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疲於應付
說老實話,宋慶目前對於關寧軍那幫人非常害怕,因為這幫家夥做事風格太過浪漫主義,似乎覺得隻要拉攏上足夠的人手,形成一股風潮,就可以讓皇帝改變主意似的,這其實是個非常愚蠢的辦法。
當然不否認這麽幹也有成功的,可那要看天時地利人和,同樣也要看皇帝是誰,性格如何,對這種事情會做出什麽反應,而崇禎皇帝即位時間並不太長,滿朝文武對於這位皇帝的了解,說實在的也算不上太多,甚至還沒王承恩這位伴駕多年的老太監更熟悉,至於說關寧軍,宋慶覺得這幫人從袁崇煥開始,所有人對於皇帝的認識幾乎全都是錯的。
首先就是袁崇煥,不可否認這人很有才能,正經的進士出身,而且能文能武,當然這個能文能武的武方麵指的是武略,也就是說他帶兵打仗的本事,至少是用嘴說出來的本事,而不是說他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一口大刀上下翻飛之類,那樣的人大明朝倒是也有,不過那人叫盧象升,袁崇煥的純武力值估計也就比村婦略勝一籌,這村婦還不能是太悍勇那種。
年輕的時候,袁崇煥考上了進士,被任命為福建邵武知縣,在任時候喜歡與人談論兵法,遇見退伍的老兵,還總會放下身段跟人家討論邊塞上的事情,所以對邊塞的狀況比較了解,自認為有鎮守邊關的才能。
嗯,自認為
天啟二年的時候,袁崇煥往京城覲見皇帝,禦史侯恂破格提拔了他,讓他去兵部任職,不久之後廣寧軍被後金軍擊潰,於是朝廷商議,應該派人鎮守山海關,遏製越來越強大的後金。
袁崇煥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刻獨自一個起身,前往關外查閱地形,回朝之後上言稱:隻要能給我足夠的兵馬錢糧,我一個人就可以鎮守山海關。
當然這一個人指的是他獨自一人帶領士兵們,不需要其他將佐幫忙,還是說他真打算老哥兒一個站在山海關上對著後金兵豎中指,這就不太好說了,隻有袁大人自己明白,不過朝中大臣紛紛誇讚袁崇煥的才能,於是朝廷又破格拔袁崇煥為僉事,督關外軍,撥給帑金二十萬,並讓其招兵買馬,抵禦後金。
當然,在關外那幾年,袁大人幹得不錯,尤其跟孫承宗聯手的時候,也算是打了不少漂亮仗,至少一隻都在收縮的防線總算是停住了,不過當寧錦之戰後,原創袁大人貌似因為得罪了魏忠賢,因此沒能得到多少賞賜,幹脆辭官不幹了。
等到如今的崇禎皇帝即位,將魏忠賢幹掉,立刻重新起複袁崇煥,任命他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禦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絕對算是封疆大吏的待遇,而且還是手裏有兵那種,對他算是相當不錯。
崇禎的性格在那一刻發揮得淋漓盡致,隻要信得過你,什麽事情都好談,而袁崇煥那時候是被信任的。
同年的七月份,袁崇煥返回京城,上疏陳述兵事,崇禎於平台召見了他,袁大人聲稱自己可以五年複遼,年輕的皇帝對此大加讚賞,當時皇帝沒見過打仗,比較好糊弄,如果趕上如今經曆過京城保衛戰之後,保證不會相信這些。
而袁崇煥對崇禎皇帝最大的認知錯誤,就是認為這皇帝好糊弄,這為他的被殺埋下了最深的禍根,隻不過袁大人的死其實並不完全因為自己的行為,而是有明一代皇帝與大臣們的鬥法延續而已。
明朝是個很有趣的時代,尤其是文官和皇帝的關係,幾乎就是互相製衡的那種,皇帝雄才大略,心狠手黑,比如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之類,那時候文官們要多老實有多老實,可遇到比較軟弱一點的皇帝,文官們立刻就人來瘋,說白了就是撿軟柿子捏,而到了如今的時候,文官們一直占據著上風,袁崇煥作為一個文官,沒太把年輕皇帝當回事也正常。
估計他的想法特別簡單,五年平遼說說而已,能做到當然好,可真到時候沒辦成,最多被申斥幾句而已,了不起辭官不做,說不定過些年皇帝又想起來了,照樣還可以起複,就跟之前一樣,你還能把我殺了不成
於是,崇禎就真把他殺了
當然現在袁督師還沒死,但就關寧軍目前的做派,崇禎估計在深宮中正磨刀呢,這幫人看起來也是沒太把皇帝當回事,覺得隻要把聲勢造出來,皇帝早晚能夠聽到他們的呼聲,而最終的事實是皇帝聽到了,也更加堅定要幹掉袁崇煥的決心。
這些其實和宋慶沒多大關係,因為他都已經躲到平穀來了,整個徐州衛上下軍官們,估計都不太想攙和到這件事情裏來,可問題是關寧軍人數太多,分布也太廣了,哪怕徐州衛躲到這裏來,他們一樣能夠找的到。
連續幾日,大營裏麵一直都有關寧軍的軍官出沒,指揮使孫伯平很無奈,卻也無能為力,因為徐州衛剛來京城的時候,就一直跟關寧軍混在一起,後來的京城保衛戰,也是跟不少關寧軍攜手抗敵,如今人家找上門來了,總不能閉門不見吧
宋慶同樣很煩惱,因為他名氣太大了,不少人哪怕不認識他,也知道徐州衛有這麽一號,更知道皇帝非常欣賞他,如果能夠把他也拉出來,給皇帝寫封信什麽的,幫袁崇煥求求情,說不定能夠起到奇效。
因此,這幾天宋慶的日子比起孫伯平來絲毫不輕鬆,導致他隻能每天天一亮就領著人出去,到外頭轉悠整整一天,遇到後金兵的話就打一下,遇不到就隻能在外頭亂轉悠,搞得他精神無比疲憊,覺得這種躲躲藏藏的日子比當初在京城和後金兵打仗還要累,哪怕是迎戰皇太極的時候,他都沒覺得如此艱難,實在是讓人有些吃不消了。
可如果一直能夠這樣的話也好,至少不用為袁崇煥的事情發愁,可今天他卻沒法躲了,或者說他已經躲了出去,卻依然被對方找到,人家是去大營打聽過之後,專程騎著馬出來找他的。
這人後來名氣很大,現在宋慶也見過,甚至兩人之間的關係還不錯,他叫吳三桂
前頭發錯一章,改過來了,不好意思感謝書友081227175859064的打賞求三江票,推薦票和收藏,謝謝大家
說老實話,宋慶目前對於關寧軍那幫人非常害怕,因為這幫家夥做事風格太過浪漫主義,似乎覺得隻要拉攏上足夠的人手,形成一股風潮,就可以讓皇帝改變主意似的,這其實是個非常愚蠢的辦法。
當然不否認這麽幹也有成功的,可那要看天時地利人和,同樣也要看皇帝是誰,性格如何,對這種事情會做出什麽反應,而崇禎皇帝即位時間並不太長,滿朝文武對於這位皇帝的了解,說實在的也算不上太多,甚至還沒王承恩這位伴駕多年的老太監更熟悉,至於說關寧軍,宋慶覺得這幫人從袁崇煥開始,所有人對於皇帝的認識幾乎全都是錯的。
首先就是袁崇煥,不可否認這人很有才能,正經的進士出身,而且能文能武,當然這個能文能武的武方麵指的是武略,也就是說他帶兵打仗的本事,至少是用嘴說出來的本事,而不是說他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一口大刀上下翻飛之類,那樣的人大明朝倒是也有,不過那人叫盧象升,袁崇煥的純武力值估計也就比村婦略勝一籌,這村婦還不能是太悍勇那種。
年輕的時候,袁崇煥考上了進士,被任命為福建邵武知縣,在任時候喜歡與人談論兵法,遇見退伍的老兵,還總會放下身段跟人家討論邊塞上的事情,所以對邊塞的狀況比較了解,自認為有鎮守邊關的才能。
嗯,自認為
天啟二年的時候,袁崇煥往京城覲見皇帝,禦史侯恂破格提拔了他,讓他去兵部任職,不久之後廣寧軍被後金軍擊潰,於是朝廷商議,應該派人鎮守山海關,遏製越來越強大的後金。
袁崇煥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刻獨自一個起身,前往關外查閱地形,回朝之後上言稱:隻要能給我足夠的兵馬錢糧,我一個人就可以鎮守山海關。
當然這一個人指的是他獨自一人帶領士兵們,不需要其他將佐幫忙,還是說他真打算老哥兒一個站在山海關上對著後金兵豎中指,這就不太好說了,隻有袁大人自己明白,不過朝中大臣紛紛誇讚袁崇煥的才能,於是朝廷又破格拔袁崇煥為僉事,督關外軍,撥給帑金二十萬,並讓其招兵買馬,抵禦後金。
當然,在關外那幾年,袁大人幹得不錯,尤其跟孫承宗聯手的時候,也算是打了不少漂亮仗,至少一隻都在收縮的防線總算是停住了,不過當寧錦之戰後,原創袁大人貌似因為得罪了魏忠賢,因此沒能得到多少賞賜,幹脆辭官不幹了。
等到如今的崇禎皇帝即位,將魏忠賢幹掉,立刻重新起複袁崇煥,任命他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禦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絕對算是封疆大吏的待遇,而且還是手裏有兵那種,對他算是相當不錯。
崇禎的性格在那一刻發揮得淋漓盡致,隻要信得過你,什麽事情都好談,而袁崇煥那時候是被信任的。
同年的七月份,袁崇煥返回京城,上疏陳述兵事,崇禎於平台召見了他,袁大人聲稱自己可以五年複遼,年輕的皇帝對此大加讚賞,當時皇帝沒見過打仗,比較好糊弄,如果趕上如今經曆過京城保衛戰之後,保證不會相信這些。
而袁崇煥對崇禎皇帝最大的認知錯誤,就是認為這皇帝好糊弄,這為他的被殺埋下了最深的禍根,隻不過袁大人的死其實並不完全因為自己的行為,而是有明一代皇帝與大臣們的鬥法延續而已。
明朝是個很有趣的時代,尤其是文官和皇帝的關係,幾乎就是互相製衡的那種,皇帝雄才大略,心狠手黑,比如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之類,那時候文官們要多老實有多老實,可遇到比較軟弱一點的皇帝,文官們立刻就人來瘋,說白了就是撿軟柿子捏,而到了如今的時候,文官們一直占據著上風,袁崇煥作為一個文官,沒太把年輕皇帝當回事也正常。
估計他的想法特別簡單,五年平遼說說而已,能做到當然好,可真到時候沒辦成,最多被申斥幾句而已,了不起辭官不做,說不定過些年皇帝又想起來了,照樣還可以起複,就跟之前一樣,你還能把我殺了不成
於是,崇禎就真把他殺了
當然現在袁督師還沒死,但就關寧軍目前的做派,崇禎估計在深宮中正磨刀呢,這幫人看起來也是沒太把皇帝當回事,覺得隻要把聲勢造出來,皇帝早晚能夠聽到他們的呼聲,而最終的事實是皇帝聽到了,也更加堅定要幹掉袁崇煥的決心。
這些其實和宋慶沒多大關係,因為他都已經躲到平穀來了,整個徐州衛上下軍官們,估計都不太想攙和到這件事情裏來,可問題是關寧軍人數太多,分布也太廣了,哪怕徐州衛躲到這裏來,他們一樣能夠找的到。
連續幾日,大營裏麵一直都有關寧軍的軍官出沒,指揮使孫伯平很無奈,卻也無能為力,因為徐州衛剛來京城的時候,就一直跟關寧軍混在一起,後來的京城保衛戰,也是跟不少關寧軍攜手抗敵,如今人家找上門來了,總不能閉門不見吧
宋慶同樣很煩惱,因為他名氣太大了,不少人哪怕不認識他,也知道徐州衛有這麽一號,更知道皇帝非常欣賞他,如果能夠把他也拉出來,給皇帝寫封信什麽的,幫袁崇煥求求情,說不定能夠起到奇效。
因此,這幾天宋慶的日子比起孫伯平來絲毫不輕鬆,導致他隻能每天天一亮就領著人出去,到外頭轉悠整整一天,遇到後金兵的話就打一下,遇不到就隻能在外頭亂轉悠,搞得他精神無比疲憊,覺得這種躲躲藏藏的日子比當初在京城和後金兵打仗還要累,哪怕是迎戰皇太極的時候,他都沒覺得如此艱難,實在是讓人有些吃不消了。
可如果一直能夠這樣的話也好,至少不用為袁崇煥的事情發愁,可今天他卻沒法躲了,或者說他已經躲了出去,卻依然被對方找到,人家是去大營打聽過之後,專程騎著馬出來找他的。
這人後來名氣很大,現在宋慶也見過,甚至兩人之間的關係還不錯,他叫吳三桂
前頭發錯一章,改過來了,不好意思感謝書友081227175859064的打賞求三江票,推薦票和收藏,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