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馨出宮之後,雨瀾和她的走動很多。雨瀾的目的很明確,她這麽做就是給雨馨撐場麵的。果然常來常往之後,順王府裏的下人都規矩了許多,便是來自內務府奴才也不敢在雨馨跟前拿喬,也從側麵反映出葉邑辰的如日中天。
事實也恰恰是如此,自從小皇上葉敏昭登基,葉邑辰成了攝政王,采用了一連串的舉措鞏固自己的地位,這陣子更是趁著丁閣老不在內閣,葉邑辰在朝中上下安插了無數親信,權勢蒸蒸日上,朝廷的上上下下,甚至是邦交之國,人人隻知道攝政王而不知道皇上。
小皇上似乎完全沒有反抗的餘地,一任葉邑辰牢牢把控著軍政兩方麵的大權。大楚稅收采用的是兩稅法,一年交兩次稅,分為夏稅和秋稅,夏稅不得過六月,秋稅不得過十一月,秋收過後,各地的秋稅紛紛解來京師,國庫裏終於有了一些銀子。
十月間,慧妃被冊立為皇太後,上徽號為”明慧”,稱為明慧皇太後。――葉邑辰如今權勢十分鞏固,也就沒有太過為難慧妃一個小寡婦。
慧妃終於如願成為紫禁城的後宮之主。
同時葉邑辰通過內閣下達了一係列的詔令,改革正統朝遺留下來的弊政,減免了十數個今年遭災府縣的賦稅,贏得百姓的擁戴。隻不過免稅的前提是國家收入少了。為此葉邑辰又采取了開源節流兩方麵的措施來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
第一,葉邑辰消減皇宮和宗室的用度,同時勵行節約。他帶頭削減自己的用度,為此雨瀾餐桌上的飯菜都少了一半。她倒是無所謂。葉邑辰又將宮裏的太監宮女放了四分之一出去,出宮的太監全都給了銀子,宮女則任其回鄉婚配,隻是這一項,一年就能為朝廷省下上百萬銀子。
這辦法不是沒人能想到,而是除了葉邑辰,誰也沒有那種魄力改革改到皇帝的頭上去。
這是節流。
開源方麵,他更是別出心裁,雷厲風行地將審判和懲處了一大批貪官汙吏,流放的流放,關進監獄的關進監獄,共同的一點是,他們吸取民脂民膏的龐大家財全都被王爺好不客氣地抄進了國庫。
這些罪犯審判的順序不是按照官職的大小,也不是按照犯罪的輕重,一開始大理寺和刑部的人都有些糊塗,到後來他們就全明白了王爺的思路了――誰有錢就先審誰!
葉邑辰不想加重農民負擔,既然不能從官員手上刮銀子,那就從貪官手上刮銀子。王爺下手極準,凡事被他收拾掉的,無不是富可敵國,十幾個大貪官一除,國庫眼看著就充盈起來。比收稅還要方便!
一時間朝綱一振,民眾們也是拍手稱快,葉邑辰的威望更是水漲船高。
連葉敏昭也不得不承認他敢任事,能任事,是個不可多得的政務人才。葉邑辰在京中大刀闊斧整頓朝政的時候,西北也傳來好消息―葉敏瑜接受了關中王的封號與朝廷的關係緩和下來。雖然人人都知道這種和平表象是虛假暫時的,如鏡花水月般不真實,可朝廷總算避免了兩線作戰的尷尬,贏得了喘息的時機。
葉邑辰對於丁閣老的進程了如指掌,因為有密探不斷快馬將消息送到京師,而這其中謝之遠的表現可圈可點,葉邑辰便給吏部和兵部下了一封手諭就地任命謝之遠為陝西副總兵,統領調度陝西境內的兵權。
副總兵謝之遠年紀輕輕驟登高位,朝中卻沒有人因此不滿,或者覺得葉邑辰賞罰不明的。謝之遠這個副總兵目的很明確,就是要監視並並牽製葉敏瑜的。也是在葉敏瑜的眼皮子底下的。朝廷隻允許葉敏瑜控製一萬五千人馬,可是葉敏瑜的軍隊經過整編之後已經有了五六萬人馬,將來他和朝廷撕破了臉皮,謝之遠這個副總兵第一個被他殺了祭旗。
一時之間誰也不知道葉邑辰這是提拔謝之遠啊,還是看他不順眼,想借著葉敏瑜的手除去他。倒是謝之遠高高興興地接了任命,就在陝西駐紮了下來。
時間過得飛快,一眨眼就到了過年的時間。雖然南邊的戰事連綿不斷,不過劉章和蜀漢的官兵也是需要過年的,過了臘月二十,大楚和蜀漢十分默契地收兵停戰了。大楚這邊的最高統帥左軍都督官拜大將軍的王行義總算鬆了一口氣。
這半年來,劉章不緊不慢的,慢慢將整個湖南都蠶食光了,他用兵謹慎,極具謀略,步步為營,打的王行義叫苦連天。不要說收複失地,就是守住現在這個局麵也是極為不容易的。
要知道,大楚的兵員素質本來就比蜀漢高一籌,而且王行義的兵力比劉章還要高出不少,可見劉章的厲害之處。
王行義從前跟著葉邑辰東討西殺,看見王爺二十郎當歲就算無遺策,但凡出兵就沒有打過敗仗,覺得王爺簡直就是一個怪物。沒想到在湖北戰場,這個劉章也不過二十多歲,就有這種指揮能力,就算比不上葉邑辰,至少也有他的七八分能耐了。
王行義不由得感歎英雄出少年,現在這一南一北,就是葉邑辰和劉章的天下了。自己是真的老了,下定了決心等這場仗一打完,立刻就向王爺請辭,卸甲歸田,回家過幾天舒坦日子去。
過年之前,三少爺承宗從湘鄂之交的地方回到京師。因為過了年就是弘熙元年,新皇改元要加開恩科,承宗是回來參加恩科考試的。上一次他十分冤枉地被黜落,這一次他是誌在必得。
這大半年時間,他走遍了西南諸省,大楚和蜀漢開戰之後,承宗更是長時間滯留在襄陽,又多次到兩軍交戰臨近的城池觀察,甚至扮作讀書人混入陷落的長沙,在長沙呆了一段日子。
回到京師之後,正好剛上葉邑辰廣開言路,不論平民還是學子都可以上書言事,給國家的大政方針提意見。承宗便洋洋灑灑寫了一份萬言書,對軍隊的訓練、建設以及戰鬥方式、作戰方略等提出了許多卓有見地的見解。
他沒有署自己的名字而是以化名遞給了朝廷。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承宗正是用這種方式盡自己一個讀書人的責任。
至於朝廷采納不采納他的意見,承宗反而沒有放在心上。想他一個無名小卒,朝廷大概也不會重視的。
卻沒成想,僅一日之後,他的那份萬言書就擺在了小皇帝葉敏昭的案頭。“此人能夠發前人所未發,見識這般奇特而有見地,沒想到草莽之中藏有這般的英才!真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也!”葉敏昭看過之後龍顏大悅,像是發現了稀世珍寶一樣,立刻叫了陳嘉進來:“查到這人是什麽來頭沒有?趁著攝政王沒有注意到他的時候,一定要把這個人找出來,招徠到咱們這一方。”
無論什麽時候都是人才難得。小皇帝現在舉步維艱,人才對他來說更是珍貴無比。
陳嘉臉色有些古怪:“上萬言書的這位,皇上您也認得!”
葉敏昭有些摸不著頭腦:“朕認得?”
陳嘉點點頭道:“這個人就是楊培實的孫子楊承宗!”
“是他?”小皇帝搖了搖頭:“不可能!他才多大年紀,怎麽可能有這種見識?”
“奴才初始也不敢相信。特意叫人反複調查了幾次,最後證明這份萬言書就是出自楊承宗之手!”
“是不是楊培實教他這麽寫的?”
“奴才開始也是這麽想的!不過奴才查過之後,得知這份萬言書沒有經過任何人的潤色,的的確確是出自楊承宗之手。”
葉敏昭神色微凜,不由得想起當年科場舞弊案的時候,在手執刀劍的禦林親衛的嚴密看守下,大多數學子連筆都拿不住,楊承宗不但一揮而就第一個交卷,更是被幾位閱卷的大臣公推為第一。若不是之前有賄買考官的傳言,他就是上一科的狀元。
況且這個人,還是雨瀾的弟弟!葉敏昭無由地就對他多了三分好感。他想了想,問陳嘉:“他這個時間回來,可是要參加明年二月的恩科?”
“正是!”
葉敏昭的眼睛亮了起來。如此人才,若是不能收為己用,豈不是大大浪費!既然他是回來參加恩科考試的,那就一切好辦!
大年三十這一天,半下午的時候天上下起了大雪。紛紛揚揚的雪花從天而降,京師一片銀裝素裹。
葉邑辰的外書房溫暖如春,小廝和丫鬟們進出都躡手躡腳的,生怕驚擾了正在處理政事的王爺。葉邑辰眉頭微鎖,正在看一本南邊送過來的奏折,正看得出神,忽然從後麵伸出一隻纖纖玉手,將奏折從葉邑辰的手裏奪了過來,然後合起來放在一旁。
整個王府敢這麽幹的隻有一個人,那就是雨瀾。
葉邑辰嘴角上揚,掛上一個溫暖的笑意。雨瀾已經先開口了:“王爺,衙門提前幾天就封了印了。你給他們放了假,自己也該帶頭歇歇!工作是幹不完的!再說今天是大年三十,孩子們都等了你好幾個時辰了,結果你還在這裏批折子!”
葉邑辰一拍腦袋,中午本來說好了要和雨瀾還有一雙兒女共進午餐,結果一忙起來就把什麽都忘了。
他歉意地笑笑:“瞧我這記性,一忙起來就把時間給忘了!”佯作生氣地對侍候在一旁的小廝和侍女說道:“你們怎麽也不提醒本王一聲!”
眾人唯唯諾諾地低下頭。雨瀾無奈地搖搖頭,王爺的脾氣她知道,他在處理大事的時候要是真被人打斷了,會發好大的脾氣,誰敢大過年的撞這個黴頭。
“行了,您也別責怪他們了!”雨瀾笑著把他從座位上拉起來,“您今天言而無信,就罰您今天一下午都陪著孩子們!”
葉邑辰知道她說是要處罰自己,實際上還是想讓自己借機休息一下子。不由心裏一暖:“好,今天不辦公了,回去陪孩子們去!”
雨瀾抿嘴一笑,高高興興地侍候他換了衣服,從外書房出來,雪還是下個不停。雨瀾一時來了興致,道:“今天不坐車了,就這麽走回去吧!”
她有這番興致,葉邑辰自然不會掃了她的興,親自走過來,寵溺地幫她整理好了風帽,這才牽著她的手在大雪中漫步。
“手還是這麽涼!”葉邑辰看了她一眼,有些無奈地說道。
雨瀾也有些無奈,這兩年多來,補藥流水價地進了她的肚子,可是生珠姐兒的時候傷了元氣,卻沒有那麽容易調養過來,珠姐兒過了年就三歲了,可是她的肚子還是沒個動靜。
不論她也好,還是葉邑辰也好,都想再添一個兒子!
雨瀾想到這些,臉色就有些黯然。
葉邑辰與她朝夕相處,頃刻之間便明了了她的所思所想,趕忙捏緊了她的手道:“孩子是需要緣分的,你也別急,咱們還年輕,隻要多努力,總有一天會有好消息的!”
這陣子雨瀾身子骨見好,太醫告訴他們不必節製房事了,所以這陣子葉邑辰可沒少努力,雨瀾聽他說得曖昧,不由得連耳根都紅透了。
葉邑辰見她如此,更是心懷大暢。雨瀾這會兒把那些不愉快的都拋到了九霄雲外,雨瀾道:“王爺這陣子真是辛苦了。”
葉邑辰輕輕一歎道:“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
雨瀾微微吃了一驚。其實她心裏早就有了一種猜測,她猛地停下步子:“您是不是,想要去湖北!”她能夠感覺到,葉邑辰有股子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恨不得一天之內就把朝廷中所有的事情全都處理完畢。
葉邑辰輕輕一震,妻子蘭心蕙質,終究是沒有瞞過她。他字斟句酌地道:“蜀漢孝武帝劉章是個不世出的天才,王行義保守有餘,進取不足,能夠穩守防線就不錯了,不能指望著他去退敵。朝中武將能夠獨當一麵的本來就少,配做劉章對手的更是一個都沒有。隻有我去……”他忽然揚起了一個大大的笑容,豪氣幹雲地道:“蜀漢割據一甲子,也該到了我大楚一統天下的時候了!”
可是,刀兵無眼,兵凶戰危,雨瀾是真的不想讓葉邑辰出征。
一瞬間,她的臉色就黯淡了下來,可憐巴巴地說:“王爺,您就不能不去嗎?您就這樣去了,我和文兒珠兒怎麽辦?”
葉邑辰把她緊緊摟在懷裏,“京城裏的事兒我會安排妥當的。斷然不會叫你們吃虧,這一點你盡管放心!”
哎!雨瀾歎了一口氣。她就知道,像是葉邑辰這種人,他的心是關不住的。他最好的舞台就是波瀾壯闊的戰場。消滅蜀漢統一天下,是大楚三代帝王期盼已久的夢想,更是太-祖的遺誌,葉邑辰身上流著太-祖的血,更加視統一為自己身上不可推卸的責任。
某種意義上說,他渴望統一甚至更勝過渴望坐上紫禁城中的那把龍椅。現在他夜以繼日地幹活,為的就是將大後方理順了,好帶兵出征。
葉邑辰柔聲細語地勸著她,沒有絲毫的不耐煩。雨瀾最終不得不妥協讓步,因為她知道葉邑辰早就下定了決心。“那您要答應我,一定要平平安安地回來!功業不功業的,什麽也比不上咱們一家人平平安安的!”
葉邑辰用力點了點頭:“你放心吧!我一定會平平安安地回來的!”
太和殿被大火燒成白地,因為朝廷缺錢,直到現在還沒有修好。所以正月初一的改元大典就設立在保和殿。
葉邑辰在此率領群臣給小皇帝磕頭。與此同時,雨瀾在慈寧宮率領一眾外命婦給新晉的皇太後明慧太後磕頭。
這一年是弘熙元年,一個新的紀元開始了!不管有多少內憂外患,至少表麵看起來,宮裏宮外一派喜氣洋洋。小皇帝雖然改元,但攝政王如日中天,卻沒有人能夠預料得到,攝政王和小皇帝之間的關係會那般得急轉直下,弘熙元年的這個春節,竟然是攝政王與小皇帝這兩個後世公認的頂尖人物在一起度過的唯一一個春節。
事實也恰恰是如此,自從小皇上葉敏昭登基,葉邑辰成了攝政王,采用了一連串的舉措鞏固自己的地位,這陣子更是趁著丁閣老不在內閣,葉邑辰在朝中上下安插了無數親信,權勢蒸蒸日上,朝廷的上上下下,甚至是邦交之國,人人隻知道攝政王而不知道皇上。
小皇上似乎完全沒有反抗的餘地,一任葉邑辰牢牢把控著軍政兩方麵的大權。大楚稅收采用的是兩稅法,一年交兩次稅,分為夏稅和秋稅,夏稅不得過六月,秋稅不得過十一月,秋收過後,各地的秋稅紛紛解來京師,國庫裏終於有了一些銀子。
十月間,慧妃被冊立為皇太後,上徽號為”明慧”,稱為明慧皇太後。――葉邑辰如今權勢十分鞏固,也就沒有太過為難慧妃一個小寡婦。
慧妃終於如願成為紫禁城的後宮之主。
同時葉邑辰通過內閣下達了一係列的詔令,改革正統朝遺留下來的弊政,減免了十數個今年遭災府縣的賦稅,贏得百姓的擁戴。隻不過免稅的前提是國家收入少了。為此葉邑辰又采取了開源節流兩方麵的措施來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
第一,葉邑辰消減皇宮和宗室的用度,同時勵行節約。他帶頭削減自己的用度,為此雨瀾餐桌上的飯菜都少了一半。她倒是無所謂。葉邑辰又將宮裏的太監宮女放了四分之一出去,出宮的太監全都給了銀子,宮女則任其回鄉婚配,隻是這一項,一年就能為朝廷省下上百萬銀子。
這辦法不是沒人能想到,而是除了葉邑辰,誰也沒有那種魄力改革改到皇帝的頭上去。
這是節流。
開源方麵,他更是別出心裁,雷厲風行地將審判和懲處了一大批貪官汙吏,流放的流放,關進監獄的關進監獄,共同的一點是,他們吸取民脂民膏的龐大家財全都被王爺好不客氣地抄進了國庫。
這些罪犯審判的順序不是按照官職的大小,也不是按照犯罪的輕重,一開始大理寺和刑部的人都有些糊塗,到後來他們就全明白了王爺的思路了――誰有錢就先審誰!
葉邑辰不想加重農民負擔,既然不能從官員手上刮銀子,那就從貪官手上刮銀子。王爺下手極準,凡事被他收拾掉的,無不是富可敵國,十幾個大貪官一除,國庫眼看著就充盈起來。比收稅還要方便!
一時間朝綱一振,民眾們也是拍手稱快,葉邑辰的威望更是水漲船高。
連葉敏昭也不得不承認他敢任事,能任事,是個不可多得的政務人才。葉邑辰在京中大刀闊斧整頓朝政的時候,西北也傳來好消息―葉敏瑜接受了關中王的封號與朝廷的關係緩和下來。雖然人人都知道這種和平表象是虛假暫時的,如鏡花水月般不真實,可朝廷總算避免了兩線作戰的尷尬,贏得了喘息的時機。
葉邑辰對於丁閣老的進程了如指掌,因為有密探不斷快馬將消息送到京師,而這其中謝之遠的表現可圈可點,葉邑辰便給吏部和兵部下了一封手諭就地任命謝之遠為陝西副總兵,統領調度陝西境內的兵權。
副總兵謝之遠年紀輕輕驟登高位,朝中卻沒有人因此不滿,或者覺得葉邑辰賞罰不明的。謝之遠這個副總兵目的很明確,就是要監視並並牽製葉敏瑜的。也是在葉敏瑜的眼皮子底下的。朝廷隻允許葉敏瑜控製一萬五千人馬,可是葉敏瑜的軍隊經過整編之後已經有了五六萬人馬,將來他和朝廷撕破了臉皮,謝之遠這個副總兵第一個被他殺了祭旗。
一時之間誰也不知道葉邑辰這是提拔謝之遠啊,還是看他不順眼,想借著葉敏瑜的手除去他。倒是謝之遠高高興興地接了任命,就在陝西駐紮了下來。
時間過得飛快,一眨眼就到了過年的時間。雖然南邊的戰事連綿不斷,不過劉章和蜀漢的官兵也是需要過年的,過了臘月二十,大楚和蜀漢十分默契地收兵停戰了。大楚這邊的最高統帥左軍都督官拜大將軍的王行義總算鬆了一口氣。
這半年來,劉章不緊不慢的,慢慢將整個湖南都蠶食光了,他用兵謹慎,極具謀略,步步為營,打的王行義叫苦連天。不要說收複失地,就是守住現在這個局麵也是極為不容易的。
要知道,大楚的兵員素質本來就比蜀漢高一籌,而且王行義的兵力比劉章還要高出不少,可見劉章的厲害之處。
王行義從前跟著葉邑辰東討西殺,看見王爺二十郎當歲就算無遺策,但凡出兵就沒有打過敗仗,覺得王爺簡直就是一個怪物。沒想到在湖北戰場,這個劉章也不過二十多歲,就有這種指揮能力,就算比不上葉邑辰,至少也有他的七八分能耐了。
王行義不由得感歎英雄出少年,現在這一南一北,就是葉邑辰和劉章的天下了。自己是真的老了,下定了決心等這場仗一打完,立刻就向王爺請辭,卸甲歸田,回家過幾天舒坦日子去。
過年之前,三少爺承宗從湘鄂之交的地方回到京師。因為過了年就是弘熙元年,新皇改元要加開恩科,承宗是回來參加恩科考試的。上一次他十分冤枉地被黜落,這一次他是誌在必得。
這大半年時間,他走遍了西南諸省,大楚和蜀漢開戰之後,承宗更是長時間滯留在襄陽,又多次到兩軍交戰臨近的城池觀察,甚至扮作讀書人混入陷落的長沙,在長沙呆了一段日子。
回到京師之後,正好剛上葉邑辰廣開言路,不論平民還是學子都可以上書言事,給國家的大政方針提意見。承宗便洋洋灑灑寫了一份萬言書,對軍隊的訓練、建設以及戰鬥方式、作戰方略等提出了許多卓有見地的見解。
他沒有署自己的名字而是以化名遞給了朝廷。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承宗正是用這種方式盡自己一個讀書人的責任。
至於朝廷采納不采納他的意見,承宗反而沒有放在心上。想他一個無名小卒,朝廷大概也不會重視的。
卻沒成想,僅一日之後,他的那份萬言書就擺在了小皇帝葉敏昭的案頭。“此人能夠發前人所未發,見識這般奇特而有見地,沒想到草莽之中藏有這般的英才!真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也!”葉敏昭看過之後龍顏大悅,像是發現了稀世珍寶一樣,立刻叫了陳嘉進來:“查到這人是什麽來頭沒有?趁著攝政王沒有注意到他的時候,一定要把這個人找出來,招徠到咱們這一方。”
無論什麽時候都是人才難得。小皇帝現在舉步維艱,人才對他來說更是珍貴無比。
陳嘉臉色有些古怪:“上萬言書的這位,皇上您也認得!”
葉敏昭有些摸不著頭腦:“朕認得?”
陳嘉點點頭道:“這個人就是楊培實的孫子楊承宗!”
“是他?”小皇帝搖了搖頭:“不可能!他才多大年紀,怎麽可能有這種見識?”
“奴才初始也不敢相信。特意叫人反複調查了幾次,最後證明這份萬言書就是出自楊承宗之手!”
“是不是楊培實教他這麽寫的?”
“奴才開始也是這麽想的!不過奴才查過之後,得知這份萬言書沒有經過任何人的潤色,的的確確是出自楊承宗之手。”
葉敏昭神色微凜,不由得想起當年科場舞弊案的時候,在手執刀劍的禦林親衛的嚴密看守下,大多數學子連筆都拿不住,楊承宗不但一揮而就第一個交卷,更是被幾位閱卷的大臣公推為第一。若不是之前有賄買考官的傳言,他就是上一科的狀元。
況且這個人,還是雨瀾的弟弟!葉敏昭無由地就對他多了三分好感。他想了想,問陳嘉:“他這個時間回來,可是要參加明年二月的恩科?”
“正是!”
葉敏昭的眼睛亮了起來。如此人才,若是不能收為己用,豈不是大大浪費!既然他是回來參加恩科考試的,那就一切好辦!
大年三十這一天,半下午的時候天上下起了大雪。紛紛揚揚的雪花從天而降,京師一片銀裝素裹。
葉邑辰的外書房溫暖如春,小廝和丫鬟們進出都躡手躡腳的,生怕驚擾了正在處理政事的王爺。葉邑辰眉頭微鎖,正在看一本南邊送過來的奏折,正看得出神,忽然從後麵伸出一隻纖纖玉手,將奏折從葉邑辰的手裏奪了過來,然後合起來放在一旁。
整個王府敢這麽幹的隻有一個人,那就是雨瀾。
葉邑辰嘴角上揚,掛上一個溫暖的笑意。雨瀾已經先開口了:“王爺,衙門提前幾天就封了印了。你給他們放了假,自己也該帶頭歇歇!工作是幹不完的!再說今天是大年三十,孩子們都等了你好幾個時辰了,結果你還在這裏批折子!”
葉邑辰一拍腦袋,中午本來說好了要和雨瀾還有一雙兒女共進午餐,結果一忙起來就把什麽都忘了。
他歉意地笑笑:“瞧我這記性,一忙起來就把時間給忘了!”佯作生氣地對侍候在一旁的小廝和侍女說道:“你們怎麽也不提醒本王一聲!”
眾人唯唯諾諾地低下頭。雨瀾無奈地搖搖頭,王爺的脾氣她知道,他在處理大事的時候要是真被人打斷了,會發好大的脾氣,誰敢大過年的撞這個黴頭。
“行了,您也別責怪他們了!”雨瀾笑著把他從座位上拉起來,“您今天言而無信,就罰您今天一下午都陪著孩子們!”
葉邑辰知道她說是要處罰自己,實際上還是想讓自己借機休息一下子。不由心裏一暖:“好,今天不辦公了,回去陪孩子們去!”
雨瀾抿嘴一笑,高高興興地侍候他換了衣服,從外書房出來,雪還是下個不停。雨瀾一時來了興致,道:“今天不坐車了,就這麽走回去吧!”
她有這番興致,葉邑辰自然不會掃了她的興,親自走過來,寵溺地幫她整理好了風帽,這才牽著她的手在大雪中漫步。
“手還是這麽涼!”葉邑辰看了她一眼,有些無奈地說道。
雨瀾也有些無奈,這兩年多來,補藥流水價地進了她的肚子,可是生珠姐兒的時候傷了元氣,卻沒有那麽容易調養過來,珠姐兒過了年就三歲了,可是她的肚子還是沒個動靜。
不論她也好,還是葉邑辰也好,都想再添一個兒子!
雨瀾想到這些,臉色就有些黯然。
葉邑辰與她朝夕相處,頃刻之間便明了了她的所思所想,趕忙捏緊了她的手道:“孩子是需要緣分的,你也別急,咱們還年輕,隻要多努力,總有一天會有好消息的!”
這陣子雨瀾身子骨見好,太醫告訴他們不必節製房事了,所以這陣子葉邑辰可沒少努力,雨瀾聽他說得曖昧,不由得連耳根都紅透了。
葉邑辰見她如此,更是心懷大暢。雨瀾這會兒把那些不愉快的都拋到了九霄雲外,雨瀾道:“王爺這陣子真是辛苦了。”
葉邑辰輕輕一歎道:“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
雨瀾微微吃了一驚。其實她心裏早就有了一種猜測,她猛地停下步子:“您是不是,想要去湖北!”她能夠感覺到,葉邑辰有股子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恨不得一天之內就把朝廷中所有的事情全都處理完畢。
葉邑辰輕輕一震,妻子蘭心蕙質,終究是沒有瞞過她。他字斟句酌地道:“蜀漢孝武帝劉章是個不世出的天才,王行義保守有餘,進取不足,能夠穩守防線就不錯了,不能指望著他去退敵。朝中武將能夠獨當一麵的本來就少,配做劉章對手的更是一個都沒有。隻有我去……”他忽然揚起了一個大大的笑容,豪氣幹雲地道:“蜀漢割據一甲子,也該到了我大楚一統天下的時候了!”
可是,刀兵無眼,兵凶戰危,雨瀾是真的不想讓葉邑辰出征。
一瞬間,她的臉色就黯淡了下來,可憐巴巴地說:“王爺,您就不能不去嗎?您就這樣去了,我和文兒珠兒怎麽辦?”
葉邑辰把她緊緊摟在懷裏,“京城裏的事兒我會安排妥當的。斷然不會叫你們吃虧,這一點你盡管放心!”
哎!雨瀾歎了一口氣。她就知道,像是葉邑辰這種人,他的心是關不住的。他最好的舞台就是波瀾壯闊的戰場。消滅蜀漢統一天下,是大楚三代帝王期盼已久的夢想,更是太-祖的遺誌,葉邑辰身上流著太-祖的血,更加視統一為自己身上不可推卸的責任。
某種意義上說,他渴望統一甚至更勝過渴望坐上紫禁城中的那把龍椅。現在他夜以繼日地幹活,為的就是將大後方理順了,好帶兵出征。
葉邑辰柔聲細語地勸著她,沒有絲毫的不耐煩。雨瀾最終不得不妥協讓步,因為她知道葉邑辰早就下定了決心。“那您要答應我,一定要平平安安地回來!功業不功業的,什麽也比不上咱們一家人平平安安的!”
葉邑辰用力點了點頭:“你放心吧!我一定會平平安安地回來的!”
太和殿被大火燒成白地,因為朝廷缺錢,直到現在還沒有修好。所以正月初一的改元大典就設立在保和殿。
葉邑辰在此率領群臣給小皇帝磕頭。與此同時,雨瀾在慈寧宮率領一眾外命婦給新晉的皇太後明慧太後磕頭。
這一年是弘熙元年,一個新的紀元開始了!不管有多少內憂外患,至少表麵看起來,宮裏宮外一派喜氣洋洋。小皇帝雖然改元,但攝政王如日中天,卻沒有人能夠預料得到,攝政王和小皇帝之間的關係會那般得急轉直下,弘熙元年的這個春節,竟然是攝政王與小皇帝這兩個後世公認的頂尖人物在一起度過的唯一一個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