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3-02-10
海警船兵臨南門城下的時候,班學和吳石芒正帶著一連的弟兄,收攏水師營的俘虜,還有大大小小的幾十艘戰船。
水無痕帶著其餘兩個連,已進入鎮海,正在接管控製縣衙、守備署、學宮等處。
丁昌穀在西門被守城兵丁裹挾投降了明軍。白寶湘一上岸,就在水師營中召見了他。
營內營外全是身穿迷彩服裝的官兵,唯獨白寶湘頭戴平翅烏紗帽,身穿雲鶴緋羅袍,腰間還紮了一條玉帶,一身大紅的明朝一品公服,坐在那兒顯得氣度相當非凡。
這可是真正的大明一品公服,不是那草台唱戲的戲服。
丁昌穀飽讀詩書,見識不差,他一眼就看出白寶湘身上的衣料不凡,與故紙堆中的記載並無二樣,看來真是大明朝回來了。
丁昌穀雖然身上還穿著滿清的官袍,頭上的頂戴早就不知扔到哪兒去了,頭上的辮子也被明軍減去。他神色有些苦澀,走上前去一揖到地,“降臣丁昌穀拜見監國大人。”
白寶湘忙伸手扶起,笑道:“丁大人既已棄暗投明,那就是一家人了。”
看丁昌穀一番唯唯諾諾的樣子,白寶湘繼續說道,“大明自海外歸來,秉承天命,討伐韃虜,恢複中華。此次攻略鎮海,於百姓多有冒犯,三把大火,難免傷及許多無辜。我這就委任大人暫時充當一段時間的鎮海知縣,安撫地方。”
“敢不效命!”丁昌穀麵色十分平靜,他心說自己隻是暫時維持,等局勢平靜下來,他這知縣自然是做不長了。
“我們是要退回定海的,可以說五年之內,浙東不是我們現在的目標。”白寶湘知道丁昌穀誤解了自己的意思,於是就稍稍解釋了一下,“奪取天下,必須高築牆、廣積糧。而浙東緊挨江寧、上海,勢必成為滿清、太平軍、洋人三家逐力的地方,所以我們要讓開這片是非之地,另辟他徑。”
聽完白寶湘的解釋,丁昌穀方才有些驚愕,明軍竟然要後撤,而不是乘勝前進,那明軍的他徑是哪裏。
“來,認識一下,這是我們的浙東安撫使吳石芒,你受他節製。”
看到丁昌穀有些發愣,白寶湘直接喚來一連指導員吳石芒,讓丁知縣配合吳石芒,把安撫浙東這一片地方。把招賢榜在城內城外貼起來,根據先前擬定的計劃,把官倉內的物資該放給百姓的,發放給百姓,該搬運回定海的,搬運上船!
“丁知縣,請吧!”
吳石芒還在那裏琢磨,明軍不要浙東,隻想割據定海嗎,還是想做流寇?定海格局太小,流寇沒有前途,我該怎麽辦呢?
吳石芒的呼喚,讓丁昌穀驚了個神。
罷了!自己是失地之人,既然已經從了賊,頭上的辮子也被剪去,回到大清那兒就是死路一條。既然沒法回頭,那就隻能是真心實意的為大明賣力啦!
鎮海縣丞佛智是旗人宗室,明軍兵臨城下的時候,他還在自己的府內。
一聽說,守城兵丁全都投降,明軍已經入城,佛智府內的奴仆、雜役全都慌了神,要知道自己侍候的這主可是正兒八經的滿人。
“快跑吧,明軍要為崇禎爺報仇,滿人府內雞犬不留。”
一說到跑,滿府雞鴨鵝全跑了個精光,隻剩下佛智和他的妻妾。
佛智從廚房找了把切菜刀,也準備學習崇禎先殺了自己的妻妾,再自行了斷。
但看到兩個如花似玉的美嬌~娘抱在一起,哭得像個淚人似的。佛智心軟了,實在是下不去手。轉頭想自尋短見,用刀輕輕的在脖子上比劃了一下,很疼吧?!
手一軟,咣當一聲,菜刀掉到了地上。
就在他剛想把刀重新撿起,明軍在帶~路~黨的帶領下,衝進了他的府內。
佛智和他的妻妾關在房子裏,兩個美嬌~娘一邊一個抓著他的胳膊就是流淚,讓他心煩不已。
“哭什麽哭,劉關張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咱們死在一塊,那也是好事!”
看到佛智亂發脾氣,兩個女人縮到了牆角。
這時候,“咣當”一聲,門開了。
兩個戰士從外麵進來,“縣丞大人,請吧!”
聽到一聲請字,佛智嗷的一聲,“我不去!”躲到牆角,與兩個女人抱到了一起。
“是好事,不是壞事!”
戰士好說歹說,硬是把佛智拉了出來,押往鎮海南城方向。
一路上,隻見每個街角、橋頭、十字路口都有兩三個身穿花花綠綠衣服的兵丁,手裏拿的全是火槍;鎮海民眾慌亂失措的情緒還沒有消散,家家戶戶門窗還是緊閉著;縣裏麵的衙役沿街敲擊銅鑼,宣讀安民告示。
佛智被押著經過,看到這些差役全然不理自己,有些憤憤。
他脖子一梗,“張二狗!你過來。”
“縣丞老爺!”那被喚作張二狗的差役停止了宣講,站在那裏沒動,臉色有些訕訕。
“我呸!平常看到老爺,點頭哈腰的,今天剪了辮子,就假裝不認識老爺了?!”
“給我老實點!”押送的兩個戰士有些好笑,在佛智腦袋上啪的就是一下,就把佛智拉走。
佛智被帶進了位於鎮海南城的武廟,這裏已經被明軍占用。
武廟大殿平台前麵的空地上,擺了好多椅子板凳,上麵幾乎已經坐滿了人。
鎮海城內等凡是入了學,有點文名;開了店鋪,有點財氣,一個個全被招到了武廟,鄉紳大戶、童生秀才舉人一個不落,其中許多人是被身著迷彩的戰士給強行請來的。
這好幾百人坐在椅子板凳上,個個都縮著腦袋,心中十分忐忑,不知道吉凶禍福,整個空地充滿了茫然、虛脫和彷徨的情緒。
丁昌穀站立在平台上麵,他看到佛智被帶進來,就笑嗬嗬的招手,指著最前麵的一個椅子,“佛智老弟,這裏還有一個空位。”
佛智走到前麵,聲音發澀,“原來縣尊大人已經從了~~~”
說了一半,佛智說不下去了,他看到自己旁邊坐著的典史唐以德、教諭周寶琛、訓導趙祖基,以及巡檢湯廷桂、莊鎬、魏景珩等人頭上的辮子也都剪去,聲音頓時低沉了下去,悶沒在嗓子裏。
看到人員全部到齊,丁昌穀隆重請出吳石芒。
吳石芒還是一身迷彩服裝,他對著台下眾人拱拱手,“諸位地方賢達,本人不才,忝為大明浙東安撫使。我大明今日初到鎮海,行軍打仗,難免騷擾地方,有不當之處,還望大家海涵。”
眾人皆說不敢。
吳石芒繼續說道:“滿清韃虜原本塞外蠻族,既非受命之德,又無功於中國,乘我皇明運衰,暴力劫奪,偽定一時。韃虜外不能禦侮,內不能安民,華夏大地飽受苦難。今我大明王師,自海外歸來,吊民伐罪,立誓要誅滅韃虜,恢複中華~”
吳石芒咬文嚼字剛說到這裏,下麵就有人叫了起來,“屁話不要說了!”
城外山上熊熊的大火映紅了佛智的臉龐,他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我是滿人,你們是明朝魯王餘孽,咱們勢不兩立。快給爺來個幹脆吧,爺要是哼一聲,就不算好漢。”
佛智聽得吳石芒不停的數落滿清韃虜,旗人二杆子脾氣一下子上來了,反正自己是要被拿來斬首立威的,橫豎是個死,與其擔驚受怕,還不如早點一了百了。
馬上就有兩個戰士把佛智摁了起來,嘴巴也給堵上。
場地頓時有些亂,丁昌穀連忙喊道:“肅靜!肅靜!”
吳石芒指著佛智說道:“想死是吧,先看看布興有的下場。”
一副擔架從會場外被抬了進來,擔架上還蓋著一塊白布。
會場裏麵立即變得鴉雀無聲,人們的眼睛全凝聚在擔架上。
擔架被抬到前麵,放在佛智腳下,白布一掀開,一個燒焦的人形映入佛智的眼簾。
周圍人一陣驚叫,“布興有!”
“是布興有!”
“布興有終於死了!”
“布興有你也有今天嗎!”
布興有帶領廣東海盜在浙東沿海劫掠商船、勒索商鋪、擄掠人口、私刑勒贖,幹盡了數不清的罪惡,滿清水師黯弱,官府也隻能予以招安,好言安撫。地方百姓對此無不咬牙切齒,但也隻是敢怒不敢言。
看到布興有落得如此下場,會場內眾人無不歡欣喜悅,對明軍的強悍也深有感悟。
沒錯就是布興有,看到這張沒完全燒毀的臉部,佛智還依稀可以分辨出,這就是布興有。看到曾經和自己把酒言歡的布興有,現在成了一堆焦炭,佛智一嚇,剛才的豪情早就到了九霄雲外,兩條腿直打哆嗦。
“大明不會行婦人之仁,城外三把大火可以作證我們反清複明的決心。”吳石芒手一揮,讓把擔架抬走。
招寶山上的大火還在熊熊燃燒,坐在這會場上,眾人都能感受到火舌卷動草木發出的劈裏啪啦聲響。
看到會場安靜下來,吳石芒繼續說道:“嘉定三屠、揚州十日、定海萬人同歸一域,這些都是我們漢人的血淚。但我們不是草寇反賊,我們是大明王朝,講究‘仁義禮智信’,不會胡亂殺人。
我們是反清複明,並不是一定要誅滅所有滿人。漢人中有洪承疇、孔有德、吳三桂這樣的敗類,滿人中也有對華夏有貢獻的英雄豪傑。十多年前抵禦英咭唎夷人入侵,督戰鎮海、殫竭血誠、以身殉國的兩江總督裕謙,英勇抗英、為國捐軀的鎮江副都統海齡,這些都是滿人中的英雄,我大明朝對這些英雄也甚為讚賞。
孔子有雲,入夷則為夷,入夏則為夏。大明並不仇視滿人,隻要他們願意歸附華夏正溯,朝廷就視如子民。”
聽到這話,剛剛有些平靜的會場頓時嘰嘰喳喳起來。
吳石芒提高了聲調,“不過你當眾咆哮,擾亂會場,其罪難饒。本大人就剪去你的辮子,以示懲戒。”
戰士剪去佛智的辮子,手一鬆,佛智立馬癱坐在椅子上。
吳石芒也不理下麵人的交流,“你現在給我好好的坐在下麵,實在想去死,有兩個方法,一是繼續騷擾會場,本大人就成全你;二是等回去之後,再自己抹脖子。”
看到佛智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會上不少人發出了喧笑。
海警船兵臨南門城下的時候,班學和吳石芒正帶著一連的弟兄,收攏水師營的俘虜,還有大大小小的幾十艘戰船。
水無痕帶著其餘兩個連,已進入鎮海,正在接管控製縣衙、守備署、學宮等處。
丁昌穀在西門被守城兵丁裹挾投降了明軍。白寶湘一上岸,就在水師營中召見了他。
營內營外全是身穿迷彩服裝的官兵,唯獨白寶湘頭戴平翅烏紗帽,身穿雲鶴緋羅袍,腰間還紮了一條玉帶,一身大紅的明朝一品公服,坐在那兒顯得氣度相當非凡。
這可是真正的大明一品公服,不是那草台唱戲的戲服。
丁昌穀飽讀詩書,見識不差,他一眼就看出白寶湘身上的衣料不凡,與故紙堆中的記載並無二樣,看來真是大明朝回來了。
丁昌穀雖然身上還穿著滿清的官袍,頭上的頂戴早就不知扔到哪兒去了,頭上的辮子也被明軍減去。他神色有些苦澀,走上前去一揖到地,“降臣丁昌穀拜見監國大人。”
白寶湘忙伸手扶起,笑道:“丁大人既已棄暗投明,那就是一家人了。”
看丁昌穀一番唯唯諾諾的樣子,白寶湘繼續說道,“大明自海外歸來,秉承天命,討伐韃虜,恢複中華。此次攻略鎮海,於百姓多有冒犯,三把大火,難免傷及許多無辜。我這就委任大人暫時充當一段時間的鎮海知縣,安撫地方。”
“敢不效命!”丁昌穀麵色十分平靜,他心說自己隻是暫時維持,等局勢平靜下來,他這知縣自然是做不長了。
“我們是要退回定海的,可以說五年之內,浙東不是我們現在的目標。”白寶湘知道丁昌穀誤解了自己的意思,於是就稍稍解釋了一下,“奪取天下,必須高築牆、廣積糧。而浙東緊挨江寧、上海,勢必成為滿清、太平軍、洋人三家逐力的地方,所以我們要讓開這片是非之地,另辟他徑。”
聽完白寶湘的解釋,丁昌穀方才有些驚愕,明軍竟然要後撤,而不是乘勝前進,那明軍的他徑是哪裏。
“來,認識一下,這是我們的浙東安撫使吳石芒,你受他節製。”
看到丁昌穀有些發愣,白寶湘直接喚來一連指導員吳石芒,讓丁知縣配合吳石芒,把安撫浙東這一片地方。把招賢榜在城內城外貼起來,根據先前擬定的計劃,把官倉內的物資該放給百姓的,發放給百姓,該搬運回定海的,搬運上船!
“丁知縣,請吧!”
吳石芒還在那裏琢磨,明軍不要浙東,隻想割據定海嗎,還是想做流寇?定海格局太小,流寇沒有前途,我該怎麽辦呢?
吳石芒的呼喚,讓丁昌穀驚了個神。
罷了!自己是失地之人,既然已經從了賊,頭上的辮子也被剪去,回到大清那兒就是死路一條。既然沒法回頭,那就隻能是真心實意的為大明賣力啦!
鎮海縣丞佛智是旗人宗室,明軍兵臨城下的時候,他還在自己的府內。
一聽說,守城兵丁全都投降,明軍已經入城,佛智府內的奴仆、雜役全都慌了神,要知道自己侍候的這主可是正兒八經的滿人。
“快跑吧,明軍要為崇禎爺報仇,滿人府內雞犬不留。”
一說到跑,滿府雞鴨鵝全跑了個精光,隻剩下佛智和他的妻妾。
佛智從廚房找了把切菜刀,也準備學習崇禎先殺了自己的妻妾,再自行了斷。
但看到兩個如花似玉的美嬌~娘抱在一起,哭得像個淚人似的。佛智心軟了,實在是下不去手。轉頭想自尋短見,用刀輕輕的在脖子上比劃了一下,很疼吧?!
手一軟,咣當一聲,菜刀掉到了地上。
就在他剛想把刀重新撿起,明軍在帶~路~黨的帶領下,衝進了他的府內。
佛智和他的妻妾關在房子裏,兩個美嬌~娘一邊一個抓著他的胳膊就是流淚,讓他心煩不已。
“哭什麽哭,劉關張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咱們死在一塊,那也是好事!”
看到佛智亂發脾氣,兩個女人縮到了牆角。
這時候,“咣當”一聲,門開了。
兩個戰士從外麵進來,“縣丞大人,請吧!”
聽到一聲請字,佛智嗷的一聲,“我不去!”躲到牆角,與兩個女人抱到了一起。
“是好事,不是壞事!”
戰士好說歹說,硬是把佛智拉了出來,押往鎮海南城方向。
一路上,隻見每個街角、橋頭、十字路口都有兩三個身穿花花綠綠衣服的兵丁,手裏拿的全是火槍;鎮海民眾慌亂失措的情緒還沒有消散,家家戶戶門窗還是緊閉著;縣裏麵的衙役沿街敲擊銅鑼,宣讀安民告示。
佛智被押著經過,看到這些差役全然不理自己,有些憤憤。
他脖子一梗,“張二狗!你過來。”
“縣丞老爺!”那被喚作張二狗的差役停止了宣講,站在那裏沒動,臉色有些訕訕。
“我呸!平常看到老爺,點頭哈腰的,今天剪了辮子,就假裝不認識老爺了?!”
“給我老實點!”押送的兩個戰士有些好笑,在佛智腦袋上啪的就是一下,就把佛智拉走。
佛智被帶進了位於鎮海南城的武廟,這裏已經被明軍占用。
武廟大殿平台前麵的空地上,擺了好多椅子板凳,上麵幾乎已經坐滿了人。
鎮海城內等凡是入了學,有點文名;開了店鋪,有點財氣,一個個全被招到了武廟,鄉紳大戶、童生秀才舉人一個不落,其中許多人是被身著迷彩的戰士給強行請來的。
這好幾百人坐在椅子板凳上,個個都縮著腦袋,心中十分忐忑,不知道吉凶禍福,整個空地充滿了茫然、虛脫和彷徨的情緒。
丁昌穀站立在平台上麵,他看到佛智被帶進來,就笑嗬嗬的招手,指著最前麵的一個椅子,“佛智老弟,這裏還有一個空位。”
佛智走到前麵,聲音發澀,“原來縣尊大人已經從了~~~”
說了一半,佛智說不下去了,他看到自己旁邊坐著的典史唐以德、教諭周寶琛、訓導趙祖基,以及巡檢湯廷桂、莊鎬、魏景珩等人頭上的辮子也都剪去,聲音頓時低沉了下去,悶沒在嗓子裏。
看到人員全部到齊,丁昌穀隆重請出吳石芒。
吳石芒還是一身迷彩服裝,他對著台下眾人拱拱手,“諸位地方賢達,本人不才,忝為大明浙東安撫使。我大明今日初到鎮海,行軍打仗,難免騷擾地方,有不當之處,還望大家海涵。”
眾人皆說不敢。
吳石芒繼續說道:“滿清韃虜原本塞外蠻族,既非受命之德,又無功於中國,乘我皇明運衰,暴力劫奪,偽定一時。韃虜外不能禦侮,內不能安民,華夏大地飽受苦難。今我大明王師,自海外歸來,吊民伐罪,立誓要誅滅韃虜,恢複中華~”
吳石芒咬文嚼字剛說到這裏,下麵就有人叫了起來,“屁話不要說了!”
城外山上熊熊的大火映紅了佛智的臉龐,他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我是滿人,你們是明朝魯王餘孽,咱們勢不兩立。快給爺來個幹脆吧,爺要是哼一聲,就不算好漢。”
佛智聽得吳石芒不停的數落滿清韃虜,旗人二杆子脾氣一下子上來了,反正自己是要被拿來斬首立威的,橫豎是個死,與其擔驚受怕,還不如早點一了百了。
馬上就有兩個戰士把佛智摁了起來,嘴巴也給堵上。
場地頓時有些亂,丁昌穀連忙喊道:“肅靜!肅靜!”
吳石芒指著佛智說道:“想死是吧,先看看布興有的下場。”
一副擔架從會場外被抬了進來,擔架上還蓋著一塊白布。
會場裏麵立即變得鴉雀無聲,人們的眼睛全凝聚在擔架上。
擔架被抬到前麵,放在佛智腳下,白布一掀開,一個燒焦的人形映入佛智的眼簾。
周圍人一陣驚叫,“布興有!”
“是布興有!”
“布興有終於死了!”
“布興有你也有今天嗎!”
布興有帶領廣東海盜在浙東沿海劫掠商船、勒索商鋪、擄掠人口、私刑勒贖,幹盡了數不清的罪惡,滿清水師黯弱,官府也隻能予以招安,好言安撫。地方百姓對此無不咬牙切齒,但也隻是敢怒不敢言。
看到布興有落得如此下場,會場內眾人無不歡欣喜悅,對明軍的強悍也深有感悟。
沒錯就是布興有,看到這張沒完全燒毀的臉部,佛智還依稀可以分辨出,這就是布興有。看到曾經和自己把酒言歡的布興有,現在成了一堆焦炭,佛智一嚇,剛才的豪情早就到了九霄雲外,兩條腿直打哆嗦。
“大明不會行婦人之仁,城外三把大火可以作證我們反清複明的決心。”吳石芒手一揮,讓把擔架抬走。
招寶山上的大火還在熊熊燃燒,坐在這會場上,眾人都能感受到火舌卷動草木發出的劈裏啪啦聲響。
看到會場安靜下來,吳石芒繼續說道:“嘉定三屠、揚州十日、定海萬人同歸一域,這些都是我們漢人的血淚。但我們不是草寇反賊,我們是大明王朝,講究‘仁義禮智信’,不會胡亂殺人。
我們是反清複明,並不是一定要誅滅所有滿人。漢人中有洪承疇、孔有德、吳三桂這樣的敗類,滿人中也有對華夏有貢獻的英雄豪傑。十多年前抵禦英咭唎夷人入侵,督戰鎮海、殫竭血誠、以身殉國的兩江總督裕謙,英勇抗英、為國捐軀的鎮江副都統海齡,這些都是滿人中的英雄,我大明朝對這些英雄也甚為讚賞。
孔子有雲,入夷則為夷,入夏則為夏。大明並不仇視滿人,隻要他們願意歸附華夏正溯,朝廷就視如子民。”
聽到這話,剛剛有些平靜的會場頓時嘰嘰喳喳起來。
吳石芒提高了聲調,“不過你當眾咆哮,擾亂會場,其罪難饒。本大人就剪去你的辮子,以示懲戒。”
戰士剪去佛智的辮子,手一鬆,佛智立馬癱坐在椅子上。
吳石芒也不理下麵人的交流,“你現在給我好好的坐在下麵,實在想去死,有兩個方法,一是繼續騷擾會場,本大人就成全你;二是等回去之後,再自己抹脖子。”
看到佛智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會上不少人發出了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