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兄弟,我們又見麵了,你手裏的東西能否打開讓我們都開開眼?”魏依然一副淺淺的笑臉,仿佛剛才什麽事都沒發生一樣。
“這哥們定力真高,和他一比,高低立下,我真的不如他百分之一呀!”王初陽心裏暗歎著。
王初陽的臉上沒有流出一分自得之色,淡淡一笑,把黃布掀開露出一塊玉隨手放在桌上,手一揮道,“魏先生您請”。
魏點點頭,身後有個圓臉的長者走上前,拿起玉來,放在手心,慢慢撫摩了幾下,又用陸二遞過來的放大鏡仔細看了看,仍然放回了原處。神情激動,雙手有點微顫,“真是一塊好玉啊。可惜我不能斷出這塊古玉的出處。這位先生,您怎麽就知道這壺兒底裏藏了私?也給我們講講,也好讓大家漲漲眼。”
王初陽被這長者問的老臉一紅,不知怎麽說才好了。心下頓時後悔不迭,“好出來的東西就應該背著人啊,這一顯擺,好吧,招出事來了。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自己可一定要小心了,莫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無名橫禍才好。”
想歸想,解釋還是必須的。王初陽略一沉吟道:“嗬嗬,瞧這老先生說的,我哪裏能看出這壺底兒有貨啊。我也就是看著這壺順眼,想拿來自己泡茶,上了手,小子又覺得這壺底表現的有些怪異,比一般的壺底厚了很多,搖了搖,有點響聲聲。但是,按這把壺的尺寸大小來看,重量是有很大問題的,手感不對。”
說的口幹,王初陽也不管桌上是誰的水,端起來就灌了一大口,看的眾人笑了起來,廳內氣氛被王初陽這一搞,頓時輕鬆了起來。
正了正色,王初陽接著說道:“至於借刀敲開壺底,實在是衝動了了,本想考證一下這壺底的問題,沒想到,這壺兒底裏還真的另藏了東西。”
要說,這哥們臉皮還真不上一般的厚,反正一個是不承認早看出了壺底裏有東西,胡攪蠻纏的一會說到東,東還沒說清楚又把大家繞到了北,聽的大家是一頭霧水。好在沒人計較王初陽的這些解釋,好奇心都被這壺裏出來的玉璜引了過去。
“不管怎麽說,這位先生能從壺的重量和壺底的厚度中看出這壺裏乾坤,就憑這一點,就比我這老頭子不知強了多少倍啊!這種細心正是我們這行人所缺少的。老朽佩服的緊,今天受教了。”那老者的話中帶著幾分酸,也透著幾分羞愧。
這句話說的有些人臉上閃出了一絲不悅,但人家是沒說錯啊,你們這麽多人都上去看了,甚至有些人還是這行裏的高手,愣是都沒看出來,集體的打了眼,結果叫一個年輕的不象話的少年看出了端異,隻花了一千塊錢,平白的在眾專家麵前撿了這麽大一漏。這要是傳了出去,是一件多丟人的事啊。
聽著老者的話,王初陽也不客氣也不辯解。王初陽知道這件事自己最好是不要再說話了,有些事是越抹越黑,不管怎麽說,自己是憑著金剛長壽決的神奇之處才知道湊巧壺底的故事,並不是真的本事,要說能力,別說和在坐的那些專家,就是和馬為名比,那也差的不是一點兩點。
馬為名這時坐不住了,站身起來得意的說道,“嘿嘿,我這侄子初陽還真不是吹的,大家還不知道吧,我這位劉初陽是咱天陽大學,徐教授的得意門生!,今天我帶他來就是見識見識。”說著還豎起了大拇指。
下麵一片嘩然,別人不知道,在場的人基本上都是經商搞工業工程的,多少都和徐教授有合作,就算沒有合作的也聽過,再說商人就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主,一些人,物都有點見識。
一些掌眼師傅,有的開玩笑的說,我們的飯碗都要快要被外行人端去了。
一直沒說話坐在那,盯著玉看著的藍師傅也走了過來,道“初陽啊,讓我這老家夥也漲漲眼怎麽樣?”說話的時間眼睛也沒離開那塊玉璜。
“藍師傅您請!”
藍師傅沒直接拿起那塊玉,而是掏出一隻強光手電和一柄拇指大點的銅柄放大鏡對著玉,仔細端詳了起來。半晌才抬起頭來。緩緩說道,“這確實是一塊翡翠,是冰種,隻是有點小。”
“哦!看來,你應該是玩玉的高手了,那就請給我們大家講下玉吧。”魏先生在一旁插了一句,嘴角上翹著,眼神裏有些古怪。
藍師傅點了點頭算是應了,坐下來,眼神虛無縹緲望著前方,說道:
“中國的玉文化,有著七千年甚至八千年的傳承。從史前,玉就已經在華夏民族的生活中奠定了崇高的地位,被賦予超凡的精神內涵。東北的紅山文化、淮河流域的淩家灘文化、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山東的龍山文化、西北的齊家文化,在還沒有文字、茹毛飲血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從北到南,從東到西,華夏國大地上就形成了燦爛的玉文化文明。又經曆了夏、商、周的發展演變,玉器漸漸深入到國人生活中的各個方麵,戰國、兩漢時期,玉器文化攀升到了另一個高峰,絲、麻腐朽了,銅、鐵鏽爛了,隻有玉器破塵而出,像不滅的基因,把各個時期精絕瑰麗、奇巧美華的文明果實保存下來,並如初地展示給後人。”
抿了抿嘴,藍師傅繼續說道:“玉的溫潤、堅韌、內斂、不朽被世代國人奉為修身立德之參照;華夏的龍圖騰,更是憑借著玉這個媒介,一代一代地傳遞到今天,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華夏各民族是被玉凝聚在龍這個統一的圖騰之下的。”
說到這裏藍師傅頓了頓環顧四周,“大家都有收藏玉器,我自己也好玩這個,有些小小心得,這玩玉啊,即為‘遠觀其形、近觀其質、細觀其工’十二字,其中滋味要大家自己慢慢體會必會得其精髓。要說這古玉呢,長期通過人手把玩,其皮子固然是很好的,色澤固然是特別溫潤的。而且它經曆了如此久遠的曆史積澱,其文化內涵不是新玉能比的。”
“初陽兒,和氏壁的故事可曾聽否?”
王初陽點了點頭,看著藍師傅,藍師傅笑笑說,“自古以來,玉有‘五德’之說。古人崇玉為德之說:‘君子無玉不德’。那麽,古人為何崇尚玉器來表達德呢?原來,這要從和氏壁中找尋答案。據《韓非子.和氏》記載;春秋時,楚人和氏得到一塊璞玉,獻給楚厲王,厲王認為是一塊石頭,是和氏欺騙他。結果,砍了和氏左腳。後來和氏又將璞玉獻給楚武王,楚武王還是認作石頭,結果和氏又被砍去右腳。到了楚文王繼位,和氏抱著玉在荊山下痛哭,楚文王路過,聞得哭泣聲,問和氏為何哭泣,和氏將璞玉的遭難稟告楚文王。楚文王命工匠,把石頭界開,果然是塊美石。人們將此故事傳頌過千年;不是因為石之美,而是被和氏真誠的美德,所感化思想境界。所以,玉文化;是代表著人們的德性。也是今天,人們以玉來表達對曆史文化道德觀的傳承。”
藍師傅在講這些時,廳內安靜異常,眾人都聽的入了神,聽著藍師傅講這些,魏在一旁若有所思的點著頭。
“嗬嗬,人老了話就多,沒得叫大家笑話了,請大家多多包涵。”藍師傅笑著對眾人道。
啪、啪、啪......
“說的很好,今天我也算是漲了見識了。”魏先生鼓了幾下掌,笑著讚了幾聲藍師傅。藍師傅見了也就微微欠了欠身算做答謝。接著魏先生說道。
“這是塊冰種翡翠,盡管小了點,但也可以做點什麽,現在這市麵上高端翡翠太稀缺了,而這塊冰種也是僅此玻璃種的存在,再加上小兄弟剛開的舉動,這塊玉石更上價值翻番啊!”
“初陽是吧,請問,你這塊玉是否有意轉手?我願意出個高價。”說完,魏一臉笑意的看著王初陽。
“這......”
王初陽不知道怎麽回答了,咱不是不想賣,是咱不知道應該要個什麽價碼啊!,對於價錢,王初陽還真沒什麽概念。更別說,現在的王初陽那真的是身無分文了,能賣出去當然求之不得,這東西再好,自己要他也沒有用。
魏看著王初陽為難的神色,以為他不想出手。魏這種人最大的優點,也是缺點就是不願意求人,再加上,在自己身邊的人都是上趕著求著自己的,從小到大隻有別人哀求自己的份,他們哪求過人?
好在這位魏先生並不是一般的人,涵養修煉還真是到了某種火候。魏先生一看王初陽那副樣子,並沒表現出懊惱的神態,但心有不甘,不想就此做罷。
“小兄弟,你看這樣好不好,我幫魏先出個價,你這塊冰種玉我出價70萬,怎麽樣?”一旁的虎爺卻看出了點門道,馬上接著魏先生的話道。(未完待續)
“這哥們定力真高,和他一比,高低立下,我真的不如他百分之一呀!”王初陽心裏暗歎著。
王初陽的臉上沒有流出一分自得之色,淡淡一笑,把黃布掀開露出一塊玉隨手放在桌上,手一揮道,“魏先生您請”。
魏點點頭,身後有個圓臉的長者走上前,拿起玉來,放在手心,慢慢撫摩了幾下,又用陸二遞過來的放大鏡仔細看了看,仍然放回了原處。神情激動,雙手有點微顫,“真是一塊好玉啊。可惜我不能斷出這塊古玉的出處。這位先生,您怎麽就知道這壺兒底裏藏了私?也給我們講講,也好讓大家漲漲眼。”
王初陽被這長者問的老臉一紅,不知怎麽說才好了。心下頓時後悔不迭,“好出來的東西就應該背著人啊,這一顯擺,好吧,招出事來了。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自己可一定要小心了,莫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無名橫禍才好。”
想歸想,解釋還是必須的。王初陽略一沉吟道:“嗬嗬,瞧這老先生說的,我哪裏能看出這壺底兒有貨啊。我也就是看著這壺順眼,想拿來自己泡茶,上了手,小子又覺得這壺底表現的有些怪異,比一般的壺底厚了很多,搖了搖,有點響聲聲。但是,按這把壺的尺寸大小來看,重量是有很大問題的,手感不對。”
說的口幹,王初陽也不管桌上是誰的水,端起來就灌了一大口,看的眾人笑了起來,廳內氣氛被王初陽這一搞,頓時輕鬆了起來。
正了正色,王初陽接著說道:“至於借刀敲開壺底,實在是衝動了了,本想考證一下這壺底的問題,沒想到,這壺兒底裏還真的另藏了東西。”
要說,這哥們臉皮還真不上一般的厚,反正一個是不承認早看出了壺底裏有東西,胡攪蠻纏的一會說到東,東還沒說清楚又把大家繞到了北,聽的大家是一頭霧水。好在沒人計較王初陽的這些解釋,好奇心都被這壺裏出來的玉璜引了過去。
“不管怎麽說,這位先生能從壺的重量和壺底的厚度中看出這壺裏乾坤,就憑這一點,就比我這老頭子不知強了多少倍啊!這種細心正是我們這行人所缺少的。老朽佩服的緊,今天受教了。”那老者的話中帶著幾分酸,也透著幾分羞愧。
這句話說的有些人臉上閃出了一絲不悅,但人家是沒說錯啊,你們這麽多人都上去看了,甚至有些人還是這行裏的高手,愣是都沒看出來,集體的打了眼,結果叫一個年輕的不象話的少年看出了端異,隻花了一千塊錢,平白的在眾專家麵前撿了這麽大一漏。這要是傳了出去,是一件多丟人的事啊。
聽著老者的話,王初陽也不客氣也不辯解。王初陽知道這件事自己最好是不要再說話了,有些事是越抹越黑,不管怎麽說,自己是憑著金剛長壽決的神奇之處才知道湊巧壺底的故事,並不是真的本事,要說能力,別說和在坐的那些專家,就是和馬為名比,那也差的不是一點兩點。
馬為名這時坐不住了,站身起來得意的說道,“嘿嘿,我這侄子初陽還真不是吹的,大家還不知道吧,我這位劉初陽是咱天陽大學,徐教授的得意門生!,今天我帶他來就是見識見識。”說著還豎起了大拇指。
下麵一片嘩然,別人不知道,在場的人基本上都是經商搞工業工程的,多少都和徐教授有合作,就算沒有合作的也聽過,再說商人就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主,一些人,物都有點見識。
一些掌眼師傅,有的開玩笑的說,我們的飯碗都要快要被外行人端去了。
一直沒說話坐在那,盯著玉看著的藍師傅也走了過來,道“初陽啊,讓我這老家夥也漲漲眼怎麽樣?”說話的時間眼睛也沒離開那塊玉璜。
“藍師傅您請!”
藍師傅沒直接拿起那塊玉,而是掏出一隻強光手電和一柄拇指大點的銅柄放大鏡對著玉,仔細端詳了起來。半晌才抬起頭來。緩緩說道,“這確實是一塊翡翠,是冰種,隻是有點小。”
“哦!看來,你應該是玩玉的高手了,那就請給我們大家講下玉吧。”魏先生在一旁插了一句,嘴角上翹著,眼神裏有些古怪。
藍師傅點了點頭算是應了,坐下來,眼神虛無縹緲望著前方,說道:
“中國的玉文化,有著七千年甚至八千年的傳承。從史前,玉就已經在華夏民族的生活中奠定了崇高的地位,被賦予超凡的精神內涵。東北的紅山文化、淮河流域的淩家灘文化、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山東的龍山文化、西北的齊家文化,在還沒有文字、茹毛飲血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從北到南,從東到西,華夏國大地上就形成了燦爛的玉文化文明。又經曆了夏、商、周的發展演變,玉器漸漸深入到國人生活中的各個方麵,戰國、兩漢時期,玉器文化攀升到了另一個高峰,絲、麻腐朽了,銅、鐵鏽爛了,隻有玉器破塵而出,像不滅的基因,把各個時期精絕瑰麗、奇巧美華的文明果實保存下來,並如初地展示給後人。”
抿了抿嘴,藍師傅繼續說道:“玉的溫潤、堅韌、內斂、不朽被世代國人奉為修身立德之參照;華夏的龍圖騰,更是憑借著玉這個媒介,一代一代地傳遞到今天,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華夏各民族是被玉凝聚在龍這個統一的圖騰之下的。”
說到這裏藍師傅頓了頓環顧四周,“大家都有收藏玉器,我自己也好玩這個,有些小小心得,這玩玉啊,即為‘遠觀其形、近觀其質、細觀其工’十二字,其中滋味要大家自己慢慢體會必會得其精髓。要說這古玉呢,長期通過人手把玩,其皮子固然是很好的,色澤固然是特別溫潤的。而且它經曆了如此久遠的曆史積澱,其文化內涵不是新玉能比的。”
“初陽兒,和氏壁的故事可曾聽否?”
王初陽點了點頭,看著藍師傅,藍師傅笑笑說,“自古以來,玉有‘五德’之說。古人崇玉為德之說:‘君子無玉不德’。那麽,古人為何崇尚玉器來表達德呢?原來,這要從和氏壁中找尋答案。據《韓非子.和氏》記載;春秋時,楚人和氏得到一塊璞玉,獻給楚厲王,厲王認為是一塊石頭,是和氏欺騙他。結果,砍了和氏左腳。後來和氏又將璞玉獻給楚武王,楚武王還是認作石頭,結果和氏又被砍去右腳。到了楚文王繼位,和氏抱著玉在荊山下痛哭,楚文王路過,聞得哭泣聲,問和氏為何哭泣,和氏將璞玉的遭難稟告楚文王。楚文王命工匠,把石頭界開,果然是塊美石。人們將此故事傳頌過千年;不是因為石之美,而是被和氏真誠的美德,所感化思想境界。所以,玉文化;是代表著人們的德性。也是今天,人們以玉來表達對曆史文化道德觀的傳承。”
藍師傅在講這些時,廳內安靜異常,眾人都聽的入了神,聽著藍師傅講這些,魏在一旁若有所思的點著頭。
“嗬嗬,人老了話就多,沒得叫大家笑話了,請大家多多包涵。”藍師傅笑著對眾人道。
啪、啪、啪......
“說的很好,今天我也算是漲了見識了。”魏先生鼓了幾下掌,笑著讚了幾聲藍師傅。藍師傅見了也就微微欠了欠身算做答謝。接著魏先生說道。
“這是塊冰種翡翠,盡管小了點,但也可以做點什麽,現在這市麵上高端翡翠太稀缺了,而這塊冰種也是僅此玻璃種的存在,再加上小兄弟剛開的舉動,這塊玉石更上價值翻番啊!”
“初陽是吧,請問,你這塊玉是否有意轉手?我願意出個高價。”說完,魏一臉笑意的看著王初陽。
“這......”
王初陽不知道怎麽回答了,咱不是不想賣,是咱不知道應該要個什麽價碼啊!,對於價錢,王初陽還真沒什麽概念。更別說,現在的王初陽那真的是身無分文了,能賣出去當然求之不得,這東西再好,自己要他也沒有用。
魏看著王初陽為難的神色,以為他不想出手。魏這種人最大的優點,也是缺點就是不願意求人,再加上,在自己身邊的人都是上趕著求著自己的,從小到大隻有別人哀求自己的份,他們哪求過人?
好在這位魏先生並不是一般的人,涵養修煉還真是到了某種火候。魏先生一看王初陽那副樣子,並沒表現出懊惱的神態,但心有不甘,不想就此做罷。
“小兄弟,你看這樣好不好,我幫魏先出個價,你這塊冰種玉我出價70萬,怎麽樣?”一旁的虎爺卻看出了點門道,馬上接著魏先生的話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