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義這種東西,宋慶原來是挺反感的,畢竟他上輩子是個公司金領,年紀不大混得不錯,最是反感那種老一套的東西,有那麽一段時間甚至練就出了隻要開無意義大會,就能在第一時間睡著的本事。
可如今他也必須要做這種事了,而且還是作為一個主導者,好在這年頭還沒有形式主義這個詞兒,甚至缺乏娛樂的廣大老百姓們都把這個當熱鬧看,尤其聽說家鄉兒郎們又要出征,這次還是去比京城往北,聽說是不毛之地的遼東,到後金的大本營跟人家打仗,心中多少都有些掛念,尤其這次出征的將士家屬,更是已經早早來到大校場,等候這個誓師大會開始。
屁股決定腦袋,聖人誠不欺我,他多少有些哭笑不得,如今自己也是做領導的人了,很多事情哪怕再不喜歡,該做的你也要去做,扮鴕鳥不是裝孫子,那是真孫子
看著眼前的熙熙攘攘,宋慶忽然發現自己竟然有些適應這種事了,而且心態顯得遊刃有餘,甚至駕輕就熟,總算也明白當初領導作報告時候什麽心態了,你在下頭等得煩了是你的事,人家自己玩的樂在其中
類似的事情,徐州衛已經做過一次了,因此大夥兒倒是也都駕輕就熟,孫伯平作為指揮使,自然是頭一個上去講話,重點強調了一年多之前,徐州衛和左衛在京城的輝煌戰績。如何與後金兵連番大戰,如何被皇帝親口嘉獎之類,反正這件事情過去時間不長,大家也都有印象,如今既然又要出征,還是皇帝親自點將,拿出來聊聊有助於提高軍民士氣。
當然,最重要的是提起這件事情來,大家還能夠想到他孫伯平,對於耍存在感之類肯定是有促進作用的。入衛京師畢竟是他一生中經曆過最凶險的一場戰役。也是這輩子最風光的時候,當初的幾千徐州子弟兵,在他孫指揮使的英明領導下,徐州衛才能取得那樣的輝煌。這一次雖說皇帝沒有欽點他去遼東。但大家也不要忘記本衛所還有這麽個很強大的指揮使。
孫指揮使下去之後。則是徐州左衛的指揮使李興,李指揮使的講話就沒有那麽抑揚頓挫了,畢竟之前的京城保衛戰他閃光點不多。左衛幾乎都是在徐州衛庇護下作戰的,加上原本規模就比徐州衛小,這次也同樣是附庸關係,因此底氣遠遠沒有孫伯平足,便有樣學樣的照著孫指揮使的話說了幾句,隨即老老實實走下台去,將位置讓給了另外一位指揮使胡捷。
登上高台的時候,胡指揮使已經調整好了自己的表情,在宋慶麵前訴苦那張倭瓜臉早已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充滿著標準版忠誠孝子的模樣,一上台便大聲疾呼道:遼東危矣大明危矣華夏民族危矣我輩軍人當效法大漢之霍去病,前宋之嶽武穆,收複遼東故土,踏破白山黑水,見異族永遠驅逐出去,天佑大明,萬年一統
好不知誰帶了個頭,下麵紛紛叫起了好,除了狗營之外,其餘的徐州軍民對這位不太熟悉的邳州衛指揮使還真多出幾分好感,覺得這顯然是個很有熱血的人,不愧是能和宋千戶並肩作戰的勇士。
當然,這番話都是宋慶之前特意教過的,胡同知長這麽大還從來沒在如此正式的場合,在成千上萬人的注視下講過話,因此從知道有這出開始就非常緊張,程度甚至超過了要去遼東作戰的事情,可他這個身份又必須要講兩句不可,隻得求助了宋慶,宋千戶倒是也不吝嗇,反正他自己不適合那種瘋癲派演說,幹脆把這套詞全都教給了胡捷,現在看來效果還不錯。
胡捷是個很識趣的人,知道今天這個場合自己不是主角,他也不打算當什麽主角,將宋慶教給他的那番話原封不動說完,看看效果不錯,立刻也是走下了高台,將位置留給了真正的主角,這次出兵的正管,統製徐邳二處兵馬宋慶宋大人。
宋千戶現在應該叫宋統製邁著鏗鏘的步伐走上高台,本打算也先來幾句提精神的,可當他站到高台上麵,望著台下無數攢動的人頭,或是雀躍或是憂心的表情,那種瘋一把的想法立刻煙消雲散,反倒是露出一絲無奈笑容,用並不算太大的聲音說道:說老實話,這次我並不太想去。
台下頓時響起一陣嗡嗡聲,不光是普通軍民,哪怕是孫伯平等人臉色都有些不太自然,你若是不想去的話可以早說嘛,裝病還是摔斷腿都可以考慮,實在不行給你個去江南考察商業的差事都行,可你既然已經決定去了,如今當著這麽多人的麵,又是馬上要出征的誓師大會,說這些話算是怎麽一回事這也就是你宋慶,換做二一個直接就是蠱惑軍心殺頭的罪名。
甚至連狗營的人,也覺得今日宋大人有些奇怪,在他們心中宋慶就是戰神,這個戰神不光是在純粹戰鬥中的,甚至也包括在其他方麵,比方說生活態度,為人處世的修養作風等等,狗營官兵幾乎遇到自己無法解決,或者舉棋不定的事情,都會下意識的去想宋大人是如何做的,或者以宋大人平日裏的風格,遇到這種事情究竟會怎麽做,很多事情便迎刃而解。
這麽說可能多少顯得有些玄乎,可人終歸是需要精神信仰的,宋慶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個活信仰,幾乎每天都能夠見到,也沒什麽大官的架子,可就是這麽一個人,威望和崇拜程度卻與日俱增。
可今天宋慶一上來就說了這麽一句泄氣的話。頓時讓不少人覺得滿心迷茫,不過老成些的卻還沉得住氣,估計宋大人還有下文,這不過就是個鋪墊而已,倒是也能安靜的繼續聽下去。
果然,宋慶見效果不錯,立刻話鋒一轉道:我不想去,可最終還是主動請纓要去,我沒有裝病,也沒有騎馬摔斷腿。鐵了心要去遼東幫著關寧軍守大淩河。這究竟是為什麽誰能告訴我
宋慶講話從來都不會忘記安插幾個托兒,今日這麽重要的場合,自然也不會例外,立刻就有人接口道:宋大人忠君愛國之心可昭日月。堪為大明軍人之楷模
這馬屁拍的太結實了。饒是宋慶知道此人是托兒。也幾乎有把他拽上來暴打一頓的衝動,強行忍住內心衝動,借著這話茬兒說道:忠君愛國什麽的自然是有。可這話說了千百年,怎麽回事大家也都知道,說句大不敬的話,除非把自己逼到那個份上,否則怕是沒人會搭上性命去忠君愛國,就拿我來說吧,老宋家就我一棵獨苗,若真是在外頭戰死了,我自己倒是死得幹淨,留在徐州的爹娘會哭死的,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宋慶能立於天地之間,全賴父母生養之恩,因此若隻是個忠君愛國的名頭,我是不會大老遠跑去遼東打仗的,那裏畢竟不是咱徐州本鄉本土,我也不欠關寧軍的,犯不上到那個份上
另一個托兒繼續跟上道:那宋大人是為了什麽給弟兄們說說看,咱家雖有兄弟,可命也挺金貴的,若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說不定片刻之後我便摔斷了腿,或者偶感風寒了
宋某為的是民族大義,為的是咱將來被人家打的時候,也有人來幫襯一把宋慶陡然間提高了聲量,指著北方道:東虜如今在遼東肆虐,我們不是遼人,便可以不去管他,東虜下一步可能會打山東,我們不是山東人,也可以不去管他,接著他打宣府,打大同,打長安,打京城和北直隸,這都不是我們的家鄉,刀子沒架在我們脖子上,我們都可以不去管他,還在徐州過我們的太平日子,我也想過這種日子,每日喝喝酒,吃吃肉,帶著弟兄們操練,傻子才願意去遼東打仗呢
說到一半,他忽然停頓下來,眼睛掃過台下鴉雀無聲的人群,慢悠悠的說出了最後一句:可若是哪天東虜將這些地方全都占了,終於打到我們徐州呢到了那個時候,我們靠什麽來對付他們又和誰來並肩作戰指望人家江南和湖廣嗎可人家又不是徐州人,憑什麽來幫我們打仗就和我說的一樣,到了那個時候,同樣也不會有人來幫咱們
秦王掃,一統天下,車同軌,書同文,可統得了土地百姓,文字度量,卻統不掉各國的習俗,以至於時至今日,甚至到了數百年之後,國人依然是重鄉土甚於重國家,說是地域矛盾,實則就是當年各國留下來的習俗,加上古代出行不宜,大都圈在自家一畝三分地中,出門在外的時候,遇到個說同樣鄉音的人,頓時便能痛哭流涕,因此鄉土觀念極重。
宋慶沒打算靠著一己之力扭轉這種習俗,可他卻希望至少在大敵當前的時候,各地能夠摒棄成見,團結一心,這次去遼東打仗雖說夾帶了不少自己的用意,可也是真心希望能夠靠這種方式來喚醒一部分人,不是強盜搶到你家你才要抵抗的,隻要這夥兒強盜進了你們胡同,那家家戶戶都應該抽出菜刀,掄起擀麵杖來對付他,這樣捏合出來的力量才足夠強大,才不是一盤散沙,這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哪怕常年種地不擅長打仗,可隻要擰成一股繩,也不會畏懼任何力量。
這話說的實在又透徹,不少人都聽了進去,並在那裏琢磨著究竟有幾分道理,哪怕是那幾個托兒,也不禁在此時陷入沉思,甚至忘記了繼續給宋慶捧哏,哪怕是知道宋慶根底的大人物們,也都在想這個比較深刻的問題,若真是如宋慶所說,等人家打到徐州的時候,可不就真的沒人管了,北麵已經淪陷,江南袖手旁觀,隻能靠徐州自己去抵擋東虜。
徐州衛可有不少人在京師跟後金打過仗,知道人家的厲害,想想這麽強大的敵人來進攻徐州,那是無路如何都擋不住的,跟著就是同樣孤軍奮戰的江南福建兩廣川中雲貴等等,這大明朝豈不是要完蛋了。
沒人覺得這不可能,尤其正經跟後金交過手的,想想前宋是怎麽完蛋的,如今這些女真人不就號稱是當年金國的後代,若是各處都是各自為戰,怕是還真有可能被人家蠶食掉,想到自己的兒孫後輩腦袋後麵都拖著根尾巴,就覺得不寒而栗,托兒們也瞬間醒轉過來,在人群中帶著頭給宋慶喊好,片刻之後便是成千上萬人的齊聲呐喊,喊聲響徹雲霄。
宋慶還是很欣慰的,因為他發現自己這些鄉親們並沒有病入膏肓,比起滿清時候的麻木不仁來,這時代的國人依然充滿熱血,不過是因為一些根深蒂固的習俗,導致他們對外麵不太關心而已,隻要能夠將這種觀念扭轉過來,再加以輔導的話,這個國家和民族依然大有可為,崇禎四年並不一定是末世之相,也有可能是一個新時代的開端。
同時他也發現,這一次大夥兒似乎沒有那麽悲觀,無論是參戰官兵,還是他們的家屬,包括其他的軍民人等,整體情緒似乎要比之前入衛京師的時候強不少,至少沒有那種此去再難相見的情緒,在京師跟後金打過一次之後,大家的信心似乎都增加了不少,這也更加堅定了宋慶多練多打的建軍思路,合格的軍隊可以練出來,強大的軍隊卻隻能是打出來的。
軍心可用,此去大有可為
明日午時,北上大軍在此集結,午時三刻出征看著鬥誌昂揚的隊伍,宋慶忽然露出幾分邪邪的笑容,說道:午時三刻是個好時候,衙門一般都在這時候殺頭,我們便在此時出征,北進遼東,去殺建奴的頭
大家早上好啊未完待續。。
可如今他也必須要做這種事了,而且還是作為一個主導者,好在這年頭還沒有形式主義這個詞兒,甚至缺乏娛樂的廣大老百姓們都把這個當熱鬧看,尤其聽說家鄉兒郎們又要出征,這次還是去比京城往北,聽說是不毛之地的遼東,到後金的大本營跟人家打仗,心中多少都有些掛念,尤其這次出征的將士家屬,更是已經早早來到大校場,等候這個誓師大會開始。
屁股決定腦袋,聖人誠不欺我,他多少有些哭笑不得,如今自己也是做領導的人了,很多事情哪怕再不喜歡,該做的你也要去做,扮鴕鳥不是裝孫子,那是真孫子
看著眼前的熙熙攘攘,宋慶忽然發現自己竟然有些適應這種事了,而且心態顯得遊刃有餘,甚至駕輕就熟,總算也明白當初領導作報告時候什麽心態了,你在下頭等得煩了是你的事,人家自己玩的樂在其中
類似的事情,徐州衛已經做過一次了,因此大夥兒倒是也都駕輕就熟,孫伯平作為指揮使,自然是頭一個上去講話,重點強調了一年多之前,徐州衛和左衛在京城的輝煌戰績。如何與後金兵連番大戰,如何被皇帝親口嘉獎之類,反正這件事情過去時間不長,大家也都有印象,如今既然又要出征,還是皇帝親自點將,拿出來聊聊有助於提高軍民士氣。
當然,最重要的是提起這件事情來,大家還能夠想到他孫伯平,對於耍存在感之類肯定是有促進作用的。入衛京師畢竟是他一生中經曆過最凶險的一場戰役。也是這輩子最風光的時候,當初的幾千徐州子弟兵,在他孫指揮使的英明領導下,徐州衛才能取得那樣的輝煌。這一次雖說皇帝沒有欽點他去遼東。但大家也不要忘記本衛所還有這麽個很強大的指揮使。
孫指揮使下去之後。則是徐州左衛的指揮使李興,李指揮使的講話就沒有那麽抑揚頓挫了,畢竟之前的京城保衛戰他閃光點不多。左衛幾乎都是在徐州衛庇護下作戰的,加上原本規模就比徐州衛小,這次也同樣是附庸關係,因此底氣遠遠沒有孫伯平足,便有樣學樣的照著孫指揮使的話說了幾句,隨即老老實實走下台去,將位置讓給了另外一位指揮使胡捷。
登上高台的時候,胡指揮使已經調整好了自己的表情,在宋慶麵前訴苦那張倭瓜臉早已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充滿著標準版忠誠孝子的模樣,一上台便大聲疾呼道:遼東危矣大明危矣華夏民族危矣我輩軍人當效法大漢之霍去病,前宋之嶽武穆,收複遼東故土,踏破白山黑水,見異族永遠驅逐出去,天佑大明,萬年一統
好不知誰帶了個頭,下麵紛紛叫起了好,除了狗營之外,其餘的徐州軍民對這位不太熟悉的邳州衛指揮使還真多出幾分好感,覺得這顯然是個很有熱血的人,不愧是能和宋千戶並肩作戰的勇士。
當然,這番話都是宋慶之前特意教過的,胡同知長這麽大還從來沒在如此正式的場合,在成千上萬人的注視下講過話,因此從知道有這出開始就非常緊張,程度甚至超過了要去遼東作戰的事情,可他這個身份又必須要講兩句不可,隻得求助了宋慶,宋千戶倒是也不吝嗇,反正他自己不適合那種瘋癲派演說,幹脆把這套詞全都教給了胡捷,現在看來效果還不錯。
胡捷是個很識趣的人,知道今天這個場合自己不是主角,他也不打算當什麽主角,將宋慶教給他的那番話原封不動說完,看看效果不錯,立刻也是走下了高台,將位置留給了真正的主角,這次出兵的正管,統製徐邳二處兵馬宋慶宋大人。
宋千戶現在應該叫宋統製邁著鏗鏘的步伐走上高台,本打算也先來幾句提精神的,可當他站到高台上麵,望著台下無數攢動的人頭,或是雀躍或是憂心的表情,那種瘋一把的想法立刻煙消雲散,反倒是露出一絲無奈笑容,用並不算太大的聲音說道:說老實話,這次我並不太想去。
台下頓時響起一陣嗡嗡聲,不光是普通軍民,哪怕是孫伯平等人臉色都有些不太自然,你若是不想去的話可以早說嘛,裝病還是摔斷腿都可以考慮,實在不行給你個去江南考察商業的差事都行,可你既然已經決定去了,如今當著這麽多人的麵,又是馬上要出征的誓師大會,說這些話算是怎麽一回事這也就是你宋慶,換做二一個直接就是蠱惑軍心殺頭的罪名。
甚至連狗營的人,也覺得今日宋大人有些奇怪,在他們心中宋慶就是戰神,這個戰神不光是在純粹戰鬥中的,甚至也包括在其他方麵,比方說生活態度,為人處世的修養作風等等,狗營官兵幾乎遇到自己無法解決,或者舉棋不定的事情,都會下意識的去想宋大人是如何做的,或者以宋大人平日裏的風格,遇到這種事情究竟會怎麽做,很多事情便迎刃而解。
這麽說可能多少顯得有些玄乎,可人終歸是需要精神信仰的,宋慶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個活信仰,幾乎每天都能夠見到,也沒什麽大官的架子,可就是這麽一個人,威望和崇拜程度卻與日俱增。
可今天宋慶一上來就說了這麽一句泄氣的話。頓時讓不少人覺得滿心迷茫,不過老成些的卻還沉得住氣,估計宋大人還有下文,這不過就是個鋪墊而已,倒是也能安靜的繼續聽下去。
果然,宋慶見效果不錯,立刻話鋒一轉道:我不想去,可最終還是主動請纓要去,我沒有裝病,也沒有騎馬摔斷腿。鐵了心要去遼東幫著關寧軍守大淩河。這究竟是為什麽誰能告訴我
宋慶講話從來都不會忘記安插幾個托兒,今日這麽重要的場合,自然也不會例外,立刻就有人接口道:宋大人忠君愛國之心可昭日月。堪為大明軍人之楷模
這馬屁拍的太結實了。饒是宋慶知道此人是托兒。也幾乎有把他拽上來暴打一頓的衝動,強行忍住內心衝動,借著這話茬兒說道:忠君愛國什麽的自然是有。可這話說了千百年,怎麽回事大家也都知道,說句大不敬的話,除非把自己逼到那個份上,否則怕是沒人會搭上性命去忠君愛國,就拿我來說吧,老宋家就我一棵獨苗,若真是在外頭戰死了,我自己倒是死得幹淨,留在徐州的爹娘會哭死的,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宋慶能立於天地之間,全賴父母生養之恩,因此若隻是個忠君愛國的名頭,我是不會大老遠跑去遼東打仗的,那裏畢竟不是咱徐州本鄉本土,我也不欠關寧軍的,犯不上到那個份上
另一個托兒繼續跟上道:那宋大人是為了什麽給弟兄們說說看,咱家雖有兄弟,可命也挺金貴的,若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說不定片刻之後我便摔斷了腿,或者偶感風寒了
宋某為的是民族大義,為的是咱將來被人家打的時候,也有人來幫襯一把宋慶陡然間提高了聲量,指著北方道:東虜如今在遼東肆虐,我們不是遼人,便可以不去管他,東虜下一步可能會打山東,我們不是山東人,也可以不去管他,接著他打宣府,打大同,打長安,打京城和北直隸,這都不是我們的家鄉,刀子沒架在我們脖子上,我們都可以不去管他,還在徐州過我們的太平日子,我也想過這種日子,每日喝喝酒,吃吃肉,帶著弟兄們操練,傻子才願意去遼東打仗呢
說到一半,他忽然停頓下來,眼睛掃過台下鴉雀無聲的人群,慢悠悠的說出了最後一句:可若是哪天東虜將這些地方全都占了,終於打到我們徐州呢到了那個時候,我們靠什麽來對付他們又和誰來並肩作戰指望人家江南和湖廣嗎可人家又不是徐州人,憑什麽來幫我們打仗就和我說的一樣,到了那個時候,同樣也不會有人來幫咱們
秦王掃,一統天下,車同軌,書同文,可統得了土地百姓,文字度量,卻統不掉各國的習俗,以至於時至今日,甚至到了數百年之後,國人依然是重鄉土甚於重國家,說是地域矛盾,實則就是當年各國留下來的習俗,加上古代出行不宜,大都圈在自家一畝三分地中,出門在外的時候,遇到個說同樣鄉音的人,頓時便能痛哭流涕,因此鄉土觀念極重。
宋慶沒打算靠著一己之力扭轉這種習俗,可他卻希望至少在大敵當前的時候,各地能夠摒棄成見,團結一心,這次去遼東打仗雖說夾帶了不少自己的用意,可也是真心希望能夠靠這種方式來喚醒一部分人,不是強盜搶到你家你才要抵抗的,隻要這夥兒強盜進了你們胡同,那家家戶戶都應該抽出菜刀,掄起擀麵杖來對付他,這樣捏合出來的力量才足夠強大,才不是一盤散沙,這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哪怕常年種地不擅長打仗,可隻要擰成一股繩,也不會畏懼任何力量。
這話說的實在又透徹,不少人都聽了進去,並在那裏琢磨著究竟有幾分道理,哪怕是那幾個托兒,也不禁在此時陷入沉思,甚至忘記了繼續給宋慶捧哏,哪怕是知道宋慶根底的大人物們,也都在想這個比較深刻的問題,若真是如宋慶所說,等人家打到徐州的時候,可不就真的沒人管了,北麵已經淪陷,江南袖手旁觀,隻能靠徐州自己去抵擋東虜。
徐州衛可有不少人在京師跟後金打過仗,知道人家的厲害,想想這麽強大的敵人來進攻徐州,那是無路如何都擋不住的,跟著就是同樣孤軍奮戰的江南福建兩廣川中雲貴等等,這大明朝豈不是要完蛋了。
沒人覺得這不可能,尤其正經跟後金交過手的,想想前宋是怎麽完蛋的,如今這些女真人不就號稱是當年金國的後代,若是各處都是各自為戰,怕是還真有可能被人家蠶食掉,想到自己的兒孫後輩腦袋後麵都拖著根尾巴,就覺得不寒而栗,托兒們也瞬間醒轉過來,在人群中帶著頭給宋慶喊好,片刻之後便是成千上萬人的齊聲呐喊,喊聲響徹雲霄。
宋慶還是很欣慰的,因為他發現自己這些鄉親們並沒有病入膏肓,比起滿清時候的麻木不仁來,這時代的國人依然充滿熱血,不過是因為一些根深蒂固的習俗,導致他們對外麵不太關心而已,隻要能夠將這種觀念扭轉過來,再加以輔導的話,這個國家和民族依然大有可為,崇禎四年並不一定是末世之相,也有可能是一個新時代的開端。
同時他也發現,這一次大夥兒似乎沒有那麽悲觀,無論是參戰官兵,還是他們的家屬,包括其他的軍民人等,整體情緒似乎要比之前入衛京師的時候強不少,至少沒有那種此去再難相見的情緒,在京師跟後金打過一次之後,大家的信心似乎都增加了不少,這也更加堅定了宋慶多練多打的建軍思路,合格的軍隊可以練出來,強大的軍隊卻隻能是打出來的。
軍心可用,此去大有可為
明日午時,北上大軍在此集結,午時三刻出征看著鬥誌昂揚的隊伍,宋慶忽然露出幾分邪邪的笑容,說道:午時三刻是個好時候,衙門一般都在這時候殺頭,我們便在此時出征,北進遼東,去殺建奴的頭
大家早上好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