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為什麽大宋就發展不出真正實用的四輪馬車呢?難道一個小小的轉向裝置就這樣難嗎?
這裏麵是有原因的。
南宋時期,他們生活的這塊土地河流數量多,流程長。總體流域麵積在100平方公裏以上的河流有50000餘條,1000平方公裏以上的河流有1580條,大於1萬平方公裏的79條。
這塊大陸地的麵積約與歐洲及美國相近,然而大河的數量卻遠遠多於歐洲和美國。
它地勢西高東低,河流走向多為東西向,東西水路交通便利,雖然南北方向缺少大河流,但各大河流多南北走向的支流,各支流彼此平行,間距平均。
特別是京杭大運河的開通解決了東部地區南北運輸問題,其他地區雖無大的南北向運河,但各支流間不長的路途,使得對四輪馬車這樣用於陸上長途運輸交通工具的需求並不迫切,自然條件促使這塊大陸的古代人更傾向於通過水路運輸解決交通問題。
況且,無論四輪馬車比兩輪馬車在載重量上有多大的提高,與船運相比,兩種工具的運載量有天壤之別,並且,船運依靠自然之力,比馬車依靠畜力更經濟。水路運輸不需要建立專用的交通樞紐,沿河的城市和村莊都可以成為天然的補給站。
所以南宋時期主要以水運為目標,建立了龐大複雜的水路交通網,發展了先進的造船技術,這反而使陸路運輸,尤其是長途陸路運輸未能得到重視,或者說,不需要。
這裏還有一個運輸的成本問題。
這塊大陸自周以來有“家天下”的概念,春秋戰國時期雖各自分封,但仍是周天子下的諸侯。自秦以來建立了大一統的國家,盡管之後不時分裂,但統一仍是主軸,是曆朝曆代統治者追求的目標。這些統治者需要麵對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如何在疆域如此遼闊的帝國內實現大範圍大運量快速有效的物資傳送。
古代歐洲諸國既小,人口也少,四輪馬車能夠迅速滿足國家範圍內的相對較遠距離大運量運輸,但是在這塊大陸上這是遠遠不夠。
大宗貨物,尤其軍需運輸及賦稅,因為這塊大陸古代的賦稅和俸祿多以實物繳納和發放,遠距離運輸如果用四輪馬車來完成,所付出的代價將遠遠大於水路運輸,成本實在高昂。
這一情況也使這個民族的人對將馬車大規模應用於陸路交通失去興趣。
這一些可能也是導致馬車、尤其是四輪馬車在這個大陸未能應用的主要原因,當然,在道路鋪設工藝、車輛製造工藝上的不同,也對此結果產生了影響。
不管怎麽說吧,他們算是為大宋補上這塊技術的短板了,但是大宋能否在意這個技術,他們才不關心呢。
其實他們還可以坐船去臨安府。
以前,牙郎馬雲向大家介紹說:“若是經那南苕溪,可以直接放舟到臨安府,一路風平浪靜……”
走水路?他們想了想便放棄了。
他們覺得自己的戰鬥力在陸地上才能發揮出最好的實力。
要是這個水平到了水裏,會吃大虧的,現在不到時候。
他們這一次帶上了一些“精品”,肯定好賣,不是騙人的。
第一種寶物就是人造夜光石。
人造夜光石是利用稀土元素激活的堿土鋁酸鹽、矽酸鹽等的高科技自發光產品。
天然夜光石因含有大量的放射性而無法在居家裝飾等領域應用。
但是人造夜光石是好東西,它沒有放射性,對人體無毒無害。
它白天吸收各種可見光10~20分鍾後,即可在夜暗處持續發光12小時以上,其發光亮度和持續時間是傳統zns夜光材料的30~50倍,並可無限次循環使用。
它是以樹脂或瓷為主料加入發光原料進行特種工藝處理後成形,有自然成形與模具成型,是現代造型藝術及疏導指引的優質材料。
所以,這玩意不值錢,在那麵的世界裏要論公斤賣,一斤四五十塊錢吧。
大宋士人們要是帶在身上,一定有環衛工人的衣服特點,也像交警身上的那種夜光。
他們一定會超級喜歡,還不重。
當然,它們事先也都挑的是可以掛在身上的佩件。
第二種寶物就是人造水晶。
他們原先想帶一些珍珠去臨安府,但是通過先前的交易後,他們發現這是一個更喜歡石頭的大宋,頓時不舍得了。
想要石頭嘛?哥有,全是人造的。
人造水晶就是鉛玻璃,當然它在透明度和折光性上比天然水晶和玻璃強大多了,估計他們的水晶球能讓大宋人瘋狂了。
當然,他們買的時候認真挑了,都是沒有雜質和氣泡的極品,貴了些,好幾百塊錢一個。
這個要是在一個月光充足的晚上,讓士大夫們在院子裏手撫摸著水晶球,吸取天地之精華……這是幫助冥想的好工具啊。
第三種寶物是一些方形的東山水晶鏡,尺寸大了些,他們用幹草墊在箱子裏了,不怕震的。
其它諸如火柴之類的就是小件了,零零碎碎的。
做好了四輪/大驢車後,他們試了試車,還行,驢子們都挺配合。
那些大宋技工學生們樂壞了,他們閑著沒有事情就駕著車四處走動,正好呢,讓他們替自己磨合了。
石墨是天然的粉式潤滑劑,那大車行駛起來噪聲就小了。
看著那些孩子們正在駕駛著四輪車和驢子親熱的互動,張國安對吳大鵬說:“帶上兩個學生吧,車裏能坐開,你看他們差不多都會趕車。”
這些學生中,大多都在臨安府裏打過工,熟悉那裏的情況。
他們早已經把牙郎馬雲打發出去主抓各種燃料問題了。
吳大鵬說:“好吧,我挑兩個人,一個是鮑威,一個是郭勿語,聽他們平常的談話中,似乎對臨安府更熟悉一些。”
宋子強臨走時也有過交待。
這個酒坊是必須要快一點建成,他受夠了這麵的渾酒了,而且,這也是一個生意,另外呢,張國安以後還是需要酒精的。
而且他們都計劃好了,以後的酒精原料主要就用甜菜了,或是其他水果。
甜菜由起源於地中海沿岸的野生物種,。經長時期人工選擇,慢慢演變而來,到了公元4世紀已出現白甜菜和紅甜菜。
公元8~12世紀,甜菜在波斯和古阿拉伯已廣為栽培,再過幾百年吧,它會流傳到中國。
他們帶的是適合南方栽植的糖蘿卜型甜菜的種子,它比較適合南方各個地方。
當然,甜菜在北方更適合,晝夜溫差大的地方,含糖度會更高的。
但是這一種在南方也適用的,含糖度比不上甘蔗,但是它的菜葉還可以食用,而且管理上更省力一些。
南宋時期的酒確實讓喝慣了高度酒的人受不了,太水了。
莫笑農家臘酒渾,這個所謂的渾酒大多是農家用粳米釀造的米酒。
南宋人和唐代以及北宋人一樣,都喜歡喝酒,“人物浩繁,飲之者眾”。當時喝酒主要有黃酒、果酒、配製酒和白酒四大類。
黃酒以穀類為原料,“凡醞用粳、糯、粟、黍、麥等及曲法酒式,皆從水土所宜”。
他們到了南方,則用糯米取代了黍秫,成為了主要的造酒原料。
果酒包括葡萄酒、蜜酒、黃柑酒、椰子酒等,其中以葡萄酒的產量較多。
六名時空走私者,或許還可以給他們添上一種新酒。
這個宋人所謂的白酒呢,並沒有蒸餾酒性質,而且當時叫做蒸酒、燒酒或酒露,那個陸遊在山西村喝的“渾酒”很可能就是燒酒。
南宋的民間酒,盡管品類多,但是製作技術還比較糟糕,大部分都隻能釀成濁酒。
當然在官方和富貴人家裏,有充足的資金、原料和技術,還是能釀出很好的酒的,不過在市麵上很難見到。
官方好酒如軍隊殿前司的“鳳泉”、浙東提舉常平司的“愛谘堂”、浙西提舉常平司的“皇華堂”、江東運轉司的“籌思堂”,而禁中供禦酒,名“薔薇露”。
這些酒都是特供酒,平常百姓不可能喝到。
要不然他們也不能想著自己釀酒了。
一個破蒸餾技術也這麽難突破!
於是宋子強設計了蒸餾釜,其實就是銅木結構的蒸餾設備,各個部件都一一畫出來,也標好了數據,讓張國安找工匠來打製。
這一次還要開始建幾處磚瓦房。
還要有一間熱處理車間……
總之,在計劃中,等著他們四個從臨安府回來,這裏一定要基本完成建設,而且還要備好原材料了。
臨出發這一天早晨,是一個美麗的早晨,天空藍藍的,沒有一絲白雲。
他們四個教授一一進了車廂,車廂顫了顫後,他們也一一坐好了。
並肩坐在馭手位置的兩個學生,鮑威和郭勿語,這時驕傲地喊了聲“駕!”
六頭驢聽懂了,便出發了。
驢車比馬車好駕馭多了。
張國安和安靜,還有一幫子學生遠遠地看著他們消失在道路的拐角處。
張國安心想,好好的,快回來,我的朋友們。
但是在時間上,他們可能要在兩地過在大宋空間裏的第一個春節了。
宋朝是一個承前啟後的時代,中國人的春節習俗很多都始於宋朝,大宋時代的年也是有著濃鬱的節日氣氛,他們將要好好感受一下。
好在大宋時期的過年,與那麵世界是相似了,全家團聚,飲酒,吃角子,放鞭炮,拜年。
隻是大宋時代過年民間自發組織的內容更豐富,比如民間表演、放煙火、賞燈等許多娛樂活動,一定會熱鬧非凡。
郭勿語一直要搶鮑威的驢鞭子,鮑威不給。
兩人商議好了後,鮑威同意回來時便要讓他趕了。
這裏麵是有原因的。
南宋時期,他們生活的這塊土地河流數量多,流程長。總體流域麵積在100平方公裏以上的河流有50000餘條,1000平方公裏以上的河流有1580條,大於1萬平方公裏的79條。
這塊大陸地的麵積約與歐洲及美國相近,然而大河的數量卻遠遠多於歐洲和美國。
它地勢西高東低,河流走向多為東西向,東西水路交通便利,雖然南北方向缺少大河流,但各大河流多南北走向的支流,各支流彼此平行,間距平均。
特別是京杭大運河的開通解決了東部地區南北運輸問題,其他地區雖無大的南北向運河,但各支流間不長的路途,使得對四輪馬車這樣用於陸上長途運輸交通工具的需求並不迫切,自然條件促使這塊大陸的古代人更傾向於通過水路運輸解決交通問題。
況且,無論四輪馬車比兩輪馬車在載重量上有多大的提高,與船運相比,兩種工具的運載量有天壤之別,並且,船運依靠自然之力,比馬車依靠畜力更經濟。水路運輸不需要建立專用的交通樞紐,沿河的城市和村莊都可以成為天然的補給站。
所以南宋時期主要以水運為目標,建立了龐大複雜的水路交通網,發展了先進的造船技術,這反而使陸路運輸,尤其是長途陸路運輸未能得到重視,或者說,不需要。
這裏還有一個運輸的成本問題。
這塊大陸自周以來有“家天下”的概念,春秋戰國時期雖各自分封,但仍是周天子下的諸侯。自秦以來建立了大一統的國家,盡管之後不時分裂,但統一仍是主軸,是曆朝曆代統治者追求的目標。這些統治者需要麵對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如何在疆域如此遼闊的帝國內實現大範圍大運量快速有效的物資傳送。
古代歐洲諸國既小,人口也少,四輪馬車能夠迅速滿足國家範圍內的相對較遠距離大運量運輸,但是在這塊大陸上這是遠遠不夠。
大宗貨物,尤其軍需運輸及賦稅,因為這塊大陸古代的賦稅和俸祿多以實物繳納和發放,遠距離運輸如果用四輪馬車來完成,所付出的代價將遠遠大於水路運輸,成本實在高昂。
這一情況也使這個民族的人對將馬車大規模應用於陸路交通失去興趣。
這一些可能也是導致馬車、尤其是四輪馬車在這個大陸未能應用的主要原因,當然,在道路鋪設工藝、車輛製造工藝上的不同,也對此結果產生了影響。
不管怎麽說吧,他們算是為大宋補上這塊技術的短板了,但是大宋能否在意這個技術,他們才不關心呢。
其實他們還可以坐船去臨安府。
以前,牙郎馬雲向大家介紹說:“若是經那南苕溪,可以直接放舟到臨安府,一路風平浪靜……”
走水路?他們想了想便放棄了。
他們覺得自己的戰鬥力在陸地上才能發揮出最好的實力。
要是這個水平到了水裏,會吃大虧的,現在不到時候。
他們這一次帶上了一些“精品”,肯定好賣,不是騙人的。
第一種寶物就是人造夜光石。
人造夜光石是利用稀土元素激活的堿土鋁酸鹽、矽酸鹽等的高科技自發光產品。
天然夜光石因含有大量的放射性而無法在居家裝飾等領域應用。
但是人造夜光石是好東西,它沒有放射性,對人體無毒無害。
它白天吸收各種可見光10~20分鍾後,即可在夜暗處持續發光12小時以上,其發光亮度和持續時間是傳統zns夜光材料的30~50倍,並可無限次循環使用。
它是以樹脂或瓷為主料加入發光原料進行特種工藝處理後成形,有自然成形與模具成型,是現代造型藝術及疏導指引的優質材料。
所以,這玩意不值錢,在那麵的世界裏要論公斤賣,一斤四五十塊錢吧。
大宋士人們要是帶在身上,一定有環衛工人的衣服特點,也像交警身上的那種夜光。
他們一定會超級喜歡,還不重。
當然,它們事先也都挑的是可以掛在身上的佩件。
第二種寶物就是人造水晶。
他們原先想帶一些珍珠去臨安府,但是通過先前的交易後,他們發現這是一個更喜歡石頭的大宋,頓時不舍得了。
想要石頭嘛?哥有,全是人造的。
人造水晶就是鉛玻璃,當然它在透明度和折光性上比天然水晶和玻璃強大多了,估計他們的水晶球能讓大宋人瘋狂了。
當然,他們買的時候認真挑了,都是沒有雜質和氣泡的極品,貴了些,好幾百塊錢一個。
這個要是在一個月光充足的晚上,讓士大夫們在院子裏手撫摸著水晶球,吸取天地之精華……這是幫助冥想的好工具啊。
第三種寶物是一些方形的東山水晶鏡,尺寸大了些,他們用幹草墊在箱子裏了,不怕震的。
其它諸如火柴之類的就是小件了,零零碎碎的。
做好了四輪/大驢車後,他們試了試車,還行,驢子們都挺配合。
那些大宋技工學生們樂壞了,他們閑著沒有事情就駕著車四處走動,正好呢,讓他們替自己磨合了。
石墨是天然的粉式潤滑劑,那大車行駛起來噪聲就小了。
看著那些孩子們正在駕駛著四輪車和驢子親熱的互動,張國安對吳大鵬說:“帶上兩個學生吧,車裏能坐開,你看他們差不多都會趕車。”
這些學生中,大多都在臨安府裏打過工,熟悉那裏的情況。
他們早已經把牙郎馬雲打發出去主抓各種燃料問題了。
吳大鵬說:“好吧,我挑兩個人,一個是鮑威,一個是郭勿語,聽他們平常的談話中,似乎對臨安府更熟悉一些。”
宋子強臨走時也有過交待。
這個酒坊是必須要快一點建成,他受夠了這麵的渾酒了,而且,這也是一個生意,另外呢,張國安以後還是需要酒精的。
而且他們都計劃好了,以後的酒精原料主要就用甜菜了,或是其他水果。
甜菜由起源於地中海沿岸的野生物種,。經長時期人工選擇,慢慢演變而來,到了公元4世紀已出現白甜菜和紅甜菜。
公元8~12世紀,甜菜在波斯和古阿拉伯已廣為栽培,再過幾百年吧,它會流傳到中國。
他們帶的是適合南方栽植的糖蘿卜型甜菜的種子,它比較適合南方各個地方。
當然,甜菜在北方更適合,晝夜溫差大的地方,含糖度會更高的。
但是這一種在南方也適用的,含糖度比不上甘蔗,但是它的菜葉還可以食用,而且管理上更省力一些。
南宋時期的酒確實讓喝慣了高度酒的人受不了,太水了。
莫笑農家臘酒渾,這個所謂的渾酒大多是農家用粳米釀造的米酒。
南宋人和唐代以及北宋人一樣,都喜歡喝酒,“人物浩繁,飲之者眾”。當時喝酒主要有黃酒、果酒、配製酒和白酒四大類。
黃酒以穀類為原料,“凡醞用粳、糯、粟、黍、麥等及曲法酒式,皆從水土所宜”。
他們到了南方,則用糯米取代了黍秫,成為了主要的造酒原料。
果酒包括葡萄酒、蜜酒、黃柑酒、椰子酒等,其中以葡萄酒的產量較多。
六名時空走私者,或許還可以給他們添上一種新酒。
這個宋人所謂的白酒呢,並沒有蒸餾酒性質,而且當時叫做蒸酒、燒酒或酒露,那個陸遊在山西村喝的“渾酒”很可能就是燒酒。
南宋的民間酒,盡管品類多,但是製作技術還比較糟糕,大部分都隻能釀成濁酒。
當然在官方和富貴人家裏,有充足的資金、原料和技術,還是能釀出很好的酒的,不過在市麵上很難見到。
官方好酒如軍隊殿前司的“鳳泉”、浙東提舉常平司的“愛谘堂”、浙西提舉常平司的“皇華堂”、江東運轉司的“籌思堂”,而禁中供禦酒,名“薔薇露”。
這些酒都是特供酒,平常百姓不可能喝到。
要不然他們也不能想著自己釀酒了。
一個破蒸餾技術也這麽難突破!
於是宋子強設計了蒸餾釜,其實就是銅木結構的蒸餾設備,各個部件都一一畫出來,也標好了數據,讓張國安找工匠來打製。
這一次還要開始建幾處磚瓦房。
還要有一間熱處理車間……
總之,在計劃中,等著他們四個從臨安府回來,這裏一定要基本完成建設,而且還要備好原材料了。
臨出發這一天早晨,是一個美麗的早晨,天空藍藍的,沒有一絲白雲。
他們四個教授一一進了車廂,車廂顫了顫後,他們也一一坐好了。
並肩坐在馭手位置的兩個學生,鮑威和郭勿語,這時驕傲地喊了聲“駕!”
六頭驢聽懂了,便出發了。
驢車比馬車好駕馭多了。
張國安和安靜,還有一幫子學生遠遠地看著他們消失在道路的拐角處。
張國安心想,好好的,快回來,我的朋友們。
但是在時間上,他們可能要在兩地過在大宋空間裏的第一個春節了。
宋朝是一個承前啟後的時代,中國人的春節習俗很多都始於宋朝,大宋時代的年也是有著濃鬱的節日氣氛,他們將要好好感受一下。
好在大宋時期的過年,與那麵世界是相似了,全家團聚,飲酒,吃角子,放鞭炮,拜年。
隻是大宋時代過年民間自發組織的內容更豐富,比如民間表演、放煙火、賞燈等許多娛樂活動,一定會熱鬧非凡。
郭勿語一直要搶鮑威的驢鞭子,鮑威不給。
兩人商議好了後,鮑威同意回來時便要讓他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