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隻黑白紋大龍蝦,身上的黑白紋可以看得很清楚。


    它的前足沒有蟹式鉗或是北美地區的那種巨螯,屬於好抓的那一種。


    但是,看它的體形,它至少平安活了二百年了!


    算了吧,饒了你,老家夥!


    但是,那個家夥好像還不領情,居然把整個身子都探出來了,耀武揚威地揮動著長長的觸須……


    不理它了,先登陸,這裏的暗礁實在太多。


    他們就這樣慢慢地靠近了灰白色的沙灘,這些都是白色珊瑚石灰岩風化的結果,與八道河河口的石灰岩種類不同。


    他們吊下了船,劃行衝上了沙灘。


    當他們的腳踏上了濕漉漉的沙灘時,無數寄居蟹飛快地鑽進沙灘裏,好像誰能抓它們似的。


    連天上的海鷗都亂叫一氣兒。


    藍藍的天空中,有薄薄的白雲在流動著,空氣中的魚腥氣味很大。


    這裏會是一個很好的魚類加工基地。


    抬眼望去,海岸上基本都是大片的成為一個群落,一個群落的野菠蘿樹,高高矮矮的,在海風中揮動著條狀的革質葉片,有的現在還結著金黃色的果實,類似菠蘿。


    那東西可食用,而且樹木的木質偏軟,適用於製成瓶塞。


    眾人穿行過這一片沙地後,算是登上了海岸。


    這一處的海岸上都是紅色的土壤,其實整個島嶼上基本是紅色土壤,都是紅色珊瑚礁石灰岩風化而成。


    整個島嶼的地形被兩條直線狀的地溝切割成四個地塊,呈現台地地貌。


    這四塊台地的地麵上大多被砂質的紅土覆蓋,讓人遺憾的是,這個島嶼沒有天然河流,所以基本上能存活的主要是耐旱的灌木了。


    這裏遠遠近近的,都是矮的灌木。


    忽然有水手高叫著:“萬綱首,這裏有人來過!”


    萬士達停止了四處觀察,走了過去。


    果然,在一處平地上,他看到了人類活動的痕跡,地上好幾堆燒成黑色的灰燼。


    有的灰燼中還有未燒完的木材,正是用野菠蘿樹木燒的!


    這裏果然早就有人來過了……


    萬士達又環視了一下四周,又看了看遠處的不太高大的山包,感覺這個地方還算平整,開發難度一也不大,就是缺水啊。


    不過,他相信這個時空的地下水位一定會比那麵的世界高很多,這樣就最好了。


    萬士達帶著水手們開始繞著海灘走了,要找一找鳥糞石。


    他事先告訴過水手了,鳥糞石大多是灰白色的,不同於石頭,它很輕,很容易打碎,也有灰黑色的……當時,竟然有水手恍然大悟,:“啊,原來萬綱首要找此物,某在經常在海島上見過,尋常都有幾尺高了,偶然能見到數丈高的!”


    萬士達高興了,:“你還能找到那些海島嗎?”


    “當然可以,某記得那海路……”


    萬士達那時就放心了,隻要這樣的普通水手都能發現,那麽以後大規模的運用,不成問題的。


    由於種種原因,現在這個流求一定沒有那麵世界的麵積大,就算是繞著島嶼走一圈也花不了多少時間。


    當他們走到一處海岸礁石特別密集的地方時,忽然驚起了一大群的海鷗,它們一起飛上了天空,盤旋著,一時間遮天蔽日了!


    大家這時不由得不彎下腰,那些海鳥飛起時,扇動的翅膀似乎能抽打到人的臉上!


    過了一會兒,一個年輕的水手快速地爬上了最高的礁石。


    他看了一下前麵,馬上就回頭喊道:“萬綱首,莫非那些就是!”


    大家七手八腳地爬了上去。


    萬士達看見了,這是一的海灣,不足一平方公裏,兩邊的礁石群伸入到了海裏,像是兩隻胳膊,將這一片海摟在了懷裏。


    那大大的礁石上鋪蓋著一大片灰白色的,斑駁的鳥屎石,甚至能延伸到岸上的灌木叢中。


    就是它了。


    萬士達當時站在礁石的最高處,在海風中好容易把火柴著,美美地吸了些來。


    其他水手卻被灌木叢中的鳥蛋所吸引,他們歡笑著,不停地撿著。


    今天的吃食裏有蛋了。


    這個時空的流求還是一個沒有蚊子的地方。


    萬士達感覺這裏可能比先前選擇登陸的地方更適合充當避風港。


    每年的夏秋之際,這裏都是台風的主要過路路徑,所以這個時候特別需要能夠防風的地方。


    這裏防風的效果很好,要不然也不會成為候鳥的主要棲息地。


    成千上萬年的積累,才形成鳥糞石,可是要開發利用它們,或許幾年內就開采光了。


    但是不愁的,整個世界的資源都在等著開發啊。


    或者,張國安兩口子的選擇真有他們的道理……但是讓人選擇拋棄那麵世界,又有兒讓人接受不了。


    現在這樣最好,兩麵都要,兩手都要硬。


    萬士達讓四個水手們先回去把船劃過來,測量一下,看一看適合不適合充當天然防風港。


    他領著剩下的兩個水手爬過海岸礁石堆,繼續前行,怎麽也要看遍整個島嶼。


    接下來,他們沒有什麽令人驚喜的發現了,普通的珊瑚島了。


    傍晚的時候,他們三個人就回來了,這個島嶼現在是無人島,最多提供前來捕魚的人上岸休息。


    這時,那條中型海船已經進了那個海灣,測量的結果表明,這裏確實比一開始登陸的地方好。


    水手們已經在岸邊生起了篝火,架子上吊著鐵鍋,熱氣騰騰的,空氣中有一股醬燜海鮮的味道。


    船長今天非常高興,他是在萬綱首的引領下才發現這個好地方。


    魚,哪裏都有的是。


    隻是上等的好魚才更值錢。


    他躬著身子請萬綱首給這個海灣起一個名子,還建議:“莫不如叫萬氏海灣?畢竟是萬綱首引領人來的……”


    萬士達想了想:“如果這個地方能為前來捕魚的船隻提供平安,那就是它最大的用處,我想,就叫它平安灣吧!”


    那個船長哈哈大笑起來,水手們也笑了。


    人人都會算賬,一條醃製好的烏魚可以賣六十文錢,若是放在活水艙裏帶到臨安城,一條帶籽烏魚可以賣上一貫錢!還不在這島上取籽晾製……


    這海島的周邊的漁場能有多少烏魚?無數了!


    萬士達:“你們不要那大龍蝦?”


    那個船長:“大蝦公?某吃過,也是美味可口,但是臨安城的人認為它麵目可憎,不喜食用……”


    萬士達對此隻能嗬嗬了,那你們吃的螃蟹就好看了?以貌取物呢,等著吧,明天我定讓你們給我抓一隻來,我教你們吃。


    大家笑著,海風呼呼地吹著,那海浪激打礁石的聲音已經成了這個世界的背景音樂,片息不停。


    鐵鍋裏的海鮮要燉好了。


    篝火在呼呼地燒著,火焰在海風中跳著舞蹈。


    火光照在人們的臉上,忽明忽暗的,大家似乎都在等著吃飯了。


    大宋人似乎一切都喜歡醬燜,他們帶的醬比鹽都多。


    忽然,有一個水手指著萬士達的後麵喊道:“那是否是鬼火!”


    眾人一起看去,看到海麵上露出的一堆礁石上,有數十熒光……這個時候正是二月月末了,天上沒有月亮,星星反倒璀璨起來,能夠給這個夜晚提供一些光亮。


    但是仍然看不清楚那熒光是何物。


    那個船長笑著:“你還是太年輕了,想當年在南海時,那海裏能發出光的物件比比皆是……”


    萬士達想起來了,原先的那麵世界裏,這個地方還盛產“夜光螺”,這是一種殼類軟體動物,最大的可達公斤。


    它的肉又鮮又嫩,而它的殼在夜間會發出螢光,故名“夜光螺”。


    當地的婦女們還用夜光螺殼磨製成各種裝飾品。


    萬士達這時笑著:“那是海裏最美味的夜光螺,聽每到夜晚,便爬到海麵的礁石上,吸取星月的精華,其肉質鮮美異常……”


    噢,這樣啊!


    那個年輕的水手當時就跳將起來,:“某去抓來幾隻,給大家下酒。”


    接著又跳起幾個:“同去,同去!”


    幾個人就在沙灘上三下五除二,脫光了衣裳,光著身子就下海了!


    萬士達想阻擋,夜間下海畢竟有一些危險性,但是看見人家船長都沒有話,就算了。


    那船長:“萬綱首,出海之人,若是連這事都做不到,焉能活到現在?”


    萬士達隻能頭,這是一個自然淘汰的社會,特別是海上。


    但是現在還是缺人手啊……


    ――――――――――――――――――――――――――――――――


    “但是現在還是缺人手啊……”


    於此同時,在河口邊的篝火旁邊,吳大鵬也是深深發出感歎。


    他明天也要出發,去澎湖列島,那裏還有一批人。


    其實大宋在乾道年間已派出廂兵到澎湖巡防。


    宋代文獻《汪公行壯》中記載,1171年,也就是乾道七年,汪大猷當泉州郡守,當時海上有沙洲數萬畝,稱為“平湖”。


    時有毗舍邪人侵入,割盡人民所種的作物。


    後來,為保護當地百姓的利益,汪大猷在平湖建造房屋00間,派軍民屯戍。


    這裏所的“平湖”,就是澎湖。


    這時澎湖已有不少居民,並在那裏定居,而且已經從事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種植。


    不過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時澎湖已經歸福建**縣管轄了。


    吳大鵬明天就是要去那裏招人,最好把那裏的駐軍全招來。


    先前製定這個計劃時,大家有一些爭論,認為那裏是重要的海防之地,不通過官方,很難調動了。


    吳大鵬不如就請賈平章賈似道出頭,試一試,我不信這時候的人有啥海防的意識。


    果然,當時賈平章賈似道弄清楚了那是平湖後,馬上答應了他,等著給**主管製海之人發令……


    大家終於明白了,這個時代本來就是沒有海防意識的,因為主要敵人還是在陸地上。


    他們自己也推測,這個時空的土著還是在各個河流上遊的山區居住,因為他們可能沒有能力對付下遊的密集的植物,放火也是一個技術活兒。


    畢竟上遊幹燥一些,植物稀少一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與南宋同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樣有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樣有型並收藏與南宋同行最新章節