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城聽到說熊廷粥被壓解回京時,當真是被驚翻在地。回顧一下曆史界線,喜宗初立,此時楊鎬的叔父楊淵怪熊廷弼不肯保奏楊鎬(楊搞:薩爾滸之戰中,遼東經略楊鎬指揮的十二萬大軍慘敗,從此明朝力量大衰,在遼東失去優勢,不得不由進攻轉為防禦。),反把他押解進京。所以如今遼東稍穩,楊搞就找來機會就將熊廷粥給反壓了回來,在聯手與熊廷弼不睦的禦史馮三元、大學士顧?v、尚書姚宗文等上疏彈劾熊廷弼,說熊廷弼在邊地假名增稅,勒索小民,聲言築城禦敵,實是誤國欺君。明熹宗下詔熊廷弼於獄。左輔楊漣上疏挽救,才下旨革熊廷弼職。朝廷以袁應泰代。在天啟元年(1621年)不到一年的時間裏,遼東重鎮沈陽、遼東首府遼陽相繼失陷,袁應泰畏罪自殺,遼河以東全部淪為後金所有。


    基本上從熊廷粥的壓解回京就是明末風雲曆史的展開。熊廷粥這人不可為不是一個人才,熊廷弼在任遼東期間督造軍器,修繕城堡,調兵遣將扼守各衝要地點,互為應援,守備大固。他還親巡沈陽、撫順,相度形勢,召置流移,安定民心。熊廷弼的策略是以守為主,反對浪戰,並聯合朝鮮牽製後金,卓有成效,使後金軍一年多內不敢輕進。


    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時明神宗方死,明光宗即位。**哈赤再率兵攻打沈陽,熊廷弼親自督陣,擊退後金,於是遼東局勢初步穩定下來。


    本來這一切都很好的,有熊廷粥在遼東遷至**哈赤後金也覺不會成長的得那麽快。熊廷粥的離去天啟元年三月建奴(建州+奴酋,建州原指建州三衛,也就是建州女真部。奴酋是對‘努’爾哈赤的簡稱。)就兵圍了沈陽。一連串的失利這才使得明朝廷明白自己的錯誤,從而有在此啟用了熊廷粥。


    明朝再次啟用熊廷粥時,任命他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駐山海關,第二次升任遼東經略。朝廷同時擢王化貞(王化貞是葉向高的弟子,他在出任遼東巡撫的時候葉向高也是在次任了明朝首輔的之位。葉向高的在任,也才是真正意義上東林黨曆史的最鼎盛時期)為巡撫。王化貞雖然有膽略,但是他對後金的軍事力量估計不足,主張主動出擊,三個月內蕩平後金。


    二人一主戰,一主守,造成“經撫不合”的局麵。然而朝廷上爭論的結果是支持王化貞而放棄熊廷弼的策略,作為東林主持的朝政,這實則是必然。王化貞擁重兵守廣寧,而熊廷弼則徒擁經略虛名,僅有數千軍士。王化貞不聽節製,計劃以降敵明將李永芳作為內應,發動進攻。還沒來得及實施,天啟二年(1622年)正月,**哈赤親率五萬人馬,分三路向河西進攻。渡過遼河,攻占西平堡。王化貞調出廣寧、閭陽的守兵去攻打後金軍隊,三萬大軍全軍覆沒。同時後金方麵派入廣寧的間諜孫得功挑起了兵變,打開城門迎接後金軍隊。王化貞狼狽逃出廣寧,在右屯見到熊廷弼。王化貞在熊廷弼麵前痛哭流涕。


    有些時候意識到錯誤也並不意味著,他們有改正它的決心。明朝的黨爭呈現一種極度排外,自私的屬性,這也意味著他們根本無法全全的為一個國家進行著想,在國家之前就先是他們的利益。在這個問題之上展開,隻要是王化貞提出來的,就是個屎他們也會支持。


    李建城在知道熊廷粥被壓解回京後並知道糟糕了,東林黨現在比其曆史反而已經被自己大大的消弱了,但這反會刺激了他們,這件事情對於他們來說也是個不容錯過的機會,肯定會比曆史還要玩起命來的黑熊廷粥。


    現在李建城最擔心的到不是這個熊廷粥的問題,他知道關係到整個遼東不止是一個將領的問題,也不是遼東那來自後金的威脅。問題在哪兒?問題在於它整個國家的運轉局勢。最先亡明的還是他的內部。李建城這個時候也意識到他對於大局的掌握力度完全不夠,這個問題首先就來源於情報。


    一個遼東的主要將領被壓解進京他做為皇帝居然一點消息事先就沒有掌握,這不管是下麵的人怎麽做的,起碼他的監督班子就沒有到位。李建城告別了**裏的三位女士對王安問道:“熊廷粥現在在什麽地方。”


    王安回答道:“回陛下,正在大理寺看壓。”


    李建城點點頭道:“嗯,這事暫且不要管,也不用給內閣回話!你現在就去通知錦衣衛,東廠,對了還有西廠,讓他們帶著最得力的人來見朕。”


    王安聽得一愣,這錦衣衛,和東廠也就罷了,怎麽陛下還要西廠來見?這西廠幾本已經沒人了啊!王安回話道:“回稟陛下,這西廠現如今除了廠設基本已經沒人了,這個也要叫嗎?”


    王安說這話的時候很小心,他沒敢說這西廠以前的名聲,這畢竟是他們太監們的事情。李建城不在意的回答道:“沒事,你叫管事的來就是了,朕自有吩咐。”


    李建城說著就準備和王安回宮了,可是他走了一步又停下來說道:“叫上淩秘書一起回宮。”


    王安點頭稱是,李建城他還是不想讓淩雪疑和那些**女子單獨相處,各種原因都有,反正李建城就是要把她帶走。


    淩雪疑對此也沒有話說,兩人坐車回宮也都沒有說一句話,李建城思考著他的國事,就是淩雪疑對李建城抱有疑問她也不會主動去問的。


    路至一半沉思中的李建城忽然轉頭對坐態端正的淩雪疑說道:“上次你說這天下女子多淒慘,命運差的裹足禁步,一生都是玩物。你是這樣說的吧!”


    李建城忽然說起了這樣一件事情,淩雪疑聽了眼睛瞪得老大的看著他,她不明白李建城是什麽意思。她看著李建城,李建城也望著她,兩人這麽對視了半響,還是淩雪疑最先回避了,她將眼神躲閃至一邊輕回了一句:“是!”


    李建城對此輕輕笑一下道:“朕最近覺得你的話確實很有道理,這天下女孩子可真淒慘,你說朕下一道旨傳令天下禁止裹足你覺得怎麽樣。”


    李建城的話一說淩雪疑就愣住了,她神色複雜的望著坐在她對麵的李建城,她不明白坐在她對麵的男人到底是什麽意思,這個男人為她做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如果說他是喜歡自己,對於他來說這明明就隻是一句話,她完全無法反抗。但是如果不是為什麽一次一次的做這些事情是為了什麽?為了愚弄她嗎?淩雪疑看著李建城她頭一次直白的問他道:“皇上,我亦不明白你到底是什麽意思!”


    而此時的李建城心卻不在這裏,是也沒有注意道她的坦誠,反正淩雪疑一貫就是這種態度,李建城目光下移得道:“嗬嗬,也沒什麽,隻是這天成赤足本就如此美麗,世人卻執迷於那種遺風陋俗,硬是破壞天成之美,將殘破的醜陋說成是美來掩飾他們內心某種齷齪的心,你不覺得很可笑嗎?”


    關於古代纏足之風的起源可以說是眾說風雲,就連神話都有傳說,但要說最早的記錄是在隋朝。


    纏足始於隋,也源自民間傳說。相傳隋煬帝東遊江都時,征選百名美女為其拉纖。一個名叫吳月娘的女子被選中。她痛恨煬帝暴虐,便讓做鐵匠的父親打製了一把長三寸、寬一寸的蓮瓣小刀,並用長布把刀裹在腳底下,同時也盡量把腳裹小。然後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蓮花,走路時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蓮花。隋煬帝見後龍心大悅,召她近身,想玩賞她的小腳。吳月娘慢慢地解開裹腳布,突然抽出蓮瓣刀向隋煬帝刺去。隋煬帝連忙閃過,但手臂已被刺傷。吳月娘見行刺不成,便投河自盡了。事後,隋煬帝下旨:日後選美,無論女子如何美麗,“裹足女子一律不選”。但民間女子為紀念月娘,便紛紛裹起腳來。至此,女子裹腳之風日盛。


    中國古代女子纏足興起於北宋,五代以前中國女子是不纏足的。宋代詩人蘇東坡曾專門做《菩薩蠻》一詞,詠歎纏足。“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淩波去;隻見舞回風,都無行處蹤。偷立宮樣穩,並立雙跌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這也可稱之為中國詩詞史上專詠纏足的第一首詞。


    宋代確已出現纏足習俗。到南宋時,婦女纏足已比較多見,甚至南宋末年時,“小腳”已成為婦女的通稱。但在南宋時代,婦女纏足還並不普及,纏足者主要限於上層社會,在社會觀念上纏足尚未達到人人接受的地步。同時,纏足的風俗是由北方傳到南方的,大約是在宋室南遷之時。


    到了元朝,蒙古貴族入主中原建元之後,他們本來不纏足,但並不反對漢人的纏足習慣,相反還持讚賞的態度。這樣,使得元代的纏足之風繼續發展,元代末年甚至出現了以不纏足為恥的觀念。元代婦女纏足繼續向纖小的方向發展,但這時不纏足者仍很多,特別是南方江浙、嶺南地區。明代,婦女纏足之風進入興盛時期,並在各地迅速發展。明末張獻忠進占四川時,大刖婦女小腳,及至堆積成山,名曰金蓮峰,可見四川地區婦女纏足之盛。這時期,對裹足的形狀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女子小腳不但要小,要縮至三寸,而且還要弓,要裹成角黍形狀等種種講究。


    最後是清代,滿清統治者入主中原後,起初極力反對漢人的纏足風俗,一再下令禁止女子纏足。但此時纏足之風已是難以停止了,到康熙七年(1668年)隻好罷禁。這件事,一度被人們渲染為“男降女不服”――清兵入關,有“剃發令”,在武力高壓下,漢族男子最後不得不屈服執行,故而男子剃發,被視為向清廷屈服的象征。與此同時,女子纏足雖也同樣為清廷下令停止,但後來並未達到禁止的目的,故而有“男降女不降”之說。由此可見纏足之風的根深蒂固


    纏足的發展史在中國曆史上絕對是一個奇葩事件。它的發展史簡直叫人無語,曆史的最初是以美麗開始的,但是早期是以什麽發展起來的呢?關於這個問題,李建城在他小的時候特意質詢過她的奶奶,問為什麽女子要裹足。他奶奶曾經告訴他說:那時候男人在外麵幹活的,都要娶一個小腳女人就是因為小腳的女人尖尖小腳走不了路,也就不能逃走,也偷不了人。可見這他媽的才是一個屬於人類的理由,這也就是人類。


    起碼在李建城看來這才是真相,所以李建城最後的話是那樣的。但是他此刻的目光卻是在淩雪疑的腳上,一番天成之美說的是誰也就不言而預。麵對李建城的露骨即使是淡定如淩雪疑她那雪白的臉上也升起了一絲微紅,她直接就用裙子蓋住了一雙天足,不讓李建城在看她也沒有在說一句話,也不在往李建城那裏看一下。李建城看著她的窘迫卻是偷偷的笑著,到底是個女孩子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工業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人並收藏工業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