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雨瀾大喜過望,老太爺辭官之後遁去了山東,說是遊山玩水,實際上不如說是為了避開京中的政治漩渦。他若是呆在京師,就算從首輔的位子上退了下來,也逃不開朝中的傾軋,皇上又不許他回鄉,他便隻好使出這一招來。
他的兒子雖然都在朝中做官,但是沒有一個在要害位子上的,慢慢的也就能把楊家摘出來了。
不過老人家畢竟是年紀大了,一路風餐露宿,漂泊天涯著實令人擔憂,雖然時時都有書信寄回來,雨瀾還是跟著擔心。所以聽見祖父要回來了,她當然十分高興。
大概是大老爺在京裏鬧騰得太厲害了,老太爺丟不開手,也得回來管一管大兒子。
至於楊家四老爺,本身就是庶子,科舉之路走得不算平順,雖然中了舉人,進士卻是屢試不第。最終老太爺給他捐了官,他從七品縣令做起,這麽多年資曆熬下來,也終於成了正五品的青州府知府。
老太爺到了山東,四老爺又在山東做官,將父親接到家裏過年自然是題中應有之義。
這次老太爺回京,正好四老爺三年外放之期也到了,也要回京謀缺,老太爺正好回來也可幫他料理這件事。
且四老爺子女也都大了,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回到京城,靠著楊家的嫡枝,也好為兒女們說幾門好親事。
老太爺和四老爺的家書已經通過驛站快馬傳到了楊家。大太太已經著手開始收拾院落,準備安置四老爺一家人了。
雨瀾問道:“祖父和四叔父有沒有說什麽時候回來?”
葉邑辰道:“老太爺在信中說要過了春汛再出發,一大家子拖家帶口,到京師怎麽也得五月了。”那個時候可不像現代,交通發達,買張機票飛到哪兒最多不過幾個小時的時間,那時交通不便,通訊極端閉塞,從一地到另一地,動輒都是以月計算的。
雨瀾嘟囔道:“祖父他們可以坐船走京杭大運河的。”
葉邑辰笑著揉了揉雨瀾的腦袋:“老太爺何等樣人,還要你去提醒?”
不能立刻見到祖父,雨瀾的好心情立刻打了幾分折扣。正好葉敏文由奶娘和丫鬟們帶著在外麵玩了一會兒蹴鞠,小臉紅撲撲的進來瞧雨瀾。看見父親葉敏文還是有些拘束,不過比從前好了許多。
雨瀾叫丫鬟打來熱水,用熱毛巾擦了手和臉,才拉著他坐到自己的身邊,問他剛才頑了什麽,和誰在一起。
葉敏文一一回答,語氣中有掩飾不住的興奮。
雨瀾心情也就好了起來。母子倆說了幾句話,倒是把葉邑辰冷落在一邊了,葉邑辰一陣苦笑。起身去了外書房。
出了正月,就該是春闈之期。按照慣例,春闈開考的時間應該是二月初九。過了正月十五,各地趕考的舉子就陸陸續續地來到京師,京師集聚了全國各地的文人學子,三年一度的盛會,自然非同一般。
承祖和承宗也開始頻頻與舉子們走動,一方麵是會文,另一方麵也是結交朋友,也算是為以後的仕途打好基礎。其中說不定認識的哪個舉人日後中了進士,日後便是不錯的人脈資源。
承祖和承宗今年都要下場,雨瀾懷著身孕,不能離開王府,才過十五就專門派了曉月給大哥哥和三弟弟一人送了一套價值不菲的文房四寶,以資精神鼓勵。承宗特意把曉月叫過來問了幾句,叫雨瀾不要擔心他會試的事,隻管好生養胎,待懷胎十月生個兒子才好。
曉月回來告訴雨瀾三少爺精神極好,看上去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雨瀾才算約略放下心來。春闈這種事沒法說,舉子們能不能寫出好文章是一回事,文章能不能入得了考官的法眼又是另一回事。
因此雖然先生說了承宗這一科必定能中,可是沒到最後關頭,畢竟誰說了都是做不得數的。
一眾舉子文人們摩拳擦掌準備著春闈的時候,二月初一,正統皇帝忽然偶感不適。宣了太醫進去看了一回,開了方子吃了幾服藥,結果一時好了,過不兩天又犯病。也不是什麽大病,就是普通的發熱咳嗽,可太醫院的一幫子國手們偏偏就是看不好。
太醫輪番來看,藥方換了又換,可是皇帝的病情老是不見好轉,太醫院的院正急得頭發都白了。
因為殿試是要皇帝親自主持的,正統如今這個狀況,整天昏昏沉沉的,哪裏還能主持殿試?皇帝一場大病,結果就是春闈向後推遲。
京師的舉子還好說,外地來趕考的舉子們就得無限期地滯留京城,禮部也拿不出個準確的章程來,到底什麽時候皇帝能夠大安。
有錢有勢的還行,那些寒門的舉子就難了,本來京城就米珠薪桂,到了春闈的時候,京師的賃屋的價格都要上漲好幾成,他們本來就囊中羞澀,這下更是叫苦連天。可是因為事情牽連著皇帝,他們又都不敢抱怨。
這一拖就拖過了二月份,皇帝的身體還是不見好轉。春闈什麽時候開考,也就沒個定數。雨瀾悄悄問過葉邑辰,皇上到底是什麽病,葉邑辰不由微哂,他道:“本來也沒什麽大病,隻是皇兄最近得了方士進獻的幾味丹藥,用在床第隻見頗見神效,皇兄忍耐不住,病情稍有起色便召了宮中的美人前來侍寢,這病自然也就沒有那麽容易好了!”
“皇上都年近五旬了,怎麽還不知道節製?”
葉邑辰隻是冷冷淡淡地撂下一句:“狗改不了吃屎!”
雨瀾無語。
前世的時候,她見過有人用生命在唱歌,有人用生命在演戲,有人用生命在刷存在感,有人用生命在搶鏡,有人用生命在賣萌……沒成想回到古代居然也能遇上一位用生命在滾床單的!
還是大楚帝國的最高統治者!
這麽好色的皇帝,難怪能生出太子那樣的奇葩!
這樣的皇帝,又還能活幾年?
春闈遙遙無期,趙王妃蕭雲芊卻在停靈七七四十九天之後,終於下葬。
趙王府的喪事辦完了,眾人總算鬆了一口氣。私底下高門貴族之間難免猜測一下蕭雲芊死亡的真相,不過蕭家都沒有任何表示,眾人猜也是白猜,這事也就這麽過去了。
後宅婦人們的眼光又聚焦在了另一件事上。葉敏瑜是皇帝鍾愛的皇子,蕭雲芊掛了,王妃的位置可就空出來了。雖然是個繼妃,可繼妃也是妃,哪家的姑娘,要是能嫁給葉敏瑜,也是一步登天了!
也有些有點見識的人也認為,待葉敏瑜守完了一年的妻孝,蕭家必然會再送一個女兒給葉敏瑜的。
一時議論紛紛,說什麽的都有。
趙王府倒是一片平靜,葉敏瑜整天深居簡出,皇上不傳召,他便絕不出門。似乎是在暫避太子鋒芒。
太子自從複出以來,因為有著“天命所歸”的神秘光環籠罩,先是代表皇帝到天壇祭天,隨後沒過多久,皇上便叫他去戶部行走,領戶部事。太子乘機收攏了不少官員,一時鋒芒大盛。
大概是覺得皇帝這次病勢不輕,有要掛掉的嫌疑,太子為了接好班,開始頻頻與朝中大臣走動,而且吃相頗為難看。正統皇帝雖然權力欲望比不上乃父太宗爺,但是最基本的判斷還是有的,太子這麽幹,是在建立除了皇帝之外的第二個政治中心,等他羽翼真的豐滿了,搞不好哪一天正統屁股底下的龍椅就坐不穩了!
正統皇帝猜忌之心大起,表麵沒有說什麽,卻命令陳嘉嚴密監視太子的一舉一動。並且頻頻召見葉敏瑜和葉敏昭侍疾。對於太子確是日益疏遠。
這些事情雨瀾自然是不知道的。她現在天天躺在家裏養胎,連外頭的人都不怎麽見了。過了頭三個月,雨瀾的胎總算坐穩了,白大夫把脈之後說她脈搏有力,胎相平穩,現在可以下地走動走動了。
雨瀾被葉邑辰拘在床上養胎,一養就是一個多月,悶都快悶死了。聽了大夫的話高興得不得了。以後便天天叫幾個大丫鬟扶著她在院子裏散步。
以前她不是沒見過別人懷孕,卻從未見過這麽辛苦的。這話她也問過白大夫,白大夫告訴她,她的身體底子太單薄,這個時候懷孕還是有點勉強,多虧了調養得宜,這才能母子平安。
雨瀾心裏微微歎息,這具身體,從小吃了太多苦,操了太多心,自己接手之後也下了大力氣調理鍛煉的,現在還是個不行。等生完了孩子,還要讓白大夫開幾副方子好好調理才是,體育鍛煉也不能放鬆!
這個孩子總的來說,還是有點兒來得太突然了。
雨瀾的肚子一點點大起來。葉邑辰更是打醒了十二分精神,不敢有絲毫怠慢。又過了一陣子,宮裏傳來消息,毓慶宮的張良媛小產,一屍兩命,血崩而亡。
雨瀾雖然早就料到了張良媛的孩子要保不住,還是沒有想到她的結局竟然如此慘烈。自從有了孩子,她就分外聽不得這樣的消息,當天連晚飯都吃得不多。
倒叫葉邑辰頗為後悔不該把這件事告訴她。
幾日之後,綠枝過來請安,雨瀾問起這件事,綠枝叫她遣了服侍的人,才悄悄對她說:“張良媛這個孩子落得蹊蹺!自從上回發生了她自己開口向太後要人服侍的那件事,太子妃也懶得管她了,就任她自生自滅。”
“東宮裏人人都認為她這個折騰法,孩子很快就會沒,沒成想,她人都瘦成一把幹柴了,孩子卻依舊是好好的。後來也不知她從哪裏得來一副保胎的偏方,說是用香灰兌水服用,就可保證胎兒健康無虞,也不知道她從哪得來的香灰,兌水喝了之後就腹痛不止,然後很快就小產,不久就血崩而亡!……是個成形的男胎!”
說到這裏,綠枝也是臉色微微發白。可見當時的場景有多麽可怕。
雨瀾臉色微變,香灰雖然不是什麽好東西,兌水服一點也不至於就小產吧,何況聽綠枝這個口氣,分明就是裏頭有文章:“你的意思是,那香灰有問題?張良媛的孩子是叫人家給害了?”
“太子妃也是這般懷疑。”綠枝道:“王妃有所不知,咱們毓慶宮因為地方小,除了太子妃的正殿裏設了一座小佛堂,就隻在東偏殿那裏有一座大一點的佛堂,除了太子妃之外,所有的妃嬪和侍妾都去那裏拜佛上香!張良媛的香灰就是從那個佛堂裏得的。可惜叫太醫檢查了佛堂裏的香灰,卻並未發生什麽問題。”
這麽說是有人經過周密策劃,事先在香灰中做了手腳,待張良媛取走香灰之後,又悄悄回去毀滅了證據?
雨瀾皺眉:“這件事怕是不難查證。問一問值守的婆子那一天誰去了佛堂不就是了!”
綠枝點了點頭:“這件事一發生,太子妃立刻就叫人問了值守的婆子,那一天進佛堂的一共有四個人,分別是太子嬪、宋良媛,還有宮中另外兩個侍妾!”
雨瀾一震,果然宋良媛和雨霞都牽扯在其中了。四個人都有嫌疑,再往下查可就不好查了。
綠枝接著道;“太子妃又想從那個偏方入手……”隻要查出張良媛是從誰的手裏拿到這個偏方,那麽凶手也便呼之欲出了。“結果查了一陣子還是沒查出個頭緒來。”綠枝苦笑:“因為張良媛身邊的宮女都是太子妃給的,她不肯信任。貼身宮女們許多事情都不得與聞,所以偏方到底是誰告訴她的,也無人知曉。隻知道最近東宮裏幾位侍妾嬪妃幾乎都來看過張良媛!”
“難不成這還成了一件懸案了?”她總覺得隻要是人做的,總會有些蛛絲馬跡,隻要抽絲剝繭,慢慢查下去總能找到真凶。
綠枝點頭道:“誰說不是呢,太子妃也想把這個幕後黑手找出來嚴加懲處,太子爺卻出麵幹預。”
雨瀾一下沒反應過來:“這是為何?”
綠枝道:“太子爺不想事情鬧大了,影響他在外頭的聲譽。隻準許太子妃私下查查,也不讓對奴才們用刑,太子妃一氣之下這事兒也就撂開手了!”
哎!雨瀾心裏明白。張良媛原來隻是一個宮女,即便有孕了,太子也未必看在眼裏。何況這種事若是傳出去,太子的妃嬪之間爭寵,竟將太子的骨血都給害了!這種事若是傳出去,大家以訛傳訛,還不知道最後會傳成什麽樣呢!
對太子的名聲肯定有很大的妨害!太子不準雨馨把事情鬧大倒也情有可原。
“最後……也隻是給張良媛報了一個意外小產,不幸身亡上去!”
雨瀾感慨萬千,不作死就不會死,張良媛若是能分得清誰忠誰奸,誰好誰壞,從一開始就堅定地站在雨馨身邊,又怎麽會鬧出這麽多事兒,最後落得一屍兩命的結局。
可是想想又情有可原。張良媛不過是個宮女,能有多大的見識,在東宮那麽錯綜複雜的關係中會感到迷茫也是情有可原的。
雨瀾歎息道:“張良媛終究是個沒有福氣的!”若是她真的能生下太子的長子,抱到雨馨的膝下養著,因為她本身就是宮女出身,身份卑微,雨馨甚至不需要留子去母,將來孩子長大了,總有一份體麵給她。
現在,當然一切休提!
雨瀾喃喃道:“這般傷天害理的事,究竟是誰幹的呢?”
綠枝道:“太子妃的想頭,不是宋良媛,就是咱們那位五姑娘!”
聽了一下午這樣的話,到了晚上雨瀾心裏有事,怎麽也睡不著了。她睜著眼睛盯著床帳上修得十分精致的香囊。心裏卻在想著雨馨,雖然綠枝口口聲聲都說雨馨很好很好,可是在東宮那樣一個令人窒息的環境裏,她和太子之間又沒有一丁點的感情,她的日子究竟是怎麽過下去的?
她想得正入神,一隻雄健臂膀伸過來,將她整個摟進了懷裏。“怎麽還不睡?”男人醇厚的聲音就在她的耳畔響起。
雨瀾為了害怕吵醒葉邑辰,一直不敢發出聲音。男人畢竟在外頭忙了一整天了,她不想他連個安穩覺都睡不上。
不過葉邑辰還是發現了她的異樣,這讓她心裏暖暖的。
“我在想八妹妹的事情!我真不知道她在毓慶宮那樣一個烏七八糟的地方,是怎樣活下來的!”
葉邑辰想了想,道;“各人都有各人的緣法,好日子壞日子,都是每個人自己過出來的,太子妃性情剛烈,男兒也有所不及,隻是剛則易折,她這樣的剛強,從不肯向人低一次頭,就是不做太子妃,想要夫妻和睦,也是個難!”
雨瀾聽得一怔,她倒是第一次聽見有人從性格的角度剖析雨馨的命運,這種角度很新穎,可是不得不說葉邑辰說得很有道理。
這就是所謂的,性格決定命運吧。
葉邑辰已經用手蓋住了她的眼睛:“東宮的事情,連我都插不進手去,你操再多的心也是無用,還是早些歇了吧。要不明天肚子裏的這個又要鬧你了!你不為自己,也得想想他不是!”
輕輕地,一下一下地拍打著她的後背,雨瀾終於慢慢地進入了夢想。
沒過幾日,張良媛小產的事情就在京中傳開了。這種事情本來就是眾人八卦的好材料,可是傳著傳著不知怎麽的就傳歪了。後來都在說,皇宮的風水不好,所以導致皇室的子嗣這麽艱難。
更有人說因為太宗爺得位不正,害死了太祖皇帝,所以皇室的子嗣是一代不如一代。這是太祖爺在天之靈的詛咒!
想想可不是嘛,太祖爺的時候生了十好幾個兒子。輪到太宗總共才生下四個兒子,到了正統就隻剩下三個兒子了。等到了皇三代該出生的年代,現是太子妃遭人陷害滑胎了,緊接著葉敏瑜的侍妾段氏落水早產,現在太子的另一個孩子又這樣沒了,還是一屍兩命,一連三個,一個都沒保住,巧也沒有這樣巧法的!想想就叫人覺得毛骨悚然!
最後說什麽的都有!
謠言這種東西可大可小,涉及到太祖爺太宗爺問題就很嚴重了,陳嘉的西廠就負責刺探情報消息,他得到了這個消息不敢隱瞞,某日瞧著皇上看著還有幾分精神,就奏了上去。
皇上聽了勃然大怒,命令陳嘉迅速控製事態,不能讓謠言在四處傳播。陳嘉領命之後,出動了大批西廠的番子,抓了一批傳謠造謠的人投入監牢,一時間整個京師風聲鶴唳。
這下子誰也不敢亂說話了。
雖然堵住了老百姓的嘴,正統皇帝心裏卻還是心虛的,便派人去請龍虎山正一教的天師下山,準備叫他們到皇宮裏來做七七四十九天的法事,為皇家祈福。
這話到底是傳進了晉王府裏。雨瀾是受過多年無神論教育的現代人,自然不會把這番話放在心上。錢媽媽卻是有些坐不住了,她在自己屋子的側間供奉了一尊菩薩,早晚三炷香,每天不管多忙,都要抽時間念一卷法華經。
不為別的,就看葉邑辰年過二十五,膝下隻有一個文哥兒就知道他也是子嗣艱難,別皇家的事情波及到王爺,波及到雨瀾就不好了。
就盼著雨瀾能夠平平安安地生下哥兒來。
非但如此,還吃起了長齋。一點葷腥不肯沾染。
雨瀾知道非常感動,就勸錢媽媽:“媽媽不必如此!我現在能吃能睡的,媽媽何必為難自己!”
“老婆子能為王妃做的,也隻有這麽點子事情了!”錢媽媽非但不肯聽,反而來勸雨瀾。她是虔誠信佛的,不但自己拜佛,也勸著雨瀾拜佛。“王妃該去廟裏拜拜,老婆子聽說法源寺的送子觀音最是靈驗,不若去法源寺上上香,求菩薩保佑您平平安安地生下哥兒來!”
雨瀾本來是不信這些的,不過她在府裏呆了這麽些日子也實在是呆得全身都長黴了,雨瀾叫她一勸,就有些心動了。
晚上等葉邑辰下了衙,雨瀾就和她商量,說想去法源寺上香,求個平安符回來。
葉邑辰想了想,道:“我知道這段時間你在家裏悶壞了,不過你是雙身子的人,雖然如今胎相穩了,可是這樣出去我還是有些放心不下。”
雨瀾本來以為他給否決了,心裏正一陣失望,沒想到葉邑辰說道:“也罷,明天我親自走一趟,陪你一塊兒去法源寺進香!”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忘憂草童鞋的地雷~麽麽噠~
他的兒子雖然都在朝中做官,但是沒有一個在要害位子上的,慢慢的也就能把楊家摘出來了。
不過老人家畢竟是年紀大了,一路風餐露宿,漂泊天涯著實令人擔憂,雖然時時都有書信寄回來,雨瀾還是跟著擔心。所以聽見祖父要回來了,她當然十分高興。
大概是大老爺在京裏鬧騰得太厲害了,老太爺丟不開手,也得回來管一管大兒子。
至於楊家四老爺,本身就是庶子,科舉之路走得不算平順,雖然中了舉人,進士卻是屢試不第。最終老太爺給他捐了官,他從七品縣令做起,這麽多年資曆熬下來,也終於成了正五品的青州府知府。
老太爺到了山東,四老爺又在山東做官,將父親接到家裏過年自然是題中應有之義。
這次老太爺回京,正好四老爺三年外放之期也到了,也要回京謀缺,老太爺正好回來也可幫他料理這件事。
且四老爺子女也都大了,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回到京城,靠著楊家的嫡枝,也好為兒女們說幾門好親事。
老太爺和四老爺的家書已經通過驛站快馬傳到了楊家。大太太已經著手開始收拾院落,準備安置四老爺一家人了。
雨瀾問道:“祖父和四叔父有沒有說什麽時候回來?”
葉邑辰道:“老太爺在信中說要過了春汛再出發,一大家子拖家帶口,到京師怎麽也得五月了。”那個時候可不像現代,交通發達,買張機票飛到哪兒最多不過幾個小時的時間,那時交通不便,通訊極端閉塞,從一地到另一地,動輒都是以月計算的。
雨瀾嘟囔道:“祖父他們可以坐船走京杭大運河的。”
葉邑辰笑著揉了揉雨瀾的腦袋:“老太爺何等樣人,還要你去提醒?”
不能立刻見到祖父,雨瀾的好心情立刻打了幾分折扣。正好葉敏文由奶娘和丫鬟們帶著在外麵玩了一會兒蹴鞠,小臉紅撲撲的進來瞧雨瀾。看見父親葉敏文還是有些拘束,不過比從前好了許多。
雨瀾叫丫鬟打來熱水,用熱毛巾擦了手和臉,才拉著他坐到自己的身邊,問他剛才頑了什麽,和誰在一起。
葉敏文一一回答,語氣中有掩飾不住的興奮。
雨瀾心情也就好了起來。母子倆說了幾句話,倒是把葉邑辰冷落在一邊了,葉邑辰一陣苦笑。起身去了外書房。
出了正月,就該是春闈之期。按照慣例,春闈開考的時間應該是二月初九。過了正月十五,各地趕考的舉子就陸陸續續地來到京師,京師集聚了全國各地的文人學子,三年一度的盛會,自然非同一般。
承祖和承宗也開始頻頻與舉子們走動,一方麵是會文,另一方麵也是結交朋友,也算是為以後的仕途打好基礎。其中說不定認識的哪個舉人日後中了進士,日後便是不錯的人脈資源。
承祖和承宗今年都要下場,雨瀾懷著身孕,不能離開王府,才過十五就專門派了曉月給大哥哥和三弟弟一人送了一套價值不菲的文房四寶,以資精神鼓勵。承宗特意把曉月叫過來問了幾句,叫雨瀾不要擔心他會試的事,隻管好生養胎,待懷胎十月生個兒子才好。
曉月回來告訴雨瀾三少爺精神極好,看上去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雨瀾才算約略放下心來。春闈這種事沒法說,舉子們能不能寫出好文章是一回事,文章能不能入得了考官的法眼又是另一回事。
因此雖然先生說了承宗這一科必定能中,可是沒到最後關頭,畢竟誰說了都是做不得數的。
一眾舉子文人們摩拳擦掌準備著春闈的時候,二月初一,正統皇帝忽然偶感不適。宣了太醫進去看了一回,開了方子吃了幾服藥,結果一時好了,過不兩天又犯病。也不是什麽大病,就是普通的發熱咳嗽,可太醫院的一幫子國手們偏偏就是看不好。
太醫輪番來看,藥方換了又換,可是皇帝的病情老是不見好轉,太醫院的院正急得頭發都白了。
因為殿試是要皇帝親自主持的,正統如今這個狀況,整天昏昏沉沉的,哪裏還能主持殿試?皇帝一場大病,結果就是春闈向後推遲。
京師的舉子還好說,外地來趕考的舉子們就得無限期地滯留京城,禮部也拿不出個準確的章程來,到底什麽時候皇帝能夠大安。
有錢有勢的還行,那些寒門的舉子就難了,本來京城就米珠薪桂,到了春闈的時候,京師的賃屋的價格都要上漲好幾成,他們本來就囊中羞澀,這下更是叫苦連天。可是因為事情牽連著皇帝,他們又都不敢抱怨。
這一拖就拖過了二月份,皇帝的身體還是不見好轉。春闈什麽時候開考,也就沒個定數。雨瀾悄悄問過葉邑辰,皇上到底是什麽病,葉邑辰不由微哂,他道:“本來也沒什麽大病,隻是皇兄最近得了方士進獻的幾味丹藥,用在床第隻見頗見神效,皇兄忍耐不住,病情稍有起色便召了宮中的美人前來侍寢,這病自然也就沒有那麽容易好了!”
“皇上都年近五旬了,怎麽還不知道節製?”
葉邑辰隻是冷冷淡淡地撂下一句:“狗改不了吃屎!”
雨瀾無語。
前世的時候,她見過有人用生命在唱歌,有人用生命在演戲,有人用生命在刷存在感,有人用生命在搶鏡,有人用生命在賣萌……沒成想回到古代居然也能遇上一位用生命在滾床單的!
還是大楚帝國的最高統治者!
這麽好色的皇帝,難怪能生出太子那樣的奇葩!
這樣的皇帝,又還能活幾年?
春闈遙遙無期,趙王妃蕭雲芊卻在停靈七七四十九天之後,終於下葬。
趙王府的喪事辦完了,眾人總算鬆了一口氣。私底下高門貴族之間難免猜測一下蕭雲芊死亡的真相,不過蕭家都沒有任何表示,眾人猜也是白猜,這事也就這麽過去了。
後宅婦人們的眼光又聚焦在了另一件事上。葉敏瑜是皇帝鍾愛的皇子,蕭雲芊掛了,王妃的位置可就空出來了。雖然是個繼妃,可繼妃也是妃,哪家的姑娘,要是能嫁給葉敏瑜,也是一步登天了!
也有些有點見識的人也認為,待葉敏瑜守完了一年的妻孝,蕭家必然會再送一個女兒給葉敏瑜的。
一時議論紛紛,說什麽的都有。
趙王府倒是一片平靜,葉敏瑜整天深居簡出,皇上不傳召,他便絕不出門。似乎是在暫避太子鋒芒。
太子自從複出以來,因為有著“天命所歸”的神秘光環籠罩,先是代表皇帝到天壇祭天,隨後沒過多久,皇上便叫他去戶部行走,領戶部事。太子乘機收攏了不少官員,一時鋒芒大盛。
大概是覺得皇帝這次病勢不輕,有要掛掉的嫌疑,太子為了接好班,開始頻頻與朝中大臣走動,而且吃相頗為難看。正統皇帝雖然權力欲望比不上乃父太宗爺,但是最基本的判斷還是有的,太子這麽幹,是在建立除了皇帝之外的第二個政治中心,等他羽翼真的豐滿了,搞不好哪一天正統屁股底下的龍椅就坐不穩了!
正統皇帝猜忌之心大起,表麵沒有說什麽,卻命令陳嘉嚴密監視太子的一舉一動。並且頻頻召見葉敏瑜和葉敏昭侍疾。對於太子確是日益疏遠。
這些事情雨瀾自然是不知道的。她現在天天躺在家裏養胎,連外頭的人都不怎麽見了。過了頭三個月,雨瀾的胎總算坐穩了,白大夫把脈之後說她脈搏有力,胎相平穩,現在可以下地走動走動了。
雨瀾被葉邑辰拘在床上養胎,一養就是一個多月,悶都快悶死了。聽了大夫的話高興得不得了。以後便天天叫幾個大丫鬟扶著她在院子裏散步。
以前她不是沒見過別人懷孕,卻從未見過這麽辛苦的。這話她也問過白大夫,白大夫告訴她,她的身體底子太單薄,這個時候懷孕還是有點勉強,多虧了調養得宜,這才能母子平安。
雨瀾心裏微微歎息,這具身體,從小吃了太多苦,操了太多心,自己接手之後也下了大力氣調理鍛煉的,現在還是個不行。等生完了孩子,還要讓白大夫開幾副方子好好調理才是,體育鍛煉也不能放鬆!
這個孩子總的來說,還是有點兒來得太突然了。
雨瀾的肚子一點點大起來。葉邑辰更是打醒了十二分精神,不敢有絲毫怠慢。又過了一陣子,宮裏傳來消息,毓慶宮的張良媛小產,一屍兩命,血崩而亡。
雨瀾雖然早就料到了張良媛的孩子要保不住,還是沒有想到她的結局竟然如此慘烈。自從有了孩子,她就分外聽不得這樣的消息,當天連晚飯都吃得不多。
倒叫葉邑辰頗為後悔不該把這件事告訴她。
幾日之後,綠枝過來請安,雨瀾問起這件事,綠枝叫她遣了服侍的人,才悄悄對她說:“張良媛這個孩子落得蹊蹺!自從上回發生了她自己開口向太後要人服侍的那件事,太子妃也懶得管她了,就任她自生自滅。”
“東宮裏人人都認為她這個折騰法,孩子很快就會沒,沒成想,她人都瘦成一把幹柴了,孩子卻依舊是好好的。後來也不知她從哪裏得來一副保胎的偏方,說是用香灰兌水服用,就可保證胎兒健康無虞,也不知道她從哪得來的香灰,兌水喝了之後就腹痛不止,然後很快就小產,不久就血崩而亡!……是個成形的男胎!”
說到這裏,綠枝也是臉色微微發白。可見當時的場景有多麽可怕。
雨瀾臉色微變,香灰雖然不是什麽好東西,兌水服一點也不至於就小產吧,何況聽綠枝這個口氣,分明就是裏頭有文章:“你的意思是,那香灰有問題?張良媛的孩子是叫人家給害了?”
“太子妃也是這般懷疑。”綠枝道:“王妃有所不知,咱們毓慶宮因為地方小,除了太子妃的正殿裏設了一座小佛堂,就隻在東偏殿那裏有一座大一點的佛堂,除了太子妃之外,所有的妃嬪和侍妾都去那裏拜佛上香!張良媛的香灰就是從那個佛堂裏得的。可惜叫太醫檢查了佛堂裏的香灰,卻並未發生什麽問題。”
這麽說是有人經過周密策劃,事先在香灰中做了手腳,待張良媛取走香灰之後,又悄悄回去毀滅了證據?
雨瀾皺眉:“這件事怕是不難查證。問一問值守的婆子那一天誰去了佛堂不就是了!”
綠枝點了點頭:“這件事一發生,太子妃立刻就叫人問了值守的婆子,那一天進佛堂的一共有四個人,分別是太子嬪、宋良媛,還有宮中另外兩個侍妾!”
雨瀾一震,果然宋良媛和雨霞都牽扯在其中了。四個人都有嫌疑,再往下查可就不好查了。
綠枝接著道;“太子妃又想從那個偏方入手……”隻要查出張良媛是從誰的手裏拿到這個偏方,那麽凶手也便呼之欲出了。“結果查了一陣子還是沒查出個頭緒來。”綠枝苦笑:“因為張良媛身邊的宮女都是太子妃給的,她不肯信任。貼身宮女們許多事情都不得與聞,所以偏方到底是誰告訴她的,也無人知曉。隻知道最近東宮裏幾位侍妾嬪妃幾乎都來看過張良媛!”
“難不成這還成了一件懸案了?”她總覺得隻要是人做的,總會有些蛛絲馬跡,隻要抽絲剝繭,慢慢查下去總能找到真凶。
綠枝點頭道:“誰說不是呢,太子妃也想把這個幕後黑手找出來嚴加懲處,太子爺卻出麵幹預。”
雨瀾一下沒反應過來:“這是為何?”
綠枝道:“太子爺不想事情鬧大了,影響他在外頭的聲譽。隻準許太子妃私下查查,也不讓對奴才們用刑,太子妃一氣之下這事兒也就撂開手了!”
哎!雨瀾心裏明白。張良媛原來隻是一個宮女,即便有孕了,太子也未必看在眼裏。何況這種事若是傳出去,太子的妃嬪之間爭寵,竟將太子的骨血都給害了!這種事若是傳出去,大家以訛傳訛,還不知道最後會傳成什麽樣呢!
對太子的名聲肯定有很大的妨害!太子不準雨馨把事情鬧大倒也情有可原。
“最後……也隻是給張良媛報了一個意外小產,不幸身亡上去!”
雨瀾感慨萬千,不作死就不會死,張良媛若是能分得清誰忠誰奸,誰好誰壞,從一開始就堅定地站在雨馨身邊,又怎麽會鬧出這麽多事兒,最後落得一屍兩命的結局。
可是想想又情有可原。張良媛不過是個宮女,能有多大的見識,在東宮那麽錯綜複雜的關係中會感到迷茫也是情有可原的。
雨瀾歎息道:“張良媛終究是個沒有福氣的!”若是她真的能生下太子的長子,抱到雨馨的膝下養著,因為她本身就是宮女出身,身份卑微,雨馨甚至不需要留子去母,將來孩子長大了,總有一份體麵給她。
現在,當然一切休提!
雨瀾喃喃道:“這般傷天害理的事,究竟是誰幹的呢?”
綠枝道:“太子妃的想頭,不是宋良媛,就是咱們那位五姑娘!”
聽了一下午這樣的話,到了晚上雨瀾心裏有事,怎麽也睡不著了。她睜著眼睛盯著床帳上修得十分精致的香囊。心裏卻在想著雨馨,雖然綠枝口口聲聲都說雨馨很好很好,可是在東宮那樣一個令人窒息的環境裏,她和太子之間又沒有一丁點的感情,她的日子究竟是怎麽過下去的?
她想得正入神,一隻雄健臂膀伸過來,將她整個摟進了懷裏。“怎麽還不睡?”男人醇厚的聲音就在她的耳畔響起。
雨瀾為了害怕吵醒葉邑辰,一直不敢發出聲音。男人畢竟在外頭忙了一整天了,她不想他連個安穩覺都睡不上。
不過葉邑辰還是發現了她的異樣,這讓她心裏暖暖的。
“我在想八妹妹的事情!我真不知道她在毓慶宮那樣一個烏七八糟的地方,是怎樣活下來的!”
葉邑辰想了想,道;“各人都有各人的緣法,好日子壞日子,都是每個人自己過出來的,太子妃性情剛烈,男兒也有所不及,隻是剛則易折,她這樣的剛強,從不肯向人低一次頭,就是不做太子妃,想要夫妻和睦,也是個難!”
雨瀾聽得一怔,她倒是第一次聽見有人從性格的角度剖析雨馨的命運,這種角度很新穎,可是不得不說葉邑辰說得很有道理。
這就是所謂的,性格決定命運吧。
葉邑辰已經用手蓋住了她的眼睛:“東宮的事情,連我都插不進手去,你操再多的心也是無用,還是早些歇了吧。要不明天肚子裏的這個又要鬧你了!你不為自己,也得想想他不是!”
輕輕地,一下一下地拍打著她的後背,雨瀾終於慢慢地進入了夢想。
沒過幾日,張良媛小產的事情就在京中傳開了。這種事情本來就是眾人八卦的好材料,可是傳著傳著不知怎麽的就傳歪了。後來都在說,皇宮的風水不好,所以導致皇室的子嗣這麽艱難。
更有人說因為太宗爺得位不正,害死了太祖皇帝,所以皇室的子嗣是一代不如一代。這是太祖爺在天之靈的詛咒!
想想可不是嘛,太祖爺的時候生了十好幾個兒子。輪到太宗總共才生下四個兒子,到了正統就隻剩下三個兒子了。等到了皇三代該出生的年代,現是太子妃遭人陷害滑胎了,緊接著葉敏瑜的侍妾段氏落水早產,現在太子的另一個孩子又這樣沒了,還是一屍兩命,一連三個,一個都沒保住,巧也沒有這樣巧法的!想想就叫人覺得毛骨悚然!
最後說什麽的都有!
謠言這種東西可大可小,涉及到太祖爺太宗爺問題就很嚴重了,陳嘉的西廠就負責刺探情報消息,他得到了這個消息不敢隱瞞,某日瞧著皇上看著還有幾分精神,就奏了上去。
皇上聽了勃然大怒,命令陳嘉迅速控製事態,不能讓謠言在四處傳播。陳嘉領命之後,出動了大批西廠的番子,抓了一批傳謠造謠的人投入監牢,一時間整個京師風聲鶴唳。
這下子誰也不敢亂說話了。
雖然堵住了老百姓的嘴,正統皇帝心裏卻還是心虛的,便派人去請龍虎山正一教的天師下山,準備叫他們到皇宮裏來做七七四十九天的法事,為皇家祈福。
這話到底是傳進了晉王府裏。雨瀾是受過多年無神論教育的現代人,自然不會把這番話放在心上。錢媽媽卻是有些坐不住了,她在自己屋子的側間供奉了一尊菩薩,早晚三炷香,每天不管多忙,都要抽時間念一卷法華經。
不為別的,就看葉邑辰年過二十五,膝下隻有一個文哥兒就知道他也是子嗣艱難,別皇家的事情波及到王爺,波及到雨瀾就不好了。
就盼著雨瀾能夠平平安安地生下哥兒來。
非但如此,還吃起了長齋。一點葷腥不肯沾染。
雨瀾知道非常感動,就勸錢媽媽:“媽媽不必如此!我現在能吃能睡的,媽媽何必為難自己!”
“老婆子能為王妃做的,也隻有這麽點子事情了!”錢媽媽非但不肯聽,反而來勸雨瀾。她是虔誠信佛的,不但自己拜佛,也勸著雨瀾拜佛。“王妃該去廟裏拜拜,老婆子聽說法源寺的送子觀音最是靈驗,不若去法源寺上上香,求菩薩保佑您平平安安地生下哥兒來!”
雨瀾本來是不信這些的,不過她在府裏呆了這麽些日子也實在是呆得全身都長黴了,雨瀾叫她一勸,就有些心動了。
晚上等葉邑辰下了衙,雨瀾就和她商量,說想去法源寺上香,求個平安符回來。
葉邑辰想了想,道:“我知道這段時間你在家裏悶壞了,不過你是雙身子的人,雖然如今胎相穩了,可是這樣出去我還是有些放心不下。”
雨瀾本來以為他給否決了,心裏正一陣失望,沒想到葉邑辰說道:“也罷,明天我親自走一趟,陪你一塊兒去法源寺進香!”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忘憂草童鞋的地雷~麽麽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