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身心靈合一會所的婚姻關係谘詢專家王森應大家的強烈要求,開設免費婚姻家庭關係講座,贏得了眾會員的熱烈歡迎,讓大家受益良多。王森的講座題目為《把關係中的傷害減少到最低》。
幾乎所有做輔導工作的朋友都同意,在各類輔導當中,最難做的是婚姻輔導。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因此沒有兩個人在任何事情上有絕對相同的看法。把兩個有權力決定自己人生的成年人放在一起,又要他們在幾十年內,在所有事情上都保持一致意見,這簡直是做夢。更何況這兩個人自己也認為凡事應該保持一致,但采用的方法是要對方遷就自己。
若兩個人認為自己的信念、價值觀及規條比兩人之間的關係更重要,爭吵便會出現。一旦出現太多的爭吵及意見分歧,當需要對方在情緒上支持而得不到時,婚姻便會亮起紅燈,跟著便是分居,甚至離婚。每一個人都有權利和有責任選擇自己的人生。婚姻是兩個人的事,婚姻中出現的每一件事,兩人都有責任,不應做而做了或者應做而沒有做,負有同樣責任。對於婚姻已經沒法挽救的家長,我提議采取以下的態度:接受自己做出決定的人生,並且從每一件事中尋找其正麵意義,讓自己以後的日子更成功,更開心。
一、各自反省挽救尚未破裂的婚姻
對於婚姻出現問題但尚未破裂的家庭,我有以下提醒:
1.借用佛經的意思:與一個人結婚是天大的緣分。未完全清楚是否無法挽救時,應該深入檢討一下,對這段緣分帶給自己的正麵意義是否已經全部了解。
2.不要抱著“因不能溝通而分手”的態度。恰恰相反,雙方應該盡可能做到充分和成功地溝通,清楚了解雙方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確定了分、合的原因和理由之後再做決定。
3.單身或單親亦可以有快樂的生活,但是對孩子來說,分居和離婚必然帶來傷害。家長應該三思。.tw[]
4.因為自己固守某些信念、價值觀和規條而與一個人分手,同樣的情況以後也許會再次出現。要知道自己的一套信念、價值觀和規條有對也有錯的可能。當然這隻能由自己決定,但衡量對錯的標準隻有一個:自己所堅持的那套,是否真的能帶給自己一個成功快樂的人生?如果尚未能夠。修改哪一部分會有更大的機會?
二、親子關係不因夫妻分離而改變
在孩子的內心深處,父母是絕對不能替換,也是完美不容傷害的。父、母、子的三角關係,在孩子心裏是不容改變、不容侵犯的。婚姻出現問題的家長,必須明白這點,並據此行事。簡單地說,夫妻的關係有所改變,不等於父、母、子的關係有改變。它們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
對已經分居、離婚的家長,以下做法能將孩子受到的傷害降到最低:
1.把問題限製在夫妻之間的範圍內,當麵對孩子時。家長的角色應保持一致與和諧。夫妻之間的事,與維係子女的關係無關。告訴孩子:就算爸媽不和,兩人仍會永遠愛他和照顧他。
2.不要隱瞞事實和欺騙孩子,應該用坦誠的態度與孩子談論問題,包括個人內心感受和事情的進展。都應該盡量對孩子坦誠,保持孩子對自己的信任。
3.向孩子保證家長之間發生的問題不是他的過錯,而修複的責任也不在他。勿教孩子向對方隱瞞或者故意造謠,兩個大人之間的事,應該隻由兩個大人解決。
4.不管婚姻的狀態如何,雙方都應關心和參與孩子的生活。分居和離婚對孩子是相當有害的,但是如果孩子與兩個家長都能夠保持定期和良好的接觸。就可以避免一些問題產生,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5.應該盡量避免對孩子說另一位家長的不是,每次對對方的指責都會在孩子的內心引起很大的矛盾與衝擊。(..tw)如果不得不說,每說一項不是,至少同時說出一項對方的優點。
6.再婚的父母,不應強迫孩子稱呼自己的新伴侶為“父親”或“母親”。
三、接受現實。為孩子創造更好的明天
父母親逝世,對孩子的打擊當然很大,會引起很深的哀傷。要盡快引導孩子忘卻哀傷。研究發現,孩子把哀傷藏在心裏,將對他的成長帶來障礙。另一方麵。人生總是向前邁進。接受事實,努力地去準備一個更好的明天,這才是孩子最應該做的事,也是逝去的親人最希望他做的事。以此為基礎,對配偶已經逝世的單親家長,以下的做法會有幫助:
1.孩子對逝世的親人不能忘懷,是因為親人對孩子有一份特別的意義,這份意義對孩子未來的人生會有積極正麵的幫助。因此,與孩子好好地談一次,把逝去親人對孩子人生的意義做一次定位與肯定。以後,每次想到親人,孩子都會得到正麵的推動。一個重要親人的意義,往往用事物來比喻比用文字描述更為貼切,例如:“父親就像太陽,給我光明與活力。”“母親就像海豚,象征自由、力量與慈愛。”
2.情緒的流露沒有什麽對錯。每當憶起逝世的親人而有悲傷的情緒,是肯定了這位親人對自己具有獨特和重要的意義。有時,環境不適宜有這種情緒出現,可以用本書所介紹的“抽離法”處理。若環境許可而自己也想的話,容許自己回憶與親人的相處及親人對自己的意義。因為有情緒出現是個人的權利,沒有什麽應該不應該,也不會對孩子有害。
3.孩子不懂得怎樣調整失去親人的心理狀況,處理情緒的能力也較弱,家長可以與孩子正麵討論逝世親人的各種事情。討論範圍可以廣泛地包括回憶親人的言行、一起度過的歡樂時光、親人給自己的力量、親人留在自己心中的意義等,以及麵對心中情緒的困擾或其他因逝去親人而引起的問題等。宗旨是:接受過去。麵對未來。
4.若孩子對逝去親人的情結太大,可以嚐試運用隱喻或象征的做法化解,例如把心中的話寫成一封信,用火燒掉。再引導孩子想象親人在另一個世界收到了信,讀信時開心的表情和對孩子的回話。另一個辦法是引導孩子做些為紀念逝去親人而做的事,例如去探望老人院、幫助別人,甚至做一些提高學業成績的行為。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這就是逝去的親人喜歡見到的孩子為他所做的事。
我有一個學員,她孩子出生不到一個月,丈夫就出車禍死了,所以她一直對孩子說爸爸出差,總是忙。
慢慢地,孩子也很少再問爸爸。直到5歲。有一次,這個學員的兒子回來,含著眼淚問爸爸在哪裏,我的學生問他為什麽突然這樣問到爸爸,孩子說班主任讓每個同學站起來說兩句關於爸爸的話。班裏的每個同學都說自己爸爸的事,輪到他的時候,他什麽都沒得說,全班同學都笑他。我的學生聽到孩子這樣說非常難過,知道再也不能避免這個事情,於是給我發來電子郵件問我應該怎麽對孩子說。
我回答說:“你的孩子早就知道他爸爸不在,隻不過你不說。孩子知道這個問題不能問,於是便能不問就不問了。孩子跟父母親的連接很深很深,他清楚地知道發生的事情,你不能麵對,並不代表孩子也不能麵對。我建議你盡快找一個恰當的機會(寧靜,沒幹擾)。對孩子說清情況。”
一個禮拜後,她發電郵跟我說:“我終於鼓起勇氣在兩天前跟孩子說明了事實,我很難過,可是我能夠麵對,我們兩母子抱頭痛哭了一場。後來孩子說。媽媽放心好了,我現在是家裏的男人,我會好好照顧你。”我的學員還說:“很奇怪,這個孩子真的好像一直心裏有準備我沒有爸爸,沒有爸爸我也可以成長。當孩子說那句話的時候,我感覺他不是一個5歲的孩子,而是一個已經成長為25歲的孩子。”
我回複她說:“當你隻有他而他也隻有你的時候,你們的心裏現在不是有兩個人,而是一個人,就可以給對方兩倍的愛,教會孩子把爸爸放在心裏,因為他心裏還是希望爸爸仍在。父母在每個人的心裏永遠不會離開,離開的隻不過是現實世界的一個人而已。可是,你要注意一點,你是孩子的媽媽,不是孩子人生裏麵的那個女性伴侶。你也必須告訴孩子,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人,但是他不是你生命裏麵最重要的男人,他爸爸才是,雖然爸爸已經不在。所以,孩子永遠是孩子,媽媽永遠是媽媽。不然,這個會妨礙孩子將來的家庭生活。”
有一次,我應某市婦聯的邀請對單親父母做了一個講座。在講座結束等車的時候,一位學員走過來問了我一個問題,她說:“我女兒很乖,可是她就是太乖了,非常勤奮,成績已經很好,可是她就不願意讓自己放鬆下來,多休息一下,玩耍一下。”
她是一個單親媽媽,女兒13歲。了解情況後,我就請她找她的女兒過來,我跟她女兒談一談。我們談了不到10分鍾,我就明白了她女兒的想法,原來她內心有一份認定:因為我成績不好,所以爸媽分開,當我成績真的夠好的時候,爸媽就會重新在一起了。這事讓我內心感覺到非常沉重,非常感動。試想,當這個女孩真的做到每一次測驗、考試,每一科都考了100分,爸媽還不在一起,她的希望不就破滅了。
通過這個事件,我感覺到,兩個成年人完全有照顧自己人生的權利與責任,他們既有權利決定結婚,生活在一起,也有充分的權利決定分開。可是,他們分開的時候,如何幫助他們的孩子在內心把這件事做出一個恰當的定位,讓這件事不影響孩子未來的人生,是每一個準備離婚或者已經離婚的父母都必須認真考慮、認真承擔的責任。結婚離婚的樂與痛是兩個人自己的權利與責任,可孩子是無辜的,父母之間的衝突,父母的分開對孩子一定會造成傷害,可父母若懂得怎麽處理,就可將這份傷害減弱,以至弱到不影響孩子人生的未來發展。
幾乎所有做輔導工作的朋友都同意,在各類輔導當中,最難做的是婚姻輔導。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因此沒有兩個人在任何事情上有絕對相同的看法。把兩個有權力決定自己人生的成年人放在一起,又要他們在幾十年內,在所有事情上都保持一致意見,這簡直是做夢。更何況這兩個人自己也認為凡事應該保持一致,但采用的方法是要對方遷就自己。
若兩個人認為自己的信念、價值觀及規條比兩人之間的關係更重要,爭吵便會出現。一旦出現太多的爭吵及意見分歧,當需要對方在情緒上支持而得不到時,婚姻便會亮起紅燈,跟著便是分居,甚至離婚。每一個人都有權利和有責任選擇自己的人生。婚姻是兩個人的事,婚姻中出現的每一件事,兩人都有責任,不應做而做了或者應做而沒有做,負有同樣責任。對於婚姻已經沒法挽救的家長,我提議采取以下的態度:接受自己做出決定的人生,並且從每一件事中尋找其正麵意義,讓自己以後的日子更成功,更開心。
一、各自反省挽救尚未破裂的婚姻
對於婚姻出現問題但尚未破裂的家庭,我有以下提醒:
1.借用佛經的意思:與一個人結婚是天大的緣分。未完全清楚是否無法挽救時,應該深入檢討一下,對這段緣分帶給自己的正麵意義是否已經全部了解。
2.不要抱著“因不能溝通而分手”的態度。恰恰相反,雙方應該盡可能做到充分和成功地溝通,清楚了解雙方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確定了分、合的原因和理由之後再做決定。
3.單身或單親亦可以有快樂的生活,但是對孩子來說,分居和離婚必然帶來傷害。家長應該三思。.tw[]
4.因為自己固守某些信念、價值觀和規條而與一個人分手,同樣的情況以後也許會再次出現。要知道自己的一套信念、價值觀和規條有對也有錯的可能。當然這隻能由自己決定,但衡量對錯的標準隻有一個:自己所堅持的那套,是否真的能帶給自己一個成功快樂的人生?如果尚未能夠。修改哪一部分會有更大的機會?
二、親子關係不因夫妻分離而改變
在孩子的內心深處,父母是絕對不能替換,也是完美不容傷害的。父、母、子的三角關係,在孩子心裏是不容改變、不容侵犯的。婚姻出現問題的家長,必須明白這點,並據此行事。簡單地說,夫妻的關係有所改變,不等於父、母、子的關係有改變。它們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
對已經分居、離婚的家長,以下做法能將孩子受到的傷害降到最低:
1.把問題限製在夫妻之間的範圍內,當麵對孩子時。家長的角色應保持一致與和諧。夫妻之間的事,與維係子女的關係無關。告訴孩子:就算爸媽不和,兩人仍會永遠愛他和照顧他。
2.不要隱瞞事實和欺騙孩子,應該用坦誠的態度與孩子談論問題,包括個人內心感受和事情的進展。都應該盡量對孩子坦誠,保持孩子對自己的信任。
3.向孩子保證家長之間發生的問題不是他的過錯,而修複的責任也不在他。勿教孩子向對方隱瞞或者故意造謠,兩個大人之間的事,應該隻由兩個大人解決。
4.不管婚姻的狀態如何,雙方都應關心和參與孩子的生活。分居和離婚對孩子是相當有害的,但是如果孩子與兩個家長都能夠保持定期和良好的接觸。就可以避免一些問題產生,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5.應該盡量避免對孩子說另一位家長的不是,每次對對方的指責都會在孩子的內心引起很大的矛盾與衝擊。(..tw)如果不得不說,每說一項不是,至少同時說出一項對方的優點。
6.再婚的父母,不應強迫孩子稱呼自己的新伴侶為“父親”或“母親”。
三、接受現實。為孩子創造更好的明天
父母親逝世,對孩子的打擊當然很大,會引起很深的哀傷。要盡快引導孩子忘卻哀傷。研究發現,孩子把哀傷藏在心裏,將對他的成長帶來障礙。另一方麵。人生總是向前邁進。接受事實,努力地去準備一個更好的明天,這才是孩子最應該做的事,也是逝去的親人最希望他做的事。以此為基礎,對配偶已經逝世的單親家長,以下的做法會有幫助:
1.孩子對逝世的親人不能忘懷,是因為親人對孩子有一份特別的意義,這份意義對孩子未來的人生會有積極正麵的幫助。因此,與孩子好好地談一次,把逝去親人對孩子人生的意義做一次定位與肯定。以後,每次想到親人,孩子都會得到正麵的推動。一個重要親人的意義,往往用事物來比喻比用文字描述更為貼切,例如:“父親就像太陽,給我光明與活力。”“母親就像海豚,象征自由、力量與慈愛。”
2.情緒的流露沒有什麽對錯。每當憶起逝世的親人而有悲傷的情緒,是肯定了這位親人對自己具有獨特和重要的意義。有時,環境不適宜有這種情緒出現,可以用本書所介紹的“抽離法”處理。若環境許可而自己也想的話,容許自己回憶與親人的相處及親人對自己的意義。因為有情緒出現是個人的權利,沒有什麽應該不應該,也不會對孩子有害。
3.孩子不懂得怎樣調整失去親人的心理狀況,處理情緒的能力也較弱,家長可以與孩子正麵討論逝世親人的各種事情。討論範圍可以廣泛地包括回憶親人的言行、一起度過的歡樂時光、親人給自己的力量、親人留在自己心中的意義等,以及麵對心中情緒的困擾或其他因逝去親人而引起的問題等。宗旨是:接受過去。麵對未來。
4.若孩子對逝去親人的情結太大,可以嚐試運用隱喻或象征的做法化解,例如把心中的話寫成一封信,用火燒掉。再引導孩子想象親人在另一個世界收到了信,讀信時開心的表情和對孩子的回話。另一個辦法是引導孩子做些為紀念逝去親人而做的事,例如去探望老人院、幫助別人,甚至做一些提高學業成績的行為。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這就是逝去的親人喜歡見到的孩子為他所做的事。
我有一個學員,她孩子出生不到一個月,丈夫就出車禍死了,所以她一直對孩子說爸爸出差,總是忙。
慢慢地,孩子也很少再問爸爸。直到5歲。有一次,這個學員的兒子回來,含著眼淚問爸爸在哪裏,我的學生問他為什麽突然這樣問到爸爸,孩子說班主任讓每個同學站起來說兩句關於爸爸的話。班裏的每個同學都說自己爸爸的事,輪到他的時候,他什麽都沒得說,全班同學都笑他。我的學生聽到孩子這樣說非常難過,知道再也不能避免這個事情,於是給我發來電子郵件問我應該怎麽對孩子說。
我回答說:“你的孩子早就知道他爸爸不在,隻不過你不說。孩子知道這個問題不能問,於是便能不問就不問了。孩子跟父母親的連接很深很深,他清楚地知道發生的事情,你不能麵對,並不代表孩子也不能麵對。我建議你盡快找一個恰當的機會(寧靜,沒幹擾)。對孩子說清情況。”
一個禮拜後,她發電郵跟我說:“我終於鼓起勇氣在兩天前跟孩子說明了事實,我很難過,可是我能夠麵對,我們兩母子抱頭痛哭了一場。後來孩子說。媽媽放心好了,我現在是家裏的男人,我會好好照顧你。”我的學員還說:“很奇怪,這個孩子真的好像一直心裏有準備我沒有爸爸,沒有爸爸我也可以成長。當孩子說那句話的時候,我感覺他不是一個5歲的孩子,而是一個已經成長為25歲的孩子。”
我回複她說:“當你隻有他而他也隻有你的時候,你們的心裏現在不是有兩個人,而是一個人,就可以給對方兩倍的愛,教會孩子把爸爸放在心裏,因為他心裏還是希望爸爸仍在。父母在每個人的心裏永遠不會離開,離開的隻不過是現實世界的一個人而已。可是,你要注意一點,你是孩子的媽媽,不是孩子人生裏麵的那個女性伴侶。你也必須告訴孩子,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人,但是他不是你生命裏麵最重要的男人,他爸爸才是,雖然爸爸已經不在。所以,孩子永遠是孩子,媽媽永遠是媽媽。不然,這個會妨礙孩子將來的家庭生活。”
有一次,我應某市婦聯的邀請對單親父母做了一個講座。在講座結束等車的時候,一位學員走過來問了我一個問題,她說:“我女兒很乖,可是她就是太乖了,非常勤奮,成績已經很好,可是她就不願意讓自己放鬆下來,多休息一下,玩耍一下。”
她是一個單親媽媽,女兒13歲。了解情況後,我就請她找她的女兒過來,我跟她女兒談一談。我們談了不到10分鍾,我就明白了她女兒的想法,原來她內心有一份認定:因為我成績不好,所以爸媽分開,當我成績真的夠好的時候,爸媽就會重新在一起了。這事讓我內心感覺到非常沉重,非常感動。試想,當這個女孩真的做到每一次測驗、考試,每一科都考了100分,爸媽還不在一起,她的希望不就破滅了。
通過這個事件,我感覺到,兩個成年人完全有照顧自己人生的權利與責任,他們既有權利決定結婚,生活在一起,也有充分的權利決定分開。可是,他們分開的時候,如何幫助他們的孩子在內心把這件事做出一個恰當的定位,讓這件事不影響孩子未來的人生,是每一個準備離婚或者已經離婚的父母都必須認真考慮、認真承擔的責任。結婚離婚的樂與痛是兩個人自己的權利與責任,可孩子是無辜的,父母之間的衝突,父母的分開對孩子一定會造成傷害,可父母若懂得怎麽處理,就可將這份傷害減弱,以至弱到不影響孩子人生的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