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談判陷入僵局之後,北京、上海等地英國人開的工廠工會開始自發組織罷工,上街遊行,英國老板用炒魷魚來威脅,或加工資誘惑,讓這些工人去恢複工作,工會就是不答應,以至於英國人懷疑這是中國政府在背後支持。(..tw好看的小說)中國政府也一點也沒有要阻止的意思,報紙上還發表文章說,罷工是工人合法的基本權利,也是愛國主義的行徑。


    中國城市裏到處都是扯著橫幅遊行的民眾和學生,他們不知疲憊地走著,喊著“抵製英國貨”“英國人滾出大西藏”等口號,鑼鼓喧天,抵製英貨的運動波及全國,就連東北三省都影響到了。最後罷工和抵製英貨也席卷香港,香港的工人開始響應罷工,當地的英資工廠、店鋪的工人逐漸罷工,碼頭的和自來水廠的工人也在罷工。


    廣州、天津、北京、南京、杭州和福建等地聞風興起,聲勢浩大。一個月內,各地舉行集會達兩百餘次。上海、廣州成為運動的中心,群眾鬥爭浪潮更為洶湧澎湃。上海先後建立了二十四個團體,參與的行業達七十六個。婦女組織了“中國婦女會”,少年兒童成立了“中國童子抵製英約會”。英辦學校的師生紛紛離校,隻得停課或解散。上海耶穌會也發出傳單,對運動表示“同情”。廣州地區在6月成立了“拒約會”,旋又改稱“抵製條約不用英貨公所”。商、學各界等百餘單位參與,展開了廣泛的活動。反英愛國的宣傳深入人心,報刊、演說會、演唱會造成了強烈的社會輿論。家家戶戶的門前,幾乎都貼上了“不買英貨”的紙揭。海外僑胞也采取匯款、聲援、抵製英貨等各種鬥爭形式,積極配合了國內的反英愛國運動,“義聲所播,震動全球”。


    朱爾典去總統府緊急求見宋驍飛。見了麵,宋驍飛哈哈大笑,說:“老朋友,這件事我可無能為力。其實你是知道的,如果你懂點經濟,理性分析,你也會知道,兩國間開展全麵的貿易,各取所長是符合大家的利益的。抵製英貨對於中國人民來講,是沒有好處的,自由交易能夠達成的第一條件就是交易雙方都獲益,單方麵獲益,交易是不能達成的。抵製進口也好,抵製出口也罷,都是自討苦吃,會造成經濟上的損失和生活上的不便,畢竟自由買賣對雙方都是有好處的事情。但是我們的國民沒有隻考慮自己的經濟利益,而自發走上街頭,這種愛國行徑我不會也無法阻止。”


    朱爾典無功而返,隻好給國內發電報。英國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收到英國駐華大使朱爾典的電報,一陣沉默。在中國的英國商人瘋狂地往倫敦發電報,他們快被中國的民眾給弄破產了,大量的商品被憤怒的中國人點燃銷毀,跟林則徐在虎門硝煙一樣。


    宋驍飛還簽署大總統令,讓大西藏軍區的二十萬新軍在孟加拉和薩德基拉附近集中,作跨過恒河的趨勢,這讓印度的英軍非常震驚。


    那天下午,在唐寧街10號的首相府,英國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正在和海軍大臣丘吉爾商量著德國可能在比利時的軍事行動,他的秘書漢娜小姐。她穿著一身黑色性感的職業西裝走了進來,道:“首相大人,印度總督發來緊急電報,您看!”說萬,把電報從文件夾裏取出,遞給了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聽到是緊急電報,馬上接過來一看,然後臉色突變,陰沉得像是要下雨,迅速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在會議室裏來回跺著腳步,喃喃自語:“可惡的中國人,他們竟然敢大量屯兵印度邊境,真是太放肆了!”


    其他的幾位大臣也立即拿來看,看了之後和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的臉色一樣鐵青,他們也沒想到中國竟然如此強硬,隻有海軍大臣丘吉爾手裏握著一隻結實的石楠根煙鬥,麵色平靜,問道:“首相大人,看來我們屯兵印度的策略沒有嚇倒中國人?”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點點頭,說:“是的,現在事態的發展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意料,或許會對我們非常不利。”


    就在此時,首相府的門外,還有遊行的英國民眾,人群多達數千人,他們和上百的防爆警察對峙。在泰西國家,遊行示威不是鬧事,是很多國家憲法所明確規定的最基本公民政治權利,作用主要是對政府施加壓力,是繞開議會直接主張個人權利的原始途徑,不用向政府申請,在去抗議政府的時候沒有任何恐懼,不需要勇敢,不需要擔心犧牲或失去什麽。當然,遊行示威必須是和平的,那樣防爆警察也就是在維持秩序,一旦演變成騷亂或暴力的,或者趁遊行示威打砸搶,就會被警察逮起來。他們此時遊行示威的目的是見首相。


    丘吉爾聽著屋外遊行示威的口號聲,用煙鬥猛抽了一口煙,說道:“看來不隻中國人,我們的民眾也在給我們添亂呀。我建議還是先出去和民眾對話。要讓民眾們明白,眼下,我們最大的敵人是德國。我們現在的任務,是要壓製德國在歐洲的擴張,我們將永不停止,永不疲倦,永不讓步,全國人民已立誓要負起這一任務:在歐洲掃清德國這個幽靈的毒害,把世界從新的黑暗時代中拯救出來。”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表示同意,便出去和民眾對話。英國經過數百年的民主訓練,民眾的民主素質還是比較高的,見到首相後,大家都坐在地上,等候首相的演講。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整理了一下西裝上黑色的燕尾領結,大聲對著人群說:“如果是平常時期,我們隨時可以派遣歐洲戰艦去殲滅中國的海軍,但是現在,歐洲大陸的局勢越來越緊張,一旦把帝國的艦隊派去遠東,那麽本土的防禦,會降到一個極其危險的地步,想一想你們的家人,你們的孩子,你們不會願意看到他們在德軍的鐵蹄下生活吧?中華帝國現在不比六十年前了,現在中華帝國已經是一個崛起的大國,軍隊超過150萬人,他們擁有的先進大炮和戰艦,而且,你們要知道,中國的人口超過五萬萬人,這時如果中英發生全麵戰爭,我相信戰爭的時間將會非常長,一年,二年,十年都有可能。(..tw好看的小說)而且中國在亞洲本土和我們作戰,帝國的損失會非常大。我們現在的策略,就是扶持日本,總有一天,兩國會有一次大戰,等他們兩敗俱傷的時候,帝國就會強勢介入。到時候,就是中國乞求我們的時候。”


    聽了首相的話,人群中的騷動漸漸平息了下來。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召來國會的議員,進行***。就對中國的外交政策進行***,很多議員都是大資本家,他們的產業在中國受到了打擊,同意英國當局對中國做出必要的妥協,但是要求政府必須保住印度。


    印度的曆史悠久,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第三千紀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遺址所在地哈拉帕命名,稱為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在達到相當發達和成熟的情況下,由於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終徹底消失。取代哈拉帕文化的是由西北方進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帶來的新文化體係,這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種姓製度在這時大概已經出現。


    印度是一個很奇怪的國家,有大約2000種語言,其中55種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學。有各自文學寶庫的19種完善語言被定為印度的官方語言。印度的每個宗教在次大陸都有它的信徒。整個印度次大陸遍布無數漂亮的廟宇、雄偉的教堂、宏大的清真寺、香火旺盛的佛教寺廟、猶太教堂和拜火教寺院,很多人還有多神的信仰。


    印度曆史上第一個帝國式政權是孔雀王朝。月護王在位後期擊退了塞琉古一世的入侵,並獲得對阿富汗的統治權,孔雀王朝終於在阿育王時期到達顛峰。


    曆史上,從7世紀中葉直到12世紀末,穆斯林征服北印度。阿拉伯人在8世紀初征服了印度西北部的信德,揭開了穆斯林遠征印度的序幕。所以伊斯蘭教也對印度有很大影響。伊斯蘭對印度的真正征服開始於11世紀,是由中亞的突厥人進行的。此後直到莫臥兒帝國建立,北印度的曆史即為德裏蘇丹國的曆史。


    1526年,突厥人帖木兒的直係後代巴卑爾從中亞進入印度,在第一次帕尼帕特戰役中擊潰了羅第王朝的最後一個蘇丹易卜拉欣.羅第。巴卑爾占領了德裏並被尊為“印度斯坦的皇帝”。他繼而在1527年擊敗拉其普特人,1529年又消滅了阿富汗人的殘存力量。由巴卑爾建立的政權被稱為莫臥兒帝國。


    到了殖民時期,最早在印度建立據點的歐洲國家是葡萄牙,他們的殖民地位於莫臥兒帝國版圖之外。此後荷蘭人也積極介入,並打敗了葡萄牙人。到了18世紀,在印度追求利益的歐洲強國主要是英國和法國。經過一番鬥爭,英國人取得了優勢,把法國的存在削弱到隻剩下幾個小殖民點。經營英國在印度事務的主要實體是不列顛東印度公司,1818年馬拉塔人勢力最後覆滅後,大多數印度王公都承認了東印度公司的宗主權。


    由於殖民者的種種不利政策,1857年爆發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義。1858年通過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務大臣接管其全部職權;並成立以印度總督為首的印度政府,英國人也正式結束了已無存在意義的莫臥兒王朝,將巴哈杜爾沙阿二世流放到緬甸,此後印度進入由英政府直接統治的時代。


    1908年,英國直接統治下的印度(稱英屬印度)分為13個省,其中包括緬甸。另外約有700個由印度王公統治的土邦在英國嚴密監督下存在著,這種土邦占整個印度麵積的一小半。英國人在印度的統治目標僅僅是避免出現饑荒。早在19世紀中葉,印度逐漸出現近代工業。鐵路的大量興建,使印度資本主義工業有了較快的發展。除了紡織工業,印度資本家還投資於銀行信貸、鋼鐵、水電、水泥等部門,並且擁有印刷、造紙、榨油等小型企業,相對錫金、尼泊爾等地,比較富裕,所以,英國議員們設立了確保印度的談判底線。首相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於是把議會表決結果電報發給英國駐華大使朱爾典,敦促他在保證帝國利益的情況下盡快完成談判,大英帝國在等著他們的好消息。


    而此時的德國,威廉二世最想的是怎麽能夠從中國和英國戰爭中謀取利益,他召集了德國的陸軍大臣還有海軍大臣等人,商量著和中國合作,把孟加拉一帶給強行占領下來,這樣印度洋的一些港口德國可以使用,可以駐軍。


    德皇威廉二世的思緒早就飛到了孟加拉灣,他仿佛看到了德國的軍隊從孟加拉灣直接橫掃印度的情景,沒有了印度這個“後花園”支持,英國和德國大戰,鹿死誰手就不可知了。他覺得應該和大臣們商討一下德意誌帝國的未來,所以就派人去召集德國的一幹高級軍官。


    德國將軍元帥也不知道威廉二世為什召集他們,但是馬上放下手上的工作趕來無憂宮。威廉二世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大臣們聽。


    德意誌帝國陸軍元帥、德國總參謀部參謀長施利芬首先發言,他揣摩著威廉二世已經下定決心和中國聯合,於是迎合威廉二世說:“殿下,我覺得這個計劃可以實行,可以聯合中國在亞洲開辟第二戰場。如果我們幫助中國人拿下孟加拉,孟加拉灣就會有我們德國的戰艦,那麽印度這個英國的後花園就會受到我們的威脅,英國必然會大量派遣軍隊去印度,這樣,我們就可以趁機攻下倫敦。”


    德意誌帝國陸軍大將小毛奇反駁道:“陛下,帝國現在還沒有做好和英國直接開展的準備,印度對於英國來說太重要了,我們一旦駐軍那裏的話,就有可能引發全麵戰爭。其中的風險很大,中國即使能夠打下孟加拉地區,也不一定能夠逃過英國和法國的夾擊。”


    德國陸軍上將興登堡看了一眼施利芬,對威廉二世說道:“我也不讚成現在就和英國人全麵開展。亞洲的情況複雜,陛下是知道,我們能夠派遣多少軍隊去亞洲,而英國在亞洲發展了幾十年,上百年了,不是帝國一時間可以抗衡的。”


    威廉二世一向很自負,他聽了兩位陸軍上將都不是很有信心,臉色很難看,說道:“我們德意誌的軍人,應該放眼全球,沒有什麽合適不合適的。機會如果沒有,可以創造。而且現在中英兩國劍拔弩張,正是我們爭取陽光下的領土的好時機。”說完,威廉二世轉頭問海軍大臣的意見,“你說呢?提爾皮茨將軍。”


    德意誌帝國海軍元帥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聽了威廉二世的話,不得不發言。以1898年第一艦隊的組建為標誌,提爾皮茨公布了他所組織完成的新的《海軍法》,總耗資4.08億馬克,1905年完成重新組建海軍。第一艦隊包括兩個分艦隊,17艘戰列艦、9艘大型及26艘小型巡洋艦和其他小型艦隻,這個規模的建設計劃將使德國艦隊與法國比肩,初步具有挑戰英國的能力。他原本也想推遲和英國人的戰爭,但他也了解威廉二世的脾氣,於是改變了立場,說:“陛下,我覺得現在未必不是一個機會,畢竟孟加拉灣離帝國的航程更近,甚至可以用那裏的資源來幫助我們的盟友奧匈帝國解決資源問題,更好對付塞爾維亞人。”


    最終,威廉二世還是下決心和中國結盟,派人發電報給宋驍飛,商談中德再次結盟的事情,準備讓德軍幫助中國,攻擊孟加拉地區。


    孟加拉位於孟加拉灣之北,東南山區一小部份與緬甸為鄰,其他部份都與印度接壤,並在北方邊境尚有大量飛地。


    1908年還是英屬印度的一個省。孟加拉國東南部鄰緬甸,東、西、北三麵與印度毗連,南臨孟加拉灣,大部分位於南亞次大陸東北部的恒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下遊衝擊而成的三角洲上,礦藏有天然氣、煤、鈦、鋯等,1757年起遭受英國殖民統治,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孟加拉國的四大宗教是: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和基督教。


    宋驍飛接到德皇威廉二世的電報,也有點心動,不過,他沒有馬上答複,也召集了陸海軍高級將領開會,要不要和德國再次結盟。這個決策太重要了,將決定中國的未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大總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羽落凡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羽落凡心並收藏重生之大總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