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城一開口領頭的幾位大臣並有一種不祥的預感,今天這事處處都透著蹊蹺。但是此刻李建城判決已下,大夥一嘴的話都被堵在了肚子裏已經不知道該怎麽說話了,隻能看李建城表演。
李建城招了招手,王安就將一份卷宗交到了李建城的手裏,李建城打開卷宗說道:“朕記得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朕覺得這話很有道理。朕個人來說與我大明萬萬百姓相比,朕當屬於最輕的一個。”
李建城首先說了這樣一句話,這話就叫朝臣們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了,為什麽這麽說!這其實有些曆史了,也和明朝的那些奇葩皇帝有關,比如說洪武大帝朱元璋,他就對孔孟並沒有什麽好感。洪武二年朱元璋下詔孔廟祭奠隻在曲阜,不需要天下通祀。刑部尚書錢唐上疏曰:“孔子垂教萬世,天下共尊其教,故天下得通祀孔子,報本之禮不可廢。”朱元璋不聽,後又有刑部侍郎程徐等上疏,久之,乃用其言。
如果說朱元璋對孔子還算仁慈的話,那麽對孟子可就沒有什麽仁慈可言了,簡直是恨之入骨。朱元璋曾經看《孟子》一書,讀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之視君為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之視君如寇仇。”“臣弑其君,可乎?曰:賊人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弑君也。”等言論的時候,非常惱火,他認為這tm就是對皇權的挑釁和大不敬,說:“這老頭要是生在今日,老子豈能放過他!”於是朱元璋下令把孟子趕出了文廟,“罷其配享”。並且下詔:“有諫者以大不敬論。”
當然還是有人進諫。依然是這個錢唐,這個象山人相當地固執,朱元璋的詔令剛下。他就“抗疏入諫”曰:“臣為孟軻死,死有餘榮。”
這是朱元璋的,明成祖就更了得了。成祖當年立位時有點名不正言不順,所以想找個非常有影響力的人來給他寫召書,於是就找了他找了當時非常有資質和影響力的方孝儒,而方孝儒卻是不肯答應成祖不願意給他起草召書。於是成祖惱羞成怒就把方孝孺的朋友門生等抓起來作為十族,全部殺掉。等到朱棣把方孝孺的十族共八百七十三人全部殺光,再把方孝孺磔於市。磔刑,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千刀萬剮。
在明朝這個時代就已經不缺少對學術界的重大動作了,所以李建城個人來說他也並不害怕那些所謂的士林學子了。有太祖將孟子請出文廟的前科他覺得自己幹什麽都不會太過分了。所以李建城也不在乎亂搞學術。話雖然如此,但是李建城還是不敢懂根本。成祖是針對個人,太祖不是最後也沒有殺那錢唐嗎?到底也是有顧忌。
太祖對孟子的學術嗤之以鼻,而現在的李建城卻特別提到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正確性,這對大多數大臣來說是一個好的信號,起碼皇帝開始學習儒學了,這對這些大臣們要儒化皇帝有著天大的進步。
可惜的是他們根本不理解李建城,李建城接著說道:“所以朕特別提倡以民為本的精神主張,要求諸位效仿!這是君與民的關係。那什麽是社稷?就朕理解社稷就是這江山國土所構成的一切體製,這社稷即是江山也是在場的諸位!”
李建城慢慢的說著,在場的大臣們也都聽著,可他們依舊不知道李建城到底要說些什麽!雖然李建城誇耀了孟子的學術是一個大進步,但是這好像和李建城剛剛說的主題沒有關係。(..tw好看的小說)李建城道:“所以今天有個問題朕想要問問諸位。朕說這社稷就是諸位,那諸位回答朕,若是這社稷亡了,諸位會怎麽樣呢?”
李建城的話讓在場的大臣都不知所錯,急轉直下態度跨越太大了,他將所有人都說成社稷又說社稷亡了這到底是什麽意思?內閣首輔方從哲就首先問道:“陛下,恕微臣愚鈍,不知陛下所指究竟何意。”
“嗬!朕是何意方首輔你不明白?朕難道說的不是社稷將亡嗎?”李建城直白大聲的說道,語氣還帶了點火氣!
李建城這話一出不由得讓滿朝文武一陣躁動,大夥都不知道皇帝怎麽說出了這樣的話。李建城也沒有解釋,他直接讓王安拿出一個奏折交給方從哲,方從哲十分疑惑他拿起奏折一看就大驚失色。
他失聲道:“這…這不可能…”
大臣們見他這種表現也都沒看出個所以然來,反而疑點更重了這到底是什麽事?此時韓曠也問道:“首輔,到底是何事?”
方從哲自知此事是要栽在皇帝手上了,他將周折遞給韓曠說道:“你自己看吧!”
韓曠一看並驚呼出聲:“什麽!遼東全境丟失,沈陽遼陽盡喪敵手!”
韓曠將這個爆炸性的消息讀了出來,滿朝文武立時炸開了鍋。此時大夥才明白皇帝說的大事是什麽事了,相比起英國公家被分了一塊閑地與整個沈陽的丟失真,那是大巫見小巫了!
朝堂上一片混亂,李建城覺得煩躁這時王安大喊‘肅靜’大夥才安靜下來。
一安靜下來兵部尚書催景容首先就不敢相信了,他站出來說道:“陛下,這…這情況屬於實嗎?遼陽和沈陽真的丟了?”
“哼,丟沒丟,你身為兵部尚書你來問朕?早幹什麽吃去了!李建城怒罵道,被李建城這麽一罵催景容一下子就埡口無言了。”
其實這是也不能怪他兵部不知情,實則是他李建城拿到遼東軍事權後就完事封鎖了這一塊的消息,兵部自然就毫不知情了。李建城要在遼東做文章怎麽可能不封鎖遼東的消息呢?催景容這回也就啞巴吃黃蓮了,他總不見得把責任推給皇帝吧!
這時候大臣們都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了,但是還是有人沒有看清形式。要知道皇帝這說的事情都是他自己搞的啊!遼東局勢完全就是皇帝一手包辦的,這些方麵的失敗都是對他李建城的一種打擊啊!既然如此皇帝為什麽這個時候還說這些件事?為什麽這個時候還能對朝臣們發脾氣呢?
沒有認清這個情況的人很多,其中孫慎行、李汝華等東林骨幹就互相對視著,孫慎行就首先出來說道:“陛下,據臣所知沈陽遼陽都是堅城要塞,布兵至少十萬眾。當初熊廷粥駐守時賊兵就一直不能破城,如今城丟,臣以為定和遼東守將有著重大幹係。”
孫慎行這意思在明顯不過了,他這就是要追究遼東戰場的責任了。孫慎行一說那些禦史侍郎們也開始說話了,禮部右侍郎周如磐就說道:“陛下,當初陛下親命孫承忠前往遼東督辦,如今不到半年遼東全境就丟失了,臣以為此人定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這個周如磐是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中趙秉忠榜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檢討。萬曆四十年(1612年),為江西鄉試主考官,轉任右庶子,分管司經局。天啟元年(1621年),升禮部右侍郎,也是從了李建城的功。此人比起孫承忠的坎坷來說要好的多,李建城聽了他的話卻是有些不悅,他道:“遼東失勢自然和朕所命的遼東經略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這點朕不需要你來教!而且木以成舟,沈陽和遼陽的丟失已經無法挽回,現在朕想說的是如何保住我大明剩下的疆土的!”
李建城說話詭異,但是那個周如磐確實是被皇帝給罵了。皇帝的話大夥又有些不理解了,這個時候新任的左都禦史楊漣就說話了,他說道:“陛下,現下雖然讓建奴占了遼東,但是卻也決沒有到達可威脅到我大明江山的地步啊。請陛下切勿消極,以我大明之力滅除東北之患是遲早的問題!”
“是啊,陛下,維臣也以為此時以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此刻應當從整軍容以求戰機!”這時候左光鬥也站出來說話了。這兩個朝堂上的標新分子說話也真的是越來越不予大家夥對路了,楊漣和左光鬥的話雖然偏側但是確實是求近之意,算是一股新鮮氣了。
“嗬嗬,若是真能如此朕又費那麽個心幹嘛?我大明江山何止萬裏?我大明百姓何止萬萬?若是人人齊心能讓努爾哈赤有機可乘?韓學士,你把周折大聲的讀出來,告訴在場的這些人,告訴朕的‘社稷’朕的江山是怎麽丟的!”李建城斬丁截鐵的說完了最後幾句話,這話也讓拿著奏折的韓曠也顫抖了起來。
看著那些奏章的韓曠才能明白為什麽李建城回說之前的那些話了,韓曠拿著奏章讀道:“三月五日,後金大軍兵臨城下,努爾哈赤親至。同時國防部對外情報局局長許賢純查獲城內大批行商通敵賣國,長期走私軍需物資於敵國,並且查到有大批遼東官員牽扯其中。未果沈陽城東門近半官員士兵反叛,打開城門放敵入內,沈陽城破!”(未完待續。。)
李建城招了招手,王安就將一份卷宗交到了李建城的手裏,李建城打開卷宗說道:“朕記得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朕覺得這話很有道理。朕個人來說與我大明萬萬百姓相比,朕當屬於最輕的一個。”
李建城首先說了這樣一句話,這話就叫朝臣們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了,為什麽這麽說!這其實有些曆史了,也和明朝的那些奇葩皇帝有關,比如說洪武大帝朱元璋,他就對孔孟並沒有什麽好感。洪武二年朱元璋下詔孔廟祭奠隻在曲阜,不需要天下通祀。刑部尚書錢唐上疏曰:“孔子垂教萬世,天下共尊其教,故天下得通祀孔子,報本之禮不可廢。”朱元璋不聽,後又有刑部侍郎程徐等上疏,久之,乃用其言。
如果說朱元璋對孔子還算仁慈的話,那麽對孟子可就沒有什麽仁慈可言了,簡直是恨之入骨。朱元璋曾經看《孟子》一書,讀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之視君為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之視君如寇仇。”“臣弑其君,可乎?曰:賊人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弑君也。”等言論的時候,非常惱火,他認為這tm就是對皇權的挑釁和大不敬,說:“這老頭要是生在今日,老子豈能放過他!”於是朱元璋下令把孟子趕出了文廟,“罷其配享”。並且下詔:“有諫者以大不敬論。”
當然還是有人進諫。依然是這個錢唐,這個象山人相當地固執,朱元璋的詔令剛下。他就“抗疏入諫”曰:“臣為孟軻死,死有餘榮。”
這是朱元璋的,明成祖就更了得了。成祖當年立位時有點名不正言不順,所以想找個非常有影響力的人來給他寫召書,於是就找了他找了當時非常有資質和影響力的方孝儒,而方孝儒卻是不肯答應成祖不願意給他起草召書。於是成祖惱羞成怒就把方孝孺的朋友門生等抓起來作為十族,全部殺掉。等到朱棣把方孝孺的十族共八百七十三人全部殺光,再把方孝孺磔於市。磔刑,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千刀萬剮。
在明朝這個時代就已經不缺少對學術界的重大動作了,所以李建城個人來說他也並不害怕那些所謂的士林學子了。有太祖將孟子請出文廟的前科他覺得自己幹什麽都不會太過分了。所以李建城也不在乎亂搞學術。話雖然如此,但是李建城還是不敢懂根本。成祖是針對個人,太祖不是最後也沒有殺那錢唐嗎?到底也是有顧忌。
太祖對孟子的學術嗤之以鼻,而現在的李建城卻特別提到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正確性,這對大多數大臣來說是一個好的信號,起碼皇帝開始學習儒學了,這對這些大臣們要儒化皇帝有著天大的進步。
可惜的是他們根本不理解李建城,李建城接著說道:“所以朕特別提倡以民為本的精神主張,要求諸位效仿!這是君與民的關係。那什麽是社稷?就朕理解社稷就是這江山國土所構成的一切體製,這社稷即是江山也是在場的諸位!”
李建城慢慢的說著,在場的大臣們也都聽著,可他們依舊不知道李建城到底要說些什麽!雖然李建城誇耀了孟子的學術是一個大進步,但是這好像和李建城剛剛說的主題沒有關係。(..tw好看的小說)李建城道:“所以今天有個問題朕想要問問諸位。朕說這社稷就是諸位,那諸位回答朕,若是這社稷亡了,諸位會怎麽樣呢?”
李建城的話讓在場的大臣都不知所錯,急轉直下態度跨越太大了,他將所有人都說成社稷又說社稷亡了這到底是什麽意思?內閣首輔方從哲就首先問道:“陛下,恕微臣愚鈍,不知陛下所指究竟何意。”
“嗬!朕是何意方首輔你不明白?朕難道說的不是社稷將亡嗎?”李建城直白大聲的說道,語氣還帶了點火氣!
李建城這話一出不由得讓滿朝文武一陣躁動,大夥都不知道皇帝怎麽說出了這樣的話。李建城也沒有解釋,他直接讓王安拿出一個奏折交給方從哲,方從哲十分疑惑他拿起奏折一看就大驚失色。
他失聲道:“這…這不可能…”
大臣們見他這種表現也都沒看出個所以然來,反而疑點更重了這到底是什麽事?此時韓曠也問道:“首輔,到底是何事?”
方從哲自知此事是要栽在皇帝手上了,他將周折遞給韓曠說道:“你自己看吧!”
韓曠一看並驚呼出聲:“什麽!遼東全境丟失,沈陽遼陽盡喪敵手!”
韓曠將這個爆炸性的消息讀了出來,滿朝文武立時炸開了鍋。此時大夥才明白皇帝說的大事是什麽事了,相比起英國公家被分了一塊閑地與整個沈陽的丟失真,那是大巫見小巫了!
朝堂上一片混亂,李建城覺得煩躁這時王安大喊‘肅靜’大夥才安靜下來。
一安靜下來兵部尚書催景容首先就不敢相信了,他站出來說道:“陛下,這…這情況屬於實嗎?遼陽和沈陽真的丟了?”
“哼,丟沒丟,你身為兵部尚書你來問朕?早幹什麽吃去了!李建城怒罵道,被李建城這麽一罵催景容一下子就埡口無言了。”
其實這是也不能怪他兵部不知情,實則是他李建城拿到遼東軍事權後就完事封鎖了這一塊的消息,兵部自然就毫不知情了。李建城要在遼東做文章怎麽可能不封鎖遼東的消息呢?催景容這回也就啞巴吃黃蓮了,他總不見得把責任推給皇帝吧!
這時候大臣們都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了,但是還是有人沒有看清形式。要知道皇帝這說的事情都是他自己搞的啊!遼東局勢完全就是皇帝一手包辦的,這些方麵的失敗都是對他李建城的一種打擊啊!既然如此皇帝為什麽這個時候還說這些件事?為什麽這個時候還能對朝臣們發脾氣呢?
沒有認清這個情況的人很多,其中孫慎行、李汝華等東林骨幹就互相對視著,孫慎行就首先出來說道:“陛下,據臣所知沈陽遼陽都是堅城要塞,布兵至少十萬眾。當初熊廷粥駐守時賊兵就一直不能破城,如今城丟,臣以為定和遼東守將有著重大幹係。”
孫慎行這意思在明顯不過了,他這就是要追究遼東戰場的責任了。孫慎行一說那些禦史侍郎們也開始說話了,禮部右侍郎周如磐就說道:“陛下,當初陛下親命孫承忠前往遼東督辦,如今不到半年遼東全境就丟失了,臣以為此人定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這個周如磐是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中趙秉忠榜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檢討。萬曆四十年(1612年),為江西鄉試主考官,轉任右庶子,分管司經局。天啟元年(1621年),升禮部右侍郎,也是從了李建城的功。此人比起孫承忠的坎坷來說要好的多,李建城聽了他的話卻是有些不悅,他道:“遼東失勢自然和朕所命的遼東經略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這點朕不需要你來教!而且木以成舟,沈陽和遼陽的丟失已經無法挽回,現在朕想說的是如何保住我大明剩下的疆土的!”
李建城說話詭異,但是那個周如磐確實是被皇帝給罵了。皇帝的話大夥又有些不理解了,這個時候新任的左都禦史楊漣就說話了,他說道:“陛下,現下雖然讓建奴占了遼東,但是卻也決沒有到達可威脅到我大明江山的地步啊。請陛下切勿消極,以我大明之力滅除東北之患是遲早的問題!”
“是啊,陛下,維臣也以為此時以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此刻應當從整軍容以求戰機!”這時候左光鬥也站出來說話了。這兩個朝堂上的標新分子說話也真的是越來越不予大家夥對路了,楊漣和左光鬥的話雖然偏側但是確實是求近之意,算是一股新鮮氣了。
“嗬嗬,若是真能如此朕又費那麽個心幹嘛?我大明江山何止萬裏?我大明百姓何止萬萬?若是人人齊心能讓努爾哈赤有機可乘?韓學士,你把周折大聲的讀出來,告訴在場的這些人,告訴朕的‘社稷’朕的江山是怎麽丟的!”李建城斬丁截鐵的說完了最後幾句話,這話也讓拿著奏折的韓曠也顫抖了起來。
看著那些奏章的韓曠才能明白為什麽李建城回說之前的那些話了,韓曠拿著奏章讀道:“三月五日,後金大軍兵臨城下,努爾哈赤親至。同時國防部對外情報局局長許賢純查獲城內大批行商通敵賣國,長期走私軍需物資於敵國,並且查到有大批遼東官員牽扯其中。未果沈陽城東門近半官員士兵反叛,打開城門放敵入內,沈陽城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