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東林黨內部,一眾東林成員都在開會!國會的一切都進行的很順利!各黨派之間都處於平穩期間!隨著國會的深入化,孫慎行,李汝華這兩人的地位也是更加鞏固了!皇帝已經霸免了一個劉一景,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在對東林動手,所以其他各黨也沒有在死盯著他們不放,這兩人也終於輕鬆了一些!


    李汝華放下報紙說道:“最近陛下在報紙上宣揚的東西真是越來越古怪了!”


    李汝華說完東林又一重要人物**星就說道:“前幾天報紙裏提的那個氧氣就在下麵學士中引發了無數爭論!以至於幾天中,現在學子中就分為了兩大派,一派是以為自然學派!以陛下的發現作為依據,視先賢荀況(也就是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年人!)為言!提出‘明於天人相分’的正確性,現在一大批這樣的學子都去研究那氧氣去了?


    荀子,是一個著名的儒家代表人物,其地位與孟子相當。他的學術代表了一種唯物主義價值觀的儒學理論!並且提出了一種‘性惡論’的說法。荀子認為人與生俱來就想滿足**,若**得不到滿足便會發生爭執,因此主張人性有惡,須要由聖王及禮法的教化,來“化性起偽”使人格提高。與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則具有更多的現實主義傾向。他在重視禮義道德教育的同時,也強調了政法製度的懲罰作用。


    ‘明於天人相分’也是他的觀點。天、天命、天道的問題一直是先秦時期諸子百家。各家關切的問題。殷商西周時期,“天”、“天命”是被作為人格神看待的。到了孔子,它的人格神色彩被淡化。孔子主要借親親之情論仁德,而視天命為一種盲目的主宰力。孔子之後,其弟子和後學力圖使“仁德”、“心性”“天命”得以貫通,這一方麵是要使“仁德”、“心性”的追求獲得存在論的支撐,另一方麵又將“天”、“天命”、“天道”義理化、價值化。荀子有取於道家在“天”、“天道”“天命”上的自然觀的成分,然而它的理論宗旨卻不在於走向自然主義,而在於凸現“天人相分”。然後以“天人相分”為基礎,建構自己的“人道”學說。


    .荀子將‘天’、‘天命’、‘天道’自然化、客觀化與規律化,見於他的《天論》一文。“列星隨旋。日月遞炤,四時代禦,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無形,夫是之謂天。


    在荀子看來,天為自然,沒有理性、意誌、善惡好惡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陰陽風雨等潛移默化的機能叫做神。把由此機能所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萬物自身運動的結果。


    旬子的這一觀念。絕對是超時空的價值觀念。完全符合現代唯物主義的觀念!可以看出包括很多現代哲學也都是我們這些老祖宗玩剩下的,而此時旬子的這一觀念,又經過李建城提出的氧氣循環觀念,被一些學子進行融合,從而提出了千百年前旬子那天人相分的理念。


    要知道這在這個時代提這種古老儒學概念,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有人問道:“那另一派呢!”


    **星說道:“自然是天人合一以及心學派了!”


    這天人理論就是來自董仲舒自成體係的宇宙論!董仲舒的那套天人三問,不僅為君權神授做出了論證,還和文人的安身立命與百姓的安居立業息息相關。


    他用一種唯心的方式,解釋了皇權和社會秩序的正確價值觀。古代儒學的大成就者最終都無不是在追求著正確的世界價值觀。荀子,孟子來至後來的朱程理論都無不是如此。


    朱程理學是宋代學派,其基本觀點包括:1、理一元論的唯心主義體係,認為理或天理是自然萬物和人類社會的根本法則;2、理一分殊,認為萬事萬物各有一理,此為分殊。物、人各自之理都源於天理,此為理一;3、存天理、滅人欲,天理構成人的本質,在人間體現為倫理道德“三綱五常”。“人欲”是超出維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違背禮儀規範的行為,與天理相對立。


    理是萬事萬物的最終根據,氣是萬事萬物的質料載體;理作為形而上者是純善的,氣作為形而下者則是善惡混雜的,人性作為理氣相生的產物,就既有來自於理的純善無惡的天命之性也有來自於氣的具有**的氣質之性,從而“存天理滅人欲”成為理所應當的道德要求,認為隻有這樣才能成聖。


    李建城的氣學也被此結合,因為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互換,恰巧被證實人和自然是有關聯的,這也確立天人感應,天人合一等觀念!


    相比起荀子的觀念,天人合一的儒學理論才是當前時代的主流價值觀!


    事情發展成這種學術論證也絕對是李建城所沒有想到的。現在外麵學術居然變成了這樣一個爭論的局麵,要知道這事說大不大,說小卻也是絕不小的。天人觀念是一個根生蒂固的儒學理論,是當前社會秩序的普遍價值觀。唯物主義的天人相分,是被淘汰的觀念,根本無法和現在的主流觀較量。但是李建城提出的氣學,還是讓很多人重新對這一觀念燃起來希望。


    “這簡直是胡鬧,皇帝隨便發現點什麽下麵就吵成這樣,那這次的女體說又要出什麽幺蛾子?”有人急躁道。


    相比起這位性情急躁的大人,葉向高等卻是要淡定得多。政治家到底是政治家,葉向高說道:“學子都是盲從的,這事隻要加以引導就行!不如我等集體上書,請求陛下在報紙上開一論證篇,有我等主持與諸學子論證。”


    葉向高說得輕描淡寫,但是眾人卻都是不由得一愣,這是要拿報紙開刀啊!可那報紙是皇帝的私人利劍,皇帝可能會給他們機會嗎?


    孫慎行側邊說道:“我等是沒有問題,可是其他大人會同意嗎?”


    東林要動報紙,其他黨派勢必不會坐觀。葉向高說道:“那就邀請所有大人都一起來吧,共導文壇盛世,想必各位大人也都不會拒絕!”


    葉向高這招狠,他這是要聯合國會向皇帝奪報!一個版麵雖小,可那也是話語權啊!東林各位都覺得可行,聯合其他三黨也都沒有問題,其他三黨肯定也會對此感興趣。


    觀念與觀念之間的蓬發就是世界產生變革的本質。這觀念大概可以分為唯心、唯物兩種。唯物主義的代表就要說當今實現了,唯物主義造就民主政權,以一種現實的雜亂方式統治著我們。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事實就是,自由、物質的價值觀念給我們的感覺就是超現實的。基於自然之上它就是一個無法超脫出去的圈。


    唯心主義以李建城當前時代的儒學唯心君權製度為例。以一種超高的社會階級製度進行統治,比起唯物主義似乎更現實,但是他的精神方向卻是明確的,也就是說它可以精神超脫。


    兩個時代兩個社會似乎是相互對立的,但是世界構成的理論都是相同的;世界出於簡,盛於繁,終於一。


    這話是說這世界任何事情在開始的時候是簡單的,在其最盛況的時候必定也是其最繁雜的時候,而在它終結的時候,也應該是其統一之時。


    這在無限可能的價值觀看來就是,可能性不會終結於意義的誕生。任何一個已經實現其意義的事物,都不是無限可能追逐的方向。


    這一切的原因就是人擁有著主動追求可能性的力量,這些可能即包括毀滅也包括開始。兩個對立的時代,加上李建城特殊的觀念,是建立還是保留,到底是什麽樣的可能,一切都要看李建城的選擇。(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工業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人並收藏工業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