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如此”德芳歎了口氣,這時有人敲門道“王爺,小人南宮文,可否進屋?”


    狄妃打開門“原來是南宮,你來得正好,快進吧”


    南宮文進門看到臉色不是很好的德芳,心裏就明白是怎麽回事了,於是說道“王爺,憂事擾心,想也無益,不妨用手中之權盡王爺應做之事,上對得起家國社稷之重,下對得起黎明百姓之望。”


    德芳抬頭看看南宮文問道“應做之事?”


    “職責所在,勿憂它事,全心輔政,自得收獲。”南宮文道


    德芳想著,點點頭“對,即便是明日不在,也應做好今日之事,更況,本王又豈能預知明日呢。”


    “王爺請寬心,這府中上下全要倚賴王爺呢”南宮文


    “嗯,謝謝南宮寬慰本王。”德芳飲了口茶對狄妃說道“夫人,讓敘兒和憲兒進來吧。”


    “王爺,今日就暫且別教了,您還是休息一天吧”狄妃道


    南宮文也點點頭“娘娘說的是,兩位王子若是見到王爺這般,也無心讀書了。”


    德芳歎口氣“好吧,今日暫且如此吧”


    三人正在屋中說著話,這時門將前來通報“啟稟王爺、娘娘,國子監丞趙孚趙大人求見。”趙孚對於德芳來說可算是一位稀客。


    “趙大人?快請!”德方一聽此人名諱趕忙說道,門將得令而去。


    狄妃問道“趙大人可就是曾給王爺侍講的老師?”


    德芳點點頭頭“是的,趙大人和國子博士王昭素王大人曾一同為本王的老師。”


    王昭素是何人?此人乃北宋著名的學者,尤其精通《詩》、《易》,著有《易論》二十三篇。一次,太祖、向王昭素請教治世養身之術,王昭素說:“治世莫若愛民;養身莫若寡欲。”意為:蓋民為邦本,本固則邦寧。故治國之道,莫如愛民也。而欲為身之害,害少則身安。故養身之道,莫如寡欲也。而君主愛身,乃可以愛民;而安百姓,終可安其身也。


    太祖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便將這兩句言語,書寫於屏風及幾案上,以便時時警省不能忘也,這便是有名的“受言書屏”


    太祖很是希望王昭素可以留下來為官,但王昭素淡泊名利,於是太祖授其為國子博士(最高學府國子學中的教授官),賜茶藥及錢二十萬,讓他回家養老。太平興國七年982年,王昭素卒於家中,時八十九歲高壽。


    而今日前來的趙孚,是個很有見識還很務實的人,曾被太祖推為名士,在治理河路上頗有見解,但始終未能受到重視,如今也已六十歲,仍在朝為官,隻是很少再過問政事。


    德芳、狄妃與南宮文一同來到廳堂中,趙孚走進,德芳上前行禮“參見趙大人”


    趙孚趕緊行禮道“王爺切勿如此,老臣參見王爺才是。”


    “不,不,趙大人曾為本王之師,應是本王這個學生參見老師,趙大人快請上座。”德芳行禮道。


    “老臣惶恐,王爺娘娘請上座”說著趙孚退到旁邊的座位。


    德芳點點頭“趙大人請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趙德芳賢王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龍土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龍土木並收藏趙德芳賢王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