕對的上遊和絕對的下遊,和一個正在縮小的的中遊,中國的經濟脈搏一刻不停。而社會階層在固化,不進則退的河流裏,是容不下一條小船舒適地遊弋的。
說到選專業這個事情,我認為就先不要考慮好不好找工作了,反正不好找!今年大學生隻有30%不到能找到工作。再說,找工作跟專業不相關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肯定會有人說,那找不到好工作怎麽辦呢?掙不夠錢買不起房丈母娘看不上娶不到老婆怎麽辦呢...其實這些不是我們想要討論的範圍,但如果允許我發表一些自己的觀點的話,我覺得找不到工作的意思是說找不到好工作,但是即使是工地裏的工作都可以至少讓自己有飯吃啊,如果夢想夠堅定,就能體會到一邊流浪一邊作畫的樂趣,就不會把當下吃的苦看得那麽重了……我相信好姑娘會欣賞有夢想有誌氣的男生的,如果你是有能力有野心的人,我相信你們不會連自己都養不活的。
我高中學的是理科,我一直有種從政報國的念頭,於是看著很多領導人的簡曆,感覺應該去學理科,於是大學也繼續學習電子工程(真是一個很奇怪的邏輯,好在現在的領導人都開始變成文科出身了)。我修了很多的數理化,結果發現那些課學起來過於簡單(可能是國內高中基礎打得好),慢慢地越來越迷茫-我花了這麽多的時間,付這麽多的學費,到底要來美國學什麽?我不想就這麽稀裏糊塗地念完大學的四年,最後像大多數華盛頓大學工程係的學生一樣去微軟、英特爾找個舒適的工作-我接觸過這些公司裏的一部分工科男,社交圈子非常的窄,每天和程序打交道,以至於英文都說不流利了(當然啦,真心喜歡這個行業的肯定也不少的)……我跟學校提出要休學,然後我去了中國的西部各省,窮遊歐洲,後來才決定要學社會科學-經濟學和國際研究學。
可是在國內可等不得!讀了一年多發現不喜歡了再轉肯定是很困難的!我們還是先問問自己,本科學習到底意義是什麽?英文裏,之所以有和的區別,是因為西方人覺得研究生才算是真正的大功告成,本科隻是打個基礎而已。美國上層家庭的子女愛去文理學院,就是因為那裏的基礎打得好,什麽基礎呢?人文基礎!
美國富人總覺得金融、計算機、工程、醫學這種技術性很強的學科是中低階層的孩子還有很多亞洲人愛學的,他們的孩子以後要做高管,要去政府。就必須學英文文學、曆史、哲學、經濟、政治、法律這一類的富人才敢學的專業,因為本科畢業不用急著養家糊口,還可以體驗幾年社會,再繼續深造。接著進入商界和政壇。(這裏是我與很多美國人交流之後的一個不具權威性的總結,並不代表對任何專業的否定,還是那句話,不管是數學、醫學、工程...都是有價值的專業,你必須去學你熱愛的東西)中國的富人們也開始慢慢轉變思維了,開始避免讓孩子選擇會計、工程等類似技校也可以學到的專業,而讓孩子接受更好的人文教育。
前些天看到一篇文章,是一個銀行的人力資源經理寫的麵試大學實習生的感悟,說進銀行的三類大學生特征明顯:機關子弟、商人子弟、知識分子子弟和農民子弟。父母是公務員或者國企職工的,一般會搞關係。做事兒的時候愛耍小聰明;生意人的孩子顯得自信而且做事認真;父母是知識分子的總顯得有點傲氣,不合群;農民的孩子不太愛說話,情商不高,但是做事勤快。
接著作者說,最受歡迎的商人子弟一般都能留下。機關子弟有關係,也可以,知識分子子弟和農民子弟一般都很難留在銀行...
每個人的父母都會不知不覺地把他們認為最正確的一套是非觀和為人處事的辦法教給孩子-如果他們認為不正確他們也不會那麽幹-結果就是孩子們完完整整地接受了父母的思維方式,造成了很多人一輩子辛勤工作卻仍然無法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我認識的大多數同齡人,都處在父母粗暴的人生規劃之下,從小學這學那是父母決定的,選什麽專業上什麽大學是父母決定的。大學畢業馬上讀研究生或者考公務員是父母決定的,跟哪個女生在一起也是父母決定的……那人生到底還有多少是自己的?大多數的美國學生都不會在本科畢業之後立即讀研究生(少數數學、物理等理論科學除外),而是進入社會體驗個幾年或者十幾年,甚至有人在沒進入本科或者剛讀了一兩年之後中斷好多年去做任何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他們總是認為帶著經驗閱曆進入研究生院才能學到更多,在職業生涯裏遇到一個學位造成的瓶頸了再去取得那個學位更有目的性。這樣一來。他們可以嚐試很多領域,真正知道自習喜歡什麽之後,再帶著自己工作中的實戰經驗去聽課,真是把讀研究生的時間和錢花在了刀刃上,再看看我們中國一窩蜂地讀研大軍。非常的盲目,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學到這樣的學位如果以後再找一份跟專業不對口的工作,將會是怎樣一番感受呢?
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麽?可以去做做職業性格測試,或者多接觸各個領域的成功人士(比如參加各種論壇和聚會),聽聽他們的成長軌跡,也可以禪修、去休學、去打工、去旅遊,讓自己的內心走出喧囂的環境,聽清楚內心的呼聲到底是什麽。知道自己想要什麽了,再去讀書,再去花時間培養自己那一方麵所需要的所有素養,而不是相反。
好在,還是有人敢於去冒險,敢於挑戰常規,去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去為了教育的理想建學堂,還有人耶魯畢業去當村官……這些都是了不起的嚐試,雖然在美國人看來可能都是身邊隨處可見的例子,但至少中國的90後們開始了對常規的挑戰,這就是一個好的開始!對於父母的建議,很多當然都是寶貴的人生經驗,但不要在自己獨立思考判斷之前就全盤照收,除非你不想發展得更好,隻想複製你父輩的人生軌跡。父母永遠都是為你好,沒錯!但是父母永遠都不知道什麽選擇對你最好!作為司機的你,做為棋手的你,必須經過自己的思考,自己手握方向盤、自己謀劃大的棋局,而不是和父母一起握著方向盤、在爭吵聲中落棋……
曾接到一個妹妹的電話,她剛查到了高考成績,問我明天填誌願該填什麽專業,她爸爸說金融工程好,以後去銀行就業,收入穩定,要不要報金融工程?
我要怎麽告訴她呢?我自己為了選擇我的專業花了一兩年的時間思考,到現在還沒有給我自己的職業生涯下一個定論,我怎麽樣告訴她在一個晚上的時間裏快速地判斷學什麽專業好呢?
中國的教育就是這樣,中學時代的孩子什麽都不懂,不知道各個專業到底是什麽意思、社會上各種職業到底意味著怎樣的工作狀態、他們到底擅長什麽、對什麽感興趣、終生的追求是什麽,統統不知道...於是就在高考分數出來之後的某一晚在飯桌上和家長合計了一下,就胡亂報個金融、報個計算機、報個會計...可是這麽重要的事情,怎麽可以在飯桌上花一兩個小時決定呢?
我決定整理一下電話裏的內容,這些是我在美國四年對大學教育的很多思考,這一陣子一個接一個的社團聽到我的講座邀請我去講夢想-講經曆、講選擇-受之有愧,因為我畢竟沒有那麽多超出同齡人的見解可講,但我又十分迫切地希望更多處在迷茫中的學弟學妹們得到一些正能量,麵對壓力和挑戰更加堅定信心,去做最好的選擇。
我首先問她:你想做一個成功的人嗎?她迫不及待地說:想!我說:那我告訴你,所有成功的人。無一例外,都在做他們感興趣的事情。如果你不喜歡金融,但是覺得金融好就業就填報金融,那大學四年會非常的難過。工作之後會覺得壓力特別的大,生活質量也不高...
但如果你認為你真心熱愛畫畫、你可以不知疲倦地研究地圖、談到各種美食的烹飪方法就會眉飛色舞,那很有可能你就應該去學美術、地理或者烹飪,並且很可能會取得了不起的成就。哈佛大學的校長faust曾在畢業典禮上說:你可以選擇你的退路,但人生很長,先去做你最熱愛的事情,不要一開始就選擇退路。
對!人生還很長,即使你現在已經中年了,隻要目標堅定,都是可以重頭開始的!美國人一般會轉行很多次。這也是他們反複探索自己興趣的一個過程,但是一般對於東亞人來說,從頭開始總被認為是特別困難而且丟人的。大家知道折紙原理嗎?
50年可以奮鬥的人生,如果是50張紙疊在一起,就隻有幾厘米厚。但是目標堅定的人,50年都圍繞著一個目標在生活,那麽50年之後的成就就像一張無限大的紙折疊了50次一樣厚!一張紙折疊50次之後一定會很厚吧?但你絕對無法想象,它的厚度竟然可以從地球伸到太陽!
那我們現在來想象,為什麽有人一輩子對人類的貢獻微不足道,有的人卻可以改寫人類的曆史呢?這就是夢想的力量!
當然了,這個不適用於沒有成功野心的人。很多人就是喜歡安逸的小日子,那隨波逐流地選專業、進體製,也未嚐不可。但是我想說,社會永遠都隻有絕對的上遊和絕對的下遊,和一個正在縮小的的中遊,中國的經濟脈搏一刻不停。而社會階層在固化,不進則退的河流裏,是容不下一條小船舒適地遊弋的。
說到選專業這個事情,我認為就先不要考慮好不好找工作了,反正不好找!今年大學生隻有30%不到能找到工作。再說,找工作跟專業不相關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肯定會有人說,那找不到好工作怎麽辦呢?掙不夠錢買不起房丈母娘看不上娶不到老婆怎麽辦呢...其實這些不是我們想要討論的範圍,但如果允許我發表一些自己的觀點的話,我覺得找不到工作的意思是說找不到好工作,但是即使是工地裏的工作都可以至少讓自己有飯吃啊,如果夢想夠堅定,就能體會到一邊流浪一邊作畫的樂趣,就不會把當下吃的苦看得那麽重了……我相信好姑娘會欣賞有夢想有誌氣的男生的,如果你是有能力有野心的人,我相信你們不會連自己都養不活的。
我高中學的是理科,我一直有種從政報國的念頭,於是看著很多領導人的簡曆,感覺應該去學理科,於是大學也繼續學習電子工程(真是一個很奇怪的邏輯,好在現在的領導人都開始變成文科出身了)。我修了很多的數理化,結果發現那些課學起來過於簡單(可能是國內高中基礎打得好),慢慢地越來越迷茫-我花了這麽多的時間,付這麽多的學費,到底要來美國學什麽?我不想就這麽稀裏糊塗地念完大學的四年,最後像大多數華盛頓大學工程係的學生一樣去微軟、英特爾找個舒適的工作-我接觸過這些公司裏的一部分工科男,社交圈子非常的窄,每天和程序打交道,以至於英文都說不流利了(當然啦,真心喜歡這個行業的肯定也不少的)……我跟學校提出要休學,然後我去了中國的西部各省,窮遊歐洲,後來才決定要學社會科學-經濟學和國際研究學。
可是在國內可等不得!讀了一年多發現不喜歡了再轉肯定是很困難的!我們還是先問問自己,本科學習到底意義是什麽?英文裏,之所以有和的區別,是因為西方人覺得研究生才算是真正的大功告成,本科隻是打個基礎而已。美國上層家庭的子女愛去文理學院,就是因為那裏的基礎打得好,什麽基礎呢?人文基礎!
美國富人總覺得金融、計算機、工程、醫學這種技術性很強的學科是中低階層的孩子還有很多亞洲人愛學的,他們的孩子以後要做高管,要去政府。就必須學英文文學、曆史、哲學、經濟、政治、法律這一類的富人才敢學的專業,因為本科畢業不用急著養家糊口,還可以體驗幾年社會,再繼續深造。接著進入商界和政壇。(這裏是我與很多美國人交流之後的一個不具權威性的總結,並不代表對任何專業的否定,還是那句話,不管是數學、醫學、工程...都是有價值的專業,你必須去學你熱愛的東西)中國的富人們也開始慢慢轉變思維了,開始避免讓孩子選擇會計、工程等類似技校也可以學到的專業,而讓孩子接受更好的人文教育。
前些天看到一篇文章,是一個銀行的人力資源經理寫的麵試大學實習生的感悟,說進銀行的三類大學生特征明顯:機關子弟、商人子弟、知識分子子弟和農民子弟。父母是公務員或者國企職工的,一般會搞關係。做事兒的時候愛耍小聰明;生意人的孩子顯得自信而且做事認真;父母是知識分子的總顯得有點傲氣,不合群;農民的孩子不太愛說話,情商不高,但是做事勤快。
接著作者說,最受歡迎的商人子弟一般都能留下。機關子弟有關係,也可以,知識分子子弟和農民子弟一般都很難留在銀行...
每個人的父母都會不知不覺地把他們認為最正確的一套是非觀和為人處事的辦法教給孩子-如果他們認為不正確他們也不會那麽幹-結果就是孩子們完完整整地接受了父母的思維方式,造成了很多人一輩子辛勤工作卻仍然無法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我認識的大多數同齡人,都處在父母粗暴的人生規劃之下,從小學這學那是父母決定的,選什麽專業上什麽大學是父母決定的。大學畢業馬上讀研究生或者考公務員是父母決定的,跟哪個女生在一起也是父母決定的……那人生到底還有多少是自己的?大多數的美國學生都不會在本科畢業之後立即讀研究生(少數數學、物理等理論科學除外),而是進入社會體驗個幾年或者十幾年,甚至有人在沒進入本科或者剛讀了一兩年之後中斷好多年去做任何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他們總是認為帶著經驗閱曆進入研究生院才能學到更多,在職業生涯裏遇到一個學位造成的瓶頸了再去取得那個學位更有目的性。這樣一來。他們可以嚐試很多領域,真正知道自習喜歡什麽之後,再帶著自己工作中的實戰經驗去聽課,真是把讀研究生的時間和錢花在了刀刃上,再看看我們中國一窩蜂地讀研大軍。非常的盲目,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學到這樣的學位如果以後再找一份跟專業不對口的工作,將會是怎樣一番感受呢?
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麽?可以去做做職業性格測試,或者多接觸各個領域的成功人士(比如參加各種論壇和聚會),聽聽他們的成長軌跡,也可以禪修、去休學、去打工、去旅遊,讓自己的內心走出喧囂的環境,聽清楚內心的呼聲到底是什麽。知道自己想要什麽了,再去讀書,再去花時間培養自己那一方麵所需要的所有素養,而不是相反。
好在,還是有人敢於去冒險,敢於挑戰常規,去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去為了教育的理想建學堂,還有人耶魯畢業去當村官……這些都是了不起的嚐試,雖然在美國人看來可能都是身邊隨處可見的例子,但至少中國的90後們開始了對常規的挑戰,這就是一個好的開始!對於父母的建議,很多當然都是寶貴的人生經驗,但不要在自己獨立思考判斷之前就全盤照收,除非你不想發展得更好,隻想複製你父輩的人生軌跡。父母永遠都是為你好,沒錯!但是父母永遠都不知道什麽選擇對你最好!作為司機的你,做為棋手的你,必須經過自己的思考,自己手握方向盤、自己謀劃大的棋局,而不是和父母一起握著方向盤、在爭吵聲中落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