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城這新穎的觀點一出頓時群臣哄亂,立刻就有大臣站出來說道:“陛下,微臣有議!”
說話的是左都禦史張問達,李建城道:“有何意見說來聽聽!”
對於李建城這毫無禮儀的話張問達都懶得提了,他直接道:“陛下,您先前所言將受災不同的百姓移至水土好的地方這些微臣理解,隻是這增加新興農作物臣就不理解了,這數來糧食的種類都是一定的,這如何增加呢?”
“噢,愛卿說糧食的種類是一定的嗎?可是‘紅薯、地瓜’這個東西你聽說過沒有,這種作物以前也是有的嗎?還有朕還聽說兩廣地區有人還在種植一種新的作物叫做玉米的了,朕問你這些農作物是從何而來!”李建城扯著嗓子嚴肅的道!
沒錯實際上在明朝萬曆年間番薯就已經傳入中國,分別由菲律賓、越南、緬甸傳入中國。首先種植番薯的是福建、廣東和雲南,不久浙江也引進番薯,此後番薯的種植逐漸推廣。番薯產量很高,每畝可得數千斤,所以傳布很快。但是由於此時人們對於番薯的加工還是很差的,番薯不加工的話很難保存容易發黴和生菌,而且番薯也容易中毒!(這裏的中毒指番薯隨著生長根結會累積毒素,相當於癌變病一樣逐漸的開始減產。現代我們用的番薯種子都是經過脫毒處理的,所以番薯的產量要高得多。明朝此時的番薯種幾次之後就會開始減產,還有得甚至直接就爛在田裏了。)所以雖然番薯的產量高,但是不容易保存等原因使得番薯興盛一時後又沉默了!
左都禦史聽了李建城的話一時間說不出話來了,這些朝廷的大員們其實很少了解農業作物的,這些人此時可能都有的完全不知道番薯是什麽的,古代士農工商等級觀念極其嚴重,抱著一本書的人基本上百事不幹了,和農民階級完全就是另一個世界的人,也不知道他們這些人吃飯的時候是怎麽想的。
工部尚書王佐這時候出來說道:“陛下可以要推崇海外作物?”
工部是負責搞後勤的自然也要比其他人對李建城所說作物要清楚些,李建城點點頭說道:“沒錯,朕不但要推崇這些海外作物,還要讓人去海外引進新作物,你們中有誰對海外諸國很了解的?”
李建成這麽說了,全場鴉雀無聲,他們這些中央領導們素來就看不起那些海外蠻夷,如何可能對海外國家有所了解,明朝又是一個禁海的朝代,這些家夥基本上沒有一個人對海外有所了解的,李建城對這幫精英們的表情甚是失望,他直接開口道:“朕聽聞我大明有一人名字叫做徐光啟的,這人去過海外,對那裏也很了解,想來應該很了解海外作物。”
李建城這個時候居然忽然提出了徐光啟這個人群臣們為之驚訝,是什麽人和皇帝說過此人啊,他們完全不知道,首輔方從哲道:“陛下說的徐光啟可是萬曆三十二年進士,曾經擔任翰林院編修!”
李建城眼睛一亮道:“嗯,沒別人的話就是他了!”
李建城的話一說完禦史張問達卻是急急道:“陛下,徐光啟此人微臣也知道,隻是此人入了夷人教義實乃叛經離道,陛下,此人不可用啊!”
李建城眼睛一瞪道:“怎麽入了夷人教就叛經離道了,孔子是這麽說的嗎?還是說那個經文裏寫了這樣一句?”
“呃…這…”張問達頓時啞語,其他準備開口的人也被李建城這樣一句話給噎著了,徐光啟作為一個進士入了天主教這件事情實際上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畢竟他可是個進士啊。在明朝這種娛樂少的年代,醜聞絕對是喜新樂見的東西,所以其實知道他的人很多,起碼曆史上徐光啟一半的知名度就是這麽來的!
李建城見這家夥說不出話來並接著道:“既然聖人也沒說,書裏麵也沒有寫,你怎麽能說人家離經叛道了呢?你這不是給人穿小鞋嗎?朕沒讀過幾本聖人書,難道聖人的書裏麵沒有寫做人要大度這樣淺顯的道理嗎?”
李建城這話一說群臣也為之一陣喧嘩,張問達冷汗如流的就跪下去了,今天他張問達一句話就把整個聖人經要的臉在皇帝麵前丟了個一幹二淨啊,他敢說聖人沒有人教人大度嗎?這事要是傳出去他張文達在整個士林人麵前恐怕會比徐光啟還出名,張問達趕緊就道:“是微臣愚鈍,請皇上責罰!”
李建城見這人服軟他也就釋然了,李建城笑著道:“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啊,我們不能用有色眼光去看人!加入夷人教那又怎麽樣,我華夏雖然一直以海外蠻夷稱呼這些人,但是有句話怎麽說的,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夷人也是人啊,他們也不可能永遠都是蠻夷啊。就說現在朕知道的那些夷人,他們可是飄洋過海數萬裏來到我華夏大地啊,海上是多麽危險啊,你們都明白嗎?所以僅僅就是這種精神就是值得我尊敬的了!你們說這是蠻人可以做到的嗎?這說明什麽?說明他們開化了啊。就拿他們的夷人教,朕也略有了解,他的教義和佛教一樣也是教人向善的,這又說明一個什麽問題,說明他們也有了自己的文化!他們可以飄洋過海上萬裏來到我們華夏大地教人向善,這種精神朕問你們,你們可以做到嗎?”
站在道德善良的至高點,李建城的話永遠都是對的!李建城為什麽極力的美化這些外國人,他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要讓這些士林人士重視起外國人就不能在讓這些人以蠻夷來看待外國人了。有句話說的好隻有尊重敵人的人才能夠百戰百勝,李建臣就是抱著這樣的思想,海外文明已經崛起了啊,中國已經看不起海外人士上千年了,這種思想必須得做以改觀,隻有這樣他們才會正視起來。
絕對不能拿外國人不當人看,若非如此這種在思想上的自大妄為絕對是空虛的,而中國千百年的思想卻恰恰就是這樣的,所以我們得到的教訓也是極其慘痛的。李建城絕不允許這樣的事情再度發生。中國人太需要擺脫這個空虛的外殼了,李建臣就是出於這種考慮所以才提出了徐光啟這個人來,他就是想要通過徐光啟來敲開國人重視外國人的大門!首先就從他自己鼓吹開始!
徐光啟絕對是在這個時代思想走在前沿的人,他也是一個很好科研人員,但是李建城不準備讓他去搞科研,這個人物的曆史價值絕不是在這裏,要搞什麽科技李建臣那裏的書籍什麽堆不出來啊,讓徐光啟去搞科研太浪費人才了。
李建城看中的就是徐光啟那敢冒天下大不為的加入天主教去了解外國人,學習他們的技術這種舍生取義的精神實在是太寶貴了。除此之外就是他的時代性眼光,這個人絕對看得出來‘科技’一詞對於整個人類世界的重要性。
所以李建城要充分的利用這個人的價值,他就是一個重要的杠杆啊!是李建城進一步推進工業文明,和思想性變革科研成果的重要支點!他對於李建臣未來要推出現代醫學、電、蒸汽機、化學知識等等一係列改變人類對自然認知的知識絕對是一個重要的助力!
可以想象李建城推出這些技術絕對會讓整個人類的思想出現突破性的發展,到時候唯心主義絕對不在獨樹一幟,唯物主義者一定順勢崛起,但是李建城可不希望科學崛起之初和曆史上一樣艱難坎坷,所以李建城要讓徐光啟成為唯物主義的發起人,讓徐光啟成為科學在17世紀的護航人實在是在適合不過了!
說話的是左都禦史張問達,李建城道:“有何意見說來聽聽!”
對於李建城這毫無禮儀的話張問達都懶得提了,他直接道:“陛下,您先前所言將受災不同的百姓移至水土好的地方這些微臣理解,隻是這增加新興農作物臣就不理解了,這數來糧食的種類都是一定的,這如何增加呢?”
“噢,愛卿說糧食的種類是一定的嗎?可是‘紅薯、地瓜’這個東西你聽說過沒有,這種作物以前也是有的嗎?還有朕還聽說兩廣地區有人還在種植一種新的作物叫做玉米的了,朕問你這些農作物是從何而來!”李建城扯著嗓子嚴肅的道!
沒錯實際上在明朝萬曆年間番薯就已經傳入中國,分別由菲律賓、越南、緬甸傳入中國。首先種植番薯的是福建、廣東和雲南,不久浙江也引進番薯,此後番薯的種植逐漸推廣。番薯產量很高,每畝可得數千斤,所以傳布很快。但是由於此時人們對於番薯的加工還是很差的,番薯不加工的話很難保存容易發黴和生菌,而且番薯也容易中毒!(這裏的中毒指番薯隨著生長根結會累積毒素,相當於癌變病一樣逐漸的開始減產。現代我們用的番薯種子都是經過脫毒處理的,所以番薯的產量要高得多。明朝此時的番薯種幾次之後就會開始減產,還有得甚至直接就爛在田裏了。)所以雖然番薯的產量高,但是不容易保存等原因使得番薯興盛一時後又沉默了!
左都禦史聽了李建城的話一時間說不出話來了,這些朝廷的大員們其實很少了解農業作物的,這些人此時可能都有的完全不知道番薯是什麽的,古代士農工商等級觀念極其嚴重,抱著一本書的人基本上百事不幹了,和農民階級完全就是另一個世界的人,也不知道他們這些人吃飯的時候是怎麽想的。
工部尚書王佐這時候出來說道:“陛下可以要推崇海外作物?”
工部是負責搞後勤的自然也要比其他人對李建城所說作物要清楚些,李建城點點頭說道:“沒錯,朕不但要推崇這些海外作物,還要讓人去海外引進新作物,你們中有誰對海外諸國很了解的?”
李建成這麽說了,全場鴉雀無聲,他們這些中央領導們素來就看不起那些海外蠻夷,如何可能對海外國家有所了解,明朝又是一個禁海的朝代,這些家夥基本上沒有一個人對海外有所了解的,李建城對這幫精英們的表情甚是失望,他直接開口道:“朕聽聞我大明有一人名字叫做徐光啟的,這人去過海外,對那裏也很了解,想來應該很了解海外作物。”
李建城這個時候居然忽然提出了徐光啟這個人群臣們為之驚訝,是什麽人和皇帝說過此人啊,他們完全不知道,首輔方從哲道:“陛下說的徐光啟可是萬曆三十二年進士,曾經擔任翰林院編修!”
李建城眼睛一亮道:“嗯,沒別人的話就是他了!”
李建城的話一說完禦史張問達卻是急急道:“陛下,徐光啟此人微臣也知道,隻是此人入了夷人教義實乃叛經離道,陛下,此人不可用啊!”
李建城眼睛一瞪道:“怎麽入了夷人教就叛經離道了,孔子是這麽說的嗎?還是說那個經文裏寫了這樣一句?”
“呃…這…”張問達頓時啞語,其他準備開口的人也被李建城這樣一句話給噎著了,徐光啟作為一個進士入了天主教這件事情實際上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畢竟他可是個進士啊。在明朝這種娛樂少的年代,醜聞絕對是喜新樂見的東西,所以其實知道他的人很多,起碼曆史上徐光啟一半的知名度就是這麽來的!
李建城見這家夥說不出話來並接著道:“既然聖人也沒說,書裏麵也沒有寫,你怎麽能說人家離經叛道了呢?你這不是給人穿小鞋嗎?朕沒讀過幾本聖人書,難道聖人的書裏麵沒有寫做人要大度這樣淺顯的道理嗎?”
李建城這話一說群臣也為之一陣喧嘩,張問達冷汗如流的就跪下去了,今天他張問達一句話就把整個聖人經要的臉在皇帝麵前丟了個一幹二淨啊,他敢說聖人沒有人教人大度嗎?這事要是傳出去他張文達在整個士林人麵前恐怕會比徐光啟還出名,張問達趕緊就道:“是微臣愚鈍,請皇上責罰!”
李建城見這人服軟他也就釋然了,李建城笑著道:“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啊,我們不能用有色眼光去看人!加入夷人教那又怎麽樣,我華夏雖然一直以海外蠻夷稱呼這些人,但是有句話怎麽說的,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夷人也是人啊,他們也不可能永遠都是蠻夷啊。就說現在朕知道的那些夷人,他們可是飄洋過海數萬裏來到我華夏大地啊,海上是多麽危險啊,你們都明白嗎?所以僅僅就是這種精神就是值得我尊敬的了!你們說這是蠻人可以做到的嗎?這說明什麽?說明他們開化了啊。就拿他們的夷人教,朕也略有了解,他的教義和佛教一樣也是教人向善的,這又說明一個什麽問題,說明他們也有了自己的文化!他們可以飄洋過海上萬裏來到我們華夏大地教人向善,這種精神朕問你們,你們可以做到嗎?”
站在道德善良的至高點,李建城的話永遠都是對的!李建城為什麽極力的美化這些外國人,他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要讓這些士林人士重視起外國人就不能在讓這些人以蠻夷來看待外國人了。有句話說的好隻有尊重敵人的人才能夠百戰百勝,李建臣就是抱著這樣的思想,海外文明已經崛起了啊,中國已經看不起海外人士上千年了,這種思想必須得做以改觀,隻有這樣他們才會正視起來。
絕對不能拿外國人不當人看,若非如此這種在思想上的自大妄為絕對是空虛的,而中國千百年的思想卻恰恰就是這樣的,所以我們得到的教訓也是極其慘痛的。李建城絕不允許這樣的事情再度發生。中國人太需要擺脫這個空虛的外殼了,李建臣就是出於這種考慮所以才提出了徐光啟這個人來,他就是想要通過徐光啟來敲開國人重視外國人的大門!首先就從他自己鼓吹開始!
徐光啟絕對是在這個時代思想走在前沿的人,他也是一個很好科研人員,但是李建城不準備讓他去搞科研,這個人物的曆史價值絕不是在這裏,要搞什麽科技李建臣那裏的書籍什麽堆不出來啊,讓徐光啟去搞科研太浪費人才了。
李建城看中的就是徐光啟那敢冒天下大不為的加入天主教去了解外國人,學習他們的技術這種舍生取義的精神實在是太寶貴了。除此之外就是他的時代性眼光,這個人絕對看得出來‘科技’一詞對於整個人類世界的重要性。
所以李建城要充分的利用這個人的價值,他就是一個重要的杠杆啊!是李建城進一步推進工業文明,和思想性變革科研成果的重要支點!他對於李建臣未來要推出現代醫學、電、蒸汽機、化學知識等等一係列改變人類對自然認知的知識絕對是一個重要的助力!
可以想象李建城推出這些技術絕對會讓整個人類的思想出現突破性的發展,到時候唯心主義絕對不在獨樹一幟,唯物主義者一定順勢崛起,但是李建城可不希望科學崛起之初和曆史上一樣艱難坎坷,所以李建城要讓徐光啟成為唯物主義的發起人,讓徐光啟成為科學在17世紀的護航人實在是在適合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