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條禦街上,總共不到兩公裏的路程,他們走了差不多一個小時!


    但是終於還是到了珍寶行一條街,這裏依然是個人聲鼎沸的地方。


    大宋時期的老百姓是真喜歡逛街啊。


    他們先是在外麵觀察了一會兒,看中了一家門臉最大的珍寶店:劉家珍寶店。他們需要有實力的接盤手,或者至少能有更好的東西可以交換的店鋪。


    在外麵看去,那店鋪裏出出進進的人中,間或有身著奇裝異服之輩,一看就不是大宋人士,大宋男人往頭上插花但是不會插鳥毛的,而且那裏的主要客人都是穿著一身花團錦簇綢緞的人。


    個個看上去都像是人傻錢多的樣子。


    這就最好了,他們如果對這樣明顯身份不同的人物都淡然處之,全盤接受,那就說明我們幾個人進去也是無妨的。


    於是他們也學著那些人的樣子,施施然地走進去了。


    這家珍寶鋪子裏在牆上打了若幹木格子,上麵擺了若幹擺件,大多是金銀銅錫之器,還有一些象牙雕件之物。


    店鋪中間還擺著擺台,上麵擺著一些珍珠、玉石件。


    這個擺台的旁邊還有專門的夥計候著,明顯這些東西在他們的眼裏貴重了一些,也確實如此,連對玉石不會太鑒賞的宋子強也明顯感覺比臨安縣城裏的貨色好一些。


    店鋪的四角處都是擺放著綠色的植物,還有盛開的鮮花在散發著芳香。


    他們知道,這個時候的花農和菜農學會了利用馬糞或是生石灰來充當暖窯-------


    他們也學著店鋪裏的其他人那樣,背著手,溜溜達達地觀看著。


    他們的兩個學生也都是看入了迷,全是天下的珍寶啊!


    當然,他們還沒有讓自己的學生看他們帶的東西。解釋起來太麻煩,學生們問題多多------


    讓大家高興的是,他們還看到了許多犀牛角的工藝品,妥了,這些個全要了,足有十幾斤了!


    說實話,他們都沒有見過真實的犀牛角工藝品,但是也惡補了一些知識,怕被宋人騙了。


    由於沒有見過真實的樣品,所以也隻能是簡單的常識,比如牛角底截麵,有圈狀的角朊層,而犀角則沒有這樣的圈狀角朊層等等。


    還有更讓他們開心的,竟然還看到了青銅器製品!


    吳大鵬一看就知道這個是仿造的。


    前文中提到過,兩宋時代可稱之為偽造的興盛期。


    其原因很簡單:第一宋皇以後,商周青銅器出土多。大量真器的出土為仿製、偽造提供了樣品。第二,宋代是“鬱鬱乎文哉”的時代,學術研究空氣濃鬱。


    士大夫們的生活基本很舒適,有錢也有閑。


    這個宋代仿造偽造的青銅器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也較高。無論從青銅原料的來源的篩選,冶銅和鑄造技術,宋代都超過了商周。


    但也因為一味仿古,沒有了創新,總給人呆板,缺乏生氣的印象。


    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宋代的,這就可以了。


    這一次由萬士達和吳大鵬要主談,要是花錢買的話,打死他們也不幹的,他們肯定拿不出。


    他們要交換,他們對自己手裏的貨物有信心。


    不過,上一次先去質庫抵押錢的做法被證明是愚蠢的……


    萬士達喊來夥計,聲稱要與他們的大掌櫃談一筆好生意。


    那夥計看此人衣著平常,但是氣質不凡,似乎口音中帶著閩地語音。


    便上了二樓請示去了。


    禦街兩邊的商鋪,大多是兩層結構,也有三層的,這可以看此地的地皮甚貴了。


    不一會兒,那夥計下來了,請他們上去。


    萬士達和吳大鵬便背著包袱上樓去了。


    樓上果然有大戶室,一看就是招待vip人士的。


    兩人在座位上坐好,等著大掌櫃來,這個大戶室散發著蘭花的香味。


    萬士達看了一眼吳大鵬說,然後小聲說:“他們最好手裏還有私貨……”


    吳大鵬點點頭,也小聲說:“肯定有,沉住氣……”


    按照計劃,他們要先用夜光石試試水,這個東西,由於輕便,他們帶得多了些。


    劉家珍寶店的大掌櫃正是劉錢行首,他還是在為那個東山水晶鏡發愁。


    雖然現在那賈丞相現在回到了家鄉,一時間洪府尊也沒有催促得太緊,但是聽聞官家和太後親自手書催促他回來,也是催得緊,因為前線上那京湖製置使呂文德回報說,韃靼現在又兵逼下沱了,所以官家和太後當然著急了……


    所以說,賈丞相回歸朝廷是一定的,隻是看時機了,所以自己這個東山水晶鏡的問題還是要解決啊。


    這些事情,行首劉錢是從新聞上看到的。


    這個宋代確實有報紙,官辦報紙多為手抄版,被稱為“邸報”,又稱邸抄、朝報、狀報、除目;民間或私辦報紙,除手抄外,還有印刷版,稱為“小報”,偶爾也稱“新聞”。


    宋初時各州都要設進奏院,辦公地點則在首都開封,相當於今天的駐京辦。


    全國250多個州,設置在開封的進奏院多達200個。


    太宗朝太平興國六年,中央開始設立都進奏院,直屬門下省,對各州進奏院、進奏官進行專門管理。進奏院職責之一,是將朝廷“政事施設、號令賞罰、書詔章表、辭見朝謝、差除注擬”類新聞,分類擬成條目,統一發行,“播告四方”,這就是邸報的由來和目的。


    都進奏院負責狀報的采編、發行,成為史上最早的新聞管理和報刊發行機構。


    編發官報的目的,一是迅速傳達中央政策、法規、文件,以便各地官員要親自去貫徹落實,二是希望用邸報中那些活生生的升遷、降黜新聞,來規範約束勉勵各地官員。


    官報發行周期相對穩定,有5日報,有旬報,有月報。


    一般由都進奏院將中央、地方各類信息匯總選編,上交樞密院審查大樣,待審核通過才能發行。


    但有關軍機、邊情、災異、兵變等重要消息,通常不準上報紙。


    報紙也不是公開發行,讀者群比較窄,隻有一定級別的官員,才有閱讀權。


    到了北宋末年的時候,政府的新聞控製力減弱,民間小報開始發行,至南宋時期則遍地開花。


    這時候,南宋的小報算得上是英國《太陽報》的祖師,為了吸引讀者眼球,假新聞、假聖旨、假奏章不時出現。


    有時候,那官方的邸報還沒有出來時,那些坊間的大小書商,往往還要搶先一步,把朝廷尚未發布或不宜於公開的政務動態、花邊新聞刊發出來,內容囊括“省、院之漏匯,街市之剽享有,意見之撰造”。


    小報的新聞記者大多兼職,統稱為“探報”。


    這些狗仔隊員,利用職務、地緣、親緣關係,采用非正常手段,孜孜不倦探聽各級內部消息,負責宮廷新聞的叫內探,負責中央機關的叫省探,負責各地衙門的叫衙探。


    問題的關鍵是,大宋朝廷對此竟然漠不關心,任由流言在報紙上滿天飛!


    宋子強當然在邸店裏時就看到過了,他憤憤地說:“大宋政府真是的,這公開造謠,也不好好管管!”


    吳大鵬說:“人家管啥?因為人人都知道是假的,就是圖個樂,掙點小錢罷了。”


    當然,這個報紙是要收費的,一張要十文,不過有時低些,有時高些,和內容是否有刺激性有關,甚至還有盜版的……這可真是讓人無語了。


    這個報紙啊,大宋的官員沒有信的,當然不會買,其實老百姓也沒有信的,一般人心疼錢也不買,一個蒸餅錢呢。


    有兩錢而且又有閑的人買,當個樂子了。


    不過也有真事,比如上麵說賈丞相料理完宋理宗的葬事後,因為悲傷過度,於是辭官不做了,回家鄉休養。


    可這個時候,韃靼大軍又兵逼下沱了。


    現在的官家和太後手書急令賈丞相回來,現在大家都在猜他何時能回來呢。


    當他聽說外麵有不像是本地客商的人來商談大生意,便從自己的休息室裏出來了。


    他向著萬士達和吳大鵬微微一禮,說:“得罪,小店讓客商久候了……”


    萬士達和吳大鵬一見,感覺是個有貨的主兒,沉穩而且有一種見過世麵的氣質。


    至少這身上的暗花緞子應該值不少錢,特別是他腰間掛著的玉佩。


    絕對是好料子,吳大鵬有數的,一千萬好出手,兩千萬等客戶。


    萬士達便把他們的用意說了,聲稱要以貨換貨。


    珍寶行行首劉錢捋著長胡子,淡然地笑著,說:“可知某的犀玉青銅之物。價值幾許?”


    他的意思是,他的東西比較值錢,看這兩個人穿著上,太不出眾了。


    商人從來都是以衣帽取人,這個不分空間,萬士達和吳大鵬的穿著確實是有些平常了。


    萬士達解開自己的包袱說:“我有夜光石……黑暗中,可照數步遠,越到暗處,此物越亮!”


    吳大鵬看到那個宋人大掌櫃的眉毛動了動,像是感興趣了。


    他插話道:“可以演示一下!”


    萬士達拿出一塊夜光石來,用雙手捂出一個黑洞狀的手形,又露出一點縫隙示之。


    吳大鵬看到這個中年大叔眉毛跳了兩跳,知道這是起作用了。


    他笑著說:“大掌櫃何不親自去裏屋試一試?”


    中國古代的建築,不管是啥樣子的,就是透光性差,那裏麵如果是休息室,那麽肯定能找到更黑的地方。


    那個大掌櫃小心地拿起那麵世界裏三塊八毛錢批發來的人造夜光石小掛件,這是一個漂亮的小海豚造型。


    這不是石質!行首劉錢心中說道,但是又不想讓對方看出自己不認識。


    他回到自己的休息室裏,找了一個角落一看,果真藍瑩瑩散發著一種神奇的光茫,差不到能達到可以認字的程度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與南宋同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樣有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樣有型並收藏與南宋同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