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堂課上,王德發教授向大宋技工學生們展示了一個小型煤氣發生器的圖畫,這是他昨天晚上好容易用毛筆畫出來的。


    嗬嗬,結構簡單的,其實就是一個鐵盒子。


    他本想找宋人鐵匠鑄造一個,縣城裏的鐵匠鋪有七八家的。


    但是考慮到時間上的問題,而且鑄造好以後隻能單純做教具用可就太浪費了,便對著圖紙直接開講了,讓他們知道有這麽一回事兒就成,咱們這不是別有用心的科普嘛。


    講這個的時候,他招的那些大宋技工學生們都聽得津津有味。


    如何燒製木炭,他們大多見過,至少也聽到過,但是能從木炭中製出炭氣來,可是聞所未聞的事情。


    王德發教授在上課時,直接把煤氣稱之為炭氣了,這樣叫的好處是,大宋百姓們都稱煤為石炭,方便以後的通用了。


    牙郎馬雲在旁邊心想,他們可真能想出辦法,竟然能用火攻逼出炭氣來,那炭氣竟能燃燒煮飯,而且還有巨毒!


    隻不過他沒有看到實物,不知道真假,但是從上一次課來看,怕是真的。


    王德發教授還畫了一個沼氣池,又是講解了一番將來要生產的沼氣。


    大宋技工學生們也同樣聽得津津有味。


    當然,對其中的科學道理,王德發教授則堅決不講,講了是給自己找病,隻是告訴他們有這樣一回事情就行了,讓他們充分發揮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民間科學精神吧。


    沒有想到他們還會產生聯想呢。


    郭子仁突然說:“糞便能生出沼氣,亦能點火燒水……某也沒有見過何人放屁能著火啊……”


    蕭湘哈哈大笑,說:“正是,正是!馬牛羊也會放屁,某未見過著火……”


    王德發教授沒有生氣,他淡淡地說:“放心,你們將來會負責沼氣池的添料工作……”


    兩人想了想,對視了一眼,感覺不好。


    有人趁機搗亂,王德發教授喝道:


    “古劍山,你給我站起來!你又在下麵偷著講話!”


    古劍山站起來說:“某不是亂講……王教授,某在四川一地見過從地上打出氣來,以竹管導之,用此來煮鹽鹵成鹽。”


    王德發教授沒有想到四川這樣早就開始用天然氣煮鹽了,當即就高興地說:“好吧,如果你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情景,我就不怪你私下裏講話了。”


    古劍山這個時候已經放開了心態,他看見王德發教授臉上樂開了花。


    他開始流暢地說了起來。


    這家夥還真具有說書人的天賦,眾人在他的描繪中看到了四川井鹽生產的繁忙景象。


    在那四周起伏的山巒間,有一個高大的竹子與木頭搭建成的井架,有四人在用水井軲轆汲取鹽鹵水,提上來後,用木槽將那些鹽鹵引入遠處的灶鍋內。


    那裏又有三人在灶旁操作。


    那灶鍋處有幾口大鐵鍋並排置於灶上,在下方的灶門處排列著數根打通的竹子,它們都是銅頭的,直通那鍋底,這些並排著的竹管子,輸送的就是那地下打出的氣,可以燃燒,那火苗竟有半尺高,是藍色的,沒有煙灰……它們在鹽鍋下不停地燃燒,慢慢煮開了鹽鹵水。


    此時此刻,天地間一片煙霧繚繞,灶台處人影綽綽,耳中隻聽得人語聲和鹽鹵水的咕咚聲。


    為時不久,待那煙氣散去後,那白花花的鹽便會出現在鍋底了。


    這家夥講得還真心不錯,或者說那牙郞馬雲轉述的更好。


    紅水溪工業區的第三個原動力燃料就是沼氣,當然,它也隻是備用類別的。


    沼氣池的原理,能看到這裏的人都明白,不多講。


    張國安笑著說:“在我老家的農村裏,也曾經搞過沼氣工程,但是農民不太接受,這個在技術上的問題一點也沒有,關鍵就是一個投資、維修和投料的問題。


    投資和維修是需要錢的,尤其是剛興建時,農民不願意出這第一筆錢,能將就活著便將就吧。


    至於以後的陸續投資就更不想了,由於種種原因,農民手中的流動資金並不多;這個沼氣池也像工廠一樣,需要投料,糞便的產氣量最大,但是由於飼料太貴,每家每戶的牲口養殖的太少------所以這投料也是相當愁人的事情。”


    吳大鵬說:“我聽明白了。如果大家集資共同建一個吧,還有個管理的問題,再說家家戶戶離的遠,供氣也是個事兒。要是敢用來發電吧,不太可能得到批準,怕是連電網都進不去。電老虎肯定不能輕易讓的。”


    但是在這個大宋的時空,他們要是想搞起來,簡直太方便了,陶管加水玻璃封堵,再把閥門加工精細點問題不大的。


    王德發教授的這幾堂課讓學生滿意,因為這隻是科普課,不帶考試的。


    當張國安教授開始上課時,那些大宋技工學生們才知道他們的這份工資不太好掙呢。


    張國安教授一開始讓他們學習阿拉伯數字,這個要是不會,那數學沒法學了。


    花了三天後,每一個人都差不多知道了每一個阿拉伯數字代表的數字,錯識率不算太高。


    然後開始認識木尺上的計量單位,這個是張國安教授按照自己帶過來的卷尺設計的,他讓木匠精心照著刻畫,人手一把。


    那時候,同批製造的還有木製三角板和木製鏤空量角器,這兩樣,張國安教授竟然也都是事先帶著兩個標準件,王德發教授當時就明白了,這夫妻倆確實真是早就鐵了心留在這裏,不是拍腦袋臨時想到的。


    但是王德發教授沒有說出口,說出來有何用?


    當時他就說:“再做一些圓規和簡易的遊標卡尺吧……你教數學吧,這些我親自來做,等著他們技術能力漲一漲,我還要做計算尺給他們用。”


    張國安教授感謝地看了王德發教授一眼,也沒有說什麽。


    張國安教授在讓大宋技工學生換算時,果然發現他們的數學非常不好,別說十位數上的加減乘除,就是個位數上的計算都成問題。


    “鮑威,5加6第於多少?”


    “……一十二!”


    “張德培,你說一說?”


    “……不像是十……”


    “那你們兩說一下,我前天向你們借了五文錢,昨天又借了六文錢,今天一共要還你們多少文?”


    這個時候,兩人齊聲說:“十三文!”


    “……不算利息的。”


    “當然還沒有算。”


    好吧,想要真正開始學習技術還是先從數學開始。


    事實上,也不至於這樣令人絕望,梅樂芝和吳迪兩個人的計算能力就非常不錯,當他們完全掌握了小九九表乃至大九九表以後,甚至還能慢慢地進行十位數的加減乘除,更讓人高興的是,他們還能主動幫助同學。


    足足花了一個星期後,這群學生都學會了運用十位數上的加減乘除方法。


    但是對錯問題,這個隻能嗬嗬了,一大半人能及格了。


    他們三個人對此都保持樂觀態度,不樂觀也不行。


    天天學習計算數字是令人痛苦的,但是,教學經驗非富的張國安夫妻兩個有自己的辦法。


    張國安教授設法引導他們開始拓展訓練。


    沒有什麽比不用幹活,還能玩遊戲,每個月還能有工錢掙,還有好吃的更能吸引人的了。


    大宋時期,不管是上層社會,還是下層社會,他們可以玩的遊戲很多。


    如果說馬球是過於高檔的遊戲的話,比如捶丸,也就是類似高爾夫,這個一般是女子和老人玩,再比如雞毛毽子,這個是小孩子玩的。


    還有擊鞠,這個就是全體成員都能玩的了。


    張國安教授看過那個球,發現就是類似那麵世界的軟式排球。


    你想想,大多是豬泡子做的能有多重?它飛來飛去都是慢悠悠的……


    張國安教授設計了遊戲場地。


    這場地用麻繩和木樁釘到地下圈成六米乘以九米的長方形,於中間設了一米五高的麻繩網。


    遊戲規則類似於那麵世界的排球比賽,也是雙方隻能各上六名隊員,然後輪圈上到網前,但是隻不過不能用肩膀以下的胳膊碰球,其它各個部位都可以,踢的時候是要背手的。


    大宋技工學生們高興了,這玩物是他們熟悉的玩物,玩法嘛,張國安教授讓牙郎馬雲把它寫到紙上,然後貼到了牆上,可惜,他們大多不識字。


    但是張國安教授依然讓牙郎馬雲貼上了,讓他反複向他們說明白了。


    張國安教授觀察了他們多日,大致把他們按照性格特點分成了三隊,多出了一個人,他確實是個子矮小了些,暫時不參與。


    張國安教授按照事先說好的約定又給他們發放了衣服。


    這個時空的棉布還是不便宜的,但是張國安教授沒有在乎,買的全都是棉布。


    鞋子全是麻繩鞋,沒有襪子。


    既然如此慷慨了,那麽,樣式怪一些,他們也隻能接受,白得的衣服你們還挑個啥?


    安靜給他們分別量了身材,然後按照數據給他們打了紙樣。也就是先用紙剪出衣服的各個部分,用毛筆標上序號。


    然後讓裁縫按照紙樣裁好棉布,不準弄混。


    裁縫依次裁好後,安靜開始帶頭領著裁縫們細細縫製。


    這一次,她請了三名裁縫。


    他們都被安靜發給他們的縫紉針迷住了,這個遠比他們平常用的要精致,隻是針眼小了些,紉線時費點事情,但是也能紉上。


    他們用的棉線粗了些。


    上衣,他們按照安靜教的方法縫製好後,安靜拿出來一些長條木扣子,這是張國安教授叫木匠製作的,不費事。


    安靜說:“這是扣子,看到衣服的另一麵開的眼了吧?你可以這樣……”


    安靜做了示範後,幾個裁縫明白了,也學會了鎖扣和鎖眼。


    安靜說:“這棉布質量真不好,太鬆垮了……”


    裁縫看出這個高大的女子嫌棄棉布不好,心裏想,這可是臨安縣城裏最好的布了……


    安靜在上褲子的檔時,故意慢慢上,讓他們跟上。


    安靜說:“你們看,這樣以後就不會‘屁股卡檔’了,嗬嗬……”


    裁縫們都是莫名其妙的,有啥可笑?不就是還把褲腿收掖了一下嗎?


    安靜又接著領他們縫製內褲,這時動作就快了,畢竟人家也是專業出身,一但明白了大概,就可以跟上了。


    安靜說:“還是要有內褲才衛生……”


    裁縫們第一次縫製這樣緊,這樣小的衣物。


    但他們縫製第二輪時,速度快了起來。


    當所有的衣物縫製完畢後,安靜每一件都看了看,畢竟是手針,遠不如機針密實,不過也不錯,針腳也算密了。


    衣服和褲子都是鬆鬆垮垮的,但是,這個水平恐怕還是全臨安縣城最緊湊的了。


    所有的大宋技工學生都換上後,張國安教授一看,有些想笑了,現在還有些看不慣了呢。


    牙郎馬雲總是偷笑。


    張國安教授說:“你想到了什麽?他們是不是像被雨水打濕了的小公雞?”


    牙郎馬雲這時樂開了懷,說:“正是,正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與南宋同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樣有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樣有型並收藏與南宋同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