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力靈示:理智無法解決我們的問題。.tw[]|經|dian|小|說||大部分的人對這不可思議的宇宙都漠不關心:我們對風吹葉動視若無睹,我們看不到地上的小草,也不會去觸摸它們的質感。不要以為我是在濫情,我要強調的是,我們必須擁有深刻的感受力而不受製於各種流派的思想、檢驗和探討。


    理智不能解決我們的問題,理智也不能帶給我們真正的滋養,它或許能推理、探討、分析、作結論,等等,但它畢竟是有限的。我們的感受力卻沒有任何限製,它能夠使你從恐懼和焦慮中立刻解脫出來。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培養智力和辯證的能力,我們不斷地掙紮、探討,想要變成某種理想的狀態,卻忽略了眼前這個美妙的世界及豐盈的大地。這個屬於你我的大地,跟那些心智上的荒謬言論是截然不同的,它就是眼前活生生的事實。不幸的是,我們一直用瑣碎的思想和狹隘的地域觀念來劃分它。我們基於安全的理由,譬如想得到更好的工作或更多的機會,而將它劃分成了不同的區域。這便是世界各地都在玩弄的一場政治遊戲。因此我們已經忘了如何快樂地活在這塊大地上。


    刹那的了悟。當心非常安靜的時候,即使是一刹那,都可能產生一些了悟。實驗一下你就會發現,當心非常安靜的時候,便可能在一瞬間產生不凡的洞見――洞察到一幅畫、你的妻小、你的鄰居或是眼前的真相――隻有當心非常安靜時。這種情況才會出現。這種安靜的狀態是無法培養的,刻意靜心隻會讓心變得僵固。


    越是對某個東西感興趣,越會有意願去了解它。然後你的心就會變得單純、清明與自由。那時喋喋不休的念頭完全止息了下來。畢竟思想隻是一些語言文字,而造成幹擾的便是這些語言文字。麵對眼前的挑戰所產生的反應就是我們所謂的思維作用,因此喋喋不休的心是無法了解真相的――關係中的真相,而非抽象的真理。


    真相是非常隱微的,它會在黑夜裏悄悄地降臨。


    理智會阻礙自發性。隻有當你沒有自覺意識的時候才能認識自己。如果你的心不抱持任何想法,完全敞開,沒有準備要麵對什麽。你就會不經意地看到自己的真相。那時你的心中沒有任何的防衛、算計、掌控、壓抑或想要改變的*。


    如果你的心早已有了準備,那麽很顯然你是無法認識那未知的。如果你對自己說“我即上帝”或者“我隻是一堆社會製約下的反應罷了”。你就無法領略那自發的未知了。


    因此隻有在理智不設防的時候,這種自發性才會出現。這件事隻能在內心裏發生。這份自發性是新鮮的、未知的、不算計的、富有創造力的,而且必須得到你的關心,但是由理智所主導的意誌卻必須停止運作。觀察自己的情緒你就會發現。喜悅或至樂的狀態往往是不能預謀的,它們會在出乎意料的情況下發生。


    不留下經驗的殘渣。你所謂的思想是什麽?什麽時候你會產生思想?顯然思想隻是一種神經係統或心理上的反應,對不對?當感官接觸到外境而生起立即反應時,就會產生思想,它也可能是從累積的記憶裏所產生的心理反應,包括種族、團體、家庭、傳統或上師所帶來的影響。因此思想的過程就是從記憶裏產生的反應,不是嗎?如果沒有任何記憶,就不會有思想活動了。麵對某個經驗而產生的記憶反應會促使思維產生作用。


    那麽記憶到底是什麽?觀察一下你自己的記憶,你會發現其中有兩種形式。一是累積技術性的信息,譬如數學、物理、工程方麵的知識,另一種則是由未完成的經驗殘渣所累積成的。如果能徹底完成一個經驗。那個經驗就不會留下心理上的殘渣;如果無法徹底了解一個經驗,就會留下殘渣。我們總是透過以往的記憶來看待眼前的經驗,因此從未煥然一新地麵對過嶄新的經驗。很顯然地,我們的反應永遠是受限的。


    老舊的意識活動。[..tw超多好看小說]仔細地觀察就會發現,念頭與念頭之間是有空當的而不是連貫的。雖然空當出現的時間極為短暫,意義卻非凡。


    我們會發現思想永遠受製於過往的曆史。然後又會投射到未來;若是承認了過去,就必定會承認未來。但根本沒有所謂的過去和未來。而隻有意識與無意識所組合成的一種狀態,其中包括了集體曆史和個人曆史。集體曆史和個人曆史麵對當下這一刻的情境而產生了反應,於是就創造出了個人意識。因此意識永遠是老舊的,而它便是我們存在的整個背景。一旦承認了過去,勢必會承認未來,但未來隻是修正後的過去延伸而成的,所以仍然是老舊的。我們的問題就在於如何為這個過程帶來轉化,而又不製造出另一種製約,另一個老舊的東西。


    知識不是智慧。我們在追求知識的過程裏喪失了愛,減弱了對美的感受力,也意識不到自己的殘忍。我們變得越來越專業,也越來越無法統合。知識是必要的,科學也有它的位置,但如果心和腦全都塞滿了知識,而痛苦的根由卻沒有深入地加以探索,那麽生命就會變得膚淺,無意義。我們總是見樹不見林,這種片麵的知識根本無法了解整體的喜悅。理智永遠無法看到整體,因為它是不完整的。


    從心理上說,一個人就是整個人類。他不隻是代表人類,他就是人類這個物種的全部。本質上,他就是人類的整個心智。各種文化在這個事實上強加了“每個人都是不同的”這個幻覺。人類已經在這個幻覺中束縛了許多個世紀。這幻覺已經變成了現實。如果仔細觀察自己的整個心理結構,你就會發現,正如你會痛苦。整個人類都會在不同的程度上痛苦。如果你是孤獨的,整個人類都知道這種孤獨。痛苦、嫉妒、羨慕和恐懼也都被所有人熟知。因此從心理上說,內在地說,你和別人是一樣的。在生理上、生物學意義上或許存在差異――高或矮,等等――但是從根本上說,你就是整個人類的代表。


    因此在心理上,你就是這個世界。你對整個人類負有責任。而不是作為個體對自己負有責任,那是一個心理上的幻覺。作為整個人類物種的代表。你的反應是整體的,而不是局部的。於是責任具有了一種完全不同的含義。你必須學習這種責任的藝術。如果你完全理解了“心理上,個人就是世界”這個事實的含意,那麽責任就會變成無法遏製的愛。然後你就會關愛兒童。不隻在他們年幼時,還要讓他們終生都能理解責任的意義。這門藝術包括行為、思考方式以及正確行動的重要性。在我們這些學校裏,對地球、對自然以及對彼此的責任是教育的一部分,不是隻強調學業,盡管它們也是必要的。


    然後我們可以問,教師要教什麽?學生要學什麽?以及更廣泛的問題,什麽是學習?教育者的職責是什麽?是隻教代數和物理,還是在學生以及他自己的內心喚醒那份巨大的責任感?這兩者能夠並存嗎,我是說。對職業有幫助的學業課程和對整個人類和生命負責?還是說它們是分離的?如果是分離的,那麽這個學生的生活中就會有矛盾,他會成為一個虛偽的人。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把他的生活劃分為兩個明確的部分。人就生活在這種分割中。他在家裏是一套,在工廠或辦公室則呈現一副截然不同的麵孔。這兩者有可能和諧並存嗎?


    當這樣一個問題提出來,你需要去研究它的含義,而不僅僅是回答可能或不可能。因此,你如何對待這個問題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從自己受限的背景去對待它――所有的製約都是受限的――那麽你對它的理解將會是不完整的。你需要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對待它,於是你發現這個問題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當你全新地對待它時,你就會看到這兩者就象兩股溪流匯入一條巨大的河流。那就是你的生活,你負有全部責任的每日生活。


    意識到教師是最偉大的職業,你會向學生傳達這一切嗎?這些不隻是文字,而是一個不應被忽略的重要事實。如果你沒有感受到這個事實,那你真的應該換一個職業,否則你將活在人類為自己製造的幻想中。


    所以我們再問一次:什麽是你要教給學生的和學生要學習的?你是不是在創造那個能夠讓真正的學習發生的特殊氛圍?如果你理解了責任的巨大和它的美,那麽你就會對學生完全地負責――他穿什麽,他吃什麽,他談話的方式等等。


    由這個問題帶來了另一個問題,什麽是學習?我們大多數人可能甚至沒有問過這個問題,或者我們問過,但我們的回答來自傳統,即累積的知識,我們將這些知識熟練或不熟練地運用於謀生。這就是人們通常被教導的東西,這就是所有通常的學校、學院、大學等等存在的目的。知識占據主導地位,這是我們最大的局限之一,所以頭腦從未擺脫已知。它總是在已知上添加,因此陷入了已知的束縛,從來沒能自由地去發現一種完全不基於已知的生活方式。已知導致一種寬闊或狹隘的定勢,一個人停留在這個定勢中並認為這是安全的;而安全恰恰是被有限的已知破壞的。這就是人類一直延續至今的生活方式。


    那麽,有沒有一種學習方式,它不會把生活變成一種慣性模式,一種狹隘的常規?什麽是學習?我們需要非常清楚地了解知識的模式。我們獲得技術上或心理上的知識,然後按照那個知識去行動;或者先去行動,再從行動中獲得知識。二者都是獲取知識。知識永遠屬於過去。有沒有這樣一種行動方式,它不再攜帶人類知識的重負?有,但它不是我們已經熟悉的那種學習,它是純然的觀察。它不是那種不斷累積、隨即變成記憶的觀察,而是一刻接一刻的觀察。觀察者是知識的本質,他把自己通過經驗與各種感官反應所獲得的東西強加在他觀察到的事物上。觀察者總是在操縱他所觀察到的,而他的觀察所得總是被轉化為知識。所以他總是陷在製造習慣的古老傳統中。


    因此,學習是純然的觀察,不僅是對外界,也包括內心正在發生的事情――沒有觀察者的觀察。(未完待續)</dd>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異能人的前世今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影3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影3並收藏異能人的前世今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