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外任官職田在實行之後,尤其是北宋後期,各地職田數多與規定數額不符,貪官汙吏非法多占,並采取重租、折變等手段勒索佃戶。)
真宗想了想說道“皇兄可知太祖皇帝時是否有侍講一職?”
“回陛下,太祖皇帝之時並無侍講實職,但曾讓國子博士王昭素和國子監丞趙孚入禁中講讀時政。”
“朕聽說皇兄當年還是皇子之時,國子博士王昭素和國子監丞趙孚曾是皇兄的老師,是否確實?”
“回陛下,太祖皇帝確曾讓臣拜兩位學者為師,臣也在那時得到諸多獲益。”
真宗點點頭“皇兄,先帝之時也曾任命呂文仲為翰林侍讀,值宿禁中,以備隨時顧問時政,但名秩一直未崇,朕也想效仿太祖與先帝,正式設立侍講諸職,朕希望可以隨時了解時政,以備應對繁雜的政事。”
德芳拱手道“陛下思慮周全,臣覺得此舉甚為可行,陛下設置侍講諸職,將為日後君王開置問政新徑,除朝堂之事可供商議,侍讀侍講還可為陛下進讀史書,講釋經義,使陛下所聞更加充實。”
“皇兄之言正是朕所想,朕要下旨正式設置侍讀侍講之職,不知皇兄可有推薦的人選?”
德芳想了想“陛下,臣的確有四位人選,其一,兵部侍郎楊徽之,後周顯德二年進士甲科,校書郎起,曾奉詔編修《文苑英華》詩歌部,其文才出眾,為人純厚廉潔,守規尚教,為詩詞文人中的佼佼者。其二,戶部侍郎夏侯嶠,太平興國初年進士甲科,大理評事起,詞賦精美,又善鼓琴,修身好道,對文學有獨到見解。其三,工部郎中呂文仲,為南唐時進士及第,入我大宋後官封少府監丞,曾參與編修《太平禦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先帝時曾常常使其為陪讀,並曾出使高麗,其人富詞學,為官清正無求,善於應對急事,遠近之人皆悅。其四,國子祭酒邢咼,太平興國年間明經科九經及第,對儒學和經學甚有領悟,不少文人都想拜師門下,但邢咼隻是講學,並不曾收門生,為官做事謹言慎行。”
真宗聽著,思考了片刻,點點頭道“皇兄所舉之人皆為能官,朕甚為滿意,那就這麽辦吧,朕明日早朝就會宣布此事。”
第二日早朝,真宗下詔正式設置翰林侍讀學士,以兵部侍郎楊徽之、戶部侍郎夏侯嶠、工部郎中呂文仲擔任;又置翰林侍講學士,以國子祭酒邢咼擔任。班秩次翰林學士,祿賜如之。侍讀侍講二職負責為皇帝進讀史書,講釋經義,備皇帝顧問應對。
(其後,或以大臣為翰林侍讀,不帶學士;或為侍講學士;或為侍讀、侍講,不加別名。直至宋元豐年改製,廢翰林侍讀學士與侍講學士,以侍讀、侍講為侍從以上兼官,其官階低而資曆淺者稱說書。)
德芳下朝回到府中,徑直來到書房,還沒進門就被跑過來的女兒拉住“父王,您可回來了”
“有事找父王?”德芳問道
真宗想了想說道“皇兄可知太祖皇帝時是否有侍講一職?”
“回陛下,太祖皇帝之時並無侍講實職,但曾讓國子博士王昭素和國子監丞趙孚入禁中講讀時政。”
“朕聽說皇兄當年還是皇子之時,國子博士王昭素和國子監丞趙孚曾是皇兄的老師,是否確實?”
“回陛下,太祖皇帝確曾讓臣拜兩位學者為師,臣也在那時得到諸多獲益。”
真宗點點頭“皇兄,先帝之時也曾任命呂文仲為翰林侍讀,值宿禁中,以備隨時顧問時政,但名秩一直未崇,朕也想效仿太祖與先帝,正式設立侍講諸職,朕希望可以隨時了解時政,以備應對繁雜的政事。”
德芳拱手道“陛下思慮周全,臣覺得此舉甚為可行,陛下設置侍講諸職,將為日後君王開置問政新徑,除朝堂之事可供商議,侍讀侍講還可為陛下進讀史書,講釋經義,使陛下所聞更加充實。”
“皇兄之言正是朕所想,朕要下旨正式設置侍讀侍講之職,不知皇兄可有推薦的人選?”
德芳想了想“陛下,臣的確有四位人選,其一,兵部侍郎楊徽之,後周顯德二年進士甲科,校書郎起,曾奉詔編修《文苑英華》詩歌部,其文才出眾,為人純厚廉潔,守規尚教,為詩詞文人中的佼佼者。其二,戶部侍郎夏侯嶠,太平興國初年進士甲科,大理評事起,詞賦精美,又善鼓琴,修身好道,對文學有獨到見解。其三,工部郎中呂文仲,為南唐時進士及第,入我大宋後官封少府監丞,曾參與編修《太平禦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先帝時曾常常使其為陪讀,並曾出使高麗,其人富詞學,為官清正無求,善於應對急事,遠近之人皆悅。其四,國子祭酒邢咼,太平興國年間明經科九經及第,對儒學和經學甚有領悟,不少文人都想拜師門下,但邢咼隻是講學,並不曾收門生,為官做事謹言慎行。”
真宗聽著,思考了片刻,點點頭道“皇兄所舉之人皆為能官,朕甚為滿意,那就這麽辦吧,朕明日早朝就會宣布此事。”
第二日早朝,真宗下詔正式設置翰林侍讀學士,以兵部侍郎楊徽之、戶部侍郎夏侯嶠、工部郎中呂文仲擔任;又置翰林侍講學士,以國子祭酒邢咼擔任。班秩次翰林學士,祿賜如之。侍讀侍講二職負責為皇帝進讀史書,講釋經義,備皇帝顧問應對。
(其後,或以大臣為翰林侍讀,不帶學士;或為侍講學士;或為侍讀、侍講,不加別名。直至宋元豐年改製,廢翰林侍讀學士與侍講學士,以侍讀、侍講為侍從以上兼官,其官階低而資曆淺者稱說書。)
德芳下朝回到府中,徑直來到書房,還沒進門就被跑過來的女兒拉住“父王,您可回來了”
“有事找父王?”德芳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