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靜心。(..tw好看的小說)心如水一樣,當水平靜時,水顯得更加的清澈,而此時水底下的一切都清晰可見,瀝瀝在目。水底下遊來遊去的魚,水底下的石頭,此時的一切顯得十分的美好。當往河水裏扔下一塊石頭,平靜被打破了。剛才的一切景像,全被破壞了。那魚已不是原來的魚。在波動中魚的體形也在波動,忽大忽小。為何?什麽都沒有變還是那條河,還是那些魚。變的是什麽?變的是石頭使河水波動起來了。一塊石頭打破了所有的平靜。


    我們的心也是如此,當心平靜時,自在,安祥。可是當我們被心被幹攏時,正如平靜的湖麵被石頭破壞一樣。煩躁,反感,鞏懼,自大……因此保持平靜心就難得可貴。一旦內心之波動起來,就會不斷的傳染。就像水一樣會泛起一陣陣的漣漪,不斷地向往擴展出去,傳遍全身。如此可見心要平靜即要心不動。心不動則靜。心不動則如平靜的湖麵。心如何才能不動?心不分別則不動,一分別則動。如何不動?心不跟隨境走,心跟隨境走就會被境所轉.就好像兩個人在談話時,對方的談話風格屬於情緒型的人,語言間時常流露出燥動而且還著強列的情感。如果此時你進入對方的磁場當中也會被對方所同化掉,進入對方的程序當中。而如果此時先把自已定住,隻是保持一份超然的心境,就不會被對方的情緒所波動,所幹擾。而且能夠保持住自已的理性、平和和冷靜的頭腦去應對。


    如些可見保持平靜心即是一種方法,一種藝術,更是一種境界。


    佛曾說:“人都是活在一種錯覺當中,不知道死神隨時都可能降臨,誤將此‘假我’認為是‘真我’,以‘無常’當作‘永恒’,不知‘生者必滅,會者必離’緣起正觀的道理。”


    佛說不要用抗拒的心態來麵對這個世界,凡事以對立的心態對待,嘮叨、抱怨就會不斷,如此便難以寬容的心來原諒、接受他人不同的見解。於是就很難活得快樂、自在。我們想要解脫,一定要先了解心的毛病,麵對現實、麵對社會,以智慧來圓融事相、超脫凡情。


    所謂“我慢”。是指以“我”為一己之中心,由此所執之“我”而形成驕慢心。簡言之,即指自尊心過於強烈的心態。自尊心過於強烈的人,內心其實是脆弱的、無助的。人常常為了保護自我,不容許他人毀謗、批評,於是雖然給自己套上一個聖人的外殼,其內心卻充滿著高低不平的尊嚴,希望獲得他人的尊重。


    置身在這個娑婆世界,每個人都非常我慢,你切記勿祈求他人給你麵子。在個人修養方麵。應該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倘若遇到非常驕傲,言語暴躁直衝的人,更應當以忍耐、謙退、柔和之心來應對,如此便可以避免無謂的爭執和糾紛。


    佛說:“世上沒有任何人能夠給你痛苦。唯有你自己!”


    有一位富家小姐,據說她是名企業家之一。她對現實有很多不滿與厭惡感,心中有許多煩惱。她問我:“如何才能心平氣和地追求到人生的目標?”我說:“人,生活於世間,隻要有所追求就不會心平氣和。”


    接著她又說:“師父!難道您不會因追求而有所煩惱嗎?”我說:“這種問題我無法回答,因為我從不去追求任何一件事,因此。從未有過追求的得失感。”


    從上述對話中,我們不難了解:物質富有的人生不見得快樂,而過平淡的生活也不會有任何欠缺的失落感!因為隻要心境踏實,不覺得缺少什麽,就不會有追求的煩惱。許多物質富有的人們,內心永遠不滿足、永遠覺得有欠缺。這實在是苦惱無邊的人生。


    還有一位小姐問我:“成功的標準,到底如何訂定?”她的問題,我覺得很奇怪。成功怎會有標準呢?人心追求的目標無窮無盡,如何才算成功呢?我回答:“當你心滿意足時,你就成功了;如果不滿足。就沒有所謂的成功。成功的意思就是滿意,成功沒有固定的標準。其實,快樂或煩惱都隻是一種觀念、心境而已。”


    慈濟法師帶了七、八位先生女士來看我。慈濟法師說:“師父,他們的母親在幾天前被一位酒醉的駕駛人撞死。他們原本非常不諒解,堅持要肇事者賠償。後來,我勸告他們說:‘能原諒別人就是福。’又講了許多類似的案例,讓他們的心情平靜下來,並且告訴他們:‘原諒對方就是功德。把心平靜下來才能好好溝通,您們的母親也才能入土為安……’”


    慈濟法師接著又說:“他們聽了之後,覺得很有道理。畢竟,人命的價值不在於那幾十萬元的賠償費,他們決定讓母親入土為安。後來,雙方都很心平氣和地溝通。肇事者酒醒後非常自責,而且受害家屬對他那麽寬厚,他更深感慚愧!他跪在老太太的靈堂前,至誠地懺悔說:‘我一時酒醉犯下大錯,而大家竟然對我這麽寬厚,讓我非常感動。我原本是個不負責的人,喝酒後經常打罵太太。現在我要以行動表示真誠的懺悔,從今天開始,我絕對不會再喝酒,也會對家庭負起責任。’”


    我對慈濟法師說:“你能夠讓受害家屬心境平和,進而感化一位浪子回頭,真是功德無量啊!”他們其中的一位先生說:“這都要感謝師父!因為有您平時所說的法,才使我們理智地處理這件事。為了報答師父的法恩,我們願意捐出一百萬元,讓母親遺愛人間。”


    這也是所謂的“得饒人處且饒人”,學佛就是要學得“不管遇到什麽事,都要以平靜的心去處理”,如果追求不盡,那就永遠不會快樂。


    深山一座小廟裏,有一尊十分莊嚴的觀世音菩薩像。每天專程到寺院祈禱,許願的人特別多,香火特別旺盛。寺院裏隻有一位看門的老和尚,他看見坐在台上的菩薩太辛苦了,每天要應付這麽多人的要求,覺得於心不忍,他希望能分擔菩薩的辛苦。


    有一天他在禮拜觀世音菩薩時,向菩薩表明了這份心願。突然,他覺得菩薩說話了,“好啊!我下來為你看門,你上來坐在蓮花座上。但是,不論你看到什麽,聽到什麽,都不可以說一句話。”老和尚覺得這個要求很簡單,便同意了。於是,觀世音菩薩下來變成了老和尚,而老和尚則變成了觀世音菩薩,坐在蓮花座上。前來頂禮的絡繹不絕,老和尚依照先前的約定,靜默不語,聆聽著信徒們的心聲。信徒們的祈求,千奇百怪,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但無論如何,老和尚都強忍下來,沒有說話。


    有一天,來了一位富人,當他禮拜完後,竟然忘記手邊的錢袋便離去。老和尚看在眼裏,真想叫這位富人回來,但是,他憋著不能說。接著來了一位窮困潦倒的乞丐,他祈禱菩薩能夠幫他渡過生活的難關。當要離去時,發現先前那位富人留下的袋子,打開,裏麵全是錢。乞丐高興的不得了,連忙向觀世音跪拜:菩薩真好,有求必應!萬分感謝地離去。而蓮座上假裝的觀世音看在眼裏,想告訴他這不是你的。但是,他跟真正的觀世音約定在先,他仍然憋著不能說。接下來有一位要到前線打仗的年輕士兵來到,他來祈求觀世音菩薩能夠保佑他平安地回來。正當要離去時,那位富人衝進來找錢,看見士兵,便認為他拿了自己的錢。士兵不知事情真相,兩人便吵了起來。


    這時候,蓮座上假裝的觀世音菩薩實在忍不住了,遂開口說話了。兩人一看菩薩都開口說話了,事情便一清二楚了,於是,富人便去找那位乞丐,士兵便匆匆地奔向前線。這時,真正的觀世音出現了,指著蓮座上說:“你下來吧!那個位子你沒有資格在那裏了。”老和尚說:“我把真相說出來,主持公道,難道不對嗎?”


    觀世音菩薩說:“你懂得什麽?那位富人並不缺錢,他那袋子錢對他來說實在算不得什麽,可是,對於那位乞丐,卻可以生活一輩子;最可憐的是那位士兵,如果那位富人一直纏下去,就會延誤他上前線的時間,他還能保住一條命,而現在,他所在的部隊正在遭受敵人的襲擊,他正被敵人的子彈射中身亡了。”


    這個寓言聽起來像笑話,卻透露出一個真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希望自己的願望能夠實現,但是現實卻總不如我們的意,於是,傷心,懊惱。可是,我們必須相信,目前我們所擁有的,不論順境還是逆境,都是對我們最好的安排。若能如此,我們才能在順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舊心存喜樂和保持一顆平靜心。


    修好四梵行:慈愛心、慈悲心、隨喜心、平靜心,就能安住在當下,相信當下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異能人的前世今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影3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影3並收藏異能人的前世今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