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第一縷晨光透過泛黃的窗紙時,古若雅雙目就睜得炯炯有神。
在一翻身就搖搖欲墜的、兩條長凳架起來的“床”上賴了一會兒,她就麻利地坐起來,穿上了外衣。
夏日的清晨還有些涼颼颼的,她摸了摸身上的單衣,苦笑了一下,這個家能有口飯吃就不錯了,哪裏還敢奢望穿得暖穿得好!
從床頭上翻出一個桑皮紙包,她窸窸窣窣地一樣一樣地揀出了母親常吃的藥,放在了藥吊子裏,添上水,走到門外,陳媽已經生好了火。
交給陳媽之後,她拎起了門後的背篼背在身上,朝大門外走去。
一邊走還一邊朝後麵的陳媽囑咐著:“藥吊子裏的藥,再過半個時辰就端下來。等我娘喝了藥,把灶上溫著的白粥給她喝一碗。”
“省得了,姑娘也小心些,早去早回!”一個蒼老的女聲嘶啞著嗓子說著,古若雅點點頭,方才閉上門自去了。
路邊滿是露水,她撿著幹淨的路麵快步往前行去,就算是這樣,幹淨的褲腳也被露水給稍濕了。
村裏有起早的老漢在撿牛糞,見了她笑著點頭:“姑娘好早,又給你娘采藥去啊?”
古若雅甜甜地一笑,答道:“田大爺早,我娘的藥快吃完了,我得再尋些回來。”
又問那老大爺:“田奶奶的老寒腿好些了嗎?”
“好多了,多虧了你這孩子,她都能下床了。這不,我一大早出來撿牛糞,她正在家裏給我做飯呢。往常都是我撿了牛糞回去做給她吃……”田大爺笑得一臉褶子,嘮嘮叨叨地說著,言語裏滿是感激之情。
古若雅耐心地聽著,又囑咐了幾句,方才轉身上了村後的一條小路,那條路正通往村後的一座小山。
遠遠地望去,山上樹木蔥蘢,怪石嶙峋。清晨的陽光柔和地灑在山坡上,仿佛為它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
古若雅一口氣爬到了半山腰,站在那裏喘口氣,鳥瞰著山下的村子,此時村民們陸陸續續地都起來了,家家戶戶都冒出了嫋嫋的炊煙。
她歎了口氣,抬手擦了擦額頭的汗。來到這個陌生的古代世界已經有十三年了,她已經慢慢地適應了這裏的生活,隻覺得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了。
十三年前,她穿到這具發高燒已經昏迷過去的小女娃身上,才了解了這具身子的主人命運是如何的悲慘。
一想起母親林氏如今形容枯槁,還不到三十歲的年紀就如同老嫗一樣,她眼眶不由一酸:母親還是打不開心結啊。她縱算是醫術再高明,也是治病治不了命啊。
甩了甩頭,她把腦子裏的雜念拋走。現在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先填飽肚子再說。
由於經常來,這山上哪個位置長什麽草藥,她早就爛熟於心了。不到一個時辰,她就采了小半筐,看看天色大亮,她肚子也覺得咕嚕嚕地餓了。
緊了緊背上的柳條筐,她順著來時的小路飛快地下了山。
剛到家門,正要推開門進去,就聽身後一陣疾奔,“若雅姐,快,快,我家裏的幾隻雞不行了,你給看看去。”
回頭一看,卻是二妮,頭上還纏著白布,滲出殷紅的血跡來,瞧那神情,倒是不礙的了。
古若雅忙“哦”了一聲,道:“等我把筐子卸下來,你回去把雞逮過來。”不慌不忙地顯然常遇到這樣的事兒。
二妮忙答應了一聲,就慌慌張張地回了家。
古若雅回到院子裏把筐子卸下來,把草藥攤開在竹匾上晾著,陳媽就端了一碗水過來,“來,喝一口潤潤,一大早起的還什麽都沒吃呢。”
古若雅笑著接過碗大口大口地喝著,抹了把嘴角,笑問:“我娘喝了藥了嗎?吃過粥沒有?”
“也喝了也吃了,你就放心吧。”陳媽慈愛地望著她,接過了粗瓷碗。
大門忽地一聲被撞開了,二妮手裏拎著三四隻雞闖了進來,大聲嚷嚷著:“若雅姐,若雅姐,快點,快點,這雞快不行了。”
古若雅忙起身過來,陳媽則埋怨地瞪了二妮一眼:“我們家姑娘還沒吃早飯呢,你等會兒不行嗎?”
“陳媽,”二妮甜甜地笑著,“一會兒就好,一會兒就好。”
古若雅回身安撫地看了看陳媽,小聲道:“他們家這幾隻雞可是金貴,死了可就可惜了。”
四周的村民都不富裕,家裏養著幾隻雞,平日裏生了蛋都不舍得吃,拿到集市上賣了換點兒油鹽醬醋的。二妮的爹還長年癱在床上,不能做活,沒了這幾隻雞,家裏怕是又要拮據許多。
歎口氣,她上前看了那幾隻母雞,問了問二妮,才知道天一亮開了門,雞就撒了出去。二妮家裏沒有什麽糧食喂雞,撒在外頭麥田裏吃點兒東西就不用喂了。
怕是人家看不順眼,灑了耗子藥了。
她趕緊回屋裏拿了一把剪刀,在門口泥灶上的火裏烤了烤,就朝著那幾隻雞走去。
她膽子也大,一把抓了一隻肥碩的母雞把兩腿踩在了腳下,幾下子拔掉了雞脖子下的毛,拿了剪刀就豁開了雞嗉子。
二妮嚇得趕緊捂住了眼,喃喃念叨著:“你這樣剪開,雞不疼嗎?”
古若雅嗤笑一聲:“能給它救命就不錯了,還管它疼不疼啊?難道還為了一隻雞給它弄點兒麻醉湯劑?”
利索地倒掉了雞嗉子裏的糧食和菜籽,用清水衝洗幹淨了,她才拿了縫衣服的針和線把雞嗉子給縫上了。
二妮和陳媽在一邊看著隻覺得反胃要吐,見她好像不當回事兒一樣,陳媽不由念了一句佛:“阿彌陀佛,姑娘膽子可真大。我和你娘連隻雞都不敢殺呢。”
二妮也連忙附和。
古若雅暗笑:這算什麽!別說是一隻雞了,就是人肚子,說劃拉開也就劃拉開了。
照著葫蘆畫瓢,她又把其他的幾隻雞也剪開了嗉子清洗後縫上了,才洗了洗手,站了起來,交待二妮:“這兩天先不要給雞吃硬的東西,煮點兒小米喂喂吧,等過幾天就好了。”
二妮喜得連忙道謝,把雞一隻隻地拎起來,顛顛地回家了。
古若雅這才來到堂屋裏,瞧了一眼靠在床頭上的娘,坐在屋裏一張掉了漆的黑色八仙桌旁,端起了粗瓷碗稀裏嘩啦地喝起了粥。
才喝了半碗,院門又被人給推開了,一個七八歲虎頭虎腦的男孩子探頭進來,叫道:“姐姐,我家的母羊生小崽子了……”
這個孩子名叫虎子,是村裏林二嬸的遺腹子,娘兩個這些年過得很不容易。
在一翻身就搖搖欲墜的、兩條長凳架起來的“床”上賴了一會兒,她就麻利地坐起來,穿上了外衣。
夏日的清晨還有些涼颼颼的,她摸了摸身上的單衣,苦笑了一下,這個家能有口飯吃就不錯了,哪裏還敢奢望穿得暖穿得好!
從床頭上翻出一個桑皮紙包,她窸窸窣窣地一樣一樣地揀出了母親常吃的藥,放在了藥吊子裏,添上水,走到門外,陳媽已經生好了火。
交給陳媽之後,她拎起了門後的背篼背在身上,朝大門外走去。
一邊走還一邊朝後麵的陳媽囑咐著:“藥吊子裏的藥,再過半個時辰就端下來。等我娘喝了藥,把灶上溫著的白粥給她喝一碗。”
“省得了,姑娘也小心些,早去早回!”一個蒼老的女聲嘶啞著嗓子說著,古若雅點點頭,方才閉上門自去了。
路邊滿是露水,她撿著幹淨的路麵快步往前行去,就算是這樣,幹淨的褲腳也被露水給稍濕了。
村裏有起早的老漢在撿牛糞,見了她笑著點頭:“姑娘好早,又給你娘采藥去啊?”
古若雅甜甜地一笑,答道:“田大爺早,我娘的藥快吃完了,我得再尋些回來。”
又問那老大爺:“田奶奶的老寒腿好些了嗎?”
“好多了,多虧了你這孩子,她都能下床了。這不,我一大早出來撿牛糞,她正在家裏給我做飯呢。往常都是我撿了牛糞回去做給她吃……”田大爺笑得一臉褶子,嘮嘮叨叨地說著,言語裏滿是感激之情。
古若雅耐心地聽著,又囑咐了幾句,方才轉身上了村後的一條小路,那條路正通往村後的一座小山。
遠遠地望去,山上樹木蔥蘢,怪石嶙峋。清晨的陽光柔和地灑在山坡上,仿佛為它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
古若雅一口氣爬到了半山腰,站在那裏喘口氣,鳥瞰著山下的村子,此時村民們陸陸續續地都起來了,家家戶戶都冒出了嫋嫋的炊煙。
她歎了口氣,抬手擦了擦額頭的汗。來到這個陌生的古代世界已經有十三年了,她已經慢慢地適應了這裏的生活,隻覺得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了。
十三年前,她穿到這具發高燒已經昏迷過去的小女娃身上,才了解了這具身子的主人命運是如何的悲慘。
一想起母親林氏如今形容枯槁,還不到三十歲的年紀就如同老嫗一樣,她眼眶不由一酸:母親還是打不開心結啊。她縱算是醫術再高明,也是治病治不了命啊。
甩了甩頭,她把腦子裏的雜念拋走。現在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先填飽肚子再說。
由於經常來,這山上哪個位置長什麽草藥,她早就爛熟於心了。不到一個時辰,她就采了小半筐,看看天色大亮,她肚子也覺得咕嚕嚕地餓了。
緊了緊背上的柳條筐,她順著來時的小路飛快地下了山。
剛到家門,正要推開門進去,就聽身後一陣疾奔,“若雅姐,快,快,我家裏的幾隻雞不行了,你給看看去。”
回頭一看,卻是二妮,頭上還纏著白布,滲出殷紅的血跡來,瞧那神情,倒是不礙的了。
古若雅忙“哦”了一聲,道:“等我把筐子卸下來,你回去把雞逮過來。”不慌不忙地顯然常遇到這樣的事兒。
二妮忙答應了一聲,就慌慌張張地回了家。
古若雅回到院子裏把筐子卸下來,把草藥攤開在竹匾上晾著,陳媽就端了一碗水過來,“來,喝一口潤潤,一大早起的還什麽都沒吃呢。”
古若雅笑著接過碗大口大口地喝著,抹了把嘴角,笑問:“我娘喝了藥了嗎?吃過粥沒有?”
“也喝了也吃了,你就放心吧。”陳媽慈愛地望著她,接過了粗瓷碗。
大門忽地一聲被撞開了,二妮手裏拎著三四隻雞闖了進來,大聲嚷嚷著:“若雅姐,若雅姐,快點,快點,這雞快不行了。”
古若雅忙起身過來,陳媽則埋怨地瞪了二妮一眼:“我們家姑娘還沒吃早飯呢,你等會兒不行嗎?”
“陳媽,”二妮甜甜地笑著,“一會兒就好,一會兒就好。”
古若雅回身安撫地看了看陳媽,小聲道:“他們家這幾隻雞可是金貴,死了可就可惜了。”
四周的村民都不富裕,家裏養著幾隻雞,平日裏生了蛋都不舍得吃,拿到集市上賣了換點兒油鹽醬醋的。二妮的爹還長年癱在床上,不能做活,沒了這幾隻雞,家裏怕是又要拮據許多。
歎口氣,她上前看了那幾隻母雞,問了問二妮,才知道天一亮開了門,雞就撒了出去。二妮家裏沒有什麽糧食喂雞,撒在外頭麥田裏吃點兒東西就不用喂了。
怕是人家看不順眼,灑了耗子藥了。
她趕緊回屋裏拿了一把剪刀,在門口泥灶上的火裏烤了烤,就朝著那幾隻雞走去。
她膽子也大,一把抓了一隻肥碩的母雞把兩腿踩在了腳下,幾下子拔掉了雞脖子下的毛,拿了剪刀就豁開了雞嗉子。
二妮嚇得趕緊捂住了眼,喃喃念叨著:“你這樣剪開,雞不疼嗎?”
古若雅嗤笑一聲:“能給它救命就不錯了,還管它疼不疼啊?難道還為了一隻雞給它弄點兒麻醉湯劑?”
利索地倒掉了雞嗉子裏的糧食和菜籽,用清水衝洗幹淨了,她才拿了縫衣服的針和線把雞嗉子給縫上了。
二妮和陳媽在一邊看著隻覺得反胃要吐,見她好像不當回事兒一樣,陳媽不由念了一句佛:“阿彌陀佛,姑娘膽子可真大。我和你娘連隻雞都不敢殺呢。”
二妮也連忙附和。
古若雅暗笑:這算什麽!別說是一隻雞了,就是人肚子,說劃拉開也就劃拉開了。
照著葫蘆畫瓢,她又把其他的幾隻雞也剪開了嗉子清洗後縫上了,才洗了洗手,站了起來,交待二妮:“這兩天先不要給雞吃硬的東西,煮點兒小米喂喂吧,等過幾天就好了。”
二妮喜得連忙道謝,把雞一隻隻地拎起來,顛顛地回家了。
古若雅這才來到堂屋裏,瞧了一眼靠在床頭上的娘,坐在屋裏一張掉了漆的黑色八仙桌旁,端起了粗瓷碗稀裏嘩啦地喝起了粥。
才喝了半碗,院門又被人給推開了,一個七八歲虎頭虎腦的男孩子探頭進來,叫道:“姐姐,我家的母羊生小崽子了……”
這個孩子名叫虎子,是村裏林二嬸的遺腹子,娘兩個這些年過得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