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下馬,德芳走過去扶起二人“兩位將軍快快請起。”
“王爺!末將再見到您真是太好了!”
“本王也是,哈哈哈,想不到這麽快又見麵了。”
“這一次全賴王爺諫言陛下,陳以利害,否則補給之事恐難獲準,遂城威虜軍將陷入困境。”
“唉,若非李將軍有先見之明,本王與丞相怎會將利害如此詳盡的諫言陛下呢”
“末將隻是出於擔心,什麽都沒有做,而王爺與丞相在京城之中全力進諫,補給之事才會如此之快的達成。”
“這都是陛下聖明”德芳對天拱手,然後說道“而且,李將軍的書信也到的及時,不然還真是會讓李將軍你的擔心成真呢,嗬嗬”
“王爺,難道朝中大臣不願派發補給嗎?”
“是啊,不少大臣認為護糧補給十分不妥,擔心遼軍會截獲糧食,還會攻陷遂城,更有大臣向陛下遞了封事,要陛下放棄威虜軍一帶,凡不足三萬守軍的城鎮都應削軍,將人馬合並,收緊防線,隻守關內。”
“他們怎麽能說出這種話!他們奏折上一句放棄威虜軍之語,無異於向遼人拱手獻地,多少無辜百姓會因此慘遭屠戮之災!他們真是愧對家國百姓!”
“李將軍莫要動怒,文臣不識征戰,他們的初衷也是為了守護社稷,隻是獻出的不是良策,而是以宋土百姓換一時苟安。”
“還好有王爺和丞相在,否則遂城的將士和百姓可就。。。哎。。。”
“李將軍,這一次不單單是本王和丞相,還有朝中眾武將和賢能的大臣,而且許王、襄王、越王都讚同補給威虜軍,陛下聖明,當即下旨發兵護糧,迎戰遼軍。”
“陛下真是聖明之君!”李繼隆也對天拱手,然後對德芳道“王爺,這一次末將以為陛下會派他將護糧,卻沒想到王爺您親自率軍而來。”
“本王對那遼人再次舉兵南侵萬般憤慨,所以想再次披甲戰敵,那日早朝前本王接到將軍的信,知道將軍一定有了退敵良策,因此就決心向陛下請命,再來這定州與將軍並肩而戰,續唐河大捷之威,我們要讓遼寇再敗於故人刀馬之下。”
“是!王爺!”李繼隆拱手道“王爺,您與幾位將軍一路辛勞,請先至府中休息。”
“好”德芳轉頭說道“家俊,你多辛苦一下,安頓護糧的將士們休息,把糧車停頓好。”
“是,王爺請放心。”家俊行禮,轉身去安排。
原來在威虜軍一帶出現乏糧的情況後,遼軍一方就已經有了動靜,李繼隆對戰事觀察很是敏銳,知道遼軍因年前戰敗之事一直尋機雪恥,他們一定會借此發起南侵之舉,不出幾日,遼國果然派出千餘人馬侵入宋境,並開始在邊境集結大軍,還揚言要截斷遂城補給的糧道,李繼隆很明白,每到戰事,朝中文武一定會為此爭論許久,這十幾年均是如此,但朝中大臣難體守邊將士之苦,更不知戰事策略,對著戰報商討前線之事,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所以李繼隆很擔心重蹈覆轍,定州軍去年大敗遼國精銳,氣勢如虹,若是這一次還能出戰,必可擊退遼人,但自己身處定州,難以在朝堂向太宗稟明這些
“王爺!末將再見到您真是太好了!”
“本王也是,哈哈哈,想不到這麽快又見麵了。”
“這一次全賴王爺諫言陛下,陳以利害,否則補給之事恐難獲準,遂城威虜軍將陷入困境。”
“唉,若非李將軍有先見之明,本王與丞相怎會將利害如此詳盡的諫言陛下呢”
“末將隻是出於擔心,什麽都沒有做,而王爺與丞相在京城之中全力進諫,補給之事才會如此之快的達成。”
“這都是陛下聖明”德芳對天拱手,然後說道“而且,李將軍的書信也到的及時,不然還真是會讓李將軍你的擔心成真呢,嗬嗬”
“王爺,難道朝中大臣不願派發補給嗎?”
“是啊,不少大臣認為護糧補給十分不妥,擔心遼軍會截獲糧食,還會攻陷遂城,更有大臣向陛下遞了封事,要陛下放棄威虜軍一帶,凡不足三萬守軍的城鎮都應削軍,將人馬合並,收緊防線,隻守關內。”
“他們怎麽能說出這種話!他們奏折上一句放棄威虜軍之語,無異於向遼人拱手獻地,多少無辜百姓會因此慘遭屠戮之災!他們真是愧對家國百姓!”
“李將軍莫要動怒,文臣不識征戰,他們的初衷也是為了守護社稷,隻是獻出的不是良策,而是以宋土百姓換一時苟安。”
“還好有王爺和丞相在,否則遂城的將士和百姓可就。。。哎。。。”
“李將軍,這一次不單單是本王和丞相,還有朝中眾武將和賢能的大臣,而且許王、襄王、越王都讚同補給威虜軍,陛下聖明,當即下旨發兵護糧,迎戰遼軍。”
“陛下真是聖明之君!”李繼隆也對天拱手,然後對德芳道“王爺,這一次末將以為陛下會派他將護糧,卻沒想到王爺您親自率軍而來。”
“本王對那遼人再次舉兵南侵萬般憤慨,所以想再次披甲戰敵,那日早朝前本王接到將軍的信,知道將軍一定有了退敵良策,因此就決心向陛下請命,再來這定州與將軍並肩而戰,續唐河大捷之威,我們要讓遼寇再敗於故人刀馬之下。”
“是!王爺!”李繼隆拱手道“王爺,您與幾位將軍一路辛勞,請先至府中休息。”
“好”德芳轉頭說道“家俊,你多辛苦一下,安頓護糧的將士們休息,把糧車停頓好。”
“是,王爺請放心。”家俊行禮,轉身去安排。
原來在威虜軍一帶出現乏糧的情況後,遼軍一方就已經有了動靜,李繼隆對戰事觀察很是敏銳,知道遼軍因年前戰敗之事一直尋機雪恥,他們一定會借此發起南侵之舉,不出幾日,遼國果然派出千餘人馬侵入宋境,並開始在邊境集結大軍,還揚言要截斷遂城補給的糧道,李繼隆很明白,每到戰事,朝中文武一定會為此爭論許久,這十幾年均是如此,但朝中大臣難體守邊將士之苦,更不知戰事策略,對著戰報商討前線之事,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所以李繼隆很擔心重蹈覆轍,定州軍去年大敗遼國精銳,氣勢如虹,若是這一次還能出戰,必可擊退遼人,但自己身處定州,難以在朝堂向太宗稟明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