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巧收拾完廚房回到院中的馬氏,聽到婆婆對當家的說這樣的話,隻覺被氣得兩眼發昏,怒火攻心的說:“娘,我哪裏對不起你了,你竟然讓當家的休了我,”
張氏本來有點心虛,可是看到馬氏臉上的怒氣,也跟著生氣道:“你又哪裏對的起我,嫁進唐家三年,連個娃都沒有生出來,你看別人家養的豬,一窩就能生十幾個,我也不指望你生那麽多,你給我生出一個子也行啊,什麽都生不出來,要你有什麽用?”
被婆婆劈頭蓋臉的一頓咒罵,喘著粗氣,紅著眼睛的馬氏尖聲說:“就因為這件事情你就要當家的休了我,你不念在我對您任勞任怨,就念在我和當家的一場情分,也不能說休了我就休了我啊,”
唐鐵峰看婆娘被她娘氣的魔障了,忙放下手裏的斧頭,拉過馬氏說:“媳婦,你別聽娘胡說,我不可能休你,你就把心放在肚子裏吧,”又給馬氏使了個眼神,繼續道:“趕緊回屋,同娘吵吵你還有理了,真要把娘氣出個好歹,那時候你就不能善了了,”要是讓村裏人或大伯他們知道婆娘口出不遜,多半真的會被休了。
馬氏本本就想讓當家的在婆婆麵前維護她,這樣婆婆看當家的麵子也不那麽為難她,聽到滿意的答複,心裏大笑,麵上卻露出極委屈的表情,見當家的給她使眼色,便不在與婆婆犯唧唧,想轉身回屋。
張氏不樂意,啊的一聲大叫,指著唐鐵峰說:“你個沒良心的,我這麽做為了誰啊,還不是為了你,你婆娘嫁進來,一不能生孩子,二又懶惰,三最愛說是非,沒有一樣能拿的出手,不休了她,留著幹什麽,不下蛋的母雞,趕緊挪窩,我老唐家是不會要的。”
這麽大的聲響,老唐頭連各房的人都出來看發生什麽事情,更有甚者,連過道的農夫農婦和周圍的鄰居都出來看熱鬧,隻是這樣的場麵不適合娃們看見,於是李氏和孫氏把家裏的娃們關到一個屋裏,讓唐青兒帶著他們,唐青兒撅著嘴不樂意,這樣的場景真是百年不遇,就想留下來看熱鬧,卻被她娘一個眼神給製住,帶著弟妹回到她屋的時候,好奇心引得她一步三回頭。
準備回屋的馬氏知道今天這事不能善了,也破罐子破摔的說:“婆婆,你怎麽就能肯定我生不出兒子,我娘生了我們五個兄妹,就說我大姐、二姐,自從嫁人,哪個不是一口氣生了三個娃,我娘家家裏又沒有生不出娃的例子,你怎麽就能肯定我生不了娃子。”
“你要是能生,不是早就生了,真要生出來,何必讓我費這麽些口舌,在說,看你姐她們有什麽用,你又不是他們,能一連生三,你要是真給我生幾個孫子,以後我就把你當姑奶奶供起來也行。”張氏仗著院內院外的人多,大聲的諷刺道。
老唐家何時被村裏這麽看笑話,這一樁樁的事全是由老婆子給弄出來的,在看看院外的人都在交頭接耳的小說嘟囔,更有甚者,在那偷摸摸的笑,老唐頭氣的胸脯喘不上氣,指著張氏說不出話,唐鐵柱見他爹這樣,忙走過去扶著他,也不知該如何安慰他爹。
在一旁觀看的李氏和孫氏對視了一眼,覺得這樣的場麵實在是不好讓外人看見,兩人連忙走到門口,對外麵看熱鬧的人說:“沒什麽熱鬧可看,大家都家去吧,”說著便關了門,插上門栓。
外麵的人都議論紛紛,這老唐家就沒有個安靜的時候,剛剛分完家,怎麽張氏又和她的兒媳婦幹起來了,有人順著話說:“你們又不是不知道這張氏不是個好相處的,你看她家老大、老二媳婦,屋裏屋外都是幹活的好手,也能生娃,那你看她歡喜嗎?還不是因為不是親生的,橫挑鼻子豎挑眼的,要是我兒子以後娶了像老大老二這樣的兒媳婦,我還不得天天供起來,做夢都得笑醒。”說話的河對麵吳二嫂子,誰都知道她家的大兒子才十歲,開這種玩笑沒有什麽,所以大家聽著這個笑話都樂嗬嗬的。
說笑間,有不少村民都家去,也有看熱鬧聽聲音沒走的人說:“哎,老大老二這些年可不容易,掙錢幫弟妹成家,好不容易盼到分家,日子還沒過起來,這不又吵起來,張氏找不到老大、老二媳婦的毛病,就開始挑馬氏的毛病,就因為三年沒有娃,就想休了她,咱村又不是那富裕人家,哪能老整這些幺蛾子,又不是十年沒有孩子,說休就休啊,唉,誰做她家兒媳婦誰倒黴,對了!你們還不知道她小閨女嫁給誰了吧,”
“聽說許人了,但沒聽說是哪戶人家,唉!她閨女虛歲十四時,還是沒有人上門提親,她知道著急了,找村裏的媒婆過來幫忙牽線,幫忙尋找別鄰村好的小夥子,好把她閨女說與人家,可人家一聽是她閨女,便都打退堂鼓,咱一個村的,誰不知道她閨女和她一樣的性情,刁鑽刻薄,對她這幾個嫂嫂從來沒有好臉色,這媒婆是什麽人,一天天走街串巷的,東家長西家短,誰家的事情,還都知道點,這張氏在村裏是個胡攪蠻纏的,誰家願意讓自己的兒子娶她閨女,”說話這人a嘴也是真臭,把張氏閨女埋汰的幾乎是一文不值。
又有b接話道:“可不是,我以前隻是聽說,後來親眼看見的,這張氏的閨女指手畫腳的她大嫂幹活,就像是大戶人家的主人對丫鬟一樣,還沒個好臉色,”
剛才那個嘴臭的a婆子繼續道:“腳上的泡都是她走出來的,要不然能這麽不好找婆家,呸,張氏以為給她閨女找到人家,還藏著捂著,不讓咱們知道,便便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她給她閨女找的好歸宿,偏偏是我的遠房親戚,姓宋,他家的二小子娶過親,不過他媳婦生孩子難產,一屍兩命,娶她閨女做續弦,同她娘一樣,給死了婆娘的人做媳婦,幸虧老宋家的二小子沒有孩子,要是有娃,那娃還不得像唐家老大一樣命苦,”讓你張氏老在我麵前顯擺,該,讓你閨女和你一樣給人做填房。
“真的假的,我怎麽聽說,她家閨女是說給翩翩少年,你可不要瞎傳,這毀人閨女的名聲,是不地道的,”也有好心腸c在一旁勸道。
“我騙你們這幹啥,真的!她家閨女將來嫁的是我遠方表親的表親,這是真事的,你不信,等她家閨女嫁人時,你去問問迎親的人就行了,在說這事張氏怎麽能輕易告訴別人,咱們知道這方圓五十裏,根本就沒有人願意娶她閨女,這張氏怕是曉得這個,怕說出去丟人,才一直捂著不說。”嘴臭的婆子a繼續說道,似乎被人說她,往張氏身上扣屎盆子很生氣。
咳咳……古代七出的淵源
“七出”一詞起於漢代,至今可見的最早文獻是漢代的《大戴禮記?本命》,稱為“七去”、“七棄”。謂“婦有‘七去’:不順父母(此指公婆),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並解釋不順父母因其逆德,無子為其絕後,淫為其亂族,妒為其亂家,有惡疾為其不可與共粢盛(備祭祀供品),口多言為其離親,竊盜為其反義。然而,出妻現象早已有之,先秦婦女出嫁和被休同時稱“歸”,被休也叫“大歸”,被出的婦女叫“棄婦”。漢代提出“七出”與“五不娶”(亂倫之家、逆德之家、上代有受刑的、患惡疾的人家的女兒和沒有母親的長女)有關。這樣就把住婚姻的兩道關口。唐代將“七出”規條入律,當出不出和隨便棄妻都將受律法幹預;並將七出順序改變為“無子、淫佚、不事舅姑(公婆)、口舌、盜竊、妒忌、惡疾”。清律改為:“無子、不事舅姑、淫僻、嫉妒、惡疾、多言舌、盜竊”;而對犯淫僻的婦女沒有“三不去”的權變。“七出”次序的變化反映不同時代對婦女要求的標準不同。
所以說:“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媳婦娶進門,在婆婆的管束和統領下含辛茹苦地勞作著。每日家務活中的苦活累活都是媳婦在幹,不僅飽受體力上的勞苦,還時常要忍受著婆婆的挑剔、審視、責備、嗬斥的感情折磨。婆婆健在,媳婦永無出頭之日。家務事總是婆婆說了算,對與不對,都得聽婆婆的。因為孝順在身的自己的老公總是對婆婆公公的話唯唯諾諾,經濟大權和決策大權都在公公婆婆那邊,媳婦隻能是忍氣吞聲地苦熬著!一旦婆婆公公離世了,媳婦的孩子也長大了、成家了、娶進來了兒媳婦,原先的媳婦現在也終於順理成章地熬成了婆婆,成了家中內務事務的老大,成了家中處理家務事說話算數的人!雖然自婆婆去世後自己就已經不再受窩囊氣了,但真正揚眉吐氣、頤指氣使的時候是新媳婦娶進門、自己扮演上婆婆的角色時。當媳婦的就得聽婆婆的,一步一步熬出來的!真是多年的媳婦熬成了婆!
感概:當婆婆不容易,當人媳婦更不容易,在生活中,對她人好,便是對自己好!
------題外話------
如果今天收藏過500,晚上八點還有一更,準時準點哦,飛飛是否能一飛衝天,就看你們的了……哈哈,親們動起手來吧!
張氏本來有點心虛,可是看到馬氏臉上的怒氣,也跟著生氣道:“你又哪裏對的起我,嫁進唐家三年,連個娃都沒有生出來,你看別人家養的豬,一窩就能生十幾個,我也不指望你生那麽多,你給我生出一個子也行啊,什麽都生不出來,要你有什麽用?”
被婆婆劈頭蓋臉的一頓咒罵,喘著粗氣,紅著眼睛的馬氏尖聲說:“就因為這件事情你就要當家的休了我,你不念在我對您任勞任怨,就念在我和當家的一場情分,也不能說休了我就休了我啊,”
唐鐵峰看婆娘被她娘氣的魔障了,忙放下手裏的斧頭,拉過馬氏說:“媳婦,你別聽娘胡說,我不可能休你,你就把心放在肚子裏吧,”又給馬氏使了個眼神,繼續道:“趕緊回屋,同娘吵吵你還有理了,真要把娘氣出個好歹,那時候你就不能善了了,”要是讓村裏人或大伯他們知道婆娘口出不遜,多半真的會被休了。
馬氏本本就想讓當家的在婆婆麵前維護她,這樣婆婆看當家的麵子也不那麽為難她,聽到滿意的答複,心裏大笑,麵上卻露出極委屈的表情,見當家的給她使眼色,便不在與婆婆犯唧唧,想轉身回屋。
張氏不樂意,啊的一聲大叫,指著唐鐵峰說:“你個沒良心的,我這麽做為了誰啊,還不是為了你,你婆娘嫁進來,一不能生孩子,二又懶惰,三最愛說是非,沒有一樣能拿的出手,不休了她,留著幹什麽,不下蛋的母雞,趕緊挪窩,我老唐家是不會要的。”
這麽大的聲響,老唐頭連各房的人都出來看發生什麽事情,更有甚者,連過道的農夫農婦和周圍的鄰居都出來看熱鬧,隻是這樣的場麵不適合娃們看見,於是李氏和孫氏把家裏的娃們關到一個屋裏,讓唐青兒帶著他們,唐青兒撅著嘴不樂意,這樣的場景真是百年不遇,就想留下來看熱鬧,卻被她娘一個眼神給製住,帶著弟妹回到她屋的時候,好奇心引得她一步三回頭。
準備回屋的馬氏知道今天這事不能善了,也破罐子破摔的說:“婆婆,你怎麽就能肯定我生不出兒子,我娘生了我們五個兄妹,就說我大姐、二姐,自從嫁人,哪個不是一口氣生了三個娃,我娘家家裏又沒有生不出娃的例子,你怎麽就能肯定我生不了娃子。”
“你要是能生,不是早就生了,真要生出來,何必讓我費這麽些口舌,在說,看你姐她們有什麽用,你又不是他們,能一連生三,你要是真給我生幾個孫子,以後我就把你當姑奶奶供起來也行。”張氏仗著院內院外的人多,大聲的諷刺道。
老唐家何時被村裏這麽看笑話,這一樁樁的事全是由老婆子給弄出來的,在看看院外的人都在交頭接耳的小說嘟囔,更有甚者,在那偷摸摸的笑,老唐頭氣的胸脯喘不上氣,指著張氏說不出話,唐鐵柱見他爹這樣,忙走過去扶著他,也不知該如何安慰他爹。
在一旁觀看的李氏和孫氏對視了一眼,覺得這樣的場麵實在是不好讓外人看見,兩人連忙走到門口,對外麵看熱鬧的人說:“沒什麽熱鬧可看,大家都家去吧,”說著便關了門,插上門栓。
外麵的人都議論紛紛,這老唐家就沒有個安靜的時候,剛剛分完家,怎麽張氏又和她的兒媳婦幹起來了,有人順著話說:“你們又不是不知道這張氏不是個好相處的,你看她家老大、老二媳婦,屋裏屋外都是幹活的好手,也能生娃,那你看她歡喜嗎?還不是因為不是親生的,橫挑鼻子豎挑眼的,要是我兒子以後娶了像老大老二這樣的兒媳婦,我還不得天天供起來,做夢都得笑醒。”說話的河對麵吳二嫂子,誰都知道她家的大兒子才十歲,開這種玩笑沒有什麽,所以大家聽著這個笑話都樂嗬嗬的。
說笑間,有不少村民都家去,也有看熱鬧聽聲音沒走的人說:“哎,老大老二這些年可不容易,掙錢幫弟妹成家,好不容易盼到分家,日子還沒過起來,這不又吵起來,張氏找不到老大、老二媳婦的毛病,就開始挑馬氏的毛病,就因為三年沒有娃,就想休了她,咱村又不是那富裕人家,哪能老整這些幺蛾子,又不是十年沒有孩子,說休就休啊,唉,誰做她家兒媳婦誰倒黴,對了!你們還不知道她小閨女嫁給誰了吧,”
“聽說許人了,但沒聽說是哪戶人家,唉!她閨女虛歲十四時,還是沒有人上門提親,她知道著急了,找村裏的媒婆過來幫忙牽線,幫忙尋找別鄰村好的小夥子,好把她閨女說與人家,可人家一聽是她閨女,便都打退堂鼓,咱一個村的,誰不知道她閨女和她一樣的性情,刁鑽刻薄,對她這幾個嫂嫂從來沒有好臉色,這媒婆是什麽人,一天天走街串巷的,東家長西家短,誰家的事情,還都知道點,這張氏在村裏是個胡攪蠻纏的,誰家願意讓自己的兒子娶她閨女,”說話這人a嘴也是真臭,把張氏閨女埋汰的幾乎是一文不值。
又有b接話道:“可不是,我以前隻是聽說,後來親眼看見的,這張氏的閨女指手畫腳的她大嫂幹活,就像是大戶人家的主人對丫鬟一樣,還沒個好臉色,”
剛才那個嘴臭的a婆子繼續道:“腳上的泡都是她走出來的,要不然能這麽不好找婆家,呸,張氏以為給她閨女找到人家,還藏著捂著,不讓咱們知道,便便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她給她閨女找的好歸宿,偏偏是我的遠房親戚,姓宋,他家的二小子娶過親,不過他媳婦生孩子難產,一屍兩命,娶她閨女做續弦,同她娘一樣,給死了婆娘的人做媳婦,幸虧老宋家的二小子沒有孩子,要是有娃,那娃還不得像唐家老大一樣命苦,”讓你張氏老在我麵前顯擺,該,讓你閨女和你一樣給人做填房。
“真的假的,我怎麽聽說,她家閨女是說給翩翩少年,你可不要瞎傳,這毀人閨女的名聲,是不地道的,”也有好心腸c在一旁勸道。
“我騙你們這幹啥,真的!她家閨女將來嫁的是我遠方表親的表親,這是真事的,你不信,等她家閨女嫁人時,你去問問迎親的人就行了,在說這事張氏怎麽能輕易告訴別人,咱們知道這方圓五十裏,根本就沒有人願意娶她閨女,這張氏怕是曉得這個,怕說出去丟人,才一直捂著不說。”嘴臭的婆子a繼續說道,似乎被人說她,往張氏身上扣屎盆子很生氣。
咳咳……古代七出的淵源
“七出”一詞起於漢代,至今可見的最早文獻是漢代的《大戴禮記?本命》,稱為“七去”、“七棄”。謂“婦有‘七去’:不順父母(此指公婆),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並解釋不順父母因其逆德,無子為其絕後,淫為其亂族,妒為其亂家,有惡疾為其不可與共粢盛(備祭祀供品),口多言為其離親,竊盜為其反義。然而,出妻現象早已有之,先秦婦女出嫁和被休同時稱“歸”,被休也叫“大歸”,被出的婦女叫“棄婦”。漢代提出“七出”與“五不娶”(亂倫之家、逆德之家、上代有受刑的、患惡疾的人家的女兒和沒有母親的長女)有關。這樣就把住婚姻的兩道關口。唐代將“七出”規條入律,當出不出和隨便棄妻都將受律法幹預;並將七出順序改變為“無子、淫佚、不事舅姑(公婆)、口舌、盜竊、妒忌、惡疾”。清律改為:“無子、不事舅姑、淫僻、嫉妒、惡疾、多言舌、盜竊”;而對犯淫僻的婦女沒有“三不去”的權變。“七出”次序的變化反映不同時代對婦女要求的標準不同。
所以說:“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媳婦娶進門,在婆婆的管束和統領下含辛茹苦地勞作著。每日家務活中的苦活累活都是媳婦在幹,不僅飽受體力上的勞苦,還時常要忍受著婆婆的挑剔、審視、責備、嗬斥的感情折磨。婆婆健在,媳婦永無出頭之日。家務事總是婆婆說了算,對與不對,都得聽婆婆的。因為孝順在身的自己的老公總是對婆婆公公的話唯唯諾諾,經濟大權和決策大權都在公公婆婆那邊,媳婦隻能是忍氣吞聲地苦熬著!一旦婆婆公公離世了,媳婦的孩子也長大了、成家了、娶進來了兒媳婦,原先的媳婦現在也終於順理成章地熬成了婆婆,成了家中內務事務的老大,成了家中處理家務事說話算數的人!雖然自婆婆去世後自己就已經不再受窩囊氣了,但真正揚眉吐氣、頤指氣使的時候是新媳婦娶進門、自己扮演上婆婆的角色時。當媳婦的就得聽婆婆的,一步一步熬出來的!真是多年的媳婦熬成了婆!
感概:當婆婆不容易,當人媳婦更不容易,在生活中,對她人好,便是對自己好!
------題外話------
如果今天收藏過500,晚上八點還有一更,準時準點哦,飛飛是否能一飛衝天,就看你們的了……哈哈,親們動起手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